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介绍2例高位颈髓髓内血管瘤成功的手术切除。方法 显微镜下精细操作,严格控制人路范围,避免损伤重要运动、感觉神经纤维。结果 2例术后症状均改善。结论 高位颈髓髓内血管瘤显微镜下精细操作全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颅内进展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非手术创伤性脑损伤患者103例,根据颅内出血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n=46)和非进展组(n=57).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HCT1)、受伤至第二次CT检查时间(HCT2)、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首次及复查CT血肿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GCS、HCT1、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计数及复查CT血肿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DP、INR和D-D为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OR>1,P<0.05);GCS、HCT1和PLT计数值较低的患者发生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可能性较大(OR<1,P<0.05).结论 对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年龄、FDP、INR和D-D为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对GCS、HCT1和PLT计数值较低的患者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43例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治疗,23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0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手术恢复良好19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1例;血管内治疗恢复良好18例,轻度残疾1例,死亡1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0例。结论对于早期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能得到较好疗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简单、快速及尽可能保留正常解剖结构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熟悉动脉瘤三维结构及完善术前计划尤为关键。早期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有利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未婚。患者于1995年1月出现左眼视物模糊,左半侧头痛,并发现左上眼睑皮下黄豆样肿块,头颅CT及MRI检查诊断为“左眼泪腺肿瘤”,予肿块切除,病理诊断“腺样囊性癌”,术后局部钴60照射治疗,总量为5000RADS。1997年9月,患者再次出现头痛,左眼视物模糊及左眼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2例高位颈髓髓内血管瘤成功的手术切除。方法 显微镜下精细操作,严格控制入路范围,避免损伤重要运动、感觉神经纤维。结果 2例术后症状均改善。结论高位颈髓髓内血管瘤显微镜下精细操作全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凝血指标对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预后判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估凝血指标对各种急性单纯闭合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 检测140例于伤后24 h内到院的急性闭合颅脑损伤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浓度(D-dimer)、血小板计数(P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评分(DIC score),运用非参数检验及直线回归分析判断对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影响.结果 GCS对急性硬膜外血肿(EDH)、急性硬膜下血肿(SDH)、急性脑挫伤的预后判断均有影响(P<0.001).FIB含量、DIC评分只对急性硬膜下血肿组预后判断有影响(P<0.001),本组D-二聚体≥5 mg/L死亡率100%.结论 凝血指标对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DIC评分越高,预后越差.纤维蛋白原含量越高,预后越差.可作为颅脑损伤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8.
居世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878+1880
目的:探讨颅内转移瘤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150例颅内转移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种切除方式联合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脑功能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生存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是颅内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要综合考虑颅内转移瘤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情,采用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前床突脑膜瘤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床突脑膜瘤即蝶骨嵴中内侧脑膜瘤,外科手术治疗至今仍是个难题,随着颅底外科的发展和对前床突脑膜瘤病理演进过程的深入了解,使得切除这些肿瘤的手术方法发生巨大变化.目前外科手术处理这种肿瘤时,广泛关注术后视力的恢复.为了适应这一观念的变化,有些学者在传统的手术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脱水、抗感染、激素以及依手术指征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 5%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2次/d,共14d。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水肿程度以及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评估等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d、14d后GC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0d后两组患者脑水肿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GOS评估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中、重型颅脑创伤应用依达拉奉,可降低颅脑创伤后的病残程度,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减轻脑水肿,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