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性,42岁,因突发头痛、呕吐后昏迷,于2017年7月收治于贺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入院时体检: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5分。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左侧直径2.0 mm、右侧直径4.0 mm,对光反射消失。双侧巴宾斯基征(+)、查多克征(+)、奥本海姆征(+)、戈登征(+)。脑膜刺激征阴性。四肢肌力检查不能配合、刺激有回缩反应,肌张力高。头颅CT扫描提示右侧额部团片状低密度影(范围约55 mm×92 mm),颞部周围见团状高密度影(范围约50 mm×44 mm×36 mm),占位效应明显,脑室、脑沟及脑裂明显受压变窄、消失,中线结构向左侧偏移,脑疝形成(图1)。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35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25例,Ⅱ级切除9例,Ⅲ级切除1例。29例术后随访5~24个月,1例复发,6例失访。结论合理设计手术入路、术中充分止血、避免损伤重要功能区脑皮质、保护好重要的回流静脉及分块切除肿瘤是提高手术疗效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YL-I型血肿穿刺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近年来使用YL-I型血肿穿刺针微创穿刺治疗脑出血28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89例病人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术后ADL分级为:Ⅰ级61例,Ⅱ级81例,Ⅲ级65例,Ⅳ级37例,Ⅴ级45例.结论 YL-I型针穿刺血肿引流术是治疗脑出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等特点,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死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为脑出血的治疗开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如胶质瘤、转移瘤等)常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手术全切率低,尤其是功能区肿瘤,手术风险高,因此,术中如何判断肿瘤边界对手术切除肿瘤及脑功能的保护至关重要。荧光引导切除术主要是通过荧光染色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颅脑创伤术的27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89例)与非肺部感染组(183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颅脑创伤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手术次数>2次、合并肺部基础疾病、术后白蛋白水平、昏迷时间、进行机械通气、吸烟等因素与继发肺部感染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SC评分低、合并肺部疾病、昏迷时间长以及需要机械通气是颅脑创伤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模型经ROC曲线分析得出AUC为0.864,经过验证得出模型预测特异性为88.89%,灵敏性为81.82%,准确性为86.46%。结论GSC评分低、合并肺部疾病、昏迷时间长以及需要机械通气的颅脑创伤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更高,临床上要对此类患者予以重点关注。根据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对指导临床上颅脑创伤患者术后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监测2010年3月-6月共51例动脉瘤患者术前、术后2~3、4~5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CTH、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血清游离甲状腺素在术前、术后2~3、4~5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在术前、术后2~3、4~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动脉瘤患者的T3、FT3在术前、术后2~3、4~5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sher、Hunt分级不同级别的动脉瘤患者的T3、FT3在术前、术后2~3、4~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破裂患者的血清T3、FT3的变化水平情况,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与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医院收治的30例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结合康复治疗及高压氧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依据House-Brackman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治疗后30例患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痊愈18例,痊愈率60.0%,显效8例,显效率26.7%,有效3例,有效率10.0%,无效1例,无效率3.0%,总有效率为96.7%.结论 针对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患者,在明确患者的损伤程度以及具体的损伤部位之后,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基于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康复训练,则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的尽快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低位大骨瓣颞肌下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优越性。方法:4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均采用超低位大骨瓣颞肌下减压术治疗。结果:出院时GOS评估:良好19例,中残12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9例(18.75%)。其中GCS6~8分33例死亡2例(6.06%),GCS3~5分15例死亡7例(46.67%)。结论:超低位大骨瓣颞肌下减压术能有效缓解颅内高压,明显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神经鞘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肿瘤全切除,2例呈哑铃状生长肿瘤未能全部切除,余椎间孔外部分肿瘤行二次手术切除;术后2例出现双侧肢体肌力下降,治疗后肌力基本恢复,3例术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13例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为良性肿瘤,术前常能确诊,手术是治疗本病唯一有效的办法,且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早期发现,早期手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