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硅油眼内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45例(46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例,视网膜脱离伴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3眼(D1级5眼,D2级6眼,D3级12眼).其中6眼单纯巩膜扣带术后未复位,巨大裂孔4眼,伴巩膜后葡萄肿的黄斑裂孔4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6眼。眼外伤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9眼。行闭合式玻璃体手术硅油眼内填充,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43眼获解剖复位,成功率93.5%。成功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并发症高眼压6眼,白内障5眼,硅油乳化1眼。结论 玻璃体手术眼内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用5000cps以上的硅油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viekVitreoretinopathy,PVR)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72例眼PVR视网膜脱离应用玻璃体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55眼(76%)视力提高者55眼,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PVR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的术式,手术中裂孔的封闭,牵引松解,前膜的剥离是手术成功关键,眼内C3F8气体或硅油填充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陈涛  刘武 《实用新医学》2007,8(4):297-298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retinal surgery,VR术)联合晶体切除,超声粉碎的效果。方法对81例(81只眼)应用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lenticular—vitreoretinal surgery,LVR术)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解剖性成功者64只眼(79.01%),功能性成功者45只眼(55.56%);手术成功率显著降低的原因是前部增值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ve vit-reoretinopathy,PVR)(成功率42.86%,P〈0.01)和术中,术后眼内出血(成功率58.82%,P〈0.025)。结论LVR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显著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是前部PVR和术中,术后眼内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53眼严重眼外伤、视网膜血管疾病所致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等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视网膜前膜剥离,视网膜切开,冷凝,激光光凝,气体或硅油充填及巩膜外硅胶垫压或环扎等治疗技术,随访1-12个月。结果:52例保存了眼球,占98%。47例视力提高,占88.7%,视力大于0.3者12例,占22.3%。手术并发症以并发性白内障、玻璃体再出血和视网膜脱离为主。结论: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外伤、PVR、视网膜脱离疗效满意,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来的56例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特征及治疗过程。结果:玻切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为6.00%。56例中原始疾病包括玻璃体积血22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 retinopathy,PVR)20例,眼内异物10例,眼内炎4例。75.00%于术后1周内出现视网膜再脱离,64.29%由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引起。二次手术治疗包括玻璃体切割、经视网膜光凝、巩膜扣带环扎、长效气体及硅油充填术。最终81.00%视网膜复位、视力得到提高。结论:视网膜再脱离是玻璃体切割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表明视网膜再脱离的最主要原因是PVR。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除在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及联合手术在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效果,对104例122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其中伴网脱者103眼),根据不同对象具体情况行闭合式巩膜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玻切术)及联合手术。结果:122眼术后视力提高79眼(64.8%),103眼网脱复位72眼(69.9%),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果表明:玻切联合手术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文利 《中原医刊》2011,(22):73-74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手术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59例(65眼)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根据情况采用剥膜、视网膜光凝、气液交换或重水注入、C3F8气体或硅油眼内填充等方法,使网膜得到良好复位。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术后矫正视力改善49眼(75.38%),视力不改善或下降16眼(24.62%,包括4眼视力丧失)。其中Ⅳ-Ⅴ期视力改善39眼(84.78%),Ⅳ期10眼(52.63%)。眼内填充硅油共27眼(41.54%),其中Ⅳ-Ⅴ期11眼(21.74%),Ⅵ期16眼(84.21%)。结论玻璃体切除能有效改善PDR患者视功能,Ⅳ-Ⅴ期患者视力改善明显好于Ⅵ期患者。合理掌握手术时机与适应证对治疗效果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6例(96只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级改变,其中46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50只眼行单纯巩膜扣带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随访9.6个月时的视力、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和手术后并发症。结果:玻璃体切割手术组46只眼中,最终手术成功43只眼,占93.5%。视力提高38只眼,占82.6%;不变5只眼,占10.8%;下降3只眼,占6.5%。手术后并发性白内障3只眼,占6.5%;严重PVR3只眼,占6.5%。单纯巩膜扣带手术组50只眼中,最终手术成功45只眼,占90.0%。视力提高36只眼,占72.0%;不变8只眼,占16.0%;下降6只眼,占12.0%。手术后并发性白内障9只眼,占18.0%;严重PVR8只眼,占16.0%。结论: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切割术和单纯巩膜扣带术,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提高优于单纯巩膜扣带术。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和初次手术失败原因。方法:对65例(65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经睫状体扁平部的玻璃体手术及惰性气体填充(C3F8或C2F6)。术后随访8-21个月(平均13.2月),结果:初次手术56只眼视网膜复位(占86.2%),9只失败眼,3只眼经补气成功,4只眼再次玻璃体手术联合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成功,2只眼放弃治疗,除2例未复位者,余视力均提高,其中0.05及以上者占69.2%,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脱离(MHRD)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9例(29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同时伴有视网膜周边裂孔,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及内界膜撕除。术后保持头低位3周,随访6~12个月,其中硅油填充时间3~6个月。观察患眼手术后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以及并发症。 结果  手术后29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复位率为100%。视网膜脱离复发1只眼,占3.47%。黄斑裂孔复位闭合11只眼(37.9%);术后视力提高者26例26只眼(89.7%),不变者3只眼(10.3%);术后2周,出现高眼压 4只眼,占13.8%,给予降低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硅油取出手术前出现高眼压 2只眼(6.89%),硅油取出手术后眼压均得到控制。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及硅油填充可在伴有视网膜周边裂孔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脱离患者中获得较高的手术复位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填充硅油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临床确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患者共21例(2l眼)纳入研究。在非接触式广角镜下,患者均行闭合式玻璃体手术及硅油填充,部分患者联合晶状体手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变化、眼压变化以及术后视网膜复位率等情况。结果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5眼(71.5%),多次手术最终视网膜复位19眼(90.5%)。最终视力〉0.1者7眼(33.3%),手术后视力提高者共17眼(80.9%)。术前眼压平均6.1mmHg,术后眼压平均14.8mmHg,术后眼压明显改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处理得当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建强  张秋玲  黄扬 《吉林医学》2013,34(22):4499-4500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疗效。方法: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手术。结果:共治疗575例(636眼),术后观察(平均1~3个月):视力提高477例(占75.0%),视力无变化113例(占17.8%),视力下降46例(占7.2%)。结论: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手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可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硅油填充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非对照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16例(16眼),术中使用曲安奈德染色,内界膜剥离,术中注入硅油,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手术效果。结果:随访4~6个月行硅油取出术,16眼黄斑孔性视网膜复位15眼(93.75%),黄斑裂孔闭合,1眼黄斑裂孔未闭合视网膜仍浅脱;最佳矫正视力(BCVA)提高10眼(62.5%),不变4例(25.0%),视力下降2眼(12.5%)。结论:硅油填充能获得较好的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可作为首选填充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晚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伴黄斑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60例6期(视网膜全脱离)PDR患者72眼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为玻璃体切割联合或不联合晶状体摘除,术中均注入惰性气体或硅油。视网膜解剖复位的标准以黄斑复位为视网膜复位成功,黄斑未复位为复位失败。手术后行黄斑区OCT检查并随访1年。结果手术后42眼一次性视网膜复位成功,占58.33%;30眼视网膜复位失败,占41.67%。手术后视力为无光感者3眼,占4.17%,较术前增加3眼;光感者18眼,占25.00%,较术前减少24眼;手动者26眼,占36.11%,较术前增加5眼;数指/10 cm~0.1者20眼,占27.78%,较术前增加11眼;≥0.1者5眼,占6.94%,较术前增加5眼。结论晚期PDR伴黄斑区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难度较大,术后解剖复位率较高,但视功能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15.
硅油取出手术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2年Paul Cibis首次将硅油作为玻璃体替代品注人眼内治疗一些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获得成功后,硅油在治疗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患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应用使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达到50%~97%。但硅油同时可导致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变、视网膜前膜及硅油乳化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在视网膜脱离复位,裂孔封闭后适时取出硅油是十分重要的,我院2005年5月-2006年12月对40例硅油填充眼行硅油取出术,现对其作回顾性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眼球钝挫伤的疗效,分析手术失败原因。方法 57例57眼严重眼球钝挫伤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受伤至手术时间与手术疗效的关系,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眼球钝挫伤术后随访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伤后各时间段的手术效果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不合并视网膜脱离的28眼最终全部痊愈;合并视网膜脱离的29眼中,术后5眼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1眼因新裂孔致视网膜再脱离,行二次玻璃体切除手术后4眼视网膜复位,2眼失败。手术主要并发症是高眼压(高于30mmHg占36.8%,21/57)和复发性视网膜脱离(20.7%,6/29)。结论 严重眼球钝挫伤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疗效显著,PVR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术后应重点防治高眼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睫状体平坦部四切口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对18例(22眼)行经睫状体平坦部四切口玻璃体手术的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6.18个月。结果术后视力改善17眼(77.27%);3眼视力不变(13.64%);2眼视力下降(9.09%)。结论四切口玻璃体手术使术者得以采用双手操作行眼内的膜分离、膜剥除,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组织损伤,是治疗PDR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路强  崔巍  高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284-1286
目的:对眼外伤致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在我科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21例,记录患者资料:年龄、性别、受累眼、眼外伤类型、视网膜脱离类型、术前与术后视力、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等,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121例患者(121只眼),术后成功修复率分别为:钝挫伤82.21%、穿通伤56.32%、眼内异物伤61.28%、破裂伤41.73%。术前合并玻璃体积血者成功修复率为55%(P〈0.01),术前合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成功修复率43.47%(P〈0.01)。术前合并视网膜嵌顿的成功修复率46.66%(P〈0.05)。结论: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男性是高发人群,玻璃体手术在视网膜复位中是有效的。钝挫伤较其他类型眼外伤引起的视网膜脱离预后较好。术前合并玻璃体积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嵌顿者成功修复率较低。对预后较差的开放性眼伤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应防止术后PVR的发生,以减少视网膜再脱离。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58例(61日艮)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病人行常规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并根据病情相应处理视网膜病变,选择眼内激光及眼内填充物。结果:随访3~13mo,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改善46眼(75%),12眼(20%)不变,3眼(5%)视力减退。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手术及光凝、眼内气体、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效。  相似文献   

20.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为视网膜表面发生无血管的纤维细胞性膜的增殖,是引起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影响玻璃体切割手术及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力的恢复。PVR为玻璃体视网膜的增殖性反应,外伤和炎症性因素通过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胶质细胞和一些炎性细胞或其因子在视网膜和玻璃体内增殖产生,继而形成牵引性网脱(TRD)。视网膜脱离(TRD)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常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来解决;而应用药物治疗,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