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无水乙醇对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72例脑卒中伴下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局部注射无水乙醇,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评价法,Ashworth徒手测量法和Barthel指数法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开始前评价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肌痉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局部注射无水乙醇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痉挛下肢的功能康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艾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80例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康复组与联合组各40例,康复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艾灸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SI评分,联合组低于康复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联合组低于康复组(P<0.05);康复组的总有效率是82.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是95.0%,联合组高于康复组(P<0.05).结论:HTK艾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疗效确切,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组和中药组,每组38例,治疗组以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对照组以中药内服.结果:有效率分别为97.31%和89.4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疗效好,起效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组(观察组)和单纯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治疗前及治疗后21天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与Barthel指数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ADL,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子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电子生物反馈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评价1个月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步行能力均有提高(均P<0.01),其中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电子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治疗组进行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两组进行疗效对照。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疗效显著,明显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越早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法并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就越早获益。  相似文献   

7.
胡晓莹  闵瑰 《广东医学》2012,33(5):720-722
目的探讨生活辅助器具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为临床、家庭和社会寻求更有效和更便利的康复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生活辅助器具训练。干预前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的ADL在康复1个月后与入组时比较均有提高(P<0.05);康复1个月后,干预组A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对ADL的提高有帮助,而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使用生活辅助器具,对于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ADL方面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杨敏 《医学综述》2013,19(5):953-955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肩托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康复训练,治疗组联合肩托,对比两组数字评价量表(NRS)疼痛评分和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肩功能优良率、NRS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肩托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集合功能训练方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康复中心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75例)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进行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利用FMA、MBI和IEMG三项评分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肌肉系统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后的FMA和MBI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MA、MBI显著的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的IEGM评分显著的优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中治疗后的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的IEGM评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集合功能训练治疗能够加快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恢复速度,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参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予以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2例患有轻、中度抑郁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应用合理情绪疗法,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2组患者分别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式 Fulg-Meyer(FMA)运动功能评定表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1]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HAMD、FMA、MBI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根平  章慧霞  江玉权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775-1776,1778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治疗组严格按照一、二、三级康复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一、二级康复训练,第三级康复训练不做任何指导,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末、治疗3个月末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末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级康复技术的应用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温针与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给予温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电针治疗。采用Ashworth量表评估肢体痉挛状态,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脑卒中影响量表(SIS 31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及SIS 310各项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电针治疗相比,温针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使用功能独立性测评(FIM)、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34+KDR+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FIM总分、FIM运动功能评分、FIM认知功能评分、FMA评分、MBI评分、SDF-1α及CD34+KD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训练组FIM总分、FIM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MBI评分、SDF-1α及CD34+KD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外周血SDF-1α和CD34+KD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6 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 0人 ,对照组 2 0人 ,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 ,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进行末经任何指导的自行锻炼。运动功能采用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 (FMA)测评 ,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经 90d治疗后 ,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有明显程度改善 ,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与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相关性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干预组53例。对照组53例患者进行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等多种治疗方法在内的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5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另外进行呼吸肌反馈训练。每周5次,共训练4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评定、上下肢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对治疗后的患者呼吸功能与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呼吸功能评定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 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功能水平与肢体功能FMA、MBI评分呈正相关(r=0.425、0.478,P<0.05)。结论 呼吸肌反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与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呈正相关,可以在临床上通过改善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水平以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雪洁  王敏  朱贵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3):317-319, 324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对脑卒中病人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病人按电脑抽取随机分为常规组、电刺激组、MOTOmed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采用常规康复及痉挛肌电刺激疗法,MOTOmed组在常规康复上增加痉挛肌电刺激及MOTOmed智能训练,每组各31例。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对病人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比较。结果3组病人治疗后与各自治疗前M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MOTOmed组与常规组及电刺激组M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MOTOmed组病人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及电刺激组(P < 0.01)。结论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可明显降低卒中后痉挛病人下肢肌张力,改善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MAS分级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MAS分级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正弦调制中频电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增加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治疗,治疗前后2组患者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r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BBS、M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2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治疗在改善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上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分部分期针刺联合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