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20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炎、胃癌进行血清抗HP抗体检测发现:其中54例以尿素酶试验和胃粘膜涂片结果为标准测定抗HP抗体的符合率,结果尿素酶试验和胃粘膜涂片同时阳性72例中,血清抗HP抗体阳性60例,阳性符合率为83%,尿素酶试验和胃粘膜涂片同时阴性45例中,血清抗HP抗体阴性37例,阴性率为82%,差别无显著性(P>0.05),另83例抗HP抗体阳性68例,阳性率为82%,血清抗HP抗体测定适合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吴肖仙  蒋兴愉 《广东医学》1998,19(11):855-85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上消化道疾病中胃粘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对602例患者胃粘膜标本分别做尿素酶试验和美蓝染色检测Hp,病理活检HE染色观察胃粘膜病理改变,并观察伴有萎缩、肠化和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程度。结果:Hp检出率较低,为48.0%。慢性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最高,为83.7%。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重度萎缩性胃炎和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关系密切,与无Hp感染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是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Hp感染引起胃粘膜癌前期病变,可能是胃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变化,探讨Hp引起慢性胃炎的致病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96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浓度,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比较CSG和CAG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以及合并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变化。结果CAG组血清胃泌素低于CSG组(54.53±23.54)ng/Lvs(77.90±31.77)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胃泌素高于Hp阴性组(86.34±34.35)ng/Lvs(62.53±38.25)ng/L,(P〈0.01);而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无差异(P〉0.05)。CAG组血清生长抑素低于CSG组(106.24±28.31)ng/Lvs(132.19±25.86)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生长抑素均低于同组的Hp阴性组(128.59+29.12)ng/Lvs(145.99±32.68)ng/L;(95.35±24.88)ng/Lvs(112.36±26.35)ng/L,(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生长抑素降低;但对于血清胃泌素,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升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下降,Hp感染并不能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低胃泌素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文回顾分析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尿素呼吸试验对Hp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571例胃镜受检患者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作Hp检测,对391例胃镜受检患者用^14C-尿素呼吸试验作Hp检测,以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照。结果 显示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尿素呼吸试验的敏感性分别为91.5%、95.3%;特异性分别为87.7%、91.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4.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3%、92.8%。结论 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尿素呼吸试验均为Hp诊断的常用方法,两者敏感性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特异性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上皮细胞增殖、凋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Hp 感染致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与W-S银染色法将各种病变分为Hp感染阳性组和阴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种病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相关蛋白(Fas)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Hp阳性组PCNA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05),Fas表这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重,但只有汪表性胃炎组中Hp阳性者Fas表达高于Hp阴性者(P<0.02)。结论:Hp感染可促进胃上皮细胞PCNA及Fas表达增加,且Hp的这种作用主要发在胃粘膜病变的早期。Hp促进增和凋亡可能是其致癌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管小倩  刘旭  张彦  孙吉瑞  王曼 《西部医学》2023,35(11):1688-1692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PGR)联合胃镜检查在高危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并经病理学证实的10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组织病理检测结果分为胃癌组(n=30)、浅表性胃炎组(n=40)和萎缩性胃炎组(n=35),并纳入50例同期来院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比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状况及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G-Ⅰ、PG-Ⅱ水平,并进行胃镜检查,分析血清PG水平联合胃镜诊断HP相关性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胃癌组血清PG-Ⅰ、PGR水平低于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对照组,PG-Ⅱ水平高于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对照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Ⅰ、PGR水平低于浅表性胃炎组和对照组,PG-Ⅱ水平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和对照组(P<0.05),而浅表性胃炎组和对照组血清PG-Ⅰ、PG-Ⅱ、PGR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胃癌组Hp阳性率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P<0.05),而萎缩性胃炎组和浅表性胃炎组Hp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PG-Ⅰ/II联合胃镜诊断高危Hp相关性胃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3%、93.33%、90.67%、80.00%、97.14%,均显著高于血清PG-Ⅰ/II和胃镜单独诊断(P<0.05)。结论 PG-Ⅰ/II阳性患者中序贯进行胃镜检查可提高胃镜检查的针对性,进而可有效提高高危Hp相关性胃癌检出率,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Bcl-2、Bax蛋白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胃炎中的表达,探讨Hp感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通过内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Starry银染色,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17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同步检测胃粘膜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在Hp阳性表达的阳性率为24.5%,与Hp阴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p阳性轻、中、重度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0.0%、28.6%、23.5%,与Hp阴性各型CSG组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Bax在Hp阳性组中表达的阳性率为81.1%,在Hp阳性轻、中、重度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0.1%、81.0%、82.4%,显著高于相同病变中Hp阴性组(P<0.05)。在Hp感染的CSG中,Bcl-2与Bax呈反向表达。结论:Hp阳性CSG各组Bcl-2蛋白的低表达和Bax蛋白的高表达提示这两种蛋白参与了Hp感染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粤东地区人群中胃癌及癌前病变与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幽门螺杆菌(CagA^+Hp)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60例不同胃部疾病患者的标本,采用^14G-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thin-Starry银染法检测胃组织中的Hp,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检测血清中抗HpCagA IgG抗体。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为70.0%、67.7%、73.5%、54.5%(x^2=4.32,P〉0.05)。Hp感染者中CagA^+Hp比例有逐渐增高的趋势(53.6%、61.9%、68.0%、73.3%)(x^2=2.67,P〉0.05)。结论:Hp感染,特别是CagA^+Hp感染在癌前病变发展过程中可能起持续作用;在癌前病变患者中检测及随访CagA^+Hp感染者可能有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酶免疫测定法检测Hp粪便抗原(HpSA)诊断Hp感染的准确性进行临床评估。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68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HpSA及2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病人,行Hp根据治疗后1月查HpSA。同时所有患者都行快速尿毒酶,组织学检查印证。结果:在快速尿毒酶,组织学检查均阳性的43例中,HpSA检测为阳性40例,阴性3例;而在快速尿素酶,组织 学均阴性45例中,HpSA检测阴性的有43例,阳性2例,HpSA检测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3%(40/43),95.6%(43/45)和93.2%(82/88),结论:HpSA检测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准确的可供以诊断Hp感染的方法,且可用证实Hp的根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上皮内瘤变(IN)、胃癌患者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COX-2、p53的表达,组织学改良 Giemsa 染色联合快速尿素酶试验(HPUT)检测 Hp,分析各病变组 COX-2、p5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 Hp 感染的关系。结果:各组黏膜组织中 COX-2、p53阳性表达率及 Hp 感染率差异显著(P =0.000),其中胃癌组各指标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Hp 感染阳性组织中 COX-2、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8%、60.3%,Hp 感染阴性组织中 COX-2、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9%、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p 感染伴 COX-2和/或 p53表达阳性均为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OR =12.366,25.394,22.516,P <0.05)。结论:Hp 感染,COX-2、p53阳性表达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可对高危人群进行相关指标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1.
已有报告胃粘膜尿素酶试验可以预测幽门弯曲菌感染及活动性炎症程度。本文报告164例胃病患者胃粘膜尿素酶试验结果。胃粘膜大致正常者该试验结果全部阴性;慢性活动性胃炎阳性率为63.5%;消化性溃疡82.1%;轻度浅表性胃炎为14%、中度87.3%、重度100%。结果提示尿素酶试验阳性率与胃内炎症活动性有关,该试验简单、迅速,临床可常规用来判断胃内炎症程度及有无幽门弯曲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研究胃幽门螺杆菌(HP)与胃炎发病的关系,对河南省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194例15岁~26岁的青少年进行了胃粘膜活检和营养素生化测定。发现胃炎的组织学检出率高达93.8%。银染色法检查HP的感染率为85.6%,血清学法检测HP的感染率为50.6%。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为100%,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为65.1%。HP感染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优势比(Oddsratio)为5.5。胃癌家族史、吸烟、高盐饮食也与萎缩性胃炎发病呈正相关。结果表明:HP感染、高盐饮食和维生素缺乏可能是青少年中胃炎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3.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Campylobacter pylori colonization in the healthy population we studied 54 asymptomatic volunteers and 65 patients referred because of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ll subjects underwent gastroscopy and gastric biopsy. C. pylori was isolated from 6 volunteers (11%) and 36 patients (55%). Histologic evidence of inflammation was present in 98% of the culture-positive subjects.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C. pylori colonization increased with age.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isola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hen adjusted for age. Four of the six culture-positive volunteers underwent repeat endoscopy and gastric biopsy 1 year later; despite remaining asymptomatic, all still had positive culture results and histologic evidence of gastritis. We conclude that the prevalence of C. pylori-associated gastritis among symptomatic patients increases with age and that the organism may be present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for prolonged periods without symptoms or evidence of disease progression.  相似文献   

14.
河南贲门癌高、低发区人群贲门粘膜组织活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贲门癌高、低发区1975例无症状居民普查,进一步了解贲门上皮病变的特征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加深对贲门癌变多阶段演进的形态学变化特征的了解。方法:对食管癌高发区1006无症状居民,低发区208无症状居民进行纷纷内镜检查、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高发区1006例活检标本中,共发现9例早期贲门腺癌患者(GCA,0.9%),33例间变患者(DYS,3.3%),102例慢性萎缩性贲门炎患者(CAG,10.1%)和269例慢性浅表性贲门炎患者(CSG,26.7%),以及593例正常贲门上皮(NOR,58.9%)。9例早期GCA均发生在男性,间变患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低发区:208例普查对象中,未发现早期GCA,但发现2例DYS(1.0%),7例CAG(3.4%),118例CSG(56.7%)和81例正常贲门上皮(38.9%)。男性CAG较女性常见,2例DYS中,男女各1例。结论:贲门癌高发区居民GCA、DYS、CAG的发现率明显高于低发区,进一步证实贲门癌的地域性分布特征,提示DYS和CAG是贲门癌重要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大样本方式进一步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2个月内在我院被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胃窦粘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共1658例,其中Hp阴性889例,Hp阳性769例。在Hp阴性病人中轻度慢性炎症(42.7%)比重度(22.1%)多见;在Hp阳性病人中轻度慢性炎症(7.5%)比重度(73.2%)少见;随Hp菌量的增加,重度炎症明显增加,轻度炎症明显减少;肠化生和粘膜萎缩在Hp阳性病人中多见,分别为20.2%和10.3%(其在Hp阴性病例分别为14.5%和7.5%)。结论:Hp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它与胃窦粘膜慢性炎症程度及肠化生和粘膜萎缩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00例慢性胃炎临床特点与纤维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纤维胃镜检查,结合胃粘膜活检病理诊断确诊了100例不伴发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慢性胃炎。其中浅表性胃炎83例,萎缩性胃炎17例,结果表明,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学上的病变程度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无明显关系。镜下观察胃粘膜,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间有某些相似之处,有时同时存在,从而使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本组不符合率分别为2168%和2941%。故认为内镜检查,结合胃粘膜活检病理诊断应作为慢性胃炎诊断的常规,还对慢性胃炎的病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RE、正常对照、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组及各级RE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选取40例内镜分级B或C级的RE患者,H.pylori阳性及阴性各20例,雷贝拉唑治疗4周后内镜复查,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RE组、正常组、慢性胃炎组、十二指肠溃疡组的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30.4%、28.8%、59.0%、91.5%,RE组感染率显著低于胃炎组和溃疡组,与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各级RE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无明显差异;RE患者经雷贝拉唑治疗后,H.pylori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病变愈合和症状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RE与H.pylori感染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对325例不同胃部疾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材料进行CP镜检和脲酶活性测定,结果证明幽门弯曲杆菌是胃部疾患的常见细菌,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胃炎CP的阳性率高达89%,脲酶活性升高达90%,进而用能杀灭CP的铋制剂对CP阳性(+++++)且脲酶活性阳性(10min内显反应)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在一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此时镜检CP阳性率和脲酶活性均明显下降。就每一病例而言,CP的减少和脲酶活性的下降完全一致,因此建议用简便易行的脲酶活性检查代替CP镜检,这在胃部疾患的CP研究中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了解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5例不同程度胃粘膜病变活检组织中HP感染,p21、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2)HP阳性组p21阳性率(49.1%)明显高于HP阴性组(14.6%)(P<0.01),且p21蛋白表达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3)检测p53突变体,HP阳性组慢性萎缩性伴肠上皮化生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亦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且HP阳性组p53蛋白表达率(42.6%)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HP感染在癌前病变及胃癌病变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430例各种胃疾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胃电图检查。发现:①正常组、浅表性胃炎组和慢性胃溃疡组进餐前后胃电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胃病各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正常组、慢性球部溃疡组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胃炎组进餐前后胃电振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胃病各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表明,进餐对胃电频率和振幅有一定的影响。在胃电图检查中采用进餐功能试验对于诊断胃疾患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