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发绀型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发绀型心脏病患儿32例,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组(PF组,n=16)和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组(MF组,n=16)。观察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开放静脉通路时(T0)、主动脉开放后2 h(T3)、术后24 h(T4)的静脉血血浆中肌钙蛋白I(cTnI)含量。检测主动脉阻断后10~20 min(T1)和主动脉开放后10~20 min(T2)时的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结果 2组患儿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和同时点血cTnI水平无显著性差异;2组患儿T2时点心肌中AngⅡ含量均高于T1时点水平,T2时点心肌中AngⅡ含量PF组高于MF组(P<0.05);2组心肌HO-1表达T2时点均高于T1时点(P均<0.01),PF组同时点HO-1表达均高于MF组(P均<0.05)。结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发绀型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作用相当,咪唑安定抑制心肌AngⅡ表达的作用比异丙酚强,而异丙酚刺激心肌HO-1表达的作用优于咪唑安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探讨葛根素(puerarin)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炎性反应机制。方法:选择先心病小儿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葛根素预处理观察组(观察组),一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观察组于CPB前静脉输注葛根素4mg/kg,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T1:CPB前(基础值);T2:主动脉开放后1h;T3:主动脉开放后2h;T4:主动脉开放后4h采集患儿全血4次,4ml/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各时点血清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specific myocardialtroponin T,c-TNT)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时点致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各时点血清c-TNT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各时点血清致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浓度也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先心病小儿开心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血清致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的表达可能是其心肌保护作用的炎性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川芎嗪对体外循环(CPB)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保护效果。方法:45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L组、H组和C组,每组15例。L组术前1天及入手术室后滴注川芎嗪3 mg/kg,CPB预充液中也加入川芎嗪3 mg/kg;H组同时间给予一倍量的川芎嗪(6 mg/kg);C组同时间给予生理盐水。在CBP前(T0)、主动脉开放后1 h(T1)、主动脉开放后24 h(T2)检测CK-MB、c Tn I、SOD、MDA。记录上述时间点的Pa O2、HR、MAP。观察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4 h多巴胺用量、24 h出血引流量、24 h输血浆量、住院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患者CK-MB、c Tn I、MDA在T1、T2均明显增加(P<0.01),SOD则明显下降(P<0.01);L组、H组的CK-MB、c Tn I、MDA在T1、T2增加幅度小于同时段的C组(P<0.05、P<0.01),L组、H组的SOD在T1、T2下降幅度小于同时段的C组(P<0.05、P<0.01);L组的c Tn I、MDA在T1高于H组(P<0.05),L组的c Tn I在T2也高于H组(P<0.05),而L组的SOD在T1低于H组(P<0.05)。L组、H组的Pa O2在T1高于同时段的C组(P<0.05、P<0.01),L组的Pa O2在T1低于H组(P<0.05)。3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L组、H组的术后24 h多巴胺用量少于C组(P<0.05)。结论:川芎嗪3 mg/kg对CPB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有心肌保护效果,高剂量6 mg/kg效果更佳,也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围手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手术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20例)。试验组于术前1周开始用葛根素0.6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日;对照组滴注平衡盐,其他处理两组无差别。观察两组在麻醉诱导期、升主动脉阻断后10 min、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2 h、12 h共5个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6、IL-8、IL-10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CPB后上述参数水平开始升高,升主动脉开放后2 h时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但12 h仍高于术前(P<0.05),葛根素组TNF-α、IL- 6、IL- 8水平在各时间点上升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各时间点IL-10水平升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PB手术前使用葛根素能有效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水平;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从而减轻CPB术后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参附注射液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4例〈3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参附组于中心静脉穿刺完成后经中心静脉泵注参附注射液1mL/kg(对照组只用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即刻、体外循环(CPB)开始时、主动脉阻断时、CPB后20min、CPB结束时及术后6h、24h抽取中心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参附组患儿转窦时间、术后患儿苏醒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麻醉诱导后即刻两组间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PB后对照组TNF—α、IL-6均升高,CPB20min时达峰值(P〈0.05),术后24h降至术前水平。参附组TNF—α在主动脉阻断时、CPB20min、CPB结束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6在CPB20min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具有缩短转窦时间和术后患儿苏醒时间,并可抑制CPB引起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与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术中及术后前列腺素的变化,评价心脏不停搏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心肌保护效果。方法选择20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停搏组和不停搏组,分别于术前(T1),CPB 30 min(T2),CPB结束即刻(T3),CPB结束后120 min(T4),CPB结束后24 h(T5)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浆中TXB2、6-Ket-PGF1α、8-Iso-PGF2α含量,并计算TXB2/6-Ket-PGF1α值。结果T2、T3时2组患者血浆中TXB2、6-Ket-PGF1α、8-Iso-PGF2α含量以及TXB2/6-Ket-PGF1α值均较T1时大幅增加,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T4时上述指标有回落的趋势但仍显著高于T1时水平(P<0.05或0.01)。T5时2组患者血浆中TXB2、6-Ket-PGF1α含量,停搏组患者血浆中8-Iso-PGF2α含量及TXB2/6-Ket-PGF1α值进一步下降,但仍明显高于T1时水平(P均<0.05);而不停搏组患者8-Iso-PGF2α水平及TXB2/6-Ket-PGF1α值与T1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T3,T4,T5时不停搏组的TXB2/6-Ket-PGF1α值均低于停搏组(P均<0.05);T2,T3,T4时不停搏组的血浆8-Iso-PGF2α水平均低于停搏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可改善TXB2/6-Ket-PGF1α比例失衡,抑制氧化应激,减轻体外循环所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心停跳液对围手术期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20例心脏手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常规建立体外循环(CPB),阻断升主动脉后经主动脉根部顺灌4 ℃ St Thomas′停搏液(15 mL/kg);银杏叶组(10例):在4 ℃ St Thomas′停搏液中加入金纳多(0.5 mg/kg),余同对照组。麻醉诱导前后、主动脉插管后转机前、主动脉阻断0.5 h、主动脉开放0.5 h、术毕即刻、术后6 h、术后24 h分别取桡动脉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VEGF浓度。 结果 对照组VEGF浓度在主动脉阻断0.5 h开始上升,术后6 h达到高峰(P<0.01);银杏叶组在主动脉阻断0.5 h时已达高峰(P<0.01),主动脉开放0.5 h时开始下降。 结论 金纳多可诱导VEGF生成,这可能是其心肌保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灯盏花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静脉输注灯盏花素,两组同时给予丹参、胞二磷胆碱静脉输注,共14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起病第4、7、14天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可溶性黏附分子(sICAM-1)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患儿血清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治疗组血清CRP水平在第7、14天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sICAM-1浓度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灯盏花素治疗HIE时可通过降低CRP,阻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抑制ICAM-1表达,从而减轻脑缺血组织的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15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采用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A组)80例,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B组)74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ICU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及术中后各时间点的心肌酶学指标。结果两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较高,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及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和24h,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组心肌酶指标较低(P〈0.05)。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5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比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沐舒坦对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沐舒坦用于体外循环术后鲜有报道。我院自 2 0 0 2年以来 ,对 6 0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加用沐舒坦治疗 ,并探讨其对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 12 0例 ,ASAI~Ⅱ级 ,心功能Ⅱ~Ⅲ级。随机分为 2组 :A组中单瓣置换 2 7例 ,双瓣置换 11例 ,单瓣置换 三尖瓣Dageva术 2 2例 ;B组中单瓣置换 2 1例 ,双瓣置换 2 0例 ,单瓣置换 三尖瓣Dageva术 19例。 2组患者年龄、性别、心功能、并行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脱机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无显著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50例择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简称丹红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丹红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分别于预充和开放主动脉时泵入,剂量为1.5mL/kg;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T1)、复温至36℃(T2)、停CPB后30min(T3)、CPB后6h(T4)抽取颈静脉球血,于T1-4各时点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用放免法测定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8(IL-6、8)浓度,并用ELISA法测定IL-10浓度。结果与T1。比较,T2-4两组MDA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丹红组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MDA浓度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NF-α、IE-6、IL-8及IL-10浓度在T3,T4比T1明显升高(P〈0.01),而丹红组TNF-α、IL.6、IL-8浓度在T3,T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IL-10浓度则在T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及调节免疫因子的表达有关。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体外循环;脑损伤;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简称丹参液)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胃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1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室间隔缺损或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丹参组在CPB前静脉滴注丹参液0.5ml/kg,对照组则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两组采用 张力计法测定胃粘膜内pH。结果:与CPB前比较,对照组胃粘膜内pH于CPB中及CPB后1、2h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丹参组除CPB中胃粘膜内pH显著下降(P<0.05)外,CPB后1、2h均无显著性改变;两组间相比较,丹参组在CPB中及CPB后1、2h,胃粘膜内p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PB心脏手术中丹参液对胃肠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和咪唑安定作为辅助用药在针药复合麻醉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针药复合麻醉下行心内直视手术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30例(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1μg/kg,维持量0.2~1μg·kg-1·h-1)和咪唑安定组30例(咪唑安定,负荷剂量0.05mg/kg,维持量0.01~0.03mg·kg-1·h-1)。两组均采用针刺辅助麻醉,针刺穴位为双侧云门、中府、列缺、内关,手术过程中电针持续刺激。比较两组手术不同时段(基础值T0、切皮时T1、劈胸骨时T2、建立体外循环前T3、心脏复跳后T4、停体外循环后T5、出室时T6)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进行麻醉效果评分,并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的差异。结果:在呼吸功能方面,右美托咪啶组和咪唑安定组在T1、T2、T3和T64个时间点上PaO2、PaCO2、SPO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美托咪啶组各时间段相对变异较小(P0.05),而咪唑安定组波动较大(P0.05)。循环方面,两组MAP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T1-6的HR明显低于本组T0时,并低于同时段咪唑安定组(P0.05),咪唑安定组T1-6的HR与T0比较明显增加(P0.05)。右美托咪啶组麻醉效果好于咪唑安定组(P0.05),自主呼吸恢复更快(P0.05),两组苏醒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作为辅助用药在针药复合麻醉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中麻醉效果更为满意,对呼吸及循环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4.
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循环后肺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对心脏手术病人细胞因子的影响,并对针药复合麻醉用于心脏手术予以评价。方法:选择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0例,分为全麻组(A组)、针麻组(B组)和全麻复合电针组(C组)。分别于麻醉前、转流前、停转流后30min和术后24h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IFN-γ和IL-2水平于停转流后三组均降低;术后24h,各组进一步降低,但C组明显高于B组。IL-6和IL-10水平于术后24h三组均显著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全麻复合电针不能完全改善体外循环(CPB)引起的IL-2、IFN-γ抑制,但要好于全麻和针麻,提示全麻复合电针对应激反应的良好控制可部分改善CPB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针刺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引起的炎性细胞因子反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肺动脉灌注参芪扶正注射液(简称参芪液)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病变伴肺动脉高压的患者22例,分为参芪液组和对照组,每组11例。两组均在升主动脉阻断心脏静止后,经主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对照组灌注纯氧合血肺保护液,参芪液组灌注由参芪液与氧合血组成的肺保护液;分别于转流前、转流结束时、转流结束后6h、24h测定并记录两组肺循环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肺血管阻力(PVR)、静脉血与动脉血白细胞比值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结果两组MDA和PVR较转流前均升高(P〈0.05),但参芪液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术后24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静脉血白细胞/动脉血白细胞比值在转流结束时及转流结束后6h均高于转流前,但参芪液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参芪液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为(16.1±5.5)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9.1±6.9)h(P〈0.01)。结论参芪液能减轻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总数,血清IgG、IgA、IgM、C3、C4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影响。方法 将90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前参附组(第1组)、术后参附组(第2组)、对照组(第3组)3组,每组30例;观察患者术前第1天、麻醉后(转机前)、停机即刻、术后第1天、第3天、第8天上述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总数停机即刻及术后l、3天明显升高,到第8天下降,但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淋巴细胞总数,血清IgG、IgA、IgM、C3、C4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4^+/CD8^+)停机即刻及术后1、3天明显下降,术后第8天有一定程度恢复,其中第1、2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轻,术后恢复比对照组好。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改善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免疫功能,减轻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