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人血清VEGF的浓度.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VEGF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增高(P<0.05),大梗死灶患者VEGF的水平升高明显.结论 VEGF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治疗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2种生长因子水平与梗死面积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对照组35名及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起病48 h内、3 d、7 d、14 d、21 d血清中VEGF及Ang-1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病程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动态变化,于起病3 d达高峰(P0.01),VEGF水平与梗死面积具有一定关系(P0.05~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Ang-1水平在起病7 d升高,14 d达高峰;血清Ang-1水平与梗死面积也有一定关系,且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及Ang-1水平明显增高,提示这2种血管生长因子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其水平测定对判断梗死灶大小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门诊查体健康组60名。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及比色法动态测定法于ld、3d、7d、14d检测患者血清VEGF含量。结果:脑梗死组各时间点血清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至病程第7天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至14d仍维持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发病3d、14d随着梗死面积增大及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血清VEGF浓度明显增高,VEGF参与脑梗死急性期血管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不同时间点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两个因子浓度变化相关性分析.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健康对照组及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5个时间点(第1、3、5、7、14天)血清PDGF、VEGF的浓度,分析两个因子与急性脑梗死病程、梗死灶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4 d内血清PDGF、VEGF浓度明显增高,表现为PDGF在发病后的第3天达高峰,在发病后5~14 d水平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在发病后的5天达高峰,在发病后7~14 d水平略有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DGF与VEGF浓度随梗死体积增大而增加.血清PDGF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的病理修复中PDGF、VEGF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任莉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4):139-13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判断和对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VEGF和TNF-α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和TNF-α含量在发病3、7、14d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VEGF含量和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而TNF-α的峰值和梗死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相关。结论:组织的损伤、缺氧和VEGF的表达增加明显相关。TNF-α在发病后7d达峰值,并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与外周血白细胞无关。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血清MMP-3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3(MMP 3)的含量变化 ,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5 9例脑梗死患者发病 2 4h、5d、15d ,以及 3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MP 3的含量作对照。结果 :脑梗死发病 2 4h~ 5d的血清MMP 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脑梗死组发病初期 (2 4h~ 5d)患者血清MMP 3水平明显增高 ,随脑梗死发病时间的延长 ,血清MMP 3水平逐渐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 5 )。脑梗死发病 2 4h~ 5d的血清MMP 3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脑卒中分值 )、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MMP 3在脑梗死发病早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血清MMP 3水平的高低与临床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梗死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丁苯酞注射液对VEGF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1、3、7、10、14d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头颅CT测量梗死灶面积,将中等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用药组和非用药组,非用药组按常规治疗方案,用药组在病后第一天至第十四天加用丁苯酞注射液,2次/d 25mg静滴,3个月后采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各时相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VEGF水平发病当天即升高,在7d达最高,第十天开始下降,14d降至最低;用药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非用药组(P<0.01);预后较好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预后较差者(P<0.01)。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使VEGF表达增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G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探讨HGF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保护作用及为临床应用HGF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脑梗死、TIA患者发病后24h、3d、7d、14d、21d血清中HGF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病程各时间点上血清HCF浓度均增高。HGF水平与梗死灶大小正相关。TI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中HCF的含量有可能成为诊断脑缺血的标志物及反映脑缺血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和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 ,检测 3 1例内异症和 3 0例非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的VEGF含量。结果 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VEGF含量 (5 3 3 .2 1± 3 5 7.75ng/L ,3 47.3 4± 12 3 .61ng/L)明显高于对照组 (60 .3 8± 3 3 .94ng/L ,3 9.2 0± 2 1.5 7ng/L) ,P均 <0 .0 1。但其含量与内异症分期无关 ,P >0 .0 5。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与内异症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任莉 《中国医药导报》2007,4(5Z):139-13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判断和对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VEGF和TNF-a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和TNF-a含量在发病3、7、14d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VEGF含量和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而TNF-a的峰值和梗死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相关。结论:组织的损伤、缺氧和VEGF的表达增加明显相关。TNF-a仅在发病后7d达峰值,并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与外周血白细胞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治疗14天后比较其血清VEGF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无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含量,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微创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F)、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微创介入治疗的观察组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对照组,检测治疗后血清中NGF、NTF、VEGF细胞因子的含量、评估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结果治疗后3 d和7 d时观察组血清中NGF、NTF、VEGF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CSS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创介入治疗能够促进NGF、NTF、VEGF的表达,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在急性脑梗塞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脑梗塞体积、病情的关系 ,采用酶联免疫法动态测定了 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起病后第 1,3,7及 14天血清VEGF含量。结果显示 :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第 7天达峰值 ,峰值水平与梗塞灶大小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密切相关。提示VEGF与脑梗塞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血清VEGF水平测定对判断脑梗塞病变严重程度及指导临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病程不同时段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98例脑出血患者、13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1、7、14和21d血清中VEGF含量,同时测定70例神经系统其它疾病患者和46名正常人血清VEGF含量作为对照。结果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在病程各时间点上血清VEGF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增高(P〈0.05,P〈0.01),于发病第7天升高显著,第21天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VEGF参与了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发病过程,检测血清VEGF含量有助于判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的病变程度和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内皮抑素ES(endostatin)水平,计算V/E比值,探讨3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组在不同时间点血清VEGF、ES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VEGF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含量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及脑心通胶囊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设立健康组60例,治疗组给予脑心通胶囊口服。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于24h内、3d、7d、14d检测患者血清VEGF含量,同时测定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各时间点血清VEGF及FIB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在急性期VEGF及FIB的浓度持续升高,至病程第7天均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但至第14天仍维持高水平;应用脑心通胶囊干预治疗后血清VEGF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于第3、7、14天明显高于对照组,第7天最为显著(P0.01),而动态观察两组的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脑心通胶囊干预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VEGF浓度明显增高,脑心通胶囊能促进VEGF的产生和分泌,且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ET-1及VEGF与脑梗死病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中内皮素(ET—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免法及ELISA法测定血浆中ET—1和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脑梗死组ET—1及VEG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急性期升高明显,恢复期下降。ET—1及VEGF含量与梗死灶的大小及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结论:ET—1及VBGF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急性脑梗塞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影响的研究,验证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脑保护作用。方法: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均分A组(常规治疗组)、B组(常规治疗加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E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血清VEGF、CRP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两组治疗后ESS、AD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血清VEGF、CRP含量在治疗7d后达高峰,但B组较A组值低(P<0.05),治疗后28d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急性脑梗塞有脑保护作用,同时检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VEGF、CRP水平变化对了解疾病发展、指导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VEGF在急性脑梗塞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对5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性脑梗塞组)和3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进行测定,在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的第1、7、14天分别测定血清VEGF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同时比较了不同族别、不同梗塞面积、不同梗塞部位以及不同神经功能评分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水平.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第1、7、14天的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梗塞面积大的VEGF水平高于非大面积的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评分重度的血清VEGF水平高于中度、轻度的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族别、不同硬塞部位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第1、7、14天的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增高,提示VEGF参与了急性脑梗塞的修复病理变化过程,有可能反映脑梗塞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