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对二氢吡啶类药物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的包合作用和分子识别能力。方法由包合反应得率确定反应的平衡位置,并以此评价β-CD对3者的包合能力;由核磁共振和差热分析证明包合物的形成。结果β-CD对药物的包合能力为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包合常数K硝苯地平=51.48 mol·L-1,K尼群地平=0.88mol·L-1,β-CD与尼莫地平未形成包合物。结论β-CD与客体药物形成1:1型包合物;客体分子从大口端进入CD的孔腔,苯环部分停留在主体腔内,客体分子中取代基的位置和体积对包合作用有显著影响;包合态药物的熔融相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明显高于原药。  相似文献   

2.
茯苓三萜类化合物在人源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郑艳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3):1596-1601
目的:研究中药茯苓中3-表去氢土莫酸(3-epidehydrotumulosic acid,EDHTA)、猪苓酸C(polyporenic acid C,PPAC)和6α-羟基猪苓酸C(6α-hydroxypolyporenic acid C,HPPA)在人肠的吸收。方法:采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EDHTA,PPAC和HPPA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BL侧到AP侧2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紫外检测法对上述3个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EDHTA,PPAC和HPPA由AP侧到BL侧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 值分别为(9.99±1.08)×10-6、(10.06±0.53)×10-6和(3.32±0.66)× 10-6 cm·s-1;由BL侧到AP侧的Papp值分别为(17.76±0.91)×10-6、(19.23±1.16)×10-6和(8.19±0.57)×10-6 cm·s-1。与本实验中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呈良好吸收的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的Papp值(1.45×10-5 cm·s-1)和呈难于吸收的阳性对照药阿替洛尔的Papp值(4.22×10-7 cm·s-1)比较,EDHTA和PPAC与普萘洛尔在同一数量级;HPPA介于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之间。EDHTA、PPAC和HPPA的Papp A→B/Papp B→A比值分别为0.56,0.52和0.41;EDHTA,PPAC和HPPA外流分别是摄取的1.78,1.91,2.47倍。结论:EDHTA,PPAC和HPPA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被动吸收进入体内,EDHTA和PPAC属于良好吸收的化合物;HPPA属于中等吸收的化合物。EDHTA、PPAC和HPPA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可能存在外流机制。  相似文献   

3.
陈彦  贾晓斌  胡明  丁安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0):1164-1167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方法:通过研究10,20μmol.L-1淫羊藿苷在细胞中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药物浓度及转运蛋白抑制剂对淫羊藿苷吸收的影响。用超高压液相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结果:淫羊藿苷通过Caco-2细胞单层的转运量4 h内随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大,双向转运的渗透系数PBA/PAB大于4。在加入P-糖蛋白(P-gp)转运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后,淫羊藿苷PAB增大了1.2倍[(1.37±0.10)×10-6cm.s-1],PBA/PAB显著降低(由4.83下降到2.72)。而加入转运蛋白多药耐药蛋白(MRP2)的抑制剂白细胞三烯C4、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底物潘生丁时,对淫羊藿苷转运影响不显著。结论:结果提示淫羊藿苷口服吸收差的原因有二:一是淫羊藿苷肠壁的渗透系数较小,二是可能存在肠道P-gp转运蛋白对淫羊藿苷的外排。  相似文献   

4.
马莲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3):2523-2527
目的: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盐酸黄连碱(coptisine chloride,COP)和小檗红碱(berberrubine,BRB)在人肠的吸收。方法:采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COP和BRB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BL侧到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对COP和BRB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COP和BRB由AP侧到BL侧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 分别为(1.103±0.162)×10-5,(1.309±0.102)×10-5cm·s-1;由BL侧到AP侧的Papp分别为(0.300±0.041)×10-5,(1.955±0.055)×10-5cm·s-1,与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呈良好吸收的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2.23±0.10)×10-5 cm·s-1]的基本一致。COP和BRB的Papp A→B/Papp B→A分别为3.67和0.67;BRB外流是摄取的1.49倍。结论:COP和BRB可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被动吸收进入体内,属于良好吸收的药物,在两者的吸收转运过程中,油/水分配系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BRB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可能存在外流机制。  相似文献   

5.
藤茶中双氢黄酮醇的分离、结构鉴定及其药理活性   总被引:78,自引:1,他引:7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和鉴定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中一种双氢黄酮醇成分,研究其药理活性。方法:用溶剂和柱层析对藤茶的一种双氢黄酮醇进行分离;用理化常数测试和光谱法(UV,IR,EI-MS,1HNMR,1HNMR+D2O,13CNMR)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用兔胸主动脉条实验,观察其对去甲肾上腺素(NA)和高K+所致主动脉条收缩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一种双氢黄酮醇成分,鉴定为3,3′,4′,5,5′,7-六羟基-2,3-双氢黄酮醇,即双氢杨梅树皮素(dihydromyricetin)。双氢杨梅树皮素能使NA的量效反应曲线右移,最大反应降低,使高K+所致的收缩幅度下降。小鼠ig最大耐受量为5 g/kg,小鼠腹腔注射LD50及其可信限为1.41±0.13 g/kg(P=0.95)。结论:双氢杨梅树皮素在本种植物中为首次报道。它能明显拮抗NA和高K+所致的兔胸主动脉条收缩反应,毒性低。  相似文献   

6.
陈鼎雄  黄诗亮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7):1346-1349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地巴唑氢氯噻嗪胶囊中氢氯噻嗪、维生素 B6 、维生素 B1 、硫酸胍生、地巴唑、氯氮、磷酸氯喹和盐酸异丙嗪等 8 种组分含量的方法。 方法 提取溶剂为甲醇 - 水 (50 ∶ 50) ,色谱柱为 Ultimate XB-C18(4.6 mm × 150 mm ,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5 mmol·L-1 庚烷磺酸钠溶液 - 冰醋酸 (55 ∶ 45 ∶ 0.25), 检测波长为 284 nm 。 结果 线性范围分别为氢氯噻嗪 30.2~151.0 mg·L-1 (<>r=0.999 8) ;维生素 B610.2 ~ 51.0 mg·L-1 (<>r=1.000 0) ;维生素 B1 10.1~50.5 mg·L-1 (<>r=0.999 9) ;硫酸胍生 12.1~60.5 mg·L-1 (<>r=1.000 0) ;地巴唑 99.8~499.0 mg·L-1 (<>r=0.999 2) ;氯氮 20.1~100.5 mg·L-1 (<>r= 1.000 0) ;磷酸氯喹 24.88~124.4 mg·L-1 (<>r=1.000 0) ;盐酸异丙嗪 30.3~151.5 mg·L-1 (<>r=1.000 0) 。平均回收率 (<>n=9) 分别为氢氯噻嗪 101.2%(RSD=1.4%) ,维生素 B6102.2%(RSD=0.9%) ,维生素 B1100.5% (RSD=1.5%) ,硫酸胍生 101.6%(RSD=1.5%) ,地巴唑 101.8% (RSD=1.1%) ,氯氮 99.3% (RSD= 1.3%) ,磷酸氯喹 101.5%(RSD=1.6%) ,盐酸异丙嗪 101.7 % (RSD=1.7%) 。 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于该复方制剂中 8 种组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7.
五种二氢吡啶光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5种1,4-二氢吡啶在阳光、漫射光和灯光下的稳定性,探讨4-位取代基与光稳定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法:5种1,4-二氢吡啶分别曝露于阳光、漫射光和灯光下,不同时间点取样进行反相HPLC分析,测定各自条件下的光解反应速率常数(Kapp)和半衰期(t1\2),分别建立4-位取代基的VX常数与Kappt1\2的QSAR。结果:硝苯吡啶在阳光、漫射光和灯光下均呈一级动力学降解,Kapp分别为(1.02±0.20)min-1,(0.022±0.006)min-11和(0.015±0.004)min-1。间硝苯啶、呋喃吡啶、氯苯吡啶和苯吡啶在漫射光和灯光下保持稳定,在阳光下可被光解,各自的Kapp分别为(0.21±0.07)h-1,(0.03±0.02)h-1,(0.019±0.003)h-1和(0.012±0.001)h-1?阳光下5种1,4-二氢吡啶的t1\22分别为0.68min,3.3,24,37和58h。QSAR:Kapp=2.0081-2.9876VX+1.0885(VX)2-2.5749×10-5(VX)(r=0.9046)。结论:1,4-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光稳定性,不仅与4-位取代基  相似文献   

8.
张石宁  李毅  姚辉 《中国药学杂志》2002,22(11):673-675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清中富马酸奎的平浓度的方法。方法:HPLC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1 mol·L-1醋酸铵-5 mol·L-1氨水(400∶100∶5∶1)的混合液体,pH9.7,流速1 mL·min-1,C18柱,紫外检测波长254 nm,以外标法定量。结果:线性范围10~300 μg·L-1,最低检测限5 μg·L-1,平均提取回收率93.10%,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平均分别为3.41%和4.16%。结论:用HPLC可以较好的对血清中富马酸奎的平进行定性和定量。  相似文献   

9.
海藻中溴酚化合物的蛋白酪氨酸磷脂酶1B抑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通过对海藻天然产物进行活性筛选,寻找蛋白酪氨酸磷脂酶1B(PTP1B)抑制剂,为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治疗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方法:以PTP1B为靶点,采用分子克隆谷胱苷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 S transferase, GST)融合蛋白的方法,重组表达获得PTP1B,通过高通量筛选模型对海藻中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采用LOGIT法计算LD50。结果:来源于松节藻和小黏膜藻的溴酚类化合物4-二溴-5-(甲氧基甲基)-1,2-二苯酚(1),2-甲基-3-(2,3-二溴-4,5-二羟基)-苯丙醛(2),3-(2,3-二溴-4,5-二羟基苯)-4-溴-5,6-二羟基-1,3-二氢异苯并呋喃 (3)表现出显著的PTP1B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3.4,4.5,2.8 μmol·L-1。结论:首次对溴酚化合物作为PTP1B抑制剂进行研究, 海藻中的3个溴酚类化合物表现出显著的PTP1B抑制活性,有开发成新型抗糖尿病海洋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地高辛(DG)临床药动学及影响因素。方法:用RIA法测定DG血药浓度。用Bayesian一点法拟合DG个体药动学参数及给药方案。用Minitab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Cl为(54.2±18.2)ml·min-1Cl为(73.4±27.5)ml·h-1·kg-1,Vd为(6.95±1.07)L·kg-1,t1/2为(73.7±23.5)h,K为(0.0104±0.0033)h-1;各参数波动范围大,变异均在30%以上(Vd除外)。年龄与CrClClVd存在极显著性负相关存在高度的正相关(P<0.001),尤其是Vd,r=0.913。不同年龄段CHF患者的CrCl较正常人减少约25ml·min-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逐渐下降,DG的CLVd也随之相应减少。CrCl和Vd的高相关性与心功能不全累及肾功能损害和外周血管的慢性收缩有关,使DG分布和排泄发生障碍。CHF患者的肾损害也随心功能恶化而加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和比较人ⅡA型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衍生多肽M17,P26和N1-11对不同细菌在体外的杀菌效应。方法: 根据人ⅡA型PLA2氨基酸顺序分别设计合成3个肽分子M17(p51-67),P26(p99-124),N1-11(p1-11)。采用琼脂铺板计数法测定杀菌活性,将不同浓度衍生肽分别与革兰阳性菌(G+)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屎肠球菌和革兰阴性菌(G-)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在37℃孵育2.5 h,然后铺板并置于37℃恒温箱培养18~24 h,记录每一琼脂板上的菌落数(CFU),并计算多肽作用后的杀菌率。结果: ⅡA型PLA2M17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的杀菌回归方程分别为:Y=1.464X+3.795(ED50 6.65 mg·L-1),Y=1.152X+3.419(ED50 23.57 mg·L-1),Y 0.836X+3.832 (ED50 24.95 mg·L-1);对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绿脓杆菌的杀菌回归方程分别为:Y=0.877X+4.054(ED50 12.00 mg·L-1),Y=1.094X+3.371(ED50 30.83 mg·L-1),Y=1.027X+3.626(ED50 21.77 mg·L-1);M17肽分子对G+菌与G-菌均有较强的杀菌活性。P26和N1-1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回归曲方程分别为:Y=0.915X+2.766(ED50 276.39 mg·L-1),Y=1.389X+1.668(ED50 250.52 mg·L-1), P26和 N1-11对大肠杆菌的杀菌回归方程为:Y=1.327X+1.437(ED50 484.18 mg·L-1), Y=0.881X+2.903(ED50 240.02 mg·L-1);N1-11和P26对G+菌有较强的杀菌活性,但对G-菌杀菌活性较弱。M17肽分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活性强于P26及N1-11,M17肽分子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活性明显强于P26及N1-11结论: 衍生自人ⅡA型PLA2保守区域17个氨基酸残基的肽M17对G+菌和G-菌均有较强的杀菌活性,这可能与M17肽分子更易于与细菌结合并发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荆芥挥发油对大鼠胸腔白细胞5-脂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荆芥挥发油对5-脂氧酶(5-LO)活性的影响,以期进一步阐明其干预花生四烯酸代谢的抗炎机制。方法:以角叉菜胶急性胸膜炎模型大鼠的胸腔白细胞为基本反应体系,分别加入外源性花生四烯酸(AA)与不同质量浓度的荆芥挥发油(0.011,0.022,0.043,0.087,0.179,0.255,0.364 g·L-1)、齐留通(0.625×10-3 g·L-1),在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下,提取完整白细胞的5-LO代谢产物白三烯B4(LTB4)和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5-HETE),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紫外检测分离测定LTB4和5-HETE水平。结果:荆芥挥发油在0.022~0.364 g·L-1内,对大鼠胸腔白细胞LTB4与5-HETE的生物合成均呈现显著性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01),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其对LTB4与5-HETE生成的IC50分别为0.124 g·L-1和0.142 g·L-1。结论:荆芥挥发油体外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胸腔白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酶5-LO的活性,表明其良好的抗炎作用与抑制5-LO活性,减少致炎物质LTB4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壮腰健肾丸的缩尿作用及机制,该实验采用皮下注射150 mg·kg-1剂量的D-半乳糖诱导亚急性衰老模型,并将其分为模型组、缩泉丸组(1.17 g·kg-1·d-1)、壮腰健肾丸高、中、低剂量组(2.39,1.20,0.60 g·kg-1·d-1),另取正常动物设为空白组,连续给药8周。选用代谢笼法测量大鼠24 h尿量及水负荷5 h尿量;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尿中Na+,Cl-,K+浓度;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醛固酮(aldosterone,ALD)、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的含量;采用RT-PCR检测大鼠膀胱组织中P2X1与P2X3 mRNA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壮腰健肾丸高、中剂量组对肾虚多尿大鼠24 h尿量及水负荷后5 h内尿量均显著下调(P<0.05,P<0.01);对尿中Na+和Cl-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血浆中ALD,ADH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P<0.01);膀胱组织中P2X1与P2X3 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壮腰健肾丸低剂量组尿中Na+和Cl-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结果说明壮腰健肾丸可能是通过下调肾虚多尿大鼠膀胱组织中P2X1与P2X3 mRNA表达量从而发挥缩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血浆中普罗帕酮对映体浓度的立体选择性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血浆标本经碱化以正己烷 异戊醇(99:1)提取、吹干后与GITC柱前衍生化,形成非对映体。以乙晴-水-冰醋酸(60∶40∶0.01)为流动相,经C18ODS柱分离后在紫外λ208nm处检测。结果:对映体曲线范围25μg·L-1~800μg·L-1;最低检出限<20μg·L-1;批内、批间平均RSD均<6%;平均回收率:102.2%;临床大多数常用药物对本法无干扰。结论:本法为普罗帕酮临床药动 药效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新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机制。 方法: 通过研究新穿心莲内酯在模型中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药物浓度(50,75,100 μmol·L-1)、温度(4,25,37℃)和抑制剂(碘乙酰胺、维拉帕米和MK-571)对新穿心莲内酯吸收的影响。用LC-MS-MS检测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 结果: 新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模型中,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药物吸收呈线性增加。PBA/PAB≈1.0;温度37℃时,Papp为(2.02±0.31)×10-6 cm·s-1,与4℃[(5.97±0.11)×10-7 cm·s-1],25℃[(9.17±0.50)×10-7cm·s-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受抑制剂碘乙酰胺影响,Papp =(4.79±0.42)×10-6 cm·s-1与对照组新穿心莲内酯Papp [(1.28±0.69)×10-6 cm·s-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新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方式主要是被动转运和载体介导的主动转运。  相似文献   

16.
血浆中氟伐他汀测定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血浆中氟伐他汀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用此法研究氟伐他汀钠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血浆样品, 加同体积KH2PO4缓冲液(pH 2),乙醚提取,采用DiamonsilTM C18(4,6 mm×200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10 mmol·L-1 KH2PO4 (用H3PO4调pH2)(75:2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荧光检测(λex=305 nm,λem=390 nm)。所得数据用3P87药动学程序处理,求出有关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氟伐他汀在20.16~5 040.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最低检测限为5.04 μg·L-1(S/N=3)。高、中、低3个质控样品的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3.30%~102.9%,提取回收率大于90%,日内、日间精密度的 RSD均小于5%。结论本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氟伐他汀钠的血药浓度分析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测定脂肪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系统及其最佳化的条件。方法:将用荧光试剂衍生化后的脂肪酸用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法分析。结果:在TCPO-H2O2-咪唑化学发光系统的最佳化条件下,测得脂肪酸C16,C18,C20的检测限分别为12,18,44 f mol(10-15 mol)。  相似文献   

18.
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体单灌流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雅娜  栾立标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2):1719-1722
 目的研究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来研究药物在不同质量浓度、不同pH值下的吸收。结果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大鼠4个肠段的Ka,Kapp大小顺序是结肠>回肠>十二指肠>空肠,且结肠、回肠与十二指肠、空肠的Ka,Kapp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61.93~165.14 mg·L-1内,Ka,K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pH 3.0至pH 5.0内,Ka,K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各肠段均有吸收,其中结肠吸收最好;药物吸收不受质量浓度的影响,在较大质量浓度下(165.14 mg·L-1)也无饱和现象;在肠黏膜的转运为被动扩散过程;药物吸收无pH值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N-硝基-L-精氨酸抗阿片类精神依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N-硝基-L-精氨酸(NO2Arg)在吗啡、二氢埃托啡精神依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射吗啡、二氢埃托啡的方法建立小鼠精神依赖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采用荧光内过滤法测定小鼠脑内NO的含量;小鼠脑内cAMP/cGMP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小鼠吗啡、二氢埃托啡精神依赖形成过程中脑内NO,cAMP,cGMP的含量显著上升;腹腔注射NO2Arg5mg·kg-1可抑制吗啡、二氢埃托啡精神依赖升高小鼠脑内NO,cAMP,cGMP含量的作用。结论NO在易化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形成中可能有一定作用;NO2Arg 抑制吗啡、二氢埃托啡精神依赖形成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小鼠脑内NO合成和调节cGMP/cAMP水平介导的。  相似文献   

20.
复方水蛭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水蛭注射液中次黄嘌呤的含量,并建立注射液指纹图谱,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A-0.01 mol·L-1 KH2PO4,B-50%甲醇,梯度洗脱的方式;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为室温。结果:以次黄嘌呤为参照物,建立了复方水蛭注射液指纹图谱,标示出15个共有峰,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97。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控制复方水蛭注射液的质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