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桑叶黄酮和多糖对Ⅱ型糖尿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桑叶多糖和多糖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TC、TG的影响。方法:STZ制备糖尿病模型,测定桑叶多糖和黄酮治疗糖尿病大鼠前后血清中的血糖、胰岛素、TC、TG的变化。结果:桑叶多糖和黄酮治疗后,血糖明显下降,胰岛素升高,TC、TG显著降低。结论:桑叶黄酮和多糖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维持胰岛的结构完整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代谢的影响。方法用链尿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注射桑叶提取液后血糖、血脂、蛋白质糖化终末产物的变化。结果桑叶提取液组与对照组相比,桑叶提取液有明显降低血糖、血脂及降低蛋白质糖化终末产物的作用。结论桑叶提取液对纠正糖尿病大鼠代谢紊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大鼠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链尿佐菌素(STZ)65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用桑叶提取液灌胃 4周,测定血糖、LPO、SOD水平。结果桑叶提取液组血糖明显下降,LPO水平降低,同时SOD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桑叶提取液具有减轻糖尿病大鼠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活胰汤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活胰汤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中药活胰汤和二甲双胍治疗8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血流变学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PG、FINS、2HPG、GHbA1c、TG、TC、IAI、IRI及对血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后两组IAI、IRI、TG、TC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胰汤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瑞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清真胰岛素、TG和TC的影响.方法 5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27例和格列齐特组23例,口服相应降糖药物4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空腹、餐后30 min及餐后2h的血糖和血清真胰岛素、空腹TG和TC水平,计算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对瑞格列奈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真胰岛素、TC、TG改变值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FBG、餐后30 min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较前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外格列齐特组空腹时,两组空腹、餐后30 min及2h的血清真胰岛素水平均较前升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素分泌指数均较前升高(P<0.05),且瑞格列奈组高于格列齐特组(P<0.05).治疗后,瑞格列奈组的空腹TG和T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格列齐特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格列奈组患者空腹TC的降低与空腹真胰岛素分泌的增加呈正相关(P<0.05).结论 瑞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疗效较好,并有效改善早相胰岛素分泌及血脂水平,对延缓患者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有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降糖调脂灵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性、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双胍治疗组;降糖调脂灵治疗组.3个月后空腹测定血糖(BS)、糖化血红蛋白( GHbA1c)、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糖尿病模型组BS,GHbA1 c,INS,TC,TC,LDL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SI,HD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双胍治疗组BS,GHbA1c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血清INS,ISI,TC,TG,LDL,HDL水平较糖尿病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降糖调脂灵治疗组BS,GHbA1c,TC,TG,LDL水平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ISI,HDL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和双胍组(P<0.05).结论 降糖调脂灵具有降低TC,TG,LDL,升高HDL的作用;降糖调脂灵具有明显降低血糖、减低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降糖调脂灵的降糖作用虽然略低于二甲双胍,但其减低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却明显优于二甲双胍. 关  相似文献   

7.
李建英 《广西医学》2009,31(7):936-93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常规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血脂(TC、TG、LDL、HDL);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血清IGF-1水平;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糖尿病组IGF-1和HD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BG、INS、TC、TG、LDL和I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与FBG、IR、TC、TG、LDL呈负相关(P〈0.001),IR与FBG、FINS、TC、TG、LDL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GF-1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严重程度,提高血清IGF-1水平并结合调脂治疗可以为糖尿病抵抗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对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83例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单一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实施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2 h PG、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配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32例Ⅱ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日服乐脂平500mg,4~12周后,血TC(总胆固醇)下降9.28%~11.23%,血TG(甘油三脂)下降13.02%~34.62%,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增加。脂蛋白电泳结果显示:HDL在服药4~12周后明显增加,VLDL和LDL明显减少。血糖、胰岛素与血TC和TG相互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表明乐脂平具有较好的降低血脂和升高HDL的作用。且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增加,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脂代谢紊乱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脂代谢紊乱对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美国ATPIII标准分为血脂正常组及血脂紊乱组,后者又分为高甘油三酯组(TG组)、高胆固醇组(TC组)、混合型高脂组(混合组)三个亚组。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估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91例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发生率为54%,TG组的空腹C肽及胰岛素明显高于正常组;TG组和混合组胰岛素敏感性较TC组明显下降,混合组胰岛素敏感性低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TG组胰岛素分泌功能(HOMA-β)显著高于正常组和TC组。结论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住院者的脂代谢紊乱以高甘油三酯血症最多见,合并TG增高的糖尿病患者有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血糖钳方法评价调脂降糖片在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体重)配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用调脂降糖片干预治疗,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8周后采用血糖钳技术检测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并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对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脂代谢进行评估。结果:与未治疗的2型糖尿病大鼠比较,调脂降糖片大小剂量治疗后大鼠ISI、GIR明显增加,而TC、TG、FINS、FFA显著下降,其作用与二甲双胍基本相同。结论:调脂降糖片可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糖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利那鲁肽治疗超重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58例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各29例,分组方式为计算机表法,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加甘精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那鲁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FINS(空腹胰岛素)、TG、TC、SDP与SBP.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FINS(空腹胰岛素)、TG、TC、SDP与SBP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那鲁肽治疗超重的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还具有减轻体重,降低收缩压,改善血脂等降糖外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T2DM)胰岛素联合治疗 (胰岛素加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与单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72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分别予胰岛素 (A组 )、胰岛素加磺尿类药物 (B组 )、胰岛素加二甲双胍治疗 (C组 ) ,治疗前后 3个月分别对比BMI、FBG、PBG、HBA1C、TC、TG、HDL -C、FINS等指标变化 ;比较各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及各组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①A ,B ,C 3组在胰岛素治疗后FBG、PBG、HBA1C均得到满意控制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1;②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 (C组 )降低TC、TG水平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方面均优于单独使用胰岛素 (A组 )和胰岛素联合磺脲类药组 (B组 ) ;③B组、C组在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天数、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A组 ,P <0 0 1。结论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能满意控制血糖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降低TC、TG水平 ,其临床效果优于单用胰岛素和联合磺脲类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罗格列酮治疗后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方法 用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加用罗格列酮(4mg/d)治疗6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空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 FPG)和早餐后2h血糖(2hPG)及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柱层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 水平。观察两组干预前后FPG、 FINS、 2hPG、HbA1c、TC、TG的变化及干预后GLP-1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经罗格列酮干预6个月后,患者血清中的FPG、2hPG、FINS、HbA1c、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空腹血清GLP-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有效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HbA1c,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空腹GLP-1分泌。  相似文献   

15.
桑叶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南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来评价桑叶黄酮提取物对高脂喂养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高脂(脂肪占热量56.89%)喂养成年雄性SD大鼠8周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茼素(STZ,25mg/kg),1周后测空腹血糖≥200mg/dl纳入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模型组、罗格列酮治疗组、桑叶黄酮治疗组和对照组.8周后运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测GIR,并取血测血糖、血脂、PPARγ以及胰岛素.结果 桑叶黄嗣治疗组GIR、ISI和PPARγ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而血脂明显降低(P<0.05).结论 桑叶黄酮能增加高脂喂养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黄伟  张春  吴齐放 《疑难病杂志》2005,4(3):152-154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3餐前短效、睡前中效胰岛素1日4次强化治疗,2~3周使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FBG<7.0mmolL,2hPG<10.0mmolL)且稳定2周,分别应用饮食运动和药物(降糖药物或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1年后FBG、2hPG、FINS、2hINS、HOMAβ、HOMAIR、TG、TC、BMI等指标的变化,以及1年后降糖方式与治疗时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1年后FBG、2hPG、HOMAIR显著下降(P<0.01),2hINS、HOMAβ显著上升(分别为P<0.05和P<0.01),FINS、BMI、TG、TC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时胰岛素用量少、达标时间短的患者1年后仅饮食和运动即能控制血糖,但治疗时低血糖发生率高。结论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能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敏感性,为今后血糖控制奠定基础;强化治疗达到目标血糖难易程度可以预测后期血糖控制及降糖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空腹血糖、血脂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258例门诊体检人群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以空腹血糖及性别分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变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EISI),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体质量指数(BMI)、FINS、EISI、TG、TC、HDL-C、TG/HDL-C、的关系。结果 (1)不同空腹血糖组间FINS、EISI、HOMA-IR、TG、TC、HDL-C、TG/H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男性组TG、TC、TG/HDL-C高于女性组(P<0.05);(3)Pearson相关分析,HOMA-IR与BMI、FPG、FINS、TG、TC、TG/HDL-C成正相关,与HDL-C成负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8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3餐前30 min及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2~4周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然后分别行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降糖药物或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随防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β细胞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FBG、2 h PG、HOMA-IR及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2 h INS、HOMA-β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FINS、BMI、TG、T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翻白草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作用,并阐明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脂饮食造成大鼠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给予翻白草大中小剂量(18、12、6g/kg)和二甲双胍(1.2g/kg),检测空白组、模型组、翻白草3组及二甲双胍组的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翻白草可以显著降低FBG、FINS,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TC、TG亦具有显著降低作用。结论:翻白草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大鼠的TC、TG,纠正高Ins血症,稳定血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和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天数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TC、TG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均明显上升,实验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给药强化治疗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重视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