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泽纬  全会标  高勇义 《海南医学》2013,24(17):2550-255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截肢术前足部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82例老年糖尿病足截肢患者足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 61例(74.4%)培养出病原菌93株,革兰氏阴性菌(G-菌)、革兰氏阳性菌(G+菌)、真菌分别为43株(46.2%)、42株(45.2%)、8株(8.6%),混合感染25例(41.0%)。G-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G+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提示多种细菌耐药常见,G-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及加-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耐药率低;G+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头孢菌素耐药率低。结论老年糖尿病足截肢患者足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泛,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早期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可尽可能保全肢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初发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生存预后及影响生存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2016 年12 月于该院住院的609 例初发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随访至2017 年6 月,以获得生存状况及死亡时间。 结果 522 例(85.7%)完成随访,平均(3.475±1.690)年;存活288 例(55.2%),死亡234 例(44.8%);平 均生存时间(4.720±0.120)年,中位生存期5.030 年,1、3 和5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8%、72.5% 和50.4%。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大、糖尿病病程长、足部病变程度重,糖尿病肾病、周围动脉病变、心血管 病患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Wagner 分级、糖尿病肾病、周围动脉病变、心血管病是 DFU 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初发足溃疡时已合并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病死率 高,平均生存期短,应对死亡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利多卡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泽纬 《海南医学》2005,16(10):61-61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 选择难治性强直阵挛癫痫持续状态患者11例,持续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结果 全部患者在24小时内中止发作,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阻导滞。结论 持续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能有效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皮肤病变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泽纬 《海南医学》2008,19(3):71-72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防御能力降低、代谢紊乱、微循环代谢障碍、神经病变等因素易导致皮肤损害,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同一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皮肤病变,而以皮肤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初发糖尿病漏诊率高,需引起临床医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16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FT1DM的认识。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FT1DM患者16例。记录患者发病时临床症状;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D-3羟丁酸、总二氧化碳(CO2)、血肌酐(Scr)、肌酸激酶(CK)、血淀粉酶、血常规、胰岛相关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水平。患者在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纠正后1~3 d,检测空腹C肽(FCP)和餐后2 h C肽(PCP)水平。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2008年1月-2015年5月,16例FT1DM患者占同期所有住院糖尿病患者(22 999例)的0.70‰,占住院1型糖尿病患者(457例)的3.5%。16例患者起病急骤,病程为12 h~6 d。临床症状上,1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8例出现腹痛,6例伴上呼吸道感染,6例出现意识障碍,5例出现多饮、多尿,5例伴发热;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17.0~46.1 mmol/L);HbA1c接近正常(5.6%~8.2%);FCP水平降低(<0.003~0.090 nmol/L);PCP水平降低(<0.003~0.160 nmol/L);动脉血pH值降低(6.92~7.30);血清D-3羟丁酸水平升高(5.18~9.69 mmol/L);总CO2降低(1.0~20.0 mmol/L);12例Scr水平升高(94~275 μmol/L);7例CK水平升高(263~5 373 U/L);9例血淀粉酶水平升高(110~436 U/L);14例白细胞计数(WBC)升高〔(13.3~31.9)×109/L〕;胰岛β细胞功能几乎衰竭,迅速发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后患者经积极补液扩容、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纠正电解质紊乱抢救后,病情均好转。在酮症酸中毒纠正后继续胰岛素泵或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出院后沿用住院期间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至今。8例患者门诊随访3~34个月,复查FCP、PCP仍接近于入院时水平。结论 FT1DM患者占同期所有住院糖尿病患者的0.70‰,占住院1型糖尿病患者的3.5%。FT1DM起病急骤、代谢紊乱严重,常合并多系统损害,部分患者以消化道或上呼吸道症状起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呈完全且不可逆损害,预后差,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低血糖症是多病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胰腺外肿瘤诱发的低血糖症称为非胰岛细胞肿瘤性低血糖(non-islet cell tumor hypoglycemia,NICTH),临床上NICTH并不常见,部分肿瘤患者以顽固性低血糖为肿瘤首发表现,临床医师对于此类患者低血糖的病因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漏诊[1].本文报道1例以顽固性低血糖为首发表现的青年原发性肝癌致NICTH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初发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 DFU)患者溃疡复发率和影响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初发DFU患者227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随访至2017年6月以获得DFU复发情况及分析影响复发高危预测因素。结果 189例(83.3%)完成随访,平均随访(3.736±1.391)年,中位随访时间3.570年。189例中85例(45.0%)溃疡复发,平均溃疡复发时间(2.738±1.545)年,中位溃疡复发时间2.370年。1年、3年、5年溃疡复发分别为29例、67例、82例。1年、3年、5年溃疡复发的发病密度分别为15.5%、39.4%和57.2%。溃疡复发组对比无复发组,年龄(≥60岁)、足底溃疡、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占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男性、糖尿病病程(≥10年)、糖尿病足溃疡病程(≥1月)、吸烟、HbA1c(≥7.5%)、Wagner分级(≥3级)、截肢、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体重指数(≥24 kg/m2)、高血压病、血脂异常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溃疡部位、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溃疡复发预测因素。溃疡部位(HR=1.886,95.0% CI 1.204~2.955)、周围血管病变(HR=1.801,95.0% CI 1.083~2.99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HR=2.903,95.0% CI 1.565~5.384)是溃疡复发的独立高危预测因素。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远期复发率高,应对影响复发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艾塞那肽治疗不同体重指数(BMI)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10月经口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按BMl分为两组:A组(19kg/m^2≤BMI〈24kg/m^2)31例,B组(BMI≥24kg/m^2)33例。给予艾塞那肽治疗1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61例患者完成16周试验,3例患者因消化道反应退出试验。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k、TG、体重、BM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HOMA—B、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B组的体重、BMI降幅显著大于A组(P〈0.01)。轻中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42.6%,低血糖发生率为14.8%,无严重低血糖。结论艾塞那肽适用于血糖控制欠佳的不同体重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或肥胖患者体重降低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瑞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清真胰岛素、TG和TC的影响.方法 5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27例和格列齐特组23例,口服相应降糖药物4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空腹、餐后30 min及餐后2h的血糖和血清真胰岛素、空腹TG和TC水平,计算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对瑞格列奈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真胰岛素、TC、TG改变值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FBG、餐后30 min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较前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外格列齐特组空腹时,两组空腹、餐后30 min及2h的血清真胰岛素水平均较前升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素分泌指数均较前升高(P<0.05),且瑞格列奈组高于格列齐特组(P<0.05).治疗后,瑞格列奈组的空腹TG和T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格列齐特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格列奈组患者空腹TC的降低与空腹真胰岛素分泌的增加呈正相关(P<0.05).结论 瑞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疗效较好,并有效改善早相胰岛素分泌及血脂水平,对延缓患者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有益.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