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肝肾“藏泄互用”内涵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肾藏泄互用关系通常指肝主疏泄与肾主藏精对人体生殖功能的协同调控作用。认为成体干细胞是先天之精的物质基础;对于肝藏象理论的深入研究证实,中医学中肝藏象的功能与以"下丘脑—垂体"为核心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密切相关。肝肾藏泄互用的关系不仅体现在维持人体正常生殖功能方面,更广泛的生理意义体现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及机体疾病或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2.
黄瑞霞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70-2071
冲脉做为奇经八脉之一,在经络循行上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有交汇。妇科病与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状态有直接关系,尤与肝、脾、肾三脏及冲任的的功能失调关系尤为密切,经脉所过,疾病所生,冲脉与肝、脾、肾在生理机能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笔者发现在脏腑功能失调的基础上冲气上逆可引起多种妇科病,  相似文献   

3.
张儒 《河北中医》2011,33(11):1652-1653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倍受关注和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活的疾病。人体血脂代谢发生紊乱,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浓度,包括血浆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过高或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过低,人体血浆中TC、TG和各种脂蛋白含量高于同龄正常值者均称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属中医学痰浊、血瘀范畴。其病位在血脉,其产生与脾、肾、肝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而尤以脾肾为要。  相似文献   

4.
许履和老中医治疗腺体疾病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历年来,中医界论述腺体疾病的专文尚属罕见。兹将许履和老中医对腺体疾病的认识和部分治疗经验作一介绍,供同道们参考。一、人体腺体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中医无“腺体”之名。根据现代医学知识,人体腺体有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两类。许师认为,内分泌腺中的脑垂体、肾上腺、睾丸、卵巢和外分泌腺中的前列腺等,似与脏象中的肝、肾有关。因脑为髓之海,肾藏精主髓,肾主生殖,睾丸属肾又属肝,女子以肝为先天。内分泌腺中的甲状腺和外分泌腺中的乳腺,消化腺、汗腺等,似与脏象中的肝、脾有关。因肝主疏泄,胃主纳谷,脾主运化。再从肝、脾,肾三经的经脉循行看。足厥  相似文献   

5.
从五脏相关论治冠心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益业  吴焕林 《四川中医》1999,17(11):12-13
人体以五脏为核心,以五脏相互间的生理病理联系为疾病发生发展及表现的内在基础,每一种疾病是五脏相关的局部体现。同样,冠心病的病位在心,病变为心脏、血脉气血阴阳失调,痰瘀痹阻,而与其他四脏生理病理及病证的密切相关是从五脏相关学说论治冠心病的基础t”!从昨论治肝与心在经络上密切联系,肝为风木之脏.为心之母。二胜存在着相巨资生、相互协同、促进助长的作用。心与肝之间的功能协调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调节两方面。肝具有贮存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心脏具有主管和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功能。肝脏合血与心脏…  相似文献   

6.
杨淑岭 《河北中医》2009,31(5):767-767
情志护理能通过调节情志来治疗脏腑疾病,中医学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如中医古籍对情志和脏腑的关系有如下记载:“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不同情绪反应会引起人体脏腑失调。肺结核大咯血通常会引起患者恐惧、紧张的情绪,以致悲观、失望与自卑,最终导致疾病恶化。情志护理对于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恢复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风与肝的关系及肝、风与季节性过敏性疾病的关系,发现季节性过敏性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都离不开中医肝脏的功能及其引发的"外风引动内风"的相应表现。因此,提出"季节性过敏性疾病可从肝从风论治"的观点,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可将"治风理血养肝"作为中医抗过敏基本治疗大法。这一理论对目前季节性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可通过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而表现出来。而气郁则为机体功能郁滞的一种病理表现,与肺、脾、肝等脏腑功能关系密切。文章分别从气郁的概念、行气解郁之法的配伍、运用等方面,论述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行气解郁的重要性。通过阐述中医学气及气郁的概念、理论,一方面丰富了中医学的"气郁"理论。另一方面有助于相关疾病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论肝为五脏之贼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主疏泄,调畅人体的气机,在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五脏之病,肝气居多”和“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脏”两方面,分析了肝为五脏之贼的病理机制,提出了调摄精神情志,可使肝变“贼”为“养”,预防疾病的发生,疏肝理气方药在疾病治疗上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肝腎是人体重要內脏,对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起着巨大的作用。当其发生病变以后,则能引起許許多多的疾病。盖乙木属肝,癸水属腎,彼此之間,无論在生理上,病理上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故称“乙癸同源”。基于这个理論,所以在临床运用上也往往肝腎同治,确能起沉疴、愈痼疾。笔者試从肝腎两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来作一探討,謬誤之处,尚希指正。  相似文献   

11.
积聚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腹部积块,如慢性肝炎并肝脾肿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恶性肿瘤等而无明显腹水、出血、肝昏迷等症者。张瑞霞认为肝体失养、肝用不足是积聚的病机关键,肝络不通是病理基础。其治疗当以补肝体、强肝用、通肝络相结合,根据症状及舌脉调整三者比例,从而达到恢复肝脏生理功能,缩小或软化积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调肝理脾法属于中医治疗“和法”范畴,主要是协调肝脾功能,包含各种调肝、理脾以及二者的相互配伍应用。张声生教授认为肝脾失调与脾胃病关系密切,临床常常表现为各种肝脾相关证候。张教授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在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脾胃病时,善用对药,用药精简轻灵,屡有卓效。  相似文献   

13.
脾、胃、肝、肾是人体代谢生理的重要脏腑,脾胃之受纳运化、肝之疏泄、肾之气化共同参与营养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完成体内物质的利用与更新.在饮食、情志、遗传及体质因素影响下,脾胃肝肾系统失调,会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从脾胃肝肾论治代谢性疾病,强调在健脾、清胃、疏肝、益肾等基础治法上,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五脏的体阴用阳理论探讨脊髓与脑的体用状态,提出脊髓与脑作为脏腑器官,其形质与功用与五脏一样也为体阴用阳。临床治疗急慢性脑、脊髓损伤疾病时,既要从避免外伤、防止退变、维护髓脑血供等方面固护髓脑之体阴,又要以养血活血平肝熄风,或调和营卫、温补脾肾为法疏调其阳用,急者应从肺肝脾肾论治,治水降火;缓者应从心肝脾肾论治,升阳滋阴。  相似文献   

15.
妇科七情病机概论及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七情病的比例倍于男性,有统计不小于2.2倍,主要体现在经、带、胎、产和杂病诸方面。“百病生于气”,妇女七情疾病宜重视气机,从藏象病机看妇女七情,亦应首重于心,再分析心、肝、脾三脏的联系,要注意女子以肝为先天。最后对妇女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发病病机特征分别论述,七情过极导致气的升降出入等气化异常,影响脏腑冲任,胞脉胞络,而变生妇科百病,所以在妇科疾病上应十分重视七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在各种肝胆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循环酶速率法对300例肝胆疾病病人及150例对照者的TBA水平进行检测,并同时测定其他肝功能指标。结果:在各肝胆疾病组TB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TBA在肝硬化、肝癌及梗阻性黄疸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P〈0.01)。结论:TBA是反映肝胆疾病较灵敏的生化指标,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贯煎是疏肝滋阴的名方,"肝为五脏之贼,肝病如邪",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结石、胆囊炎等肝胆病严重危害现代人的健康,结合临床,对一贯煎在肝胆病中的应用和心得体会进行总结,从一贯煎方名由来、一贯煎组方分析,到临床应用及治法治则,认为治疗慢性肝炎,重在滋养肝肾;治疗老年性肝炎,养阴法为关键;治疗乙型肝炎,宜肝肾同补;治疗肝硬化,疏泄为主,气血兼顾;辅助治疗肝癌,疏肝行气,化痰散结止痛;治疗胆石症,疏肝解郁,利胆通腑;治疗胆囊炎,滋阴养血,柔肝利胆。用药体会是:用药加减恰当,注意通权达变;注重脏腑制化关系,酌情遣方用药;治病为本,合理变通;注重辩证,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18.
《小儿推拿广意》成书于清代,是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小儿推拿专著之一。熊应雄在审病辨证、推拿治疗、选方用药、药物炮制、方药用法等方面尤重视后天调护,并以"脾胃"为中心,辨治小儿脾系疾病时以健脾和胃、利湿化浊为重,辨治小儿肺系疾病时重用培土生金法,辨治小儿肝系及心系疾病时巧用抑木扶土法,辨治小儿肾系疾病时把握"先天和后天并重"的原则。用药方面善用甘味及归脾胃经的药物,同时严格控制剂量以保护脾胃功能,并采用姜制法、麸炒法、蜜制法等药物炮制方法及温服法如米汤化下、姜枣汤下等服药方法,进一步增强运脾和胃、温阳散寒之功效。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肝病主要包括厦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而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三者之间又相互关联,如慢性病毒性肝炎调治不当,脂肪肝进一步发展,都可以导致肝脏的纤维化,最终发展成肝硬化,直接威胁到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对慢性肝病的治疗不能仅凭中医理论和个人固有经验,而是应从调整人体相关脏腑功能,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辨病分型来辨证论治,扶正祛邪,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20.
“肝体阴而用阳”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文献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1):645-646
“肝体阴而用阳”是对肝生理、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肝以藏血为本 ,以气为用 ,肝阴易虚 ,肝阳易亢 ;肝气、肝阳常有余 ,肝阴、肝血常不足。只有在“肝体阴而用阳”理论的指导下 ,紧扣养肝体之阴 ,以体为本 ,以用为标 ,求其属而扬其用 ,方可标本相得 ,得愈肝之诸病的要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