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7例,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0例,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6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7例,均为四部分骨折。采用Neer评分标准从疼痛、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12~30个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3.3%,置换组优良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但对于骨折严重粉碎无法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人工肱骨头置换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为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内固定组,n =35)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组(置换组,n =26).其中内固定组含Neer 3部分骨折23例,4部分骨折12例;置换组含Neer 3部分骨折5例,4部分骨折21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一次性住院费用,同时采用Neer评分标准从关节疼痛、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随访时间相仿,平均随访时间为20.5个月(12 ~36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平均为(6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0±10) ml,一次性住院费用平均为(37 940±3 500)元,Neer评分优良率为86.2%;置换组手术时间平均为(50 ±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50±20) ml,一次性住院费用平均为(38 850±4 800)元,Neer评分优良率为90.0%.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住院费用以及术后随访Ne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费用相仿,术后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2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筛选正确的适应证,对于年龄较轻同时可争取术中复位的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最佳选择;而对于骨折严重粉碎无法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人工肱骨头置换则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采用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镇定钢板内固定、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41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均获随访18~65个月,锁定钢板组(A组)优良率为86.7%,人工肱骨头置换组(B组)优良率为8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肱骨头血运破坏严重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的老年患者,人工肱骨头置换可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评价“三叶草”型钛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7例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应用克氏针、螺钉内固定和“三叶草”型钛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术(自体骨、金世植骨灵)治疗。42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a,采用Neer分型和评定标准分析疗效。[结果]钢板内固定、植骨术组全部4个月内骨折愈合,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术组7例骨不连;32例(32/42)术后肩关节不同程度僵硬。Neer 3、4部骨折(18例)应用克氏针螺钉内固定,优良率为38.4%和20%;“三叶草”型钛钢板 植骨(24例),优良率为77.7%和50%。[结论]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其主要病理变化是骨质疏松和骨折部位骨缺损,宜早期手术治疗。与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方法比较,“三叶草”型钛钢板独特的韧性和构型,其近端“筛孔”任意角度穿钉的锚固作用符合AO内固定原则,同时植骨促进骨愈合,是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06诊治的35例肱骨近端骨折,15例Neer三部分骨折及7例Neer四部分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13例Neer四部分骨折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头置换组)。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4(7~39)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头置换组术后6个月Neer评分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疗效采用Neer评分标准评定:锁定钢板组优6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肱骨头置换组优4例,良6例,可2例,差1例。内固定组2例出现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1例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螺钉切出,二期行肱骨头置换术。肱骨头置换组1例出现关节半脱位。结论年龄70岁、基础条件尚可的Neer三部分及部分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首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而高龄、骨质疏松严重、不能耐受二次手术的Neer四部分骨折患者首选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肱骨近端骨折使用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自1999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治疗的76例肱骨近端骨折。对46例NeerⅡ型骨折,使用克氏针内固定18例,使用空心螺钉内固定28例;对21例NeerⅢ型骨折使用克氏针及螺钉内固定8例,T型钢板固定9例,三叶草型钢板固定4例;对9例NeerⅣ型使用克氏针、螺钉及钢板联合固定。结果76例骨折均骨性愈合,无肱骨头坏死病例。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应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评价“三叶草”型钛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应用克氏针、螺钉内固定和“三叶草”型钛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术(自体骨)治疗。31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a,采用Neer分型和评定标准分析疗效。结果:钢板内固定、植骨术组全部4个月内骨折愈合,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术组7例骨不连;32例(32/42)术后肩关节不同程度僵硬。Neer3、4部骨折(18例)应用克氏针螺钉内固定,优良率为38.4%和20%;“三叶草”型钛钢板+植骨(24例),优良率为77.7%和50%。结论: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其主要病理变化是骨质疏松和骨折部位骨缺损,宜早期手术治疗。与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方法比较,“三叶草”型钛钢板独特的韧性和构型,其近端“筛孔”任意角度穿钉的锚固作用符合AO内固定原则,同时植骨促进愈合,是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老年3部分与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适应证、手术技巧以及早期随访疗效。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对58例肱骨近端骨折分2组治疗:AO锁定加压钢板(LCP)组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组。LCP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5±1.4)岁;3部分骨折24例,3部分骨折伴脱位1例,4部分骨折2例,4部分骨折伴脱位1例。人工肱骨头置换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9±3.5)岁;3部分骨折9例,3部分骨折伴脱位2例,4部分骨折12例,4部分骨折伴脱位4例,肱骨头劈裂型骨折3例。分别在术后即刻及术后第2、6、10、16周和6个月,以及最终随访时拍摄X线片。最终随访时应用VAS疼痛评分、ASES(Americanshouderandelbowsurgeon)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以及SST(simpleshouldertest)问卷评估治疗结果。结果:LCP组平均随访29.8个月,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随访28.2个月。VAS疼痛评分:LCP组平均(2.2±1.5)分,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2.6±1.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LCP组110.2°(81°~130°),人工肱骨头置换组120.2°(89°~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ASES评分:LCP组平均(87.7±2.2)分,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86.4±4.5)分。Constant-Murley评分:LCP组平均(83.9±6.8)分,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85.5±5.6)分。U-CLA评分:LCP组平均(30.3±2.2)分,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31.2±2.1)分。SST问卷中回答"是"的问题:LCP组平均(8.0±0.9)个,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9.0±0.7)个。两组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以及SST问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3部分与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行切复LCP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技术要求高,手术适应证应严格选择,其良好疗效的获得依赖于假体尽可能地解剖安放以及肩袖止点的良好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严重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不同内固定技术的疗效 ,并证实钢板固定在其中的地位。方法 对 2 9例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分别采用钢板及克氏针螺钉固定 ,并采用Neer分型及评分系统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三部分骨折小于 5 0岁年龄组中 ,钢板固定 5例 ,其中 2例优 ,2例良 ;而克氏针螺钉固定 4例 ,仅有 1例为良。三部分骨折大于 5 0岁年龄组中 ,两者相似。四部分骨折二种方法的优良率均较低。结论 三部分骨折 ,小于 5 0岁 ,骨质较好者 ,根据术者的经验可选用钢板固定 ;四部分骨折两种方法的疗效均较差 ,可以选择肱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骨折接受经皮克氏针手法复位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克氏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肩关节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良率、Neer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过程中钢板松动、肱骨头坏死、髓内钉退钉、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克氏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满意,肩关节功能恢复顺利,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Herbert螺钉与克氏针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9例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13例,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16例。参照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15.3±1.7)个月。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活动范围、提携角及桡骨近端移位Herbert螺钉组均优于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疗效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严重粉碎性肱骨近段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严重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不同内固定技术的疗效,并证实钢板固定在其中的地位。方法 对29例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分别采用钢板及克氏针螺钉固定,并采用Neer分型及评分系统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三部分骨折小于50岁年龄组中,钢板固定5例,其中2例优,2例良;而克氏针螺钉固定4例,仅有1例为良。三部分骨折大于50岁年龄组中,两者相似。四部分骨折二种方法的优良率均较低。结论 三部分骨折,小于50岁,骨质较好者,根据术者的经验可选用钢板固定;四部分骨折两种方法的疗效均较差,可以选择肱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13.
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选择治疗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运用保守或手术方法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113你,随访106例,同一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找出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结果:保守治疗优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内固定以克氏针张力带钢丝为佳。结论:无论何种类型的肱骨近端粉碎骨折都应首先试图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头脱位或骨折严重移位不能闭合复位的青壮年。  相似文献   

14.
内固定治疗32例肱骨近端骨折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5年8月,共治疗的32例肱骨近端骨折。对17例NeerⅡ型骨折,采用克氏针固定6例,空心螺钉固定11例;对10例NeerⅢ型骨折,采用克氏针及螺钉固定6例,T型钢板固定3例,三叶草型钢板固定1例;对5例NeerⅣ型,均采用克氏针、螺钉及钢板联合固定。结果32例均骨性愈合,无肱骨头坏死病例。结论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15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果 14例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2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11/14.结论 对于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肱骨头脱位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实施人工肱骨头置换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实施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置换组);28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内固定组)。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置换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切口愈合稍优于内固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73±2.04)个月。置换组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的活动范围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与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14.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和内固定组总满意率分别为96.88%、7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0岁的患者中,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总满意率分别为100.00%、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80岁的患者中,两组的总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创伤小、恢复快,相较于LPHP能够显著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安全性高,且还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尤其是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7.
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其手术治疗可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螺钉、T形钢板及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等多种内固定方法。手术治疗可能发生肩关节功能障碍和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我院自2002年以来采用肱骨近端交锁髓内钉治疗1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4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老年患者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并进行疗效评定。患者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2岁,7例为三部分骨折,2例为肱骨头劈裂骨折,5例为四部分骨折,其中5例伴肩关节半脱位,手术全部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假体。结果本组14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按肩关节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2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85.7%。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能有效解除疼痛、重建关节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占全身骨折的4%~5%[1]。对于损伤严重患者,为尽早功能锻炼,目前多选择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我们收治1例双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给予同期双侧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恢复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5岁,因"摔伤致双肩疼痛畸形伴活动受限4d"入院。查体:双肩部肿胀,局部皮下瘀斑,肱骨近端压痛阳性,双上肢轴向叩击痛阳性,双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拍  相似文献   

20.
背景:成人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三、四部分骨折,采用何种治疗方案仍有争论。目的:对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LPHP/PHILOS)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成年人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PHF)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Ovid Medline和Pub Med(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Embas(e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2011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等数据库,搜集全部有关LPHP/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各种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LPHP/PHILOS与其他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系统评价共纳入7个非随机对照试验及1个半随机对照试验,8个研究均为C级。资料分析结果显示:人工肱骨头置换与LPHP/PHILOS比较Neer评分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OR=1.27,95%C(I0.34,4.71),P=0.72];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认为LPHP/PHILOS与人工肱骨头置换针对特定年龄及特定骨折类型人群各有利弊。对于高龄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5岁,三/四部分骨折)大部分医生倾向于人工肱骨头关节置换。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现有文献中没有足够的对照实验证明LPHP/PHILOS相对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