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内分泌疾病患者住院医嘱中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IM),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简称中国PIM标准),对老年内分泌疾病患者住院医嘱潜在的不适当用药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40例病例纳入研究,中位年龄为71(67,77.75)岁,疾病诊断数为8(7,10.75)种,用药数量为10(8,13)个。依据中国PIM标准,193例患者存在与药物相关的PIM,27例患者存在与疾病有关的PIM,合计PIM发生率为80.42%。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用药数量(OR=1.254,P=0.001)和糖尿病诊断(OR=4.040,P=0.010)是导致PIM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内分泌疾病患者是PIM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用药监护,减少PIM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患者临床应用利奈唑胺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老年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感染部位、病原菌的种类、实验室检查指标、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等情况,根据药品的说明书和相关指南设计调查表,对老年患者中利奈唑胺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评估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对血药浓度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329例,利奈唑胺临床应用的合理率为81.8%,不合理原因主要有无指征用药、疗程不当、选药起点过高以及联用药物不适宜等。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9.3%,病原菌清除率为59.6%。利奈唑胺用药期间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20.4%)和血红蛋白减少(11.9%)。31名老年患者进行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监测,血药浓度的监测率为9.4%,谷浓度维持在2~8 mg·L-1的有11例(35.5%),谷浓度>8 mg·L-1的有18例(58.1%),谷浓度<2 mg·L-1的有2例(6.4%)。结论:利奈唑胺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有待提高,临床医师应严格把握用药适应证及合并用药的合理性来促进其临床使用。此外,临床用药期间还应加强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监测来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吗啉硝唑注射剂的临床实际应用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使用吗啉硝唑注射剂的普通外科住院患者病历,对其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疗效、药物不良反应(ADRs)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144例,应用吗啉硝唑预防感染17例,治疗感染127例。给药剂量500 mg bid,平均用药时间(9.4±5.2)d。22例(15.28%)患者单独使用吗啉硝唑注射液治疗,117例(81.25%)患者联用1种抗菌药物,5例(3.47%)患者联用2种抗菌药物。共有156例次不合理用药,涉及115例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当、用药指征错误等。临床治疗有效率和ADRs发生率分别为86.6%、13.19%。主要ADRs为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升高等。结论:吗啉硝唑不良反应与说明书及临床研究报道基本相近。临床应用时须避免盲目性联合用药,疗程不宜过长,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增加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血药谷浓度(Cmin)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浓度变异的因素,并对其进行用药安全性评价。方法:患者使用的维持剂量有减半维持剂量(A组)和标准维持剂量(B组),采用HPLC法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收集伏立康唑用药相关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影响伏立康唑Cmin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监测了53例肝硬化病患者的74个血药浓度。A组患者伏立康唑Cmin为(4.02±1.94)μg·mL-1,B组患者伏立康唑Cmin为(6.89±4.57)μg·mL-1。其中A组中有30.8%的Cmin高于治疗窗上限,B组有63.4%的Cmin高于治疗窗上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中伏立康唑Cmin与白蛋白值、INR值、合并使用肝毒性药物和CYP2C19抑制剂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中并没有发现对B组血药浓度有影响的因素。伏立康唑在A组和B组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和38.9%。结论:减半维持剂量在肝硬化患者中仍具有较高的血药浓度。肝硬化患者使用伏立康唑应密切监测血药浓度,从而保证伏立康唑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主动监测方法,分析评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患者中利奈唑胺注射液致血小板减少的真实世界数据。方法:依托医疗机构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调取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使用利奈唑胺注射液患者信息。对系统报警的疑似病例展开双人盲评、逐一甄别,确认利奈唑胺注射液致血小板减少阳性病例。结果:ADE-ASAS提取获得利奈唑胺注射液用药患者9 338例,通过对患者诊疗信息开展主动监测,判别得到阳性病例810例(8.67%),其中ADR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465例(4.97%),趋势组(血小板降幅>基线值×25%)754例(8.07%)。高龄和入住ICU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高,高龄、入住ICU、血小板基线值较高、用药时间短、合并抗感染药物品种数少的患者血小板日均降速较大。进一步单因素分析提示,高龄(RR=3.33/3.54,P<0.05)、入住ICU(RR=1.73/1.90,P<0.05)、血小板计数值低/降幅大(RR=2.04/3.33,P<0.05)为ADR组和趋势组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应用ADE-ASAS可以高效、准确地获取利奈唑胺注射液真实世界用药数据,发掘血小板减少发生趋势、规律和院内死亡危险因素,进而早期识别、有效规避高危患者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超适应证用药情况,为规范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参考。方法:结合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特点,建立超适应证用药评价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使用ICPi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新型抗肿瘤药物超适应证用药评价标准,对ICPi超适应证用药情况进行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合理性评价。结果:共收集到该院使用ICPi的病例30例,其中22例(73.3%)为超适应证用药,包括信迪利单抗20例、卡瑞利珠单抗1例和纳武利尤单抗1例。22例ICPi超适应证用药病例中,评价为限制使用、特殊使用和不推荐使用的分别占22.7%(5/22)、22.7%(5/22)和54.5%(12/22)。结论:该院ICPi的超适应证应用比较广泛,且存在无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用药情况,需要加强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了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治疗现状。方法:提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门诊首诊断为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处方信息,对患者年龄、性别、用药种类、频率及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63名患者处方信息中首诊断为痴呆者895人,首诊断为认知功能障碍者168人。65岁以下患者人数占比痴呆组显著低于认知功能障碍组,85岁以上患者人数占比痴呆组显著高于认知功能障碍组(P<0.01)。2年间痴呆患者平均每人开具过(7.11±8.37)种药品,显著高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3.16±3.69)种(P<0.01);痴呆患者一线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的使用率显著高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0.01),改善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药物使用率高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痴呆患者的多种药物联用方案之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等潜在用药风险;老年患者需注意药物联用时跌倒风险的增加。结论:痴呆患者促认知药物及针对BPSD的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关注潜在联合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评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老年内科住院患者莫西沙星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使用莫西沙星注射液的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病例,根据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指南设计回顾性调查表,进一步收集及分析莫西沙星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374例(60~98岁),莫西沙星临床应用合理率为79.1%,不合理原因主要是用药指征错误,药物选择不当、疗程过长及药物相互作用。临床治疗有效率、微生物送检率、心电图监测率和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率分别为95.2%、64.2%、53.5%和21.9%,主要的ADRs为血钾降低和QT间期延长。进一步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史患者使用莫西沙星后低血钾发生风险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用药前患者的评估,严格把握用药适应证,加强用药期间的临床监测,尤其是心电图和电解质情况,确保老年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西安市9家三级医院骨科围术期使用抑酸剂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合理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历查阅,随机抽取9家医院2019年7-12月骨科"骨折"相关手术患者病例共计900份,统计患者基本信息及病例资料等,评价抑酸剂预防性使用的合理性。结果:900例手术患者中,692例(76.89%)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抑酸药,394例(43.77%)患者不具备预防用药指征(过度用药),不恰当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发生比例为51.61/100人×天数(总计1 616人×天数)。62例(6.89%)患者具备预防用药指征但未预防用药(用药不足)。术后用药患者比例为81.94%,用药疗程大于3 d的患者比例为41.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可能影响患者预防性使用抑酸剂的多种因素中,过度用药与患者合并疾病种类正相关(OR=1.233,95% CI:1.016~1.496),与患者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OR=0.270,95% CI:0.185~0.394)呈负相关;用药不足与患者住院天数(OR=1.075,95% CI:1.007~1.149),同时使用抗凝药(OR=3.260,95% CI:1.366~7.778)及糖皮质激素(OR=17.924,95% CI:2.826~113.695)呈正相关,与女性患者(OR=0.172,95% CI:0.062~0.476),在职患者(OR=0.224,95% CI:0.075~0.671),使用药物种类(除PPIs)(OR=0.923,95% CI:0.854~0.998)呈负相关。结论:骨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存在不遵循指南推荐指征用药,给药时机不恰当及部分病例用药疗程过长的问题。临床医师应严格把握骨科患者围术期抑酸剂预防用药指征,临床药师可通过多项干预措施以规范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偏差现状并分析可能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提取山东、天津两地四家医院2017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病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用药偏差发生的基本情况,并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用药偏差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400例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率为59.0%;发生用药偏差的类型主要为治疗不充分(36.0%)和用法用量不适宜(30.2%);二级医院就诊的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率高于三级医院就诊的患者(74.0%vs 44.0%);糖尿病(61.0%)、冠状动脉疾病(59.5%)、高血压(58.7%)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率较高;消化道和代谢方面药物(36.8%)和心血管系统药物(32.5%)用药偏差发生率较高;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患多种慢病、出院带药品种多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用药偏差的风险更大。结论:样本医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率较高,不同级别医院、不同慢病患者与使用药物发生用药偏差存在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2019版Beers标准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发生率进行评价,确定PIM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为促进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该院2019年9-12月老年病科、高血压科、冠心病科年龄≥65岁出院患者病历资料,使用2019版Beers标准评价PIM发生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IM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病例344例,其中女178例(占51.74%),男166例(占48.26%),年龄65~92岁[平均(72.85±5.93)岁],住院时间3~23 d [平均(7.05±2.85) d],疾病诊断种类数1~26种[平均(8.52±4.36)种],住院期间用药种类数1~39种[平均(8.71±4.60)种]。其中124例(36.05%)发生最少1种PIM,发生PIM较多的是非甾体抗炎药、苯二氮类药物以及保钾利尿药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科、疾病诊断种类6~10种、用药种类6~10种患者更易于发生PIM。结论老年住院患者PIM发生率较高,临床药师需更加关注患有6种以上疾病或使用6种以上药物的老年患者,优化患者用药,减少PIM发生,促进老年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用药的回顾性调查评价,发现存在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IM),为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据Beers标准(2015版),对2016年1—12月某院老年科302例65岁以上住院患者用药进行回顾性评价,分析存在的PIM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82.6±8.2)岁,平均用药(19.8±9.1)种。依据Beers标准(2015版),有198位患者(占65.56%)存在PIM,共涉及448例次药物的使用。448例次PIM中,涉及消化系统用药134例次(占29.97%),中枢神经系统用药127例次(占28.25%);疾病相关性PIM 65例次(占21.52%);使用了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的药物64例次,占21.19%;非抗感染药之间相互作用PIM共59例次(占19.54%);7例次药物的使用,未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避免或减量使用。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存在一定比例的PIM情况。为保障老年患者用药安全,应采取措施,减少不合理用药数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2019年更新版Beers标准分析某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以期为老年人合理用药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回顾性收集某院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所有年龄≥ 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以2019年版Beers标准为评判依据,分析该院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患者6 516例,其中涉及2019年版Beers标准收载药物病例4 232例(64.95%);平均年龄(73.77±6.88)岁,平均诊断(5.55±3.86)种,平均住院时间(11.42±6.40)d。根据2019年版Beers标准,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共3605例(85.18%)涉及5 514例次用药,其中质子泵抑制剂、胰岛素、苯二氮类药物的使用例次位列前3位,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1.71%、18.88%、7.82%。在412例次与疾病状态相关的潜在不适当用药病例中,心力衰竭、骨折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居多,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7.14%、27.91%、14.56%。在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的药物中,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代表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利尿剂使用频次最多。糖皮质激素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是最常见的药物-药物间相互作用,占比32.42%。对于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应减少或避免使用依诺肝素及螺内酯。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风险较高,需加强对老年人的用药教育,提高用药安全意识,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老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脏不适当用药(ren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RIM)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指导老年CKD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Beers标准(2019版),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老年CKD患者RIM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RIM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共纳入4 835例患者,其中595例(12.31%)存在RIM共662项,占比在前3位的药物是螺内酯(69.49%)、磺达肝癸钠(6.65%)和利伐沙班(4.6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4期及以上、住院时间 ≥ 20 d、用药品种数 ≥ 10种和心力衰竭是老年CKD住院患者发生RI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CKD住院患者RIM发生率较高,患者用药合理性有待提升。用药品种数、住院天数、CKD分期和心力衰竭是患者发生RIM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及药师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院老年住院患者的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探讨STOPP/START标准及《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的适用性,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分别以STOPP/START标准和《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为依据,对我院1196例全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进行分析。119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6.2±7.0)岁,平均用药品种数(15.7±6.5)种。根据STOPP/START标准,368例(占30.77%)患者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现象共491项,其中涉及最多的药物是苯二氮■类药物;293例(占24.50%)患者存在处方遗漏共354项,其中遗漏最多的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未用于有冠心病(史)的患者。根据《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726例(占60.70%)患者存在药物相关的潜在不适当用药现象共1215项,其中在与药物相关的PIM中,涉及药物最多的是氯吡格雷;110例(占9.20%)患者存在疾病状态下的潜在不适当用药现象共116项,全为A级警示药物相关的PIM,其中涉及最多是高血压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两种标准检出相同的PIM 258例(占21.58%),共320项,其中可能引起跌倒药物重复检出的频率最高。我院全科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较多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并且STOPP/START标准与《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在识别潜在不适当用药方面均具有重大意义,应联系实际,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门诊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发生率,并探究PIM与因骨折、跌倒和低血糖住院和急诊就诊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医保数据库2016年7~9月数据.纳入的患者年龄均≥65岁,应用Beers 2015版识别PIM.暴露PIM的定义为服用PIM≥14d.通过住院和急诊的诊断判定骨折、跌倒和低血糖的临床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门诊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老年门诊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诊的老年患者912例,采用门诊处方系统及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基本情况,以Beers标准(2012版)为依据统计PIM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12例患者中,发生PIM的有186例(20. 39%),其中141例与药物相关(15. 46%),7例与疾病状态相关(0. 77%),38例使用了慎用药物(4. 17%);186例中不少于2种PIM的有177例;Beers标准未包括的PIM有43例(4. 7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IM发生与年龄、患病数、用药数、医师职称及付费方式有关(P <0. 05),与性别、文化程度及居住状况无关(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患病数、用药数、医师职称均与PIM显著相关(OR> 1,P <0. 05),视为危险因素,付费方式为保护因素(OR <1,P <0. 05)。结论该院老年门诊患者存在一定的PIM,对影响PIM发生的年龄、患病数、用药数、医师职称等危险因素需采取适当措施控制,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王瑞  王清理  贾明璐 《中国药房》2014,(26):2413-2415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以Beers(2012年版)标准为主要依据,对我院3 012例老年患者进行潜在性不适当用药(PIM)评价分析。结果:根据Beers标准判断,共有162例(5.4%)至少发生了1种PIM,其中129例(4.6%)使用了老年人避免使用的药物;46例(1.5%)使用了老年人慎用的药物;13例(8.0%)存在2种PIM情况;354例(11.8%)发生了Beers标准未包括的PIM;尚未发现与诊断或疾病状态相关的PIM。结论:Beers标准是专业判断的重要补充,门诊老年患者PIM需要综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