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预知子药材的HPLC-ELS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与不同产地预知子药材指纹特征相比较,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预知子药材质量提供新方法。 方法: 采用HPLC-ELSD法测定了10个不同产地的预知子药材样品。使用Cosmo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ELSD检测器,流动相乙腈-0.2%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10℃,气流流速3.0 L·min-1。采用直观分析和相似度软件评价不同产地预知子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 结果: 建立了不同产地预知子的HPLC-ELSD指纹图谱,检测了10个产地的预知子药材,标定了14个共有峰,各色谱峰分离度较好,相似度较高,达到了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对其中的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皂苷X,saponins X),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木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皂苷 B,saponins B),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皂苷PD,saponins PD),常春藤皂苷元 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皂苷A,saponins A)进行了首次归属。 结论: 该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数据准确可靠,建立的HPLC-ELSD指纹图谱可为预知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预知子中α-常春藤皂苷的HPLC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不同种与不同产地预知子中α-常春藤皂苷(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的含量,为预知子质量标准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Alltech C18色谱柱,乙腈-水-磷酸(45∶5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3 nm。结果α-常春藤皂苷的保留时间为16 min,线性范围为1.088~5.44μg(r=0.999 9),加样回收率100.02%。所测样品中α-常春藤皂苷的含量在0.199~33.481 mg·g-1。结论该法快捷、简便、准确,可用于预知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体单灌流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雅娜  栾立标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2):1719-1722
 目的研究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来研究药物在不同质量浓度、不同pH值下的吸收。结果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大鼠4个肠段的Ka,Kapp大小顺序是结肠>回肠>十二指肠>空肠,且结肠、回肠与十二指肠、空肠的Ka,Kapp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61.93~165.14 mg·L-1内,Ka,K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pH 3.0至pH 5.0内,Ka,K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在各肠段均有吸收,其中结肠吸收最好;药物吸收不受质量浓度的影响,在较大质量浓度下(165.14 mg·L-1)也无饱和现象;在肠黏膜的转运为被动扩散过程;药物吸收无pH值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药对配伍的科学内涵,该研究从药物的肠吸收角度出发,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比较葛根单提、人参单提、葛根人参合提、葛根人参合并4组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情况。用HPLC测定了药液中指标成分葛根素、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的含量。计算并比较速率常数(Ka)与表观吸收系数(Papp)。其中葛根素的KaPapp依次为葛根人参合并组 >葛根单提组 >葛根人参合提组。人参皂苷Rg1,Re,Rb1KaPapp依次为葛根人参合并组 >人参单提组 >葛根人参合提组。葛根、人参合并给药可能提高药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胡黄连总苷中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Ⅳ、草夹竹桃苷共4个成分在大鼠体内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阐明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胡黄连总苷肠灌流液中4个成分的浓度,以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为评价指标,考察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分别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特性。[结果] 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均Ka>1.65×10-2/min,Peff>2.0×10-5cm/min,表明这4个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度及吸收能力均良好,但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度及吸收能力存在一定差异。胡黄连苷Ⅰ在不同肠段的KaPe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胡黄连苷Ⅰ无主要吸收部位;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Ⅳ和草夹竹桃苷在不同肠段的KaPef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Ⅳ和草夹竹桃苷主要吸收部位分别为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此外,草夹竹桃苷与其他3个成分比较,KaPef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在不同肠段中吸收均最佳。[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胡黄连总苷中4个成分在不同肠段中吸收特性,为胡黄连总苷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白藜芦醇对豚鼠离体心房肌收缩力和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aratrol,Res)对豚鼠离体心肌收缩力(contraction force,CF)和窦房结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Res对离体豚鼠心房肌CF和心率(heart rate,HR)影响的量效曲线,并研究不同类型钾通道阻断剂在Res对心脏负性变时变力作用的影响。结果:Res可减慢心率(P<0.05),减弱心肌CF (P<0.05);与Res组相比,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阻断剂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Gli)、钙激活钾通道(KCa)阻断剂四乙胺(tetraethylammonium,TEA)可部分阻断Res的作用(P<0.05),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阻断剂4-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内向整流钾通道(KIR)阻断剂氯化钡(barium chloride,BaCl2)、乙酰胆碱(ACh)调节钾通道(KACh)阻断剂阿托品(Atropine)不能阻断Res的作用。结论:Res可呈剂量依赖性减慢HR、减弱CF,其作用是通过开放KATP及KCa有关,与KV,KIR和KACh无关。  相似文献   

7.
盐酸帕罗西汀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盐酸帕罗西汀(paroxetine hydrochloride,PRXT)在大鼠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动力学。方法运用在体循环灌流模型,研究大鼠消化道各部位对PRXT的吸收情况,计算和比较Ka值,并分析剂量和流速对结果的影响。结果PRXT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吸收速率常数Ka基本一致(P>0.05),不同剂量条件下各部位吸收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速对Ka值影响显著,P<0.0001,相关系数为0.925。抑制P-糖蛋白(P-gp)后药物吸收速率未有明显变化。各剂量下胃吸收PRXT均较差(<5%)。结论在0.9~9.0mg·kg-1内PRXT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机制属于被动吸收,吸收过程服从一级动力学。P-gp对药物吸收没有影响。胃不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循环流速对Ka影响较大,Ka随流速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饶小勇  龚明  尹姗  罗晓健  简晖  冯育林  杨世林 《中草药》2013,44(24):3515-3520
目的 考察白头翁皂苷D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白头翁皂苷D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情况,HPLC法测定肠灌流液中的白头翁皂苷D,以白头翁皂苷D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考察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值和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白头翁皂苷D吸收的影响。结果 白头翁皂苷D灌流液在各肠段的KaPapp值为结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且各肠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pH值不断增加,KaPapp值也随之增加,且KaPapp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质量浓度(0.30、0.15、0.08 mg/mL)的灌流液在结肠的吸收无显著差异;灌流液中含P-gp抑制剂与不含P-gp抑制剂的白头翁皂苷D的肠吸收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白头翁皂苷D在大鼠各肠段均能较好地被吸收,吸收窗主要在结肠;一定范围内的药物质量浓度对白头翁皂苷D的KaPapp无明显影响,初步确定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白头翁皂苷D是P-gp的底物,且存在转运蛋白饱和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大鼠血浆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条件为色谱柱:C18柱(4.6mm×250mm,5μm);检测波长:203nm;流动相:乙腈-水(35:65),流速:1mL·min-1;柱压:(15.17±0.4137)MPa;温度:45℃。药动学参数采用3P87软件处理。结果血浆样品中黄芪甲苷线性范围为2.4~12μg,r=0.9996,回收率为100.2%,RSD为1.100%。黄芪甲苷药动学参数:复方:t1/2α为1.392h;t1/2β为14.24h;K12为0.1624h-1;K21为0.3045h-1;K10为0.07958h<>sup-1;总苷:t1/2α为2.641h;t1/2β为37.12h;K12为0.1283h-1;K21.为0.1071h-1;K10为0.04574h-1。结论该法快速、简便,准确。补阳还五汤复方及总苷中黄芪甲苷药动学为二室模型。中药复方成分组合对药动学参数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壳寡糖对岩黄连总碱提取物中原小檗碱型生物碱活性成分肠道吸收的促进作用. 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研究添加不同浓度壳寡糖后岩黄连总碱中脱氢卡维丁、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吸收动力学参数变化,评价壳寡糖对药物成分肠道吸收的促进作用. 结果 :壳寡糖的浓度对3个活性指标成分在大鼠肠道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0.5%壳寡糖溶液中活性指标成分的KaPeff增加明显,呈现较强的吸收促进作用. 结论 :壳寡糖对岩黄连生物碱中原小檗碱型生物碱活性成分的肠道吸收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测多评”法中药质量评价模式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1,他引:30  
目的:建立适合于中药特点的利用1个对照品同步测定多成分的分析方法,并建立其方法学的考察模式。方法:以木通为研究对象,以药材中典型成分皂苷PJ1(saponin PJ1)为指标,建立该成分与其他成分白木通皂苷B和白木通皂苷C(mutongsaponin B和C) 间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saponin PJ1的含量,用校正因子计算mutongsaponin B和C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实测药材中3种成分的绝对含量;采用夹角余弦法对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评价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结果:建立了一测多评法方法学的考察模式;方法准确性评价结果表明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所得的校正因子可信。结论:一测多评的研究思路在木通药材中得到验证,有望成为适合中药特点的多指标质量评价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筛选三七抗瘢痕成纤维细胞(human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HSF)增殖作用的有效成分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将三七药材按照极性依次提取;以MTS法筛选其中具有较好抗HSF增殖作用的提取物,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进一步采用HPLC对其有效成分进行谱效分析,将其中高活性成分进行UPLC-Q/TOF-MS鉴定及验证,通过反向对接技术预测有效成分的抗增殖作用机制。结果 三七醋酸乙酯提取部位有较高的抗HSF细胞增殖活性(P<0.01),能显著增加G0/G1期细胞的比例(P<0.01),降低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P<0.01),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类化合物;以人参皂苷Rh1和人参皂苷Rg1为例的验证结果显示,这2种成分均能抑制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反向对接预测结果显示,皂苷类化合物可能通过MAP2K1、MAPK14、HRAS等靶点作用于抗HSF细胞增殖相关信号通路。结论 三七醋酸乙酯提取物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主要成分为其中的皂苷类化合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MAPK、黏着斑等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不同等级天冬药材中醇溶性浸出物和活性物质总皂苷、总多糖的含量,分析天冬商品等级与醇溶性浸出物、活性物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考察商品天冬等级划分方法的合理性。方法: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测定不同商品等级天冬药材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37份不同等级天冬中总皂苷含量,检测波长408 nm;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检测波长490 nm;运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天冬药材醇溶性浸出物、总皂苷及总多糖含量与商品等级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等级天冬药材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皂苷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等品与三等品比较天冬总多糖含量具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等级间总多糖含量差异无显著性。在相关性分析中,天冬商品等级与醇溶性浸出物、总皂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总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商品天冬以药材中部直径为主要标准的分级方法能体现天冬醇溶性浸出物和内在活性物质总皂苷含量,传统等级划分方法仍具有合理性;天冬药材建议以测定总皂苷含量为主,醇溶性浸出物和总多糖含量作为辅助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吴小明  梁少瑜  程文胜  陆珩  汪涛  向飞军 《中草药》2013,44(24):3489-3492
目的 研究三七普通细粉与超微粉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g1的溶出行为,探讨粉体粒径对皂苷类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 采用桨法和HPLC技术同时分析不同粒径三七粉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的体外溶出情况,比较不同粒径粉末的溶出速率。结果 超微粉碎后3种皂苷类成分的溶出速率均显著提高。结论 超微粉碎有助于三七饮片中皂苷类成分的溶出,粉碎粒度对有效成分的溶出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PEG积雪草酸脂质纳米粒及促小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剂扩散法制备聚乙二醇修饰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pegylated asiatic acid 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p-AA-NLC),并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p-AA-NLC的最优处方工艺,其中PEG/脂质为8.0%,AA/脂质为22.0%,该条件下的纳米体系荷负电荷(-37.1±0.9)m V,粒径(111.2±2.9)nm,包封率大于90%,载药量适中(15.4±0.2)%。4个指标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相比偏差均小于5%,表明实验中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同时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对优化后的p-AA-NLC进行肠吸收考察,药物有效吸收系数(Peff)、吸收速率常数(Ka)等参数评价该亲水性修饰纳米粒的肠吸收情况,结果显示p-AA-NLC组的Peff,Ka较未修饰组有显著提高(P0.05),提示积雪草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asiatic acid 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AA-NLC)经亲水性PEG修饰后其小肠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预知子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预知子药材的RP-HPLC指纹图谱研究方法。方法Alltech C18色谱柱;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5℃。结果18个产地预知子共标定了19个共有峰。结论利用预知子RP-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可较全面的反映预知子药材的内在质量,可用于预知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高车前苷的油水分配系数,考察其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摇瓶法)测定高车前苷在正辛醇(水、正辛醇)不同pH缓冲液体系中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单向在体肠灌流法研究高车前苷吸收特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浓度以标定体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车前苷在大鼠不同肠段中的浓度。结果:在正辛醇(水体系中,高车前苷的油水分配系数为18.07(lgP=1.26),在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分配系数受溶液pH值影响不大。高、中、低浓度高车前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a)、有效渗透系数(Peff)无显著性差异,且在大鼠各肠段的Ka,Peff均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结论:高车前苷在全肠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对大鼠无水乙醇致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柴胡皂苷组(0.047 g·kg-1)和奥美拉唑组(0.012 g·kg-1).给药2周后,采用无水乙醇灌胃建立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以溃疡指数、病理损伤程度评价柴胡皂苷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无水乙醇致胃黏膜损伤大鼠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探讨柴胡皂苷的胃黏膜保护作用机制.结果:柴胡皂苷给药组溃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组织病理学积分判定结果,柴胡皂苷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PGE2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SOD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MDA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柴胡皂苷具有明显的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胃酸分泌及抗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