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结果28例乳腺癌的形态学特征性表现有形态不规则、环形强化和毛刺征。32例乳腺良性病变特征性表现有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整,强化均匀及强化后可见低信号间隔。良恶性病变T1WI和T2WI信号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良恶性病变增强后边缘形态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1);良恶性组间早期强化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67.9%、特异性为77.8%、准确性为72.5%。结论MRI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初诊为恶性病变者的DCE—MRI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结合BI—RADS分级评分,诊断病变的良、恶性。结果病理证实恶性29例,良性5例。边缘有毛刺或有棘状突起者13例(38.2%),形态不规则11例(32.4%),形态不规则并有毛刺9例(26.5%),边缘光整1例(2.9%)。其中病灶周围血管增粗曲张6例(17.6%)。TIC曲线类型:Ⅰ型O例,Ⅱ型9例(26.5%),Ⅲ型25例(73.5%)。结论DCE—MRI能较好地区分乳腺的良、恶性病灶。  相似文献   

3.
邢妩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1):98-100
目的探讨单发性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单发性脑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32例单发性脑转移瘤中,发生于幕上者25例,其中肿瘤位于皮层及皮层下21例,幕下者7例。轻度水肿8例,中度水肿5例,重度水肿19例。不规则环形增强13例(40.0%),结节形增强6例(18.7%),囊实形增强13例(40.0%)。结论单发脑转移瘤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MRI是诊断单发脑转移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影像资料完整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38例肿瘤中,病变位于鞍区11例(29%),松果体区13例(34%),基底节区14例(37%)。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为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均匀、明显强化;丘脑和基底节区多表现为混杂T1和混杂长T2信号,斑片样、囊壁环形强化,或环形分隔样增强。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病变多位于松果体区、鞍区或基底节区,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弓形虫脑病的MRI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后MRI随访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12例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后MRI影像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病时及治疗后头颅MRI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12例艾滋病患者合并弓形虫脑病一共发现颅内病灶58个,每个患者颅内病灶数目为1-16个不等,其中结节状或类圆形病灶共39个。所有颅内病变MR T1WI表现为低或高信号,T2WI表现为高或等低信号,增强MRI有24个病灶呈环形强化,其中3个病变表现为"靶征"。经过抗弓形虫治疗后2个月,7例患者可见病变明显吸收,周围水肿消退;5例半年后患者仍然有少量病变残留;一年后3例患者MRI随访基本恢复正常,但依然可见病变残留。结论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颅内病灶MRI影像表现为多灶性,多累及大脑额叶、基底节区;病灶的形态多为结节状或类圆形,增强后MRI以环形强化为主。经过抗弓形虫治疗后,大部分病灶短时间内明显吸收,小部分病灶可长时间残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原定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瘸(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颅内的PCNSL的MRI特征,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10例为单发,5例多发。肿瘤多呈类圆形、浅分叶状或无固定的形态:MRI平扫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低、等或稍高信号:1例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病灶多明显均匀强化,呈团块状、结节状、片絮状或无固定的形状,边缘不规整:1例呈环形强化,内部囊变坏死区无强化。5例可见“缺口征”、“脐凹征”,1例见“尖角征”.结论颅内PCNSL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25 例胃淋巴瘤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胃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CT对胃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胃淋巴瘤的CT表现,包括胃受累的部位、病灶大体形态、侵犯范围、胃壁厚度、浆膜及胃周脂肪间隙受累情况、强化方式、坏死、其他器官受累、淋巴结肿大情况,并将CT征象与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本组25例胃淋巴瘤病人,均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大多数发生在胃窦(18/25,72%)和胃体(19/25,76%)。胃壁不均匀增厚,最厚处胃壁厚度为7 mm ~ 60 mm,平均(21.3 ± 12.9) mm,累及范围均大于胃全周的75%。22例(88%)患者病变呈中度均匀强化(与周围肌肉强化程度相近)。21例(84%)有腹腔淋巴结肿大,13例(52%)有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绝大多数(19/25,76%)病例合并脾肿大。坏死及溃疡少见,分别只有1例(4%)。3例(3/25,12%)见胃周围侵犯。胃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与其他类型淋巴瘤比较,其CT征象具有一定特点,表现为较少累及胃窦,胃壁增厚程度较轻,上述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而且,胃黏膜相关性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的CT征象有与其他类型胃淋巴瘤不同的特点,CT对于胃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MRI在先天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内耳畸形的诊断、分型及颅内病变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因先天耳聋就诊患儿,临床初步诊断先天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154例,行内耳及颅脑常规MRI检查,分析其内耳病变情况及颅脑情况。结果154例患儿中,内耳MRI表现有异常、颅脑MRI正常者54例(35%),其中耳蜗、前庭、半规管发育异常23例,6例合并耳蜗神经未发育,6例合并蜗神经发育不良,前庭导水管扩大23例,单纯耳蜗神经发育不良8例。内耳MRI表现正常,脑室周围白质发育不良20例(13%)。轻度脑积水、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O.7%),巨脑回1例(0.7%),双侧前庭导水管扩大伴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异常1例(0.7%)。内耳及脑实质MRI表现正常、乳突炎5例(3%),内耳及颅脑正常72例(47%)。结论MRI具有无创伤、高组织分辨力、多平面成像等优势,对了解内耳有无畸形及畸形分类有重意义。颅脑常规MRI对于排除耳蜗神经以上颅脑病变有重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39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进行影像学分析,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5例行CT扫描。结果 21例均单发生于右侧,18例发生于左侧,大囊小结节35例,单纯囊肿型3例,完全实型1例;直径〈5.0cm26例,〉5.0cm13例。肿块大多无包膜,形态呈类圆形,增强扫描囊腔及囊壁不强化、壁结节明显强化,各种病变均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特点。结论熟悉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形态及强化特点,对于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MRI T1WI Gd—DTPA增强扫描上呈环状强化的脑脓肿、胶质瘤及单发脑转移瘤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对应的病理基础。方法:收集MRI T1WI Gd—DTPA增强扫描上呈环状强化的脑内占位病例97例(脑脓肿27例,胶质瘤42例,单发脑转移瘤28例)。取出病灶送检蜡块重新切片,找出病灶实体、边界及坏死区的病理特征。总结三者在MRI TIWI Gd—DTPA增强扫描上的形态学特征,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脓肿中22例(81.5%)强化环厚薄均匀,25例(92.5%)强化环内缘光整,22例(81.5%)强化环外缘光整,22例(81.5%)强化环内外缘均光整。胶质瘤中39例(92.9%)强化环厚薄不均匀,40例(95.2%)强化环内缘毛糙,38例(90.5%)强化环外缘毛糙,38例(90.5%)强化环内外缘均毛糙。单发脑转移瘤中24例(85.7%)强化环厚薄不均匀,26例(92.9%)强化环内缘毛糙,25例(89.3%)强化环外缘光整,25例(89.3%)强化环内缘毛糙而外缘光整。结论:内壁光整或内外壁均光整的均匀的环状强化,以脑脓肿可能性大;内外壁均不光整的不均匀的环状强化,以胶质瘤可能性大;内壁不光整而外壁相对光整的不均匀的环状强化,以脑转移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1.
低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低场强磁共振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票 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8~60岁,平均年龄29岁。其中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行增强扫描,3例行MRA,2例行DsA检查,5例经半年以上复查病灶影像无变化。13例中发现18个病灶,5个在T1WI上呈等信号,4个为高信号,9个为混杂信号;在T2WI上18个病灶均为不均匀高信号,于抑水序列(FLAIR)所有病灶均呈高信号,梯度回波序列(T2WI)发现9个病灶有低信号环,多数病灶无灶周水肿及占位征象。结论 低场强磁共振扫描可正确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经腹壁超声与MRI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盆腔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行经腹壁超声与MRI扫描检查,同时获取病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分析经腹壁超声与MRI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盆腔囊性病变者MRI影像学表现:卵巢囊肿,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可见壁、分隔及附壁结节强化信号。单纯卵巢囊肿信号均匀、呈圆形或椭圆形,T2WI水样高信号,T1WI水样低信号,囊壁薄且光整,无壁结节。盆腔脓肿,呈长T1、长T2及压脂成高信号,内壁光滑整齐,无内壁结节;增强扫描后有明显环形强化。子宫平滑肌瘤,T1WI等低信号、T2WI低信号,强化程度较正常子宫实质低。腹部超声表现:盆腔脓肿,呈较厚囊壁且包膜完整;卵巢囊肿,为囊性无回声,部分表现为囊壁薄且均匀,亦见囊壁呈乳头状且囊壁增厚,囊肿内部无明显钙化,囊壁乳头状区域存在部分彩色血流信号;子宫平滑肌瘤,低回声、边界清晰,可见少量血流信号。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卵巢囊肿50例、盆腔脓肿28例、子宫平滑肌瘤8例,而MRI对盆腔囊性病变的整体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壁超声(P<0.05)。结论经腹壁超声与MRI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均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MRI于女性盆腔囊性病变中的诊断优势高于经腹壁超声,但考虑到MRI检测时间长及价格高等限制,临床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类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11例,3例行CT检查,其中2例行CT和MR检查,10例行MR检查,其中7例行增强扫描,5例加扫波普检查,3例行PET检查。结果本组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幕上10例(颞叶3例,顶叶1例,额叶3例,岛叶1例、枕叶2例),小脑半球1例。11例位于皮层或皮层下,形态呈脑回状5例、楔形4例、不规则状2例。CT表现:2例呈低密度,1例呈混杂高密度,其中2例临近颅骨内板呈稍受压变薄改变。病理组织学分型:复杂型5例(其中4例见厚薄均匀的线样分隔征,3例合并壁内结节),简单型6例(其中2例见厚薄均匀的线样分隔征)。8例呈囊样改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T1WI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FLAIR 8例病灶周围呈环状高信号,2例呈等低信号。DWI8例均呈等低信号,2例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大部分病灶无强化,壁结节呈轻度强化。2例病灶内部可见散在小点状强化。9例周围均无水肿,2例周围可见片状水肿带。5例波普均表现为胆碱(Cho)峰较对侧正常脑组织轻度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未见明显降低,3例行PET检查呈低代谢。结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运用多模态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韦骏 《海南医学》2014,(23):3476-3478
目的探讨坐骨结节囊肿的磁共振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坐骨结节囊肿的磁共振表现,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本组病例共18个病灶,为单发囊性肿块,囊壁厚,内壁不光滑,13个病灶囊内见线状分隔,5个病灶囊内无分隔;6个病灶囊液T1WI上呈低信号,2个病灶呈等信号,10个病灶呈稍高信号,所有病灶囊液在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间隔轻度或中等度强化,囊液无强化。结论坐骨结节囊肿磁共振表现具有特征性,磁共振诊断坐骨结节囊肿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结果:单发8例,多发4例,共计15个病灶,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实质性肿块,无钙化,瘤周水肿相对较轻,占位效应轻,增强后瘤体呈均匀性中度强化,无囊变及环形强化。MRI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结论:脑内原发淋巴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其他肿瘤互相重叠,CT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应用有助于脑内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淋巴瘤MRI表现,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颅内原发淋巴瘤T1WI多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FLAIR呈稍高或高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多呈明显强化。病灶形态可为多发结节状、团块状或不规则形,侵及胼胝体时可呈"蝴蝶征"。14例中MRI正确诊断5例,误诊9例,误诊主要原因是颅内淋巴瘤发生部位的不确定性及MRI表现的多样性。结论MRI能较好地分析颅内淋巴瘤的形态学改变及信号特点,可跟踪分析病情变化过程,但误诊率高,需进一步提高此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邵平  欧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50-2351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对脑结核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脑结核瘤MRI表现及Gd-DTPA强化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所有患者均行FLAIR T1WI,FSE T2WI,Gd-DTPA增强扫描。结果:本组9例共发现病灶21个,单发2例,多发7例。未成熟结核结节呈长T1、长T2信号,注射对比剂后呈结节状强化。成熟结核结节在T2WI呈典型的"靶征",增强后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结论:脑结核瘤的MRI特征表现为多发病灶,靶征及环状强化,这对确立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颅内结核病的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MRI对颅内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检索近10年收治的颅内结核病病例21例,就其临床表现与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1例颅内结核病例中,脑膜型15例,脑实质型4例,另有2例为混合型,在MRI影像上脑膜型结核在T1权重像上均有脑池和脑裂的不规则信号增高,T2权重像上信号更高,但低于脑室内脑脊液信号,增强后均有脑膜的异常强化;脑实质型结核在T1权重像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权重像上为高信号,呈环状和结节状,增强后有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脑膜脑实质型结核具有上述两型的MRI表现,但主要以脑膜异常改变为著,结论:脑池,脑裂正常形态消失,呈T1稍低信号,T2高信号,但低于脑脊液信号,不规则的脑膜强化和脑实质内环状或结节状强化是颅内结核的主要MRI表现,对确立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前列腺囊及伴随疾病的核磁共振(MRI)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在我院确诊的儿童前列腺囊病例MRI资料,10例均行MRI平扫,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3例行MRU检查。结果 10例均在膀胱后方中线区见囊状长T1WI长T2WI信号,信号与膀胱内尿液信号一致,囊内外壁光整,囊腔上下走形,下端变尖。7例在T2WI显示囊腔下端尖端与后尿道间有条形高信号相连。增强扫描囊腔及囊壁均未见强化。伴发右侧隐睾并单纯囊肿1例,右肾缺如1例。并发睾丸、附睾、阴囊炎5例,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炎性增生1例。结论儿童前列腺囊MRI影像有特征性表现,MRI在儿童前列腺囊及伴随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是必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宋萍  杨峰  武夏夏  柏福运 《当代医学》2021,27(13):85-86
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I)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经临床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首先开展MRI平扫,然后开展MRVI扫描、MRI增强扫描,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检出情况。结果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共诊断出静脉窦血栓36个。MRI扫描后共检出30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83.33%(30/36);MRVI扫描后共检出32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88.89%(32/36);增强扫描后共检出34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94.44%(34/36)。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发现,受累部位静脉窦内无流空效应,存在血栓混杂信号,其中8例T1WI、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5例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结论采用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系成像能准确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