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胸部X线肺结核检测模型并通过多中心研究验证其效能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600例来自3个中心的胸部X线图像并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构建基于RetinaNet架构的肺结核深度学习检测模型,并在ChinaSet和MontgomerySet胸部X线公开数据集以及来自深圳三院的外部临床测试集上对深度学习模型的鲁棒性进行外部测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模型效能。同时通过临床检测评估深度学习模型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结果:深度学习模型在内部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7,在ChinaSet、MontgomerySet和深圳三院外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5、0.93和0.976,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良好的鲁棒性。临床一致性评估证实了模型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结论:深度学习模型具备良好的效能,可以作为胸部X线影像结核病检测工具用于临床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3.
多层螺旋CT对肾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肾梗塞的价值,提高对肾梗塞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间诊断为肾梗塞病例8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先平扫,后分别于第30S、6OS、240S行三期增强扫描,其中2例做过IVP检查,1例于半年后行CT复查。结果8例均为男性,年龄28~75岁,平均55岁;梗塞原因为肾动脉硬化2例,肾病综合症肾静脉血栓1例,原因不明者2例,合并恶性肿瘤病史者3例(其中肝癌2例、直肠癌1例)。肾梗塞增强CT表现为楔形低密度灶,无占位效应。结论肾梗塞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无特征性。多层螺旋CT增强能明确地诊断肾梗塞,并具备特征性的表现;对于病因诊断也能提供一些线索。临床怀疑肾梗塞或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应尽旱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量不同门静脉内径值的CT门静脉成像密度达峰值和达峰时间,探讨门静脉内径值与门静脉成像密度达峰值及达峰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门静脉内径值介于12.0~22.0 mm的患者分为3组,每组均采取特定区域多时间点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绘制TDC。对每例门静脉扫描密度达峰值与门静脉内径值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门静脉内径值12.0~15.0 mm组达峰时间为60 s,15.1~19.0 mm组为70 s,19.1~22.0 mm组为75 s。达峰时间随门静脉内径值增加而延迟。密度达峰值也随门静脉内径值的增大而降低(r~2=0.652,P0.001),门静脉内径值与达峰值回归方程:y=173.599-2.276x。结论:门静脉内径值与门静脉成像密度达峰时间呈正相关、与密度达峰值呈反向线性变化趋势。为获得最佳门静脉成像质量,应根据不同门静脉内径值选择最佳的扫描时间。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由变形法的多模态医学图像的配准与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自动识别颈部PET-CT图像特征点的算法,它应用自由变形(FFD)方法以CT图像的特征点为参考使PET图像产生变形,再结合最大互信息法对颈部PET与CT图像进行非刚体配准,最后用改进的小波图像融合法把两者进行融合得出视觉效果比较理想的融合图像。经实际计算得出的变形PET图像与对应CT图像的互信息量大于原始PET图像,并且最后用改进的小波图像融合法得出的融合图像的信息量比一般小波融合大,由此证明本研究所用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对比剂在64排头颈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行64排头颈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对比剂70 ml+0.9%氯化钠30 ml,B组采用对比剂50 ml+0.9%氯化钠30 ml,C组采用对比剂30 ml+0.9%氯化钠30 ml。比较三组患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动脉弓)、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上腔静脉)显影CT值及图像质量。结果三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动脉弓显影CT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的残留显影CT值分别为(752.32±62.18)、(89.22±7.65),低于A组的(805.33±75.38)、(102.03±1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头臂静脉、上腔静脉的残留显影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上腔静脉的残留显影CT值均低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头颈部CTA检查,选用30 ml对比剂剂量时可有效降低静脉伪影,提高头颈部CTA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脂肪母细胞瘤罕见,文献报道较少.我们遇到1例,有完整资料,通过复习相关报道及病理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肝动脉血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5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移植术后出现早期肝动脉血栓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并发症、中远期疗效等进行总结。结果8例患者中介入治疗成功率为87.5%;另外1例患者因出现腹腔大出血,停止溶栓;7例溶栓治疗有效患者至随访截止时有3例患者血管通畅,1例患者血管狭窄,3例患者血管闭塞;有3例患者出现胆道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因胆道感染死亡。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对肝移植术后早期HAT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早期HAT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肾上腺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征象,提高对该病影像征象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报道1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肾上腺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病例为女性,年龄30岁.肿块超声上呈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肿块内部及周围见丰富血流.CT平扫呈边界清楚的实性软组织密度团块,伴内部低密度灶,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发生明显强化,而其内低密度区无强化.结论 肾上腺孤立性纤维瘤虽然罕见,但在CT上有比较特征表现,有助于术前定位及诊断.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从PET-CT多模态图像序列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图像配准及融合方法,它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对PET-CT图像进行层间插值,然后再利用最大互信息法进行配准,最后应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PCA)法融合PET-CT图像用以增强PET显像效果,从而得到满意的配准以及融合结果。用三次样条插值法进行层间插值并恢复层间缺失图像的信息,弥补了现有配准方法的不足,提高了配准精度,使融合后的图像更加接近实际的物理断层。该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三维适形放疗(3D-CRT)系统的开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