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①目的 了解少年原发性免疫复合物致急进性肾炎(RPGN)Ⅱ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②方法 对1例原发性免疫复合物致急进性肾炎(RPGN)Ⅱ型的少年患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和病理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献。③结果 此例患临床上有血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颗粒管型、肾功能损害、贫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血沉快(110mm/h);肾脏病理改变为广泛新月体形成,部分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间质轻度水肿,免疫荧光IgA、IgG、IgM及补体C3在GBA和系膜区均阳性。经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治疗,肾功能损害基本恢复正常,临床表现明显改善。④结论 少年RPGNⅡ型系由免疫复合物引起。其临床表现,肾脏病理改变与成人相似,但有其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2.
肾炎的发病机理大家都认为与机体免疫机制的改变有关。而且绝大多数病例是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于肾小球基底膜所引起。但近年来,由于萤光抗体检查未能在所谓特发性肾病综合征(亦称微小病变型肾炎或足突型肾炎)的肾小球基底膜上找到免疫球蛋白,对这型肾炎的免疫机制抱有怀疑,甚至否定态度。 因为近年来,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抑制免疫药物是治疗肾炎的主要措施,对临床工作者说来,肾炎是否由免疫引起,有着重要意义。为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在肾炎研究领域中,对发病机理已取得了重大进展。近年来,较引人注目的发现是免疫复合物可在原位(in Situ)形成和抗原的电荷与致肾炎性(nephritogenicity)有关的问题。 在免疫复合物(IC)的形成部位方面,本世纪50~60年代,主要根据对血清病肾炎的研究,提出了肾炎发病机理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抗原和相应抗体是在血循环中形成IC的,IC随血流经肾脏时,非特异性地在肾小球中沉积,从而引起肾炎。CIC理论提出后,得到了普遍接受,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免疫复合物肾炎发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海端  ;李建华 《医学综述》2014,(24):4514-4516
狼疮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近年来,随着对狼疮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肾活检的应用,狼疮肾炎的治疗已取得了可观的效果,狼疮肾炎患者的生存率已显著提高,但是由于狼疮肾炎存在复发及治疗过程中应用各种免疫抑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狼疮肾炎的治疗仍存在挑战。该文就狼疮肾炎的药物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并非致病因素(如链球菌及其产物)直接对肾脏的感染或破坏所致,多数人类肾炎是免疫介导的疾病,这已得到充分证实。目前,体液免疫(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免疫复合物)在肾炎发病机理的作用已得到公认,细胞免疫尚缺乏直接证据。免疫机理是疾病的始发机理,在此基础上,在炎症介导系统(如补体、嗜中性白细胞等)的参与下,最后导致肾小球损伤并产生临床症状。此外,肾小球滤过功能及结构特点等肾脏局部因素和非免疫机理在肾炎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遗传因素在部分类型肾炎的发病及易感性方面的作用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一、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6.
对成人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乙肝性肾炎)32例作临床分析。所有病例均有肾脏免疫病理证据。对该种肾炎的发病、临床表现、治疗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我国并不少见,病因迄今未明,过去认为本病是一种病情严重,疗效欠佳、死亡率高的疾病。但近年来认为本病发病与免疫有关,特别与抗DNA抗体免疫复合物在各种组织中沉积有关。血浆交换作为免疫抑制剂的一种辅助治疗早已成功地应用在各种与免疫有关的疾病,包括SLE、肺肾综合征(Goodpasture syndrome)、免疫复合物新月形肾炎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8.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简称急进性肾炎,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起病急,进展迅速,由少尿、蛋白尿、血尿迅速进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恶劣.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发病机制为免疫反应,根据免疫病理表现不同可分为三型.I型为抗肾小球基膜型,系抗肾小球基膜抗体与肾小球基膜抗原结合,激活补体而致病;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型,系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或原位免疫复合物种植于肾小球,激活补体而致病,该型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其致病抗原可能为细菌或病毒;Ⅲ型为非免疫复合物型,其发生可能与肾微血管炎有关,病人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常呈阳性[1].  相似文献   

9.
膜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性肾小球肾炎 (MGN)是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膜 (GBM)和脏层上皮之间 ,并引起基底膜弥漫性增厚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又称膜性肾病 (MN)。目前国内外对MN的研究报告较多 ,主要为Heymann肾炎 (HN)和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 (C BSA)制作的原位免疫复合物 (IC)型肾炎模型以及其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Ⅱ类分子间关系 ,现对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Heymann肾炎模型的研究195 9年Heymann等用大白鼠肾匀浆和佐剂反复免疫健康同种大白鼠 ,制作出类似人类MN模型 ,称为HN。免疫…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是继发于过敏性紫癜(HSP)的肾炎.现在认为HSP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HSPN只是HSP全身性血管炎在肾脏的病理损害,属于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本文观察了我科1996~2003年使用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CIX-PT)治疗22例HSPN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N)是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肾炎,是SLE的主要合并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Ⅴ型狼疮性肾炎约占LN的11%-20%,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以往多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获得了较好疗效,但存在着副作用大、易于反复的缺点。京东誉美中西医结合肾病医院采用滋肾清热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Ⅴ型狼疮性肾炎,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经常遇到部分难治性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采用传统的病因治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细胞毒药物 )疗法、抗凝和降压等治疗措施常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虽然近年来国内外有较多的探索 ,如采用环孢霉素A(CsA)治疗 ,对影响病人预后的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控制与预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仍对部分患者无明显效果 ,或容易复发及产生严重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副作用。通过本研究 ,前瞻性地观察了霉酚酸酯 (MycophnolateMofetil,MMF)治疗部分难治性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副作用。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 99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进性肾炎(RPGN)的临床分型、诊断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入院的48例RPGN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免疫的类型,疾病的发展及病因,探讨临床治疗方案。结果 48例患者中,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炎(Ⅰ型)5例,免疫复合物型肾炎(Ⅱ型)15例,非免疫复合物型肾炎(Ⅲ型)28例,其中,合并肺泡出血2例。经过初始治疗,有83.33%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2例合并出现肺泡出血的患者经MP冲击治疗及血浆置换后,症状得到缓解,治疗总有效率为87.5%,临床疗效良好。结论明确RPGN免疫的类型,疾病的发展及病因,方能合理的选择治疗手段,权衡治疗的利弊,正确评价预后情况,继而达到有利于治疗,有利于患者,有利于临床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resentic glomerulonephritis,CRGN)通常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是肾小球肾炎中最严重的类型,其特征是肾活检中有50%以上的肾小球新月体形成,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在3个月内至少下降50%。它包括抗肾小球基底膜型(Ⅰ型)、免疫复合物介导型(Ⅱ型)、寡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和抗肾小球基底膜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认为: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属于免疫失衡,既有体液免疫功能的亢进,又有某些细胞免疫功能的不足。因此,临床上多采用免疫抑制剂、免疫促进剂、免疫调节剂及其联合治疗等手段,现综述如下。 1 类固醇激素治疗在过去三十年,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已广泛运用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特别是微小病变型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虽然有人认为慢性肾炎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对病程进展无益,且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反而导致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金一鸣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129-130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激素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后并发不典型成人水痘1例,探讨紫癜性肾炎在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下并发不典型水痘的特点及误诊的教训,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在诊治紫癜性肾炎时并发不典型水痘的认识及鉴别,更好地做好防范和治疗工作。临床医师在发现紫癜性肾炎患者体表出现红色丘疹时,如在同时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需重点问清病史及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水痘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肾小球肾炎并发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肾小球肾炎并发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4岁男性,原发病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KD3期)、IgA肾病M3S1E0T0,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吗替麦考酚酯)治疗3个月后出现咳嗽气紧及发热,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及I型呼吸衰竭,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弥漫性间质病变,肺组织活检明确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应用"卡泊芬净"治疗后好转。结论肾小球肾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后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应考虑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可能,应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与不同治疗方法,完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根据随机化的原则分成激素治疗组和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各4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80例患者的诊断中4例出现误诊,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均好转;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病诱因中,感染和药物作用占比较大;经治疗,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组疗效显著好于单纯激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活检对明确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意义重大,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目前认为肾组织原位表达乙型肝炎病毒、细胞免疫功能失常、自身免疫反应、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等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的发病,其中细胞免疫失衡方面成为研究的热点[1].  相似文献   

20.
霉酚酸酯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 ( MMF )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方法 :用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5例儿童难治性肾病 ,其中原发性肾病 3例 ,狼疮性肾炎 ( L N) 2例。 结果 :5例儿童难治性肾病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且无明显的毒副反应 ,特别是对 2例环磷酰胺拮抗的狼疮性肾炎不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血沉、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血清自身抗体及补体也恢复正常。 结论 :MMF可能是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特别是狼疮性肾炎的一种有前途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