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CPB)管理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替换术患者资料,CPB采取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保持较高的灌注压力;4∶1氧合血停搏液灌注心肌保护。结果:CPB时间85~235 min,主动脉阻断62~198 min,心脏自动复跳率85%,无全心辅助和左心辅助,围术期死亡1例。结论:术中有效的心肌保护、提高胶体渗透压以及重视其它脏器的保护,可减轻术后心功能衰竭及其它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大心室瓣膜置换患者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回顾61例左室舒张末径大于6.5cm的行瓣膜置换术患者,总结体外循环(CPB)经验。方法 CPB采用中度低温,3例二次开胸不能分离上下腔行停循环(鼻咽温18~22℃)。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巨大右房,腹水,恶液质的患者,预充白蛋白并附加入工肾超滤,心肌保护为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结果 CPB时间41~215min,深低温停循环(DH-CA)时间45~66min,心肌缺血时间28~178min。心脏自动复苏率92%。无全心辅助及左心辅助。围术期死亡4人。结论 手术中有效的心肌保护,提高胶体渗透压,可减低手术后心功能衰竭,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是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延长其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冠脉搭桥术主动脉开放前不同温血灌注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开放前不同方法的终末温血灌注在冠脉搭桥手术(CABG)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首次体外循环(CPB)下CABG患者随机分为终末低钾温血灌注组(Ⅰ组)和终末CPB温血灌注组(Ⅱ组),每组各20例。升主动脉开放前3~5min,Ⅰ组用4:1温血低钾停搏液、Ⅱ组用不含停搏液的CPB温血行主动脉根部加血管桥灌注。结果两组升主动脉开放后的心脏复跳率,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24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血低钾停搏液和CPB温血终末灌注均有利于CABG患者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218例重症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 常规CPB方法.218例全部采用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部分病例术中血色素偏低,给予术中超滤,全部病例采用含血冷灌注液进行心肌保护.结果 218例CPB总时间57~13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4~85min,死亡3例.结论 对重症瓣膜病患者,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选择膜肺氧合器,合理的血液稀释,并做好术中心肌保护及复跳后平稳过渡停止CPB.  相似文献   

5.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8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在体外循环(CPB)下行手术的患者,总结体外循环经验。方法 CPB采用深低温低流量(DHLF),心肌保护为4:1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后切开肺动脉堵住动脉导管开口,防止灌注肺。结果 CPB时间53~96min,心脏阻断25~63min,均自动复跳,顺利脱机,痊愈出院。结论 采用深低温低流量CPB行成人动脉导管直视缝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61例,探讨其CPB灌注特点。方法61例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CPB采用新生儿型膜肺及循环管道;预充液加入人血白蛋白、新鲜全血、浓缩红细胞或冰冻血浆,维持胶体渗透压(COP)在15mmHg以上;加入抑肽酶、甲基强的松龙等以减轻CPB炎症反应、加强血液保护;大多数手术选用深低温低流量(DHLF)灌注,必要时行深低温停循环(DHCA);心肌保护采用改良St.ThomasHospital冷晶体停搏液顺行或结合逆行灌注;应用超滤和改良超滤(MUF);CPB降温及复温过程缓慢均匀进行,水温与血温相差小于10℃。结果CPB时间59~379min,平均(217±8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199min,平均(120±48)min。主动脉开放后61例(100%)患儿心脏均自动复跳。47例采用DHLF灌注,13例行DHCA6~43min。除早期的7例外,54例采用超滤,超滤量80~560ml,平均(334±156)ml,其中49例为MUF。48例顺利脱离CPB,13例脱离心肺机后因血压不能维持需再次CPB辅助,9例辅助30~132min脱离CPB。结论新生儿CPB宜选优质的人工心肺机和婴儿型膜肺、管道,尽量减少预充量,适中的血液稀释、维持COP在合适范围,超滤可减轻组织器官水肿,采用冷晶体停搏液灌注新生儿心肌能取得良好的保护效果;DHLF或DHCA利于外科医生手术操作,DHLF配合能缓慢、均匀的降温和复温利于脑保护;对于脱离CPB后循环功能不稳定的患儿,重新开机CPB辅助是一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冯珠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980-1981
目的总结27例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TOF)矫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提高TOF矫治术的成功率。方法体外循环(CPB)采用中度低温中流量和深低温低流量,心肌保护为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冷晶体停博液及心脏表面覆盖冰泥。大部分术中传统超滤和停转流后改良超滤联合应用。结果CPB时间为52—19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7-115min,心脏自动复跳率为97%,无严重的CPB并发症,术后3例因发生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结论合理的预充液配置、心肌保护、肺保护及超滤技术的应用是提高CPB质量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ABG)的体外循环 (CPB)方法。方法 :对我院 2 3例不阻断升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临床资料及体外循环情况 (人工心肺机类型、预充液组成、CPB操作步骤、CPB时间及心肌保护等 )做一回顾性总结。结果 :CPB时间 5 0~ 1 80min(平均 85min)。转流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在低温心室颤动下行心室部位的血管桥吻合 ,并结合多头灌注管的桥灌注的方法较好地保护了心肌。结论 :CPB方法采用不阻断升主动脉 ,不灌注停跳液 ,低温 ,室颤 ,结合多头灌注管的桥灌注的CABG手术可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我院16例小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体外循环(CPB)状况,总结其灌注技术。方法:对我院1995-1996年的16例小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及CPB情况(人工心肺机类型、预充液组成、CPB操作步骤、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肌保护等)做一回顾性总结。结果:16例患儿。年龄5个月。2岁,平均1.2岁;体重4.5-9.5kg,平均8.2kg。CPB时间32-284min(平均92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4-121min(平均64min)。冷晶体高钾停搏液经滚压泵自主动脉根部间断灌注较好的保护了心肌。结论:适宜的血液稀释,根据不同疾病选择正确的灌注方法,良好的术中管理及心肌保护,可有效的使小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CPB中平稳过渡,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8公斤以下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我院37例婴幼儿先心病的体外循环(CPB)管理,总结8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外科手术中的灌注技术。方法 对我院2002年12月~2003年10月的37例8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手术类型)及CPB情况(CPB设备、预充液组成、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等)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15d~20m,体重2.8~8kg,CPB时间13~17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0~63min。全组病例均顺利脱机。2例术后死亡。结论 婴幼儿CPB必须最大限度减少预充量,提供良好心肌保护和适当流量灌注,维持合理血球压积和胶晶比,使CPB整个过程趋于生理状况,同时采用超滤技术,减轻CPB后水肿,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王喆妍  骆璇  马正良 《现代医学》2013,(10):735-738
目的:总结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动脉瘤手术的麻醉经验,探讨该类手术的麻醉策略。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对55例StanfordA型AD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加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全部病例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中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脉氧,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以及内环境稳定。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62~493(255.3l±42.3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6~282(170.61±43.58)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3~55(36.23±18.14)min。55例患者术后均返回监护室,住院死亡8例,其中1例于次日因出血过多及心功能衰竭死亡,2例于术后8~10d死于低心排,4例术后死于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l例术后64d死于脑梗、肝肾功能衰竭。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术中重要脏器及血液保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总结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经验。方法选取102例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55例,年龄24~71岁。其中59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1例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置换术。全部患者采用膜肺,中度低温CPB;预充白蛋白或新鲜冰冻血浆和人工胶体,必要时术中追加;心肌保护应用10℃~15℃4:1(血:晶体)高钾停搏液灌注;CPB中维持灌注流量50~100ml/kg和平均动脉压(MAP)50~90mmHg;开放前应用利多卡因、硫酸镁和碳酸氢钠;后并行期应用超滤、红细胞悬液、速尿等提高HCT;注意纠正低钾、高钾、低钠和酸血症。结果 CPB时间为69~254min(165.7±68.0),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6~168min(99.5±54.9),自动复跳率为84.4%(86/102),电击复跳率为15.6%(16/102)。全部患者均脱机,无手术死亡。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中,提高胶体渗透压、注意心肌保护、调节血球压积、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等是保证体外循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总结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术(DVR)的体外循环(CPB)经验。方法31例DVR患者,男15例,女16例,年龄30~62岁,中度低温CPB下行DVR,采用膜肺;预充白蛋白或新鲜冰冻血浆和人工胶体,必要时术中追加;心肌保护应用10℃~15℃4:1(血:晶体)高钾停搏液灌注;CPB中维持灌注流量50—100ml/kg和平均动脉压(MAP)50~90mmHg;开放前应用利多卡因、硫酸镁和碳酸氢钠;后并行期应用超滤、悬浮红细胞、速尿等提高Hct。结果CPB时间137~254(182.7±38.0)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1~168(129.8±26.40)min,自动复跳率74.2%(23/31),血红蛋白尿发生率35.5%(11/31),全组均脱机,无手术死亡。结论DVR的CPB应注意提高胶体渗透压,注意心肌保护,重视血球压积的监测和调节,采取综合措施是保证CPB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体外循环心肌保护、血液成分保护及预防排斥反应,体外循环技巧等问题。方法对体外循 环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标准法该例患者进行原位心脏移植,供心热缺血时间 为0min,冷缺血时间为70min,总体外循环时间为1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73min。患者已存活250d。术后患者无 排斥反应、感染、心及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良好的心肌保护、血液成分保护、体外循环过程预防排斥反应及完 善的体外循环操作技巧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不同胸主动脉瘤手术所采用的体外循环(ECC)策略,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期间的重要器官保护方法。方法2005年7月-2011年7月共完成胸主动脉瘤手术共104例,其中,采用中低温ECC完成10例,采用DHCA双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ACP)技术完成92例,采用常温半身ECC完成手术2例。疾病种类包括DeBakey(Ⅰ、Ⅱ、Ⅲ)型夹层、真性胸主动脉瘤和假性胸主动脉瘤。结果ECC时间75-371(198±51.2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5-299(125.87±67.88)min,停循环时间29-136(54.87±22.51)min,DHCA时最低鼻咽温度11.6-20(17.08±0.73)℃,常规超滤81例,超滤液量1000-4500ml,常规超滤+平衡超滤11例,超滤液量5000-7200ml,术中出现“假腔灌注”一例。104例患者手术顺利,安返监护室,术后12-72h清醒,术后早期清醒前出现躁动9例,早期低氧血症18例,肾功能不全13例。99例治愈出院,死亡5例。1例术后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和脑出血,1例死于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及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脑出血及气管食管瘘,1例死于吻合口大出血床旁开胸止血后感染。结论根据胸主动脉瘤发病部位和手术方法不同,应采用不同的ECC方法。灌注师与术者的紧密配合和高水平的ECC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加强术中重要器官的保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低体重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肺保护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0kg先心病患儿的体外循环管理中的肺保护情况。方法65例低体重先心病惠儿在体外循环下行外科矫治术。采用膜式氧合器,预充量550-750ml,心肌保护采用改良St.Thomas液。45例使用人工肾透析器改良超滤(MUF)。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34.3±21.6)min,体外循环时间(62.2±23.7)min,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10.1±8.3)h。转流过程平稳,全部顺利停机。结论在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的心脏直视手术中,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CPB用品,术中给予良好的液体与呼吸管理,有效的药物保护,对保护肺功能有一定作用,是确保体外循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冠脉血心肌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与冷停跳手术冠脉血心肌酶学的变化,明确不停跳手术对心肌保护的保护作用。方法:28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不停跳与冷停跳组,每组14便。不停跳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15min、体外循环停止时及停后30min、60min采血。冷停跳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阻断时、 主动脉开放时、开放后30min、60min采冠脉血测心肌酶。结果:不停跳组体外循环开始后各时  相似文献   

18.
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5例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CPB)的管理经验。方法采用浅低温、高流量CPB。供体心脏心肌保护采用从主动脉根部灌注4℃St.Thomas液1000ml使供体心脏迅速停搏,再经主动脉根部一次灌注4℃威斯康星液(UW液)或康斯特保护液(HTK液)1000ml进行脏器保护。升主动脉开放前灌注温血低钾St.Thomas液。结果热缺血时间(7.7±1.7)min,冷缺血时间(142.4±11.5)min,CPB时间(165.2±22.8)min。其中10例为升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5例电击除颤后复跳。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64.1±4.6)%,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有效的供体心脏保护措施和合适的CPB管理方法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