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危险因素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与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唐山市协和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儿科RRTIs的儿童174例,为RRTIs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儿童,按照病例对照原则进行1∶1匹配,最终选取17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一般人口学资料、血液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外活动>2 h(OR=0.244,95%CI:0.116~0.514)、维生素A适宜(OR=0.098,95%CI:0.047~0.206)、维生素D适宜(OR=0.360,95%CI:0.143~0.903)、维生素E适宜(OR=0.390,95%CI:0.191~0.797)是儿童RRTIs的保护因素(P<0.05);滥用抗生素(OR=4.533,95%CI:2.385~8.615)是儿童RRTI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RRTIs患儿可通过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每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2 h以上,避免滥用抗生素,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与患者饮食中维生素K1、维生素E、维生素A和25-羟基维生素D相关性,并予以护理干预。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本院PMOP患者145例、正常对照组90例,采用液质联用质谱法检测维生素K1、维生素E、维生素A和25-羟基维生素D等相关指标,并与PMOP的骨密度关系行相关性分析。针对PMOP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PMOP组维生素K1、维生素E、维生素A和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PMOP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32,P<0.01);与维生素K1、维生素E、和25-羟基维生素D均呈正相关P(r=0.67、0.22、0.34,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K1是PMOP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7.86(95%CI:3.16~16.4,P<0.01);其次是25-羟基维生素D(OR=3.48,95%CI:1.67~14.51,P<0.01)。ROC曲线分析发现维生素K1和25-羟基维生素D对PMOP有较高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A、D、E对0~3岁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并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对疾病防治的相关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该院儿科就诊的12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将同期体检身体健康的150例儿童设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 3[25(OH)D 3]、维生素E水平,比较两组维生素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将观察组中接受常规治疗的患儿设为A组,将接受常规联合维生素治疗的患儿设为B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总结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的社区卫生服务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25(OH)D 3、维生素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维生素缺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抗感染等对症治疗,A组与B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有所提高,B组3种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发热、咳嗽、扁桃体肿大及肺部啰音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岁低龄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维生素A、D、E缺乏是导致患儿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常规抗感染同时补充维生素可提高治疗效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加强低龄儿童营养状况监测,及时补充维生素A、D、E以提高儿童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儿童RRTIs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和策略。方法选择183例RRTIs患儿纳入病例组,85例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对以上所有儿童可能导致RRTIs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资料调查,并对血清微量元素铁、锌、钙、铜,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进行检测,并对两组儿童的结果进行对比,对RRTIs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中剖宫产、母乳喂养、湿疹、变应性鼻炎、哮喘、被动吸烟、多次使用抗菌药物儿童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哮喘、被动吸烟、多次使用抗菌药物为儿童RRTIs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为儿童RRTIs的保护因素。病例组血清微量元素铁、锌、钙及血清25-(OH)-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P-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控制儿童哮喘,远离被动吸烟,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尽量母乳喂养,及时合理补充微量元素铁、锌、钙及维生素D制剂,均衡营养,警惕MP感染,并积极规范治疗,对儿童RRTIs的有效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亳州市中医院门诊上就诊的符合气阴两虚证型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支气管炎)120例,按照随机分类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益气养阴汤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病程,治疗前后体液免疫(IgA、IgG、IgM)水平与维生素水平(A、D)变化。结果:2组患儿分的复感次数、病程时间上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维生素水平、体液免疫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自拟益气养阴汤能能够更有效的缓解气阴两虚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病程缩短,机体抵抗力明显提升,同时用药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洋  秦智彬  房丽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8):1130-1132+1136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55例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55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sCD14-ST、IL-6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sCD14-ST水平与IL-6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发生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sCD14-ST、IL-6对儿童发生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sCD14-ST、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sCD14-ST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42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D14-ST>443.82 pg/mL、IL-6>13.75 pg/mL是儿童发生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项指标联合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维生素A、D、E水平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呼吸道感染患儿1000例为研究对象,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380例为RRTI组,非RRTI患儿620例为非RRTI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维生素A、D、E水平、感染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分析RRTI患儿维生素A、D、E水平与血清CRP、Hb、WBC水平相关性。结果三组维生素A、D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TI组维生素A、D水平低于非RRTI组、对照组(P0.05);三组血清CRP、Hb、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TI组血清CRP、WBC水平高于非RRTI组、对照组,血清Hb水平低于非RRTI组、对照组(P0.05);RRTI组治疗后维生素A、D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CRP、WBC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Hb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RRTI患儿维生素A、D水平与其血清CRP、WBC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Hb呈正相关(P0.05)。结论 RRTI患儿中维生素A、D水平呈现异常下降状态,与血清CRP、WBC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Hb呈正相关,有助于判断病情程度,可采取适量补充维生素及膳食治疗措施,以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与维生素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IL-1)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7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观察组),另选同期75例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维生素A、hs-CRP、IL-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免疫球蛋白及维生素A、hs-CRP、IL-1预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价值,分析免疫球蛋白水平与维生素A、hs-CRP、IL-1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IgA、IgM、IgG、维生素A、I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维生素A、IL-1与IgA、IgM、IgG呈正相关(P<0.05),hs-CRP与IgA、IgM、IgG呈负相关(P<0.05)。IgA、IgM、IgG、维生素A、hs-CRP、IL-1预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0.685、0.665、0.832、0.919、0.966(均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球蛋白及维生素A、hs-CRP、IL-1水平密切相关,维生素A、IL-1与免疫球蛋白呈现正相关,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补充适量维生素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感染患者血液中维生素及体液免疫的水平,为临床护理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测定24例糖尿病合并感染病人和32例糖尿病病人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含量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糖尿病合并感染组血清IgG的含量显著低于单纯糖尿病组(t=2.168,P<0.05)。糖尿病合并感染组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单纯性糖尿病组(t=3.046、t=5.094、t=9.979,P<0.05、P<0.05、P<0.05)。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水平与血清IgG水平呈正相关(r=0.516,P=0.001;r=0.365,P=0.027;r=0.412,P=0.014)。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水平与血清IgA、IgM水平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2型糖尿病伴感染患者体内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及IgG的水平较低。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预防感染、重视维生素强化饮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维生素A、D水平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及辅助治疗情况。方法以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试验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儿童的维生素A、D水平,分析维生素A、D水平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关系。以单双号编号法将试验组患儿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B组实施阿奇霉素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辅助应用维生素A、D治疗;比较A组和B组的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的维生素A与25-(OH)D_(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A、25-(OH)D_(3)是影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B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的PEF、FEV_(1)、FEV_(1)/FVC均高于治疗前,且A组高于B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维生素A、D缺乏,在其治疗中可辅助实施维生素A、D治疗,以便更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生命早期维生素D干预与儿童过敏性哮喘(A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确诊为AA的儿童50例,纳入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儿童50例,纳入对照组。设计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记录儿童一般情况、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时间、摄入维生素D最初时间、剂量等情况,比较两组差异,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生命早期维生素D干预与儿童AA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家族过敏史、出生方式等无显著差异(P>0.05);病例组摄入维生素D最初时间晚于对照组,摄入维生素D剂量少于对照组,维生素D摄入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摄入维生素D最初时间、摄入维生素D剂量、持续时间均与儿童AA有关(P<0.05)。结论 摄入维生素D最初时间、剂量、持续时间均与儿童AA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可能的影响因素,寻找针对危险因素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儿科求诊的2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作为实验组,以体检健康儿童260例为对照组.详细记录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和疾病分布、实验室结果,调查早产、偏食、养宠物、家庭史、既往史等可能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60例,上呼吸道感染为146例(56.15%),在2~3岁、~5岁、~8岁年龄组分别为44、60、42例;下呼吸道感染114例(43.85%),在2~3岁、~5岁、~8岁年龄组分别为64、28、22例.不同年龄患儿在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4.8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偏食、胎儿时被动吸烟、两种以上微量元素缺乏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 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可能病因有多种,注意纠正儿童偏食、均衡营养、避免胎儿时期的被动吸烟,关注微量元素缺乏等可能是降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地区1~16岁健康儿童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维生素E水平。方法 以2017年1~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儿保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75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婴幼儿1~3岁481例,学龄前(3~6岁)儿童132例,青少年(6~16岁)137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水平。结果血清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平均水平分别为0.45±0.25 mg/L,27.27±11.38 ng/mL及9.18±5.75 mg/L。血清维生素A水平无年龄差异(χ2=1.002,P=0.606),血清25-(OH)D水平(χ2=6.843,P=0.033)与维生素E水平(χ2=14.922,P=0.001)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A构成比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71,P<0.01),在各年龄组中均存在过量情况,且随着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 血清25-(OH)D构成比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00,P<0.01),其缺乏率和不足率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 维生素E构成比无年龄差异(χ2=7.054,P=0.133),其在各年龄组缺乏率与不足率均较明显,其中学龄前组总体缺乏最为严重,达74.2%。结论 四川省绵阳地区1~16岁健康儿童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提高对脂溶性维生素的监测、预防意识,增加富含维生素A,25-(OH)D和维生素E的食物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补充维生素制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了解其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间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就诊并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2例(呼吸道感染组)及哮喘患儿25例(哮喘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间VitA水平及免疫指标间的差异,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及哮喘患儿的Vit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对于免疫指标的检查,与对照组相比,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除IgM水平外,其余各项指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哮喘患儿而言,仅补体C3水平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VitA与IgA、CD3+细胞数、CD3+CD4+细胞数、CD4+/CD8+比例间存在正相关性,与CD3+CD8+细胞数目间呈现负相关性;而对于哮喘患儿而言,血清VitA与各项免疫指标间均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VitA的缺乏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减弱,降低儿童的免疫力,其可能是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临床中应加强对于VitA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D是醇类的衍生物,目前已知至少有10种以上具有维生素D活性的甾醇物质,有很多研究[1]都表明,脐血维生素D水平与婴儿呼吸道感染及儿童期喘鸣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而且也有研究[2-3]表明产妇脐血维生素A、C、D、E含量具有相关性,且与提高新生儿体内维生素含量具有相关性。由此可见,孕妇脐血维生素D含量对新生儿围产期结局和儿童时期的身体情况有着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内科接收的年龄为65~101岁的663名体检人群。根据NAFLD诊断标准,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n=242)和非NAFLD组(n=421)。比较NAFLD组和非NAFLD组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以及不同年龄组[65≤年龄<70岁,n=71;70≤年龄<75,n=88;75≤年龄<80,n=117;80≤年龄<85,n=152;85≤年龄<90,n=126;年龄≥90,n=109]的NAFLD患病率及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人群的性别构成比、年龄、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CR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NAFLD组相比,NAFLD组有更高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甘油三酯(TG),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老年NAFLD与25-羟维生素D、FT4呈负相关,与HbA1c、TG、ALT、BMI、FT3呈正相关。结论低水平维生素D是老年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BMI、Hb A1c、TG、FT3是老年NAFLD的其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住院及体检的人群219例,其中对照组61例,原发性高血压组107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组51例。探讨25羟维生素D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并对可能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EH组比较,EH合并HUA组患者25(OH)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与EH合并HUA呈负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低水平的25(OH)D是EH合并HUA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0.245(95%CI:0.111-0.540,P<0.001)。结论 EH合并HUA患者中25(OH)D水平明显低于EH组及对照组,血清25(OH)D与EH合并HUA呈负相关。低水平的25(OH)D是EH合并HU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老年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维生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为合理的营养干预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长海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的共2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检测所有患者各族维生素水平及部分临床化验和检查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维生素水平、相关化验和检查指标,计算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维生素水平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组血肌酐水平(t=-6.989,P<0.001)、尿素氮水平(t=-2.044,P=0.042)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t=-2.048,P=0.042)低于非老年组,老年组维生素A水平(t=-2.629,P=0.009)、维生素B1水平(t=-2.115,P=0.035)、维生素B9水平(t=-2.250,P=0.025)低于非老年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维生素A水平(r=-0.223,P=0.036)、维生素B6水平(r=-0.270,P=0.011)呈负相关,血红蛋白水平与维生素C水平(r=0.421,P<0.001)、维生素E水平(r=0.265,P=0.013)呈正相关,三酰甘油水平与维生素B9水平呈正相关(r=0.218,P=0.042),铁蛋白水平和维生素B水平呈正相关(r=0.217,P=0.043)。老年组维生素A(χ^(2)=5.826,P=0.016)、维生素B2(χ^(2)=20.823,P<0.001)、维生素B12(χ^(2)=8.150,P=0.004)的缺乏率高于非老年组。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存在普遍的维生素缺乏现象,维生素水平与部分临床化验和检查指标存在相关性,有必要监测老年患者的维生素水平并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建立定量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3所幼儿园2 208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反复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2 208例学龄前儿童共诊断出反复呼吸道感染522例(23.6%),上呼吸道感染265例(12.0%),下呼吸道感染397例(1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哮喘、过敏史、初次使用抗生素年龄6个月、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和母亲体质量指数(BMI)值每增加3 kg/m~2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哮喘、过敏史、初次使用抗生素年龄6个月和母亲BMI值每增加3 kg/m~2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列线图预测反复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0.833和0.841(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有较高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哮喘、过敏史、初次使用抗生素年龄6个月、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和母亲BMI值每增加3 kg/m~2是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建立定量列线图模型可以较好指导医师早期识别高危儿童,并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测定所有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维生素D(Vit D)、甲状旁腺激素(PTH)、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等指标。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UACR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hs CRP、Hb A1c、TG、UA、Vit D、GFR等因子与2型糖尿病患者UACR水平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 A1c、Vit D、GFR等因子与2型糖尿病患者UACR水平具有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Hb A1c、Vit D、GFR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UACR水平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