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心脏瓣膜闭锁二维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及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心脏瓣膜闭锁(CVA) 二维超声心动图(2DE) 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方法: 145例CVA年龄1~26 (平均9.3) 岁。其中三尖瓣闭锁 (TA) 93 例, 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闭锁 (PAVSD) 28 例, 二尖瓣闭锁(MA) 17例,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AIVS) 7 例。所有患者均有心血管造影对照, 78 例经手术证实。结果:2DE对129 例作出正确诊断。CVA的共同图像特征表现为闭锁的瓣膜呈一条光带状回声无开放运动。房室瓣闭锁还具有三大特征表现: 1. 均有房间隔回声中断; 2.闭锁瓣膜的下方心室发育不良; 3. 闭锁瓣膜的对侧心房、心室内径显著增大。在CVA中发病率由多到少依次为TA64.2% 、PAVSD19.3% 、MA11.7% 和PAIVS4.8% 。结论:CVA的2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明显。2DE对CVA中的TA、PAVSD和PAIVS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VI)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UCG)显像特点。材料与方法:借助CD-UCG多切面观察26例VSD合并AVI病列。分析其中异同点以及与手术中所见的关系。结果:全组病例均经手术证实诊断。手术方式亦有异同。结论:CD-UCG对VAS合并AVI诊断具有肯定的价值,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用超声心动图检测28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及40例正常人左心室收缩功能(LVSF)。结果表明:ASD患者左室射血分值(LVEF)、短轴缩短分数(LVFS)、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AV)、速度时间积分(AVI)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01~0.05),左室射血前期(LPEP)延长(P<0.01)、射血时间(LVET)缩短(P<0.05)、LPEP/LVET增大(P<0.01),且LVEF、LVFS、SV、CO、AV、AVI与肺/体循环量比值(Qp/Qs)呈中度负相关(r=-0.39~-0.78,P<0.05)。结论认为:ASD患者LVSF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并推测其机理可能与ASD患者因右室容量超荷所致的左室扩张性降低、舒张末容积减小、室间隔运动异常及左室几何形态改变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彩色多普勒诊断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邮政编码510500汪萍,陆本文回顾了578例室间隔缺损(VSD)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资料,有82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男58例、女24例,按年龄分为三组:≤7岁...  相似文献   

5.
超声心动图对室壁瘤切除术后左心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例患者于室壁瘤切除术前后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39至68岁。心尖部室壁瘤9例,下后壁室壁瘤2例。10例患者室壁瘤切除术(LVA)的同时进行了CABG。EDV、EDVI、ESV、ESVI和SV于LVA后明显减少(P<0.05-0.001),HR增加,EF、CO和CI无明显变化。二尖瓣血流频谱显示所有患者舒张功能类型和E峰流速、E峰压差、A峰流速、A峰压差及IVRT手术前后均没有明显改变(P>0.05)。所以,LVA可明显减低室壁瘤患者的EDV、EDVI、ESV、ESVI,使上述指标趋于正常;SV可出现下降但EF、CO和CI无变化。二尖瓣血流频谱的变化显示LVA对左室舒张功能无明显影响。上述结论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自1995年至1998年我院外科收治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其它心内畸型23例。现就超声改变特点与手术对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3例中男17例,女6例,年龄4个月~43岁。除均有VSD外,合并畸型有双腔右心室(DCRV),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室流出道,主动脉瓣脱垂,右室漏斗部狭窄(RVOTS),肺动脉瓣狭窄(PS),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瓣下隔膜。采用美国ATLultramark9、HP77020AC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3-5M…  相似文献   

7.
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六种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研究主动脉血流连续性方程法(AFCE)、二维超声法(2DE)、压差减半时间法(PHT)、二尖瓣血流连续性方程法(MFCE)、近端等速表面积法(PISA)及我们晚近提出的近端球缺表面积法(PSSA)测量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MVA)的相对准确性。方法:在21例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利用上述6种方法测量MVA,以AFCE测值为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后5种方法与AFCE测值均高度相关;(2)2DE和PISA两种方法显著高估了AFCE测值,而PSSA、PHT、MFCE三种方法与AFCE的测值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MVA的测量中,AFCE、PHT、MFCE和PSSA有较高准确性,又以PSSA法最为准确实用。  相似文献   

8.
超声心动图定量诊断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主动脉血流连续性方程法 (AFCE)、二维超声法 (2DE)、压差减半时间法 (PHT)、二尖瓣血流连续性方程法 (M FCE)、近端等速表面积法 (PISA) 及近端球缺表面积法 (PSSA) 测量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M VA) 的准确性。方法: 20 例接受瓣膜置换术的二尖瓣狭窄患者, 术前利用上述6 种方法测量其M VA, 与术中直接测值 (aM VA) 进行对比。结果: (1) 除AFCE 法外, 其余5 种方法均与aM VA 高度相关, 又以 2DE 相关最佳;(2) 2DE 法高估了aM VA 测值,而其他5 种方法与aM VA 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M S患者M VA 的测量中,2DE、PHT和PSSA 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角度校正系数是影响PISA 法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犬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采用连续HFJV基础上间歇叠加深吸气(HFJV+DI)的新通气方法,以期为ARDS的治疗寻找一种新途径。用油酸复制犬ARDS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HFJV+DI组(n=10):在连续HFJV基础上每隔10分钟加入1次深吸气;常规机械通气组(CMV,n=10),给予0.785kPa(1kPa=10.20cmH2O)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对照组(n=10),未予通气治疗。每隔1小时测定1次氧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共观察5小时。注射油酸后,动脉氧分压(PaO2)由12.400kPa(1kPa=7.5mmHg)降至6.560kPa(P<0.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未见明显变化。通气治疗后,CMV和HFJV+DI均使PaO2明显升高,PaCO2无明显变化(P>0.05),HFJV+DI的氧释放指数(DO2I)明显高于CMV组(P>0.05),心脏指数(CI)在CMV组及HFJV+DI组均明显减低(P<0.05)。提示:HFJV+DI时PaO2的提高大于CI下降所致的不利影响,在改善组织缺氧方面明显优于CMV时加用PEEP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诊断3例多发室间隔缺损(VSD),现报告如下。 本组3例检查均使用日本东芝SSH 65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2.5MHz和3.75MHz。先以二维超声(2DE)导引下M型超声测量心脏大小,并在常规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和胸骨旁心室短轴切面进行扫查,特别注意观察室间隔情况。最后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键打开,使CDFI血流信号叠加在2DE切面上,用以显示异常分流束血流信号起始部位,基底部的宽度及分流束的数量,用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伴随缺口周围结构异常室间隔缺损(vSD)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69例经手术证实为VSD伴随主动脉瓣脱垂(AVP)、瓦氏窦瘤(VA)、假性室间隔膜部瘤(FAMS)形成以及右室流出道内异常肌束(RVOTm)等室缺口周围结构异常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和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 ①伴随AVP和VA的室缺多属流出道型,而伴随FAMs和RvOTm者均为膜周型。②这些伴随结构可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遮盖在室缺口的右室面,致彩色多普勒过隔分流束小于实际缺口,难以准确测量缺口大小。其中16例存在明显右室流出道梗阻,另在伴随从AVP或VA者中17例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 流出道型及膜周型vSD常由于伴随缺口周围结构异常,致其超声特征及血流动力学不同于单纯vSD,准确诊断对手术时期与手术方案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未破型乏氏窦瘤合并室间隔缺损时两者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乏氏窦瘤形成后对超声心动图诊断室间隔缺损成功率的影响。方法观察分析11例未破型乏氏窦瘤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特征及其规律性,并与手术和/或心导管造影(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对照。结果11例患者均为主动脉窦右冠窦瘤形成,未见破裂口,其中8例患者合并嵴上型室间隔缺损(其中6例为干下型缺损),另3例合并膜周部缺损。11例中3例造成右室流出道狭窄;4例合并主动脉瓣脱垂,造成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合并肺动脉瓣位置变异。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8例,2例VSD(干下型)和1例ASV漏诊。结论室间隔缺损可以促进乏氏窦瘤和主动脉瓣脱垂的病程进展;乏氏窦瘤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室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同时也增加了超声心动图准确诊断室间隔缺损的难度。通过仔细、全面的观察,超声心动图可以对乏氏窦瘤合并室间隔缺损作出较准确的诊断,可以作为此类患者的首选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AVP)或主动脉窦瘤(V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或主动脉窦瘤息儿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VSD合并AVP24例,其中流出道VSD19例,15例与手术结果一致,2例漏诊,2例误诊。膜周型VSD合并AVP5例,其中3例与手术结果一致,1例漏诊,1例误诊。流出道型VSD合并VA5例,其中3例与手术结果一致,1例漏诊,1例误诊。膜周型VSD2例,其中1例与手术结果一致,1例误诊。结论:流出道型的VSD和部分膜周型VSD易合并AVP及VA,熟悉这些畸形有利于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并主动脉瓣脱垂(aorticvalveprolapse,AVP)介入治疗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28例VSD并AVP患儿行经皮封堵术,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进行诊断及分类。结果15例为膜周流出道型,7例为隔瓣后型,6例为膜周部型;患者均伴有局限AVP;VSD直径2.5~9.2mm,20例缺损口上缘距主动脉瓣〈2mm;介入治疗成功率89.3%(25/28);未出现三尖瓣、主动脉瓣狭窄及主动脉瓣穿孔,无Ⅲ度房窀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结论介入治疗不同类型VSD并AV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偏心型封堵器在邻近瓣膜的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行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的152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前观测其VSD大小、缺损口形态、分流状况、缺损口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确定主动脉瓣脱垂(AVP)程度;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最长6年.结果 VSD缺损口左室面均大于右室面...  相似文献   

16.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技术探讨各种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的超声鉴别诊断标准。方法 通过左室长轴、大血管短轴等切面观察主动脉瓣的数目、形态及活动; 通过彩色多普勒直接地观察主动脉瓣的狭窄及关闭不全。结果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时收缩期开放时呈“二”字形, 关闭时呈偏心的“一”字形; 三叶畸形时三个瓣叶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过小、过大或增粗等; 四叶畸形时左室长轴观关闭呈“”型, 短轴呈“十”字形。以上几种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关闭不全。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对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为经导管封堵术筛选室间隔膜周部缺损 (VSD)病例的作用。方法2 6例室间隔膜周部缺损患者实施经导管封堵术。封堵器为国产镍钛合金制成的双盘片结构封堵器。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获取图像。结果  2 4例成功放置封堵器。VSD的大小平均为 6.4mm ,最大为 10mm ,最小为 4mm。放置封堵器的型号较相应VSD大 2mm ,最大为 12mm。VSD具体分型包括单纯膜部 5例 ,嵴下型 6例 ,隔瓣后型 13例 ,其中嵴下型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环下缘最小距离为 2mm ;隔瓣后型缺损下缘距三尖瓣隔瓣最小距离为 3mm。单纯膜部缺损易于封堵。 2 1例患者封堵术后即刻观察 ,穿隔血流消失 ,术后 1周超声复查 ,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无残余分流。 3例隔瓣后VSD在封堵术后即刻存在少量分流。术后 1月超声复查 ,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 ,1例残余分流消失 ,2例残余分流减少。 2例VSD封堵术中因为引起主动脉反流而放弃封堵。结论 超声心动图选择合适的病例是保证VSD封堵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1I)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IE)伴主动脉瓣穿孔(AVP)的价值。方法 分析和总结11例经2DE及CDFI诊断的IE并AVP患的经胸超声心动图(UCG)资料,将其UCG特点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在胸骨旁、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及心底短轴切面:2DE体回声缺失,CDFI显示瓣体回声缺失部位有穿瓣偏心血流;UCG诊断IE并AVP特异性、敏感性均为90.9%;瓣膜实际穿孔口大小明显>2DE测量值;AVP是IE较常见的并发症,IE穿孔的瓣膜中以主动脉瓣最为常见。结论 UCG检查是早期正确诊断IE并AVP的首选方法,但对AV多瓣叶的穿孔、瓣周脓肿、肺动脉瓣穿孔的诊断有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与左室造影对室间隔缺损(VSD)并膜部瘤介入封堵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用CDFI与左室造影二种方法,对VSD并膜部瘤介入封堵术前27例患者进行检查,分别观察VSD并膜部瘤的位置、大小、膜部瘤的形态及距主动脉瓣环、三尖瓣环的距离,术前二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DFI对VSD并膜部瘤检出率92.6%、左室造影检出率10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CDFI与左室造影二种方法对VSD口的大小测量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但对VSD并膜部瘤,其VSD上缘距主动脉瓣环的距离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FI对人体无损伤,重复性好,对VSD并膜部瘤介入封堵术前可提供较淮确的依据,与左室造影相关性良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双源CT门控下心胸联合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缩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门控下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7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患儿行DSCT门控下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利用工作站对胸部血管及心脏分别进行靶重组,并对疾病进行诊断。所有患儿同时接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以手术或DSA结果为标准,对比DSCT与CDF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17例患儿均成功完成DSCT门控下心胸联合血管成像,DSCT均诊断为主动脉缩窄,伴有室间隔缺损(VSD)者11例,伴有房间隔缺损(ASD)2例,伴有二叶型主动脉瓣及主动脉瓣发育不良者6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PDA)者7例,伴有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者3例,伴有支气管动脉扩张者4例。CDFI诊断主动脉缩窄16例,主动脉弓断离1例;伴有VSD者11例,伴有ASD者2例,伴有二叶型主动脉瓣及主动脉瓣发育不良者7例,伴有PDA者6例,2例显示支气管动脉扩张。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DSA证实,共发现畸形60处。DSCT和CDF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33%(56/60)和76.67%(46/60)。结论 DSCT门控下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冠状动脉、心脏结构和肺血管,在主动脉缩窄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