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VSD)与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关系 ,从而为VSD患者的手术时机提供依据。方法 从手术治疗 60例VSD的病例中研究分析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VSD与肺动脉高压形成早晚的关系。结果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分析研究表明 :VSD位置的高低 ,VSD面积的大小与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早晚呈正相关。结论 VSD位置越高 ,面积越大 ,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越早 ,越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动脉窦瘤破裂 ,又名 valsalva窦动脉瘤破裂或主动脉心脏漏 ,绝大多数为先天性。我国较西方多见 ,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0 .31%~ 3.5 6 %。 1995 - 0 7~ 2 0 0 1- 0 1我们共手术 3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5例 ,女 7例。年龄 2 2~ 75岁 ,30岁以下者 2 3例 ,30岁以上者 9例。其中 2 8例在发病前有剧烈活动史。心前区可闻及典型连续性杂音并伴有震颤者 2 7例 ,体动脉压差增大者2 5例。心功能 级者 16例 , 级者 10例 , 级者 6例。均经心脏彩超检查证实。手术方法 :在低温、全麻、体外循环下行直视手术 ,均为胸骨正中切口。术中…  相似文献   
3.
郝建潮  林青  秦巍  陈丽  武猛  张春风 《黑龙江医学》2004,28(10):782-783
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外科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1997- 11~ 2 0 0 4 - 0 7,2 18例CAD病人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OPCAB实施率 (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 )为 92 .4 %。平均年龄 6 3.1岁。左室射血分数 (LVEF)平均 0 .5 6± 0 .17。 6例急诊手术 ,其中 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 31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 ;187例应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技术 ,术中改为体外循环 5例。其中 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 平均术前住院 2 .9d。 2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 ,其余均为正中切口 ,多支病变的OPCAB手术。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 2 .85个。死亡 1例 (0 .4 5 % )。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 ,早期效果满意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发热,正确分析和处理好术后发热,是降低心脏水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对1994年3月至1995年7月491例心内直视手术中72例术后10天发热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非感染性发热25例,占34.7%,药物热19例,占26.3%,感染性发热:①呼吸道感染14例,占19.4%,②手术切口感染8例,占11.2%,③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占8.4%。讨论1、心内直视手术后长时期发热是提示感染的重要线索,但从我们统计的病例分析看,大多数发热原因是非感染性的。常见原因是心包切开综合征,停用抗…  相似文献   
5.
四种不同类型的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四种不同类型的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 (MIDCAB)的临床应用与特点。方法 总结在 6个单位实施 2 2例MIDCAB手术的临床资料 ,单支病变 19例 ,双支病变 3例 ;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为 (5 7.1±12 .3) %。四种类型手术分别为 :Ⅰ型 (全麻左前外侧LAST切口 ) 15例 ;Ⅱ型 (全麻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的小LAST切口 ) 2例 ;Ⅲ型 (连续硬膜外麻醉清醒状态下LAST切口 ) 3例 ;Ⅳ型 (全麻胸骨中下段LESS切口 ) 2例。结果 所有MIDCAB手术均成功 ,同期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1例。手术时间 110 .4± 13.2min。术后无死亡病例。 1例LESS切口愈合不良 ,无其他并发症。随访中有 1例术后 1年出现右冠状动脉狭窄 ,行介入治疗成功。其余患者均无心绞痛症状 ,心功能良好。结论 MIDCAB手术安全可靠。四种不同类型手术中 ,以Ⅰ型术式最常用 ,Ⅱ型术式微创效果最好 ,值得推广 ;Ⅲ型术式对技术水平要求高 ,而Ⅳ型术式最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6.
心脏直视手术后急慢性心包填塞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波  陈丽  武猛  郝建潮 《黑龙江医学》2001,25(8):590-590
目的 研究心脏直视手术后 ,心包填塞的诊断及治疗 ,从而为心脏直视手术后的恢复提供更安全的保证。方法 对 18例心脏直视术后心包填塞病人进行分析总结。结论 心包填塞的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及体征 ,而且通过辅助检查 ,完全可以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自1995年至1998年我院外科收治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其它心内畸型23例。现就超声改变特点与手术对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3例中男17例,女6例,年龄4个月~43岁。除均有VSD外,合并畸型有双腔右心室(DCRV),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室流出道,主动脉瓣脱垂,右室漏斗部狭窄(RVOTS),肺动脉瓣狭窄(PS),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瓣下隔膜。采用美国ATLultramark9、HP77020AC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3-5M…  相似文献   
8.
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由于冠状动脉的再通,缺血心肌获血流再灌注后会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可致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心肌细胞心电不稳、易损期延长,出现再灌注心肌损伤。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具有强大的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可明显改善缺血心肌再灌注后心脏的功能。2004—2007年,我们观察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谷胱甘肽(阿拓莫兰)后的术后病情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5-06~1999-12共收治小体重(10kg以下)心脏复合畸形患儿39例。现将术后呼吸道管理的体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改体外循环的原因及处理经验。方法对11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术中被迫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进行分析。结果立即改为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9例于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2例于低温室颤下手术。其中1例于术后48h死于室颤,其他均健康出院。结论严重的心律失常和持续的低血压是导致术中改为体外循环的直接因素,而急诊手术、左主干病变、室性心律失常、低左室射血分数(EF)、靶血管位置等为重要影响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恰当的术中处理,可大大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