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掌指关节掌侧脱位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自2000年以来,对3例掌指关节掌侧脱位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及关节囊修复、侧副韧带修复或重建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全部病例均获得24~72个月的随访,平均50个月.术后掌指关节复位良好,拇指掌指关节主动屈曲45°~60°,其他掌指关节主动屈曲80°;各掌指关节伸直均可达到0°及0°以上.[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及关节囊修复、侧副韧带修复或重建的方法是治疗掌指关节掌侧脱位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采用微型万向外固定器与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8年3月,手术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患者10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组和钢板组进行治疗.外固定组53例,采用微型万向外固定器或联用骨片钉、克氏针固定,男28例,女25例;年龄20.~62岁,平均33.5岁;拇指损伤24例,其余四指损伤29例;近端指间关节骨折脱位36例,掌指关节骨折脱位17例.钢板组53例,采用微型纯钛板螺钉进行固定,男30例,女23例;年龄23~66岁,平均36.5岁;拇指损伤22例,其余四指损伤31例;近端指间关节骨折脱位30例,掌指关节骨折脱位23例.采用Duncan等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手指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外固定组平均随访16.8个月,钢板组平均随访17.5个月.采用Duncan等评分标准评价手指功能的优良率:外固定组,优33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2.5%(49/53);钢板组,优30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8.7%(47/53).外固定组1例发生伤口感染,拇指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34°±21°,其余四指为248°±19°;钢板组无伤口感染,拇指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22°±18°,其余四指为225°±17°.结论 采用微型万向外固定器或联用经皮骨片钉、克氏针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术后疗效优于钢板螺钉固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SPin微型螺钉治疗手指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Spin螺钉治疗手指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应用Spin螺钉治疗手指关节内骨折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31岁.涉及掌指关节内骨折9例,近侧指间关节内骨折11例,远侧指间关节内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13例.开放性损伤中合并肌腱损伤7例,1例合并拇指末节离断.采用1枚Spin螺钉内固定14例,采用2枚Spin螺钉内固定5例,采用1枚Spin螺钉并克氏针内固定3例.术后2周开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经6~12个月(平均8个月)的随访,无伤口感染及骨髓炎发生.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3~6周,骨性愈合时间为7~12周,内固定拆除时间为8~26周,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手指关节活动度按TAM法进行评价,优15例、良5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0.9%.其中掌指关节内骨折9例.8例活动度0°~90°,1例活动度O°~75°;近侧指间关节内骨折11例,8例活动度0°~11°.,2例活动度O°~90°,1例活动度0°~50°;远侧指间关节内骨折2例,活动度0°~50°.结论 对于手指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Spin螺钉内固定,具有固定可靠、复位满意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适应证,熟练的手术技巧及早期功能锻炼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动力性矫形器的制作方法及矫治手部屈曲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手部不同程度屈曲功能障碍者,采用动力性的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矫形器来矫治,比较矫形前后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者矫形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掌指关节矫形者.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增加10°~40°,被动活动度增加10°~60°;近侧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增加10°~50°,被动活动度增加10°-80°;远侧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增加10-30°.被动活动度增加10°-30°。结论对于手部屈曲功能障碍者,采用动力性矫形器矫治,可明显改善手指的主、被动活动度,有效地改善和预防手屈曲功能障碍, 故应尽早佩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近指间关节(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PIP)闭合性损伤的解剖特点及不同结构损伤的治疗及预后.方法 通过对20个成年人新鲜尸体手指标本的解剖学研究,了解近指间关节损伤及关节囊挛缩发生的机制.临床上对21例近指间关节损伤的患者进行手术.结果 解剖学研究发现,副韧带及掌板近侧损伤对近指间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影响.侧副韧带损伤主要破坏关节侧方的稳定性,掌板损伤主要破坏关节前后方的稳定性.21例术后随访3~13个月,平均7个月.各指近指间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范围:屈曲60°~95°,平均78°;背伸0°~15°,平均8°.被动屈、伸活动范围:屈曲71°~98°,平均82°;背伸0°~18°,平均11°.结论 对于掌板及侧副韧带损伤,应尽早进行手术修复及止点重建,可防止关节囊挛缩.  相似文献   

6.
目的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54例68处手部掌指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根据骨折类型指导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4~12个月(平均5.8个月),所有病例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7周(平均4.7周),关节功能以TAFS评分为评价标准。优良率80.9%.1例病例出现骨折延期愈合。结论微型钛板有效固定掌指骨骨折.骨折得以解剖复位且坚强内固定,关节可早期进行各种功能康复锻炼,疗效确切,是治疗掌指骨骨折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钢丝张力带固定Bennett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Bennett骨折患者行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术后对第一腕掌关节功能、疼痛及拇指的捏力、握力进行评估。结果本组28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影像学显示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平均时间为5周。第一腕掌关节屈伸平均达到48°,拇指外展平均达到80°,捏力及握力平均达到7.3kg和41.0kg。结论采用钢丝张力带固定Bennett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应用微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部关节内骨折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15~52岁,平均25.5岁.涉及近侧指间关节13例、拇指指间关节2例、掌指关节6例、拇指掌指关节5例.合并关节外掌骨骨折3例、舟骨骨折1例、前臂骨筋膜间室综合征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Orthofix微型外固定架,内固定包括克氏针、细钢丝、可吸收缝线等.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12周,平均7周.随访时X线片显示指骨短缩或旋转畸形2例,关节面不一致(1 mm以内)或关节间隙狭窄3例,其中1例于术后1年半因创伤性关节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所有损伤关节均无不稳定发生.以ATM标准评定手术后患指运动功能,优8例,良1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1%.结论 微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部关节内骨折方法可靠、有效.指骨短缩或旋转畸形、关节间隙狭窄是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2种手术方式治疗Bennett骨折对骨折愈合及远期拇指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Bennett骨折67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两组拇指关节活动范围及TAM系统评价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克氏针固定与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和微型钛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组42例45处骨折,术后随访1.5~12个月,平均8.4个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组28例36处骨折,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9.2个月。以TAFS标准评价术后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功能和术后感染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为68.9%,微型钛板固定组优良率为80.6%,克氏针固定组与微型钛板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克氏针组33处开放性骨折中5处发生感染;微型钛板组26处开放性骨折中3处发生感染。骨折愈合时间微型钛板组为7~12周,平均8.1周;克氏针组为6~12周,平均7.8周。结论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感染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微型钛板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克氏针组,克氏针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前者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拇指籽骨翻转脱位致掌指关节绞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5例掌指关节绞锁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18~47岁,平均35岁)行闭合手法复位,成功3例,另2例闭合复位失败后行手术切开复位.术中见拇指籽骨翻转脱位,与掌板、拇短屈肌腱一起卡入掌指关节间隙的掌侧,形成绞锁.籽骨复位后,绞锁即得到纠正.结果: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34个月,平均15个月.治疗后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消失,无红肿,手指感觉正常,掌指关节屈曲35°~60°,平均45°,不影响正常生活及正常工作,治疗后绞锁无复发.结论:拇指籽骨翻转脱位是导致掌指关节绞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方法 对12例掌、指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德国OS进口微型钢板内固定,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及骨折的不同类型,选用不同形状的钢板。结果 术后12例随访1个月~1年,无感染,无畸形愈合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活动良好,疗效良好。结论 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弹力型可活动外固定器械治疗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弹力型可活动外固定器械治疗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3年7月,我们应用弹力型可活动外固定器治疗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14例,新鲜骨折脱位6例,陈旧性骨折脱位8例。结果随访3~36个月,平均14.5个月。14例患者均达到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3个月。近侧指间关节伸直达0~20°,平均10°;屈曲达到65°~110°,平均87.5°。结论应用弹力型可活动外固定器械治疗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是一种简便、可靠、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46例,术后随访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并按照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评价掌指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无并发切口及针道感染,X线片显示全部患者骨折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愈合时间为6~ 12周,平均6.8周.掌指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5%.结论 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调整拆除方便、固定可靠、术后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Bennett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并分析应用AO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技术及疗效。方法26例36处掌指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AO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早期进行功能练习。结果术后随访6月~1年后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伤指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伸屈功能恢复接近正常,按TAM评分,优良率84.6%。结论掌指骨骨折用AO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周中  宋知非  黄海涛  江宁 《中国骨伤》2006,19(3):144-146
目的:比较分析微型接骨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经完整随访的5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情况,A组:32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予以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接骨术,术后石膏夹板外固定;B组:24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予以行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接骨术,术后未用外固定。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按照TAM系统评价法要求分别观察测量手指屈曲伸直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经过6~12个月(平均9.3个月)的随访,按TAM系统评价法:A组优14例,良9例,中7例,差2例;B组优12例,良6例,中4例,差2例。经统计学Ridit分析检验,u=1.547,两种方法在恢复手功能(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型接骨板和克氏针内固定均为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各有优缺点,只要注意适应证的正确掌握和规范操作就能扬长避短,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髂骨重建微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Regan-Morrey Ⅲ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8-01诊治16例冠状突Regan-MorreyⅢb型骨折,术中取肘前方内侧部S入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并纵向切开肱二头肌腱膜,行取自体髂骨重建及微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同时治疗相关合并损伤。结果 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6.2个月。未出现切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异位骨化、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12~21周,平均16.3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指数:屈曲120°~136°,平均126.0°;伸直0°~9°,平均3.2°;前臂旋前75°~90°,平均86.0°;前臂旋后82°~98°,平均88.6°;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2~97分,平均86.3分,疗效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优6例,良10例。结论髂骨重建微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Regan-MorreyⅢb型骨折髂骨取材区域宽广、可塑性强、易于骨融合,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利用经皮闭合穿针治疗新鲜掌板撕脱骨折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掌板撕脱骨折提供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2-2007年,对6例掌板撕脱骨折的患者,在局部麻醉下经皮闭合穿针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6例均为近侧指间关节中节指骨基底撕脱骨折.受伤至手术的时间为1~8d,平均3.5d.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5年3个月,平均1年5个月.6例患者均于术后6~8周(平均6.8周)达到骨折愈合.患指经功能锻炼后,术后均无静息痛,近侧指间关节屈曲为78°~100°(平均83.5°),伸直0°~-10°(平均-6.5°).结论 经皮(屈曲阻挡,Flexion blocking)闭合穿针内固定是一种治疗手指近侧指间关节掌板撕脱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09年8月对手部掌指骨骨折75例(95处)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6个月,优良率为97%,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12周(平均8周)。结论采用微型钛板治疗手部掌指骨骨折,获得稳定的骨折固定,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关节囊内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关节囊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8例掌指关节囊内粉碎性骨折,其中开放性损伤6例,闭合性损伤2例.采用Orthofix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其中2例同时加用克氏针内固定,2例采用皮瓣覆盖创面.结果 术后平均8周骨折均愈合,未出现关节面不平整或关节间隙狭窄,受伤关节无不稳定.掌指关节活动范围达65°~85°,手握力达健侧80%~90%.结论 应用Orthofix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关节囊内粉碎性骨折,不仅能有效固定关节内的骨折,且大大缩短了骨折端的愈合时间,早期功能锻炼有效地减少了手指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