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钩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mallet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应用钩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mallet骨折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2006年8月-2008年2月,应用钩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25例mallet骨折患者,其中Ⅰ B型18例,ⅡB型7例.采用2.0 mm Medicon微型直钢板制备1孔钩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术后行限制性远指间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2~18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周.术后疼痛程度和关节屈伸活动度评价:优14例,良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2%.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钩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mllet骨折,复位牢固可靠,内固定物不固定骨折块和关节,允许早期关节活动,有效降低术后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是治疗撕脱骨折块大于末节指骨基底关节面1/3 mallet骨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部掌指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与复发率的关系。方法回顾2002年至2012年,我院手外科明确诊断的12例手部掌指骨的动脉瘤样骨囊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X线和MRI的影像学特点,术中大体特征及肿瘤性状表现,手术方法和植骨特点,手术后复发率等。结果12例中发生部位掌骨8例,指骨4例。年龄和性别无明确特点。临床症状以局部膨胀性改变(10例)和疼痛(6例)为主要特点。X线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病变,晚期可表现为皂泡样和吹气球样骨质破坏。MRI 可显示内部大小不一、信号强弱不等的囊腔和病灶内液平面。手术中可见骨皮质呈暗紫色,皮质膨胀变薄。手术采取高速磨钻刮除植骨(4例),段截植骨(8例)等方式。术后复发1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最后明确诊断。病理检查发现合并巨细胞瘤1例。结论手部掌指骨动脉瘤样骨囊肿临床罕见,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易与其它肿瘤混淆,早期诊断常面临困难,根据病史特点和X线与MRI结合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使用高速磨钻彻底刮除和瘤段切除植骨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明确创伤病史且X线片表现不典型的尺腕撞击综合征的特点及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10月至2010年10月明确诊断和治疗的55例尺腕撞击综合征患者中没有明确创伤病史且X线片表现不典型的25例,在Kostas诊断标准基础上,观察尺腕压力试验、动态尺骨正向变异、MRI检查的阳性率和腕关节镜检查,分析观察指标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治疗采取尺骨短缩手术,截骨方式中16例采用水平截骨(Darrow法),9例采用斜行截骨(Rayhack法),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采用Darrow标准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 本组25例患者中尺腕压力试验阳性比率为84%,动态尺骨正向变异的发生比率为52%,MRI检查发现腕骨信号改变的比率为82%,以月骨尺侧部近端和三角骨腰部最为常见,腕关节镜检查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退变及尺骨头和月骨的软骨退变比率为100%.随访时间4~48个月,平均26个月.25例骨折均愈合,水平截骨的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斜行截骨的平均愈合时间为2.5个月.优7例,良15例,中2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88%.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治疗结果满意.结论 非创伤性尺腕撞击综合征由于缺少明确的创伤病史,尤其当X线片表现不典型时同其他引起腕关节尺侧疼痛的病因较难鉴别,应用尺腕压力试验、动态尺骨正向变异检查和早期MRI检查可早期明确诊断,有效提高诊断率.腕关节镜检查可作为诊断困难和鉴别诊断的补充手段.应用尺骨短缩手术可明显改善症状,斜行截骨是值得推荐的截骨方式.  相似文献   
4.
吻合血管的异体骨组织移植将极大地拓展重建外科的领域,这种移植具有潜在的供体来源不受限制、移植部位自由的特点。为了详细记录这种异体移植的结果,马塞诸塞州立医院整形外科实验室利用大型动物模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见下)。为了提供背景资料,我们利用大鼠模型进行的先期实验表明:吻合血管的异体骨组织移植与器官移植对于排斥反应的敏感性相类似,更加一致的是基因差异决定排斥的时间和强度;同时发现环孢菌素A的应用对于异体骨组织移植的成活和骨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有效的,但一旦停药,移植物最终将被排斥。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采用改良Moberg岛状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适应证、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对Moberg皮瓣进行改良,于1998年6月~2003年2月应用带神经血管蒂的改良Moberg岛状推进皮瓣修复各种水平的拇指指端皮肤缺损72例,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指端缺损长度0.8~3cm。平均随访2年4个月,皮瓣在覆盖质量、感觉、耐寒程度及关节活动范围和捏力等方面疗效满意。结论采用改良Moberg皮瓣治疗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相对于传统Moberg皮瓣适应证扩大,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8岁。左手大鱼际肿物伴红肿疼痛3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无明确外伤史,活动后加剧。于外院诊断为腱鞘炎,予以封闭治疗,效果不佳,行切开引流术未引出脓液。1个月前行穿刺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骨纤维肉瘤”。左手掌大鱼际部有一5cm×6cm大小肿物,与皮肤无粘连,固定于深部组织  相似文献   
7.
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分析其治疗时限、适应证和治疗方法.方法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37例不同类型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其中Ⅰ型(Bennett骨折)19例,Ⅱ型(Rolando骨折)10例,Ⅲ型8例.根据受伤时间和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法.新鲜Ⅰ型骨折主要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如果骨折欠稳定可加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陈旧骨折可先试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牵引,如果复位失败则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加外固定架固定.新鲜Ⅱ型骨折先试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如果对位不佳则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加外固定架固定;陈旧骨折则直接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加用外固定架.新鲜Ⅲ型骨折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陈旧骨折行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37例骨折均顺利愈合,闭合复位愈合时间平均为5.5周,切开复位愈合时间平均为7.5周.术后评价疼痛程度、拇指活动度和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总优良率为94.6%,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方法简单、损伤小、复位固定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可有效降低术后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是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带指神经血管蒂的V - Y岛状推进皮瓣治疗指端皮肤缺损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介绍应用带双侧或单侧指神经血管蒂的V-Y岛状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86例102指指端皮肤缺损患者,设计并采用带双侧或单侧指神经血管蒂的V-Y岛状推进皮瓣修复创面。对指端偏背侧、横截面及缺损长度<1.2 cm的偏掌侧皮肤缺损,用双蒂岛状皮瓣修复;对缺损长度在1.2~2 cm的偏掌侧皮肤缺损,用单蒂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20指失访,82指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皮瓣覆盖质量满直,指腹二点分辨觉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有2指产生残端神经痛。77指冷天皮瓣能耐寒冷皮温正常,5例5指因皮瓣耐寒性差而影响工作。指间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结论 该皮瓣较传统的V-Y皮瓣具有手术简单、术后外形好、感觉正常、关节活动不受影响等优点;是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的使用方法和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对21例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闭合性骨折患者采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I型(Bennett骨折)15例,Ⅱ型(Rolando骨折)6例。C型臂透视下复位骨折并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如骨折移位明显或复位后不稳定则加用克氏针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定期检查和评估患指影像学结果,记录患指的vAS评分和双侧拇指的握力、捏力、TAM、外展角度。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0.7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7.7周。最终随访时,患侧拇指握力、捏力、TAM和外展角较健侧分别减少1.4%,0.8%,1.2%和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例患者出现第一腕掌关节炎.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面复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微型外固定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方法可靠、疗效确切、软组织损伤小、固定可靠、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的远期疗效,总结其手术适应证的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36例患者进行平均为29.2个月的长期随访,按结果评定手术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 手术有效率达94.4%,优良率达63.9%。影响手术疗效的6个主要因素为:损伤类型、受伤原因、手术距受伤时间、患者年龄、供体神经的选择及术后功能锻炼。准确判断患者的损伤类型,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 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术是治疗臂丛神经上干型根性撕脱伤的一种安全、可靠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