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血必净治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血必净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血必净。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结果血必净治疗后第3d血清TNF-α、IL-1、IL-6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必净组的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血必净组住ICU的时间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血必净治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较好,可用于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集束化抗休克治疗和病因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注射,每天4次,连续应用5d;分别测定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6(IL-6)等指标,及急性病理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中PCT、TNF-a和IL-6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PCT、TNF-a、IL-6水平,减少MODS发生率,可显著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arsha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MarshaⅡ评分和动脉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NT-pro BNP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健康状态,降低动脉血乳酸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88例CHF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明显提高,血清NT-pro BNP、hs-CRP、IL-6、TNF-α均明显降低,且上述指标在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42/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3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影响.方法 将1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对照组为综合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8)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能降低血清TNF-α、IL-6、IL-8的表达,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乌司他丁能降低AECOPD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与参麦注射液对严重肺挫伤的疗效。方法将62例肺挫伤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分为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2例。观察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气指标、脱机时间及X线胸片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IL-6、TNF-α明显下降,血气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脱机时间明显缩短,X线胸片肺挫伤评分改善明显,以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参麦注射液对严重挫伤的肺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我院201 1年1 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脓毒症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均参照2008年美国重症医学会制定的脓毒症治疗指南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30万U静脉滴注,2次/d,7d为1个疗程.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后每日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以及入重症监护病房24 h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重症监护病房治愈率和28 d生存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治愈率(87.50%、68.75%)、28 d生存率(81.25%、68.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可改善患者的炎症指标,降低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而对重症监护病房治愈率和28 d生存率的改善作用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醋酸奥曲肽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无效2例,有效13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无效8例,有效10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77.14%(27/3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韩雪 《当代医学》2021,27(13):146-148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治疗急诊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急诊科治疗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奥曲肽+乌司他丁,n=40)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奥曲肽,n=4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急诊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炎症因子水平,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及补体C3、C4、B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烧伤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48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48例予以四君子汤和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采肘静脉血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及补体C3、C4、B因子,检测血常规状况,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2.92%,研究组有效率为89.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补体C3、C4、B因子及血小板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患者能够耐受,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四君子汤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重度烧伤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补体水平,降低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乌司他丁(UTI)干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检测外周血炎性因子表达,研究UTI对MODS的可能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UTI组,模型组与UTI组大鼠分别通过尾静脉以15 g/kg注射内毒素(LPS),UTI组建模前24 h和建模后连续3d,每日2次以1&#215;105 U/kg腹腔注射UTI进行干预和治疗,观察各时间点各组的体征表现并收集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IL-1α、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对照组、模型组和UTI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33%和16%.②TNF-α、IL-1α的表达水平UTI组均低于相对应的模型组.③模型组IL-4的表达水平在6h与24 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的升高(P<0.05),UTI组与对照组相比在0h、12 h(P<0.05),24 h(P<0.01)显著升高;模型组IL-10的表达水平在12h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UTI组在6 h~12 h时IL-10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 UTI能降低LPS介导的大鼠MODS的死亡率,可抑制TNF-α、IL-1α释放和促进IL-4、IL-10释放,有效改善MOD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莫清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3):394-397,401
目的:观察中西医和临床免疫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方法:125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随机分为4组,第1组(治疗对照组)(32例):VitC、VitBco治疗。第2组(31例):单纯西药治疗。第3组(31例):中医治疗。第4组(31例):中西医结合临床免疫治疗。8周后观察近期疗效,1年后观察远期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IL-8、TNF-a、IL-6水平,观察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并观察各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第4组显效率为84.4%,总有效率为96.88%,第4组、第3组、第2组与第1组比较P<0.0l,第4组与第2组、第3组比较P<0.0l,第2组与第3组比较P﹥0.05。远期疗效:第4组显效率为78.1%,总有效率为93.75%;第4组、第3组、第2组与第1组比较P<0.0l,第4组与第2组、第3组比较P<0.0l,第2组与第3组比较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4个组的IL-8、TNF-a、IL-6均升高(P<0.01),第4组治疗后IL-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TNF-a、IL-6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第2组、第3组治疗后IL-8、TNF-a、IL-6较治疗前降低(P<0.05),第1组治疗后IL-8、TNF-a、IL-6与治疗前比较P﹥0.05。第4组与第2组、第3组治疗后II-8比较P<0.01,TNF-a、lI-6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临床免疫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高、疗程短、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能快速有效地改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48例ACS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常规组),治疗组在患者发病48h内口服阿托伐他汀(20m g/d)。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Q u icR ead法分别测定二组血浆中治疗前、治疗4周时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设健康对照组(健康组)。结果:ACS患者CRP、TNF-a、IL-6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两组CRP、TNF-a、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治疗组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CS早期患者血浆CRP、TNF-a、IL-6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血脂和血浆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抗休克治疗组(Z组:26例)和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治疗组(U组:28例),U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万U静注,1次/8h,连续用药7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ISS评分、APACHEⅢ评分、总的住院时间、住ICU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死亡率,以及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治疗前(发生创伤1h内)以及治疗后第1d、3d、5d、7d各时间点血中的含量。结果 U组和Z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入院时ISS评分、初始APACHEⅢ评分、总的住院时间、住ICU治疗时间、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MODS发生率和治疗第3d的APACHEⅢ评分较Z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与Z组患者在治疗第1d、3d、5d、7d各时间点检测血INF-α、IL-6浓度比较,U组较Z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TNF-α、IL-6是升高的,乌司他丁可降低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给予乌司他丁的干预治疗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积极作用,从而起到保护器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50例MODS患者依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与对照组(血液滤过),比较两组的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的变化及住院时间、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的使用时间、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IL-6、IL-8、TNF-α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CVVH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VVH联合乌司他丁能清除MODS患者血浆多种炎症介质因子,并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容量肺灌洗对煤工尘肺合并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煤工尘肺合并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小容量肺灌洗治疗.观察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清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团子β1 (TGF-β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2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2.7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2组患者肺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6、TGF-β1以及TNF-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容量肺灌洗治疗煤工尘肺合并稳定期中重度COPD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L-6、TGF-β1、TNF-α水平,但是对于患者的肺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老年临床期DN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加尿毒清治疗组52例,2组疗程均12周,另纳入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间血清微炎性反应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将这些促炎因子与VEGF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相关分析。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IL-1β、IL_6、CRP、TNF-α、VEGF和UAER水平的变化。结果(1)2组老年临床期DN患者IL-1β、IL-6、CRP、TNF-α、VEGF、UAER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2周,常规治疗组IL-1β、、VEGF、UAER显著下降(P<0.05),而IL-6、CRP、TNF-α无明显变化(P>0.05);尿毒清治疗组IL-1β、IL-6、CRP、TNF-α、VEGF、UAER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尿毒清治疗组各项指标下降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VEGF与IL-1α(r=0.41,P<0.01)、IL-6(r=0.28,P<0.01)、CRP(r=0.33,P<0.01)、TNF-α(r=0.36,P<0.01)呈正相关;UAER与IL-1α(r=0.39,P<0.01)、IL-6(r=0.32,P<0.01)、CRP(r=0.29,P<0.01)、TNF-α(r=0.37,P<0.01)呈正相关;VEGF与UAER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老年DN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炎性反应状态和VEGF增高,尿毒清颗粒治疗能有效改善微炎性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地榆七柏汤灌肠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6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活动性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g/次,4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地榆七柏汤50ml/次灌肠。两组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Baron评分、Mayo指数、血清IL-17、IL-6和TNF-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78.5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24)。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Baron评分、Mayo指数、血清IL-17、IL-6和TNF-a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aron评分、Mayo指数、血清IL-17、IL-6和TNF-a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和7.1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693)。结论 地榆七柏汤灌肠能显著提高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性UC的临床疗效,能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能机制与降低机体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诊脓毒症患者的器官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急诊病房脓毒症患者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UTI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1例),UTI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200000U静注,q8h×7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氧合指数(PaO2/FiO2)、肝肾功能(ALT、Cr)、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后第1、3、7天乌司他丁组CRP、WBC、ALT、C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第1、3、7天UTI组PaO2/FiO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UTI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急诊严重脓毒症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病情,改善各项炎症指标及氧合指数,保护肺、肝、肾、脑等器官功能,可以有效阻断MODS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