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陶雅  冯娟 《广西医学》2023,(12):1504-1508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远程智能护理对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ENAD)患者生活质量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EN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延续护理,给予观察组中医辨证远程智能护理,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肠道菌群(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Chao、Simpson、Shannon、Ace指数)和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菌群整体结构),以及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Simpson指数均较干预前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Chao、Shannon、Ace指数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肠道菌群整体结构相差较大,菌种发生明显分离;两组患者GIQLI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延续护理,中医辨证远程智能护理可更好地调节ENAD患者肠道菌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道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分为A组(50例,肠道腺瘤性息肉)、B组(30例,Ⅰ期、Ⅱ期结直肠癌)、C组(30例,Ⅰ期、Ⅱ期结直肠癌合并肠道腺瘤性息肉),以50例健康体检者为D组。分析4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及前3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丰度。结果 A、B、C组患者Chao指数、shannon指数均低于D组,C组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水平丰度值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水平丰度值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道腺瘤性息肉、早期结直肠癌、早期结直肠癌合并肠道腺瘤性息肉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菌群多样性上存在差异,发生肠道癌变患者Chao指数、shannon指数下降,且癌变患者可见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水平丰度值低,而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水平丰度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新一代16S rRNA测序技术比较黄褐斑病人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细菌表型差异。方法:纳入30例黄褐斑病人为研究组,以20名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测序分析粪便样品中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和表型特征。结果:研究组肠道微生物群落丰度、多样性相对降低。研究组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普雷沃菌科、拟杆菌科、普雷沃氏菌、拟杆菌属等丰度显著降低,而厚壁菌门、放射菌门、放线菌纲、乳杆菌目、双歧杆菌目、毛螺菌科、布劳特氏菌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黄褐斑病人与健康人肠道菌群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潘燕珊  胡锦兴  王维勇 《广州医药》2022,53(1):70-75,80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的变化。方法 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使用强化方案治疗1周及强化期结束的粪便标本,所有标本进行16S rDNA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强化期结束治疗组的Alpha多样性指标Chao1和observedotus指数分别为(97.8±28.3)和(97.6±28.2),高于治疗1周组的(81±34.7)和(81±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38)。基于加权和未加权Unifrac距离的PCoA分析显示两组整体菌群结构无明显差异。在相对丰度较高的菌科中,强化期结束治疗组的拟杆菌科、肠球菌科、肠杆菌科、丹毒菌科、卟啉单胞菌科、双歧杆菌科等相对丰度下降,毛螺菌科、梭杆菌科、普氏菌科、瘤胃球菌科、韦氏菌科等相对丰度增加。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Efse分析两组数据,发现在属水平上,厚壁菌门的瘤胃球菌、乳杆菌及放线菌门的柯林氏菌为组间显著差异菌种。结论 强化期治疗结束与治疗1周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但肠道菌群结构无明显差异。肠道拟杆菌科丰度减少,毛螺菌科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刘齐  骆斌  梁金凤  容础南  唐燕  俞若熙 《中医学报》2020,35(7):1514-1519
目的:分析阴虚质与平和质女性在渐衰期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方面的差异,丰富"体衰相关论"的内涵。方法: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在北京市自然人群中招募35~49岁的女性志愿者60人,分为阴虚质组和平和质组各30人,并进行血液和粪便取样。对血液样本运用生化法进行分析;对粪便样本运用16s rDNA测序技术进行肠道菌群特征分析并绘制共发生网络图(Network图)进行讨论。结果:血液生化指标方面,与平和质组比较,阴虚质组三酰甘油、血红蛋白、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大血小板比例的数值均较低,白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的数值均较高。肠道菌群特征方面,阴虚质组的菌群门类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比平和质组多了疣微菌门;阴虚质组平均相对丰度最大的前3位菌属从大到小依次为不明韦荣球菌科属、不明瘤胃菌科属和考拉杆菌属,而平和质组为不明瘤胃菌科属、分节丝状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阴虚质组存在负相关关系的菌属,其中关系最复杂的是拟杆菌属,平和质组不存在负相关关系菌属。结论:渐衰期的阴虚质女性比平和质脂肪合成降低,食物消化吸收率降低,炎症反应更明显,各类贫血和血管性疾病等发病风险更高,免疫功能相对下降,机体具有更明显的衰老特征,为"体衰相关论"提供一定的微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高级别肉瘤的树鼩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为探讨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改变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3例患有恶性高级别肉瘤树鼩粪便为CA组,6例健康树鼩粪便为对照NO组。通过16SV3+4区引物进行细菌多样性的鉴定,通过对Reads剪切过滤,OTUs聚类,并进行物种注释及丰度分析,得出两组树鼩肠道微生物结构、丰度以及多样性。结果比较CA组和NO组树鼩肠道微生物结构,多样性指数Chao1指数值、ACE指数值、Shannon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组的树鼩肠道菌群OTUs为640种,而CA组为494种,健康树鼩肠道菌群结构呈多样性。在门水平上比较,其中CA组中螺旋体门(Spirochaetes)丰度为0.03%,低于NO组(丰度为0.1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为77.79%高于NO组(47.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为0.75%低于NO组(8.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组中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生物标识。结论患有高级别肉瘤树鼩的肠道菌群结构丰度和多样性低于健康树鼩,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变及厚壁菌门含量增加可能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免疫性肝损伤大鼠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变化。方法: 利用卡介苗(BCG)诱导建立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水平,并留取粪便进行肠道菌群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 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门水平上,两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正常对照组分别占59.50 %和37.90 %,造模组中依次占47.92 %、46.84 %,门水平肠道菌群构成差异分析,模型组厚壁菌门丰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对照组相比丰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属水平肠道菌群构成差异分析,丰度较高的前20个菌属中,模型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丰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布劳特氏菌(Blautia)、帕拉普氏菌属(Paraprevotella)丰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介苗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存在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厚壁菌门及乳酸杆菌属丰度明显下降,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丰度升高,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衡,肠道屏障受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蛇灸疗法对脾肾阳虚型功能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功能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长蛇灸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治疗,每次各9 g,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观察组患者肠道菌群物种丰度、Alpha多样性指数、优势菌群、菌群分布及治疗前后群落差异等指标。【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为56.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差值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能够检测到的比例在1%以上的肠道菌群共有5个门,即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其中长蛇灸疗法治疗后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他菌门相对丰度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观察组毛螺菌属、嗜血杆菌属、萨特氏菌属相对丰度值明显低于治疗前,而梭杆菌属相对丰度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5)观察组属分类水平物种丰度聚类热图结果显示:普雷沃氏菌属、拟杆菌属、栖粪杆菌属在各样本中丰度较高;患者治疗前后样本肠道菌群的优势菌群存在明显区别。(6)观察组患者治疗后Observed species指数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后Chao1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D whole tree指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7)Beta多样性检测显示,治疗前5个样本分布比较集中;治疗后3个样本较集中、2个样本分布离散,可能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治疗对不同个体的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也存在一定差异。(8)观察组治疗后毛螺菌科梭菌属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梭菌科梭菌属、毛螺菌属以及厚壁菌门梭菌目菌属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9)2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在长蛇灸治疗后出现了少量局部的水泡,其余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长蛇灸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腹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可能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氨基酸配方(AAF)替代喂养对重度牛奶蛋白过敏(CMPA)婴儿肠道菌群特征的影响。方法 纳入23例确诊为重度CMPA且人工喂养的≤3月龄婴儿,采用同一品牌AAF进行喂养干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收集所有婴儿的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估肠道菌群的特征变化。结果 干预前后,重度CMPA婴儿肠道菌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 Simpson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eta多样性具有差异,且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门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及LEfSe分析结果均显示,AAF干预后重度CMPA婴儿肠道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显著富集。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结果显示,AAF干预后重度CMPA婴儿肠道中拟杆菌属、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弓形菌属、克雷伯菌属、梭菌属的相对丰度较干预前降低,LEfSe分析结果显示拟杆菌属、粪杆菌属、弓形菌属、克雷伯菌属为在丰度上有显著差异的标志物种。在种水平上相对丰度排名前10的菌群中,产气荚膜梭菌、产酸拟杆菌、丁酸梭菌、格氏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MSA)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的MSA患者(MSA组)22例及其健康配偶(HC组)21例的临床资料及粪便样本,基于粪便菌群16S rRNA的测序结果,分析MSA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度的变化。结果:MSA组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小于HC组(P<0.05)。在门水平,MSA组变形菌门丰度高于HC组,而拟杆菌门丰度低于HC组(P<0.05)。在科水平,MSA组乳杆菌科、链球菌科、肠杆菌科、肠球菌科、拜叶林克氏菌科、鞘脂单胞菌科、韦荣球菌科相对丰度高于HC组,而拟杆菌科、瘤胃球菌科相对丰度降于HC组(P<0.05)。在属水平,MSA组克雷伯氏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和利莫西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高于HC组,而拟杆菌属、粪杆菌属、另枝菌属、芽孢杆菌属、毛螺旋菌属、副杆菌属、罗氏菌属、链球菌属、丁酸球菌属相对丰度低于HC组(P<0.05)。结论:MSA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在门、科及属水平上均有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MSA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 近年来抑郁症和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动物实验,而人体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结合心理特征的研究则更少。目的 了解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肠道菌群、认知情绪调节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探讨抑郁症、肠道菌群及认知情绪调节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门诊的首发抑郁症患者30例(抑郁症组),同期选取宁夏“十三五”科技重大项目流调体检健康志愿者31例(对照组)。完成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CERQ)的评定与粪便的收集;采用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变化;探讨情绪调节策略、抑郁严重程度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 抑郁症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BMI、吸烟、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以97%的相似性将所有样本的有效序列聚类为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所得稀释曲线趋向平坦,说明测序数据量合理。抑郁症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抑郁症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柔壁菌门丰度降低,拟杆菌门丰度增高(P<0.05);在属水平,抑郁症组Ruminococcus、Subdoligranulum、Enterobacter、Coprococcus、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菌属减少,而Klebsiella、Flavonifractor、Bacteroides菌属增多(P<0.05)。LEfSe分析显示,抑郁症组肠道菌群中主要以拟杆菌、产碱菌科(Alcaligenaceae),伯克菌目(Burkholderiales),Β-变形菌纲、Erysipelotrichaceae、幽门螺杆菌等致病菌为主;对照组以厚壁菌门、双歧杆菌、Subdoligranulum、乳酸杆菌等有益菌为优势菌。抑郁症组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责难他人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CERQ分量表中自我责难得分与Enterobacter菌属呈正相关,与Odoribacter、Alistipes菌属呈负相关(P<0.05);沉思分量表得分与Subdoligranulum、Alistipes、Faecalibacterium、Odoribacter菌属呈负相关(P<0.05);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分量表得分与Weissella菌属呈正相关(P<0.05);灾难化分量表得分与Dialister菌属呈负相关(P<0.05)。抑郁严重程度与拟杆菌门及Flavonifractor菌属呈正相关(P<0.05),与Ruminococcus、Subdoligranulum、Coprococcus、Dialister、Odoribacter、Faecalibacterium、Butyricimonas菌属呈负相关(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肠道菌群、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方面均有较大差异,情绪调节策略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肠道菌群条件致病菌的增多及丁酸盐产生菌、益生菌的减少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供SPF鸡不同生长阶段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数据.方法 采集10日龄、12周龄、23周龄和52周龄SPF鸡粪便,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样品16S rRNA的两个高变区(V3-V4)进-测序分析,并进行了α-多样性指数、β-多样性指数和粪便群落特征分析.结果 四个生长阶段粪便样品菌群具有相似的较高的丰富度和良好的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 ria)和拟杆菌门(Bacte roidetes丰度占95%以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为优势菌属,不同时期丰度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 四个生长阶段菌群组成多样,且优势菌群主要为有益菌.该实验结果能够为SPF鸡品质评定、健康监测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S rDNA测序分析功能性便秘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结构与组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 年1月至12 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功能性便秘婴幼儿17 例作为便秘组,正常婴幼儿1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粪便,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的方法检测2组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组成并分析其结果。结果:2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Beta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门水平中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是2组儿童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最丰富的菌群,其中疣微菌门在便秘组中丰度高于对照组(P <0.05)。在属水平中,双歧杆菌为2组优势菌种,乳酸菌属与阿克曼菌属在便秘儿童肠道中的丰度高于对照组(P <0.05)。便秘组中双歧杆菌种、疣微菌门、阿克曼菌属、副干酪乳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齿双歧杆菌、放线菌目、放线菌科、放线菌属、鼠李糖乳杆菌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功能性便秘婴幼儿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改变,便秘与肠道菌群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患者和正常人群肠道菌群种类、丰度和结构差异,探讨肠道菌群变化与T2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33例临床粪便样本(健康样本78例,T2D病例样本55例),应用Hiseq2500对16 s 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下机数据用Usearch、QIIME进行数据的拼接过滤,分类并进行物种注释。利用R语言数据包进行样品Alpha多样性指数,样品Beta多样性指数分析,比较样本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比较正常组与T2D组的菌群差异,并在矫正相关因素后筛选疾病标志菌群。采用PICRUST软件进行差异菌群功能预测。结果 两组菌群在多样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门分类上的差异优势物种。LefSe分析表明,两组在2个门、3个纲、3个目、4个科、10个属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在校正相关因素影响后,筛选出T2D相关菌群标志物可能为Bifidobacterium、Bifidobacteriales、Bifidobacteriaceae、Actinobacteria、Bacilli、Lactobacillales、Lactobacillaceae、Lactobacillus。在此基础上,通过差异菌群进行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组间36条KEGG代谢通路存在显著差异,T2D组的柠檬酸循环、脂多糖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均有上调。结论 T2D组和正常组肠道菌群在组成和丰度上都存在差异,T2D组明显显示出生态失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模型鼠肠道微生态特征。 方法:将2周龄C57BL/6雄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癌模型组。肝癌模型组在出生后2周给予单次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其中存活小鼠自4周龄起腹腔注射1,4-双[2-(3,5-二氯吡啶氧)]苯,每2周一次,共8次。分别于小鼠出生后第10、18和32周随机处死部分实验动物,取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在小鼠出生后第32周处死动物前无菌条件下收集两组粪便标本,并进行V3~V4高可变区16S rRNA基因组测序,进而对菌群多样性、物种丰度差异、菌群相关性、表型预测以及功能预测进行分析。 结果: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Good’s coverage均已达到最大值1.00,且正常对照组与肝癌模型组肠道菌群Observed features、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加权或未加权Unifrac距离的主坐标PCoA均R>0,标本的组内差异小于组间差异;两组标本的分离趋势明显(P<0.05)。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及髌骨菌门等菌群为正常对照组与肝癌模型组门水平的优势菌群,但肝癌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减少(P<0.01),而髌骨菌门丰度显著增加(P<0.05)。正常对照组属水平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鼠杆菌科未分类属、副鼠杆菌属、鼠杆菌属、毛螺旋菌科NK4A136属、欧陆森氏菌属等,而肝癌模型组为艾克曼菌属、杜氏杆菌属、鼠杆菌科未分类属、毛螺旋菌科NK4A136属、红椿杆菌科UCG-002属等。两组属水平菌群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30个菌属(均P<0.05)。两组小鼠肠道菌群LEfSe分析共发现14个多级别差异物种(均P<0.05,LDA评分超过4.0),主要富集在拟杆菌门。其中正常对照组为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鼠杆菌科等10个差异菌群富集,肝癌模型组为杜氏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等4个差异菌群富集。正常对照组肠道优势菌属之间既有正相关关系又有负相关关系(|rho|>0.5,P<0.05),肝癌模型组肠道优势菌属的相关性网络复杂程度比正常对照组降低,所有优势菌群的相互作用均呈较强的正相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癌模型组肠道菌群革兰阳性菌及移动元件菌基因相对丰度均显著上调(均P<0.05),而革兰阴性菌(P<0.05)及潜在致病性菌基因(P<0.05)相对丰度均显著下调。两组肠道菌群的基因代谢通路差异显著,其中正常对照组富集在能量代谢、细胞分裂及核苷酸代谢等18个代谢通路,而肝癌模型组富集在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等12个代谢通路(均P<0.005)。 结论:DEN诱导原发性肝癌模型小鼠肠道菌群数减少,菌群构成、菌群相关性、表型和功能均发生改变,其中门水平的拟杆菌门以及属水平的鼠杆菌科未分类属、鼠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杜氏杆菌属等菌群可能与DEN诱导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李鑫洁  陈建新  鲁艺 《中医学报》2022,37(1):126-134
目的:探究锁阳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cynomorium songaricum,EC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8周龄野生型C57BL/6小鼠为对照组,8周龄5xFAD转基因小鼠16只,分为模型组和EC...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不同剂量白头翁汤对比美沙拉嗪干预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观察肠道菌群是否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及药物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 随机将62只SD健康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其中正常组12只,其余各组10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复合法复制UC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白头翁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白头翁汤每日2.15、4.31、8.62 g/kg灌肠,美沙拉嗪组予以美沙拉嗪灌肠液每日0.35 g/kg灌肠,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肠,连续给药14 d。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和疾病活动指数,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变化,并收集大鼠结肠新鲜的粪便,提取粪便微生物DNA,测序及分析PCR扩增基因组DNA,采用Miseq平台测序。结果 ①与模型组相比,白头翁汤各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体质量逐渐回升,便血及腹泻次数减少。②与模型组比较,白头翁汤各剂量组、美沙拉嗪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模型组大鼠菌群丰度、多样性均降低,白头翁汤及美沙拉嗪治疗后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均有提升。④模型组大鼠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较正常组升高,白头翁汤和美沙拉嗪治疗后二者比值回调。⑤在菌群构成方面,UC大鼠较正常大鼠具有较低的普氏菌属、乳杆菌属生物丰度,白头翁汤和美沙拉嗪治疗后可回调普氏菌属、乳杆菌属益生菌丰度。结论 肠道菌群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白头翁汤和美沙拉嗪可能通过调节肠道益生菌而起到对于疾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亚健康状态人群(SHS)和健康人群之间肠道菌群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1年5月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亚健康人群75例为亚健康组(SHS组),选择75例同期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H组)。针对16S rRNA基因的V3-V4区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差异分析。 结果 α多样性分析显示,Chao1指数在SHS组和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SHS组的Shannon指数升高且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β多样性分析显示,2组间肠道菌群组成结构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227,P=0.001);在门水平上2组均主要由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组成;在属水平均主要由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s)、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组成;物种差异分析表明,2组在4个门3个纲3个目3个科3个属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健康人群相比,亚健康状态人群肠道菌群结构明显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