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清肺口服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清肺口服液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清肺口服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成分-靶点-共有通路”网络模型进行分析,借助分子对接软件将网络中的核心成分与潜在的抗COVID-19作用靶点对接筛选。结果?清肺口服液药材成分靶蛋白进行生物分析共得到KEGG通路129条(P<0.05),病毒性肺炎相关靶蛋白进行生物分析得到KEGG通路104条(P<0.05),其中KEGG共有通路83条。“成分-靶点-共有通路”网络包含成分201个和对应的靶点2?424个。网络中所含的78个核心成分与治疗COVID-19药物潜在作用靶点RdRp、3Clpro和PLpro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haseol、丹参新醌D、1,2,5,6-四氢丹参酮等核心成分与目前可能治疗COVID-19的多种药物亲和力相近。结论?清肺口服液的多个核心成分可以与多个潜在靶点结合而达到治疗COVID-19的目的,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可以为现代中药创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宣白清肺解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的药效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查询13 味中药活性化合物及对应的靶标信息,通过Uniprot数据库得到关键靶点的基因名,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与COVID 19相关的基因,采用Venny平台筛选与COVID-19交集靶标,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化合物靶点PPI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相关通路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R软件对富集结果进行生物功能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宣白清肺解毒汤共筛选出活性化学成分122种,靶标638个,筛选核心靶标35个;通过GO富集分析,获得P<0.01的生物学过程共138个,包括缺乏配体的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药物反应、脂多糖介导信号通路等;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P<0.01)的通路有35个,共8类,其中与疾病相关的条目有结核病、乙型肝炎、美洲锥虫病等;相关的通路有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条目。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所含活性化合物与COVID-19相关靶标(ACE2)的结合能均小于-5 kJ/mol,结合活性较高。结论: 该研究揭示了宣白清肺解毒汤治疗COVID 19潜在的活性化学成分及可能的药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清肺达原颗粒治疗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利用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TCMIP)获取清肺达原颗粒的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标;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成分-靶标-疾病”网络与PPI网络;在TCMIP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取清肺达原颗粒治疗肺炎的“中药材-化学成分-关键靶标-作用通路”的多维网络分析结果,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作用通路治疗肺炎的作用机制。在清肺达原颗粒中筛选出474个活性成分和865个药物作用靶点;其核心靶标为NF-κB、TNF-α、MAPK3、IL-1β、PTGS、CASP3等;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药物可能通过免疫调节、细胞凋亡等干预炎症;KEGG信号通路分析表明主要与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通路、IL-17通路、T细胞受体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清肺达原颗粒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方式,从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发挥其治疗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柴胡-黄芩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COVID-19的疾病靶点,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查找柴胡-黄芩药对的活性成分和靶点,查询条件设定为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使用Cytoscape3.7.2软件建立活性化合物-靶点网络图,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与蛋白之间互作网络,借助DAVID平台对靶蛋白进行基因功能(GO)和信号通路(KEGG)分析,构建靶基因-信号通路关系网络。结果:从柴胡-黄芩药对中筛选出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金合欢素、黄芩素、异鼠李素等53种有效活性成分,作用于PTGS2、PTGS1、DPP4、CALM1、NOS2、PPARG等42个COVID-19相关的靶蛋白,参与脂多糖反应、调控凋亡信号通路、应答氧化应激反应、生物刺激回应、细菌源性分子细胞反应、调控细胞因子产生等生物学过程,调控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揭示了柴胡-黄芩药对通过多成分,发挥多靶点、多信号通路治疗COVID-19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系统药理学多维阐释探寻透解祛瘟颗粒(TJQW)治疗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药效物质基础,并筛选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数据库搜寻、文献挖掘与类药性指标筛选确定TJQW化合物、疾病阳性药物及作用靶点,基于活性成分-阳性药物-疾病潜在靶点交联互作明确关键节点靶标,并对其进行 GO 生物过程分析和 KEGG 通路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核心靶标对TJQW组分进行虚拟筛选,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效应图,最后对活性成分分子结构特征进行阐释。结果 从TJQW组方中得到159个化合物,基于活性成分-阳性药物-疾病三者交联得到18个核心节点蛋白,结合新近报道的4个COVID-19相关蛋白共22个靶标构成了COVID-19靶标。虚拟筛选结果显示每个靶标蛋白有14个及以上化合物与其应答,其中与NR1I2蛋白结合效应的分子多达64个,多途径、多成分、多靶点阐释了TJQW抗COVID-19物质基础,共筛选得到与疾病核心靶标结合较好的前30个分子,黄酮类起主导作用。结论 从“关键活性药效分子-疾病关键节点靶标-相关生物学通路”角度来揭示TJQW多个成分、多个靶点和多条通路机制治疗 COVID-19的作用机制药效物质基础,并筛选出前30个活性先导物,为该组方的临床应用和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寻六神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方法 借助常用的网络药理学数据库检索六神胶囊中雄黄、人工牛黄、冰片、蟾酥和麝香等的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中药-有效活性成分-有效靶点网络,通过Metascape平台进行GO富集分析、KEGG和Reactome信号通路分析,将中药有效活性成分-有效靶点网络中排名前20的单体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以及SARS-CoV-2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中药-有效活性成分-有效靶点网络包含药材5个、化合物132个、靶点2 082个,关键靶点涉及PTGS2、ESR1、PLA2G1B、PTGS1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495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287个,细胞组成(CC)条目96个,分子功能(MF)条目112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07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涉及免疫和炎症通路,细胞生长、代谢、凋亡相关通路,癌症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Reactome通路富集筛选得到85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涉及G蛋白偶联、白细胞介素信号、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神经系统、基因转录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六神胶囊中麦角胺、熊果酸、鹅去氧胆酸等核心活性化合物与SARS-CoV-2 3CL水解酶、ACE2以及SARS-CoV-2 RdRp的亲和力与临床推荐化学药相似。结论 六神胶囊中的活性成分麦角胺、熊果酸、鹅去氧胆酸等可能通过与ACE2结合并作用于PTGS2、ESR1、PLA2G1B和PTGS1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起到抑制SARS-CoV-2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有机磷中毒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查询并筛选出血必净注射液中5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靶点;检索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有机磷中毒相关靶点;利用Venny2.1统计复方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制作韦恩图。采用Cytoscape3.7软件制作“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的网络框架图。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后获得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的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R-studio软件进行柱状图绘制。结果 共收集血必净注射液中活性成分125个,可作用于217个靶点,有机磷中毒的交集核心靶点69个。69个靶点主要作用于AKT1、ALB、CAT、CASP3、JUN、VEGFA等基因,调控IL-17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有机磷中毒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本研究为治疗有机磷中毒的潜在网络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清瘟解热合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网络药理学对清瘟解热合剂治疗COVID-19的可能作用靶点和通路进行分析,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检索相关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在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中查询与COVID-19相关的靶点。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做韦恩图,得到交集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和KOBAS3.0数据库对靶点进行进行基因功能(GO)富集分析和基因通路(KEGG)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示,本研究共收集到清瘟解热合剂活性成分264个,可作用于510个靶点,关键靶点涉及: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趋化因子配体2(CCL2)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83个条目,其中生物条目(BP)226条,分子功能(MF)31条,细胞组成(CC)26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232条通路,包含IL-17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结论 通过网路药理学研究,清瘟解热合剂中的有效成分可能通过影响IL-6、TNF、CCL2等靶点的表达,并调控了IL-17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COVID-19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柴葛畅源汤(CGCYT)是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预防方之一,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筛选其预防COVID-19的作用靶点及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在ETCM、TCMSP数据库检索柴葛畅源汤处方药味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进而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用DAVID和STRING对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后共获得柴葛畅源汤活性成分561个,与COVID-19共同作用靶点62个;获得105条GO生物学过程和84条KEGG信号通路。结论:CGCYT预防COVID-19可能与其参与抗病毒,调节细胞增殖、存活、生长、迁移和氧稳态调解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 ,探讨荆银合剂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分子靶点及可能机制.方法 ?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荆银合剂的潜在入血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检索COVID-19相关靶点.利用STRING 10.5软件构建荆银合剂成分靶点与COVID-19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R 3.6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Tools 1.5.6和AutoDock 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 根据药动学参数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筛选出120种活性成分,并获得了与这些成分相关的232个靶点.从GeneCard数据库中获得350个与COVID-19直接相关的靶点,从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网络的交集中获得47个靶点,这些靶点主要参与细胞内脂多糖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对机械刺激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主要包括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受体配体活性等,其机制与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有关.分子对接结果 显示荆银合剂中槲皮素、木樨草素与6LU7和6M3M蛋白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结论 荆银合剂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抗病毒、抗炎、调控细胞周期对COVID-19及其导致的炎症和肺损伤具有潜在的干预作用,研究结果 可为中医药干预COVID-19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三十种药材对照品红外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红外光谱法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植物药及其伪品的鉴别。本文用统一的提取分离方法对灵芝、苦地丁、罂粟壳、延胡索、枳实、枳壳、陈皮、黄柏、白鲜皮、吴茱萸、佛手、夏枯草、薄荷、丹参、黄芩、益母草、紫苏叶、荆芥、野菊花、茵陈、苍术、北苍术、白术、木香、红花、紫菀、牛蒡子、墨旱莲、千里光和天麻三十种药材对照品进行处理,然后分别测定其提取物的红外光谱,三十种药材对照品均分别具有独特的红外光谱特征,根据其光谱特征可以准确地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2.
通过系统整理、考证与分析记载温胆汤的古代文献,梳理温胆汤的历史发展源流,正确认识其方剂组成、主治病证、方义、剂量、药物炮制等关键问题,为经典名方开发与现代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数据支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搜集中医古籍中温胆汤的相关文献,共获取相关古代文献197条,涉及古代医籍84种。经分析与考证认为,温胆汤出自已佚方书南北朝姚僧垣《集验方》,其后唐代孙思邈抄录于《千金要方》中,由生姜、半夏、陈皮、枳实、竹茹、甘草6味药物组成。其主治病证在原方基础上有所拓展,主治失眠、心悸、怔忡、呕吐等病证,历代医家对于本方方义认识亦各不相同。温胆汤中药物除半夏用“姜半夏”、枳实为“麸炒”、甘草用“炒甘草”外,其余药物均用生品,具体炮制应遵从2020版《中国药典》。温胆汤参考用量为半夏10 g, 枳实10 g, 竹茹10 g,陈皮15 g,生姜20 g,甘草5 g。具体煎服法为“以水1 600 mL,煎取400 mL,分2次早晚餐后温服”。服用本方时,应避免服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及羊肉、海藻、菘菜、饴糖。   相似文献   

13.
李晓晴  庄永艿  周永红 《医学综述》2008,14(8):1280-1281
目的观察自拟方疏郁降逆汤短期联合西药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服用疏郁降逆汤6周,同时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日2次,2周后停用。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日2次,口服,吗丁啉1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6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反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2%和26.7%,两组复发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胃镜下食管炎症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郁降逆汤短期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较好,优于单用西药组,停药后复发率低,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两方面归纳了枳实的性味,归经和临床应用.分析了枳实分别与枳壳、陈皮、厚朴、槟榔、桔梗、竹茹、紫菀、栝楼、柴胡、白术、白芍、赤芍、肉桂、生姜、黄连、大黄等组成16个药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考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用量用法、主治证候、配伍应用3个方面,考查相关经方中甘草的运用规律。发现:经方中甘草的用量以27.8 g居多,最多可用至69.5 g,最小用至3.5 g;生甘草多用于热证、疔毒、疮疡、饮证等,而炙甘草多用于表证、中焦虚弱、脾胃虚寒、中气不足、营卫不和等证;经方中未标注用法的甘草并非一定是生甘草,应根据病因、病机、病证以及甘草在方中的作用而定;经方中的炙甘草应当是“炒甘草”,而非蜜炙甘草;甘草能调和诸药,在不同的方剂(可用于散剂、攻剂、温剂、清剂、毒剂)中发挥不同的功效,当方中甘草用量较大或与方中其他药物等量时又可明显体现出主治作用,如治疗肺系疾病、心悸、羸瘦、产后虚等,并能很好地缓解躁、急、痛等症状;甘草常与麻黄、桂枝、大黄、桔梗、芍药、干姜、小麦、大枣等配伍,功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庄礼兴教授诊治慢性胃炎之临证经验。【方法】收集庄礼兴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门诊有效病案的资料及处方,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网络构建方法等探讨庄礼兴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157首处方132味药物。药物频次居前的药物依次为白芍、枳壳、柴胡、陈皮、法半夏、甘草、川楝子等;药物分类主要分为理气药、补虚药、清热药等;归脾经或胃经药物最多,其次是肝、胆经。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聚为3类,即C1类:枳壳、柴胡、白芍、陈皮、法半夏;C2类:川楝子、延胡索、甘草;C3类:白术、熟党参、茯苓、炙甘草、砂仁、厚朴。关联及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海螵蛸-枳壳、竹茹-法半夏、柿蒂-枳壳、川楝子-枳壳-白芍-柴胡、白芍-枳壳-法半夏-陈皮-柴胡等药物组合。【结论】庄礼兴教授诊治慢性胃炎的思路为:把握病因病机,辨清标本虚实与轻重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重视理气,强调中焦气机与少阳枢机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分析张涤教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医案,总结其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以便于中药新药的开发和名医经验传承。方法整理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于张涤教授门诊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医案,筛选出292首处方,将相关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通过平台软件内置的一般统计、文本挖掘、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方法及熵层次聚类法等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基本情况统计和用药规律挖掘分析。结果292首处方中所用到的中药共84味,多入肺、脾、胃经。其中提取出了15味关键药物,依次是桑白皮、桔梗、地骨皮、茯苓、白前、百部、紫苏子、白果、杏仁、蜜麻黄、款冬花、甘草、紫菀、鸡内金、山楂炭。提取出14组核心药物组合和7个新处方组合。结论张涤教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以化痰止咳、降气平喘为主,兼顾健脾扶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基于"浊毒致病学说"所组方剂化浊解毒清幽方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下表现和幽门螺杆菌(HP)等的影响,寻求治疗HPAG有效的中医药基本方。【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清幽方(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连、厚朴、枳实、白芍、木香、延胡索、三七、甘草)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雷贝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胃镜下改变及根除HP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疗效和胃镜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抗HP感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的抗HP感染疗效相仿。【结论】化浊解毒清幽方加减治疗HPAG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痛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4例.治疗组应用胃病汤(救必应、穿心莲、肉蔻仁、党参、白术、淮山、法夏、延胡、瓦楞子、砂仁、炙甘草、大枣),对照组应用盐酸雷尼替丁加吗丁啉进行治疗.两组均以30天为1疗程.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胃镜检查判断疗效.结果 2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除嗳气、黑便外,治疗组其他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胃镜下胃粘膜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70.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痛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是有效方剂之一.  相似文献   

20.
芍药是经方的常用药物,《神农本草经》(《本经》)记载芍药功效为"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以《本经》功效为纲,将芍药类经方归类分析,发现芍药除邪气、调寒热,多配伍桂枝、麻黄、黄芩、附子,以桂枝汤、大柴胡汤、附子汤为代表方;主腹痛,止身痛,常配伍甘草、饴糖、人参、当归,如小建中汤、桂枝新加汤、当归芍药散;除血痹、破坚积、消疝瘕,多配伍黄芪、当归、川芎、大黄、桃仁等,代表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利小便以配伍茯苓、白术为主,如真武汤;益气以益阴气为主,配伍甘草、黄芪、当归等甘温药物.除《本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芍药经方还有新的发展,如芍药配伍甘草以缓拘挛,芍药配伍黄芩以止下利,芍药配伍大黄、枳实以通便结等.以《本经》推演经方的用药配伍,以经方来分析《本经》之功效,是解读经典奥秘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