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山茶科植物木荷Schima superba茎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采用NMR、质谱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木荷茎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camelliagenin A(1)、Al-barrigenol(2)、barringtogenol C(3)、2,6-二甲氧基苯醌(2,6-dimethoxybenzoquinone,4)、2,4,6-三甲氧基苯酚(2,4,6-trimethoxyphenol,5)、丁香酸(syringic acid,6)、松柏醛(coniferyl aldehyde,7)、丁香醛(syringaldehyde,8)、山柰酚(kaempferol,9)、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β-D-glucopyranoside,10)、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11)和acernikol(12)。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2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小叶忍冬Lonicera microphylla藤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分离小叶忍冬藤的化学成分,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小叶忍冬藤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8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香叶木素(2)、圣草酚(3)、金圣草黄素(4)、芹菜素(5)、罗汉松双黄酮A(6)、柏木双黄酮(7)、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8)、β-谷甾醇(9)、(24-S)-3β,5α,6β-豆甾烷-三醇(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小叶忍冬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10、11为首次从忍冬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萝卜秦艽Phlomis medicina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萝卜秦艽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1-去羟基山栀素甲酯(1-dehydroxy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Ⅰ)、钩萼草素A(notohamosin A,Ⅱ)、洋丁香苷(verbascoside,Ⅲ)、3,4-二羟基苯乙醇(Ⅳ)、琥珀酸(Ⅴ)、蔗糖(Ⅵ)、2,6-二聚果糖(Ⅶ)、果糖吡喃丁苷(Ⅷ)、D-葡萄糖(Ⅸ)和D-果糖(Ⅹ)。结论所有化合物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Ⅰ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研究紫丁香Syringa oblata 籽外壳醋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薄层色谱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了11个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为丁香苦素A(1)、丁香苦素B(2)、丁香苦苷(3)、橄榄苦苷(4)、(8E)-ligustroside(5)、对羟基苯乙醇(6)、3,4-二羟基苯乙醇(7)、对羟基苯乙醇乙酸酯(8)、对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9)、(+)-丁香树脂酚(10)、(+)-落叶松脂醇(11)。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丁香苦素A(syringopicrogenin A),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丁香籽外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亮叶杨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亮叶杨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层析手段从亮叶杨桐的叶中分离得到多个化合物,经波谱和化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自亮叶杨桐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Ⅰ)、山茶苷A(CamelianinA,Ⅱ)、槲皮苷(Quercitrin,Ⅲ)、KajiichigosideF1(Ⅳ)、Nigaichigoside F2(Ⅴ)和长梗冬青(Peduncloside,VI)。结论:化合物Ⅲ~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ODS柱等分离手段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NM R和M S等光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光甘草酮(g labrone,Ⅰ)、芒柄花素(form ononetin,Ⅱ)、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 ic ac id,Ⅲ)、甘草查尔酮A(lic-ocha lcone A,Ⅳ)、6,7-二羟基香豆素(6,7-d ihydroxy coum arin,Ⅴ)、甘草黄酮A(licoflavone A,Ⅵ)、美迪紫檀素-3-O-葡萄糖苷(m ed icarp in-3-O-g lucos ide,Ⅶ)、芒柄花苷(onon in,Ⅷ)、甘草素-4′-芹菜糖苷(liqu iritigen in-ap iosy l(1-2)-g lucos ide,Ⅸ)、异甘草素-葡萄糖芹菜糖苷(licuras ide,Ⅹ)。结论其中化合物Ⅲ、Ⅴ为本属植物首次分得,化合物Ⅰ为本种植物首次分得,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栽培甘草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蜡梅科植物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Sephadex LH-2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鲨肌醇(Ⅰ)、β-谷甾醇(Ⅱ)、薄荷脑(Ⅲ)、胡萝卜苷(Ⅳ)、东莨菪素(Ⅴ)、6, 7-二甲氧基香豆素(Ⅵ)、山柰酚(Ⅶ)、槲皮素(Ⅷ)、芦丁(Ⅸ)、异秦皮定(Ⅹ)。结论 其中化合物Ⅸ和Ⅹ为该属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的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瑞香狼毒根中分离得到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和3个双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ursehernin(I),狼毒宁B(chamaejasmeninB,Ⅱ),异新狼毒素A(isoneochamaejasminA,Ⅲ)和( )-狼毒素[( )-chamaejasmin,Ⅳ]。结论 化合物Ⅲ和Ⅳ为新旋光异构体,化合物I为首次从狼毒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白芷Angelica dahuric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白芷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cnidilin(2)、异欧前胡素(3)、欧前胡素(4)、水合氧化前胡内酯(5)、栓翅芹烯醇(6)、白当归脑(7)、花椒素(8)、neobyakangelicol(9)、比克白芷素(10)、水合氧化前胡素(11)。结论 化合物8为首次从白芷中发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菝葜 Smilax china 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菝葜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菝葜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成分7个:二氢山柰酚-5-O-β-D-葡萄糖苷(Ⅰ)、黄杞苷(Ⅱ)、异黄杞苷(Ⅲ)、双氢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Ⅳ)、3,5,7,3′,5′-五羟基二氢黄酮醇(Ⅴ)、落新妇苷(Ⅵ)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Ⅶ);二苯乙烯类化合物4个: 白藜芦醇苷(Ⅷ)、 藨草素A (scirpusin A,Ⅸ)、 白藜芦醇(Ⅹ)和2,4,3′,5′-四羟基茋(Ⅺ)。结论 化合物Ⅳ~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Ⅸ的碳谱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虎杖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醚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Ⅰ)、大黄素(Ⅱ)、黄葵内酯(Ⅲ)、β-谷甾醇(Ⅳ)、齐墩果酸(Ⅴ)、香豆素(Ⅵ)和2-乙氧基-8-乙酰基-1,4-萘醌(Ⅶ)。结论化合物Ⅶ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虎杖素A(cuspidatumin A),Ⅲ为首次从虎杖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羽芒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羽芒菊 Tridax procumbens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Diaion HP-20、MCI-Gel CHP-20、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对羽芒菊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1H-NMR、13C-NMR、DEPT、1H-1H COSY、HSQC、HMBC、ESI-MS、I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8,3′-二羟基-3,7,4′-三甲氧基-6-O-β-D-葡萄糖黄酮苷-6″-乙酸酯(Ⅰ)、豆甾醇(Ⅱ)、β-谷甾醇(Ⅲ)、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Ⅳ)、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Ⅴ)。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羽芒菊苷A(tridprocumoside A),化合物Ⅱ~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山栀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山栀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山栀茶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丁香脂素4,4'-双-O-β-D-葡萄糖苷、(2)紫丁香苷、(3)3,4,5-三甲氧基苯-1-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4)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5)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葡萄糖苷、(7)芥子醛葡萄糖苷.结论:化合物(2),(4),(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为山栀茶质量控制指标性成分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山菍Rhodomyrtus tomentosa茎枝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对山菍茎枝80%乙醇提取液进行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 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三十四烷醇(1)、3-乙酰基齐墩果酸(2)、3β-乙酰氧基-11α,12α-环氧齐墩果烷-28,13-内酯(3)、没食子酸(4)、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酸(5)、没食子酸乙酯(6)。结论 除了化合物3,其他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P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角鲨烯(Ⅰ)、木栓酮(Ⅱ)、正二十六烷酸(Ⅲ)、β-谷甾醇(Ⅳ)、豆甾醇(Ⅴ)、齐墩果酸(Ⅵ)、β-胡萝卜苷(Ⅶ)、5-羟甲基糠醛(Ⅷ)、丹参素甲酯(Ⅸ)、5R-5-羟甲基-2(3H)-呋喃酮(Ⅹ)、5R-5-羟甲基-2(5H)-呋喃酮(Ⅺ)。结论 11个化合物除β-谷甾醇外均为首次从东北铁线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药效活性部位醋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现代化学成分分离纯化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该部位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芹菜素(2)、槲皮素(3)、5,7-二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4)、柚皮素(5)、芦丁(6)、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7)、秦皮乙素(8)、咖啡酸(9)、2-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10)、3,4-二羟基苯甲酸(1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2)、奎宁酸(13)、4-muurolene3,10-diol(14)、β-谷甾醇(15)。结论 除化合物8和15外,其余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4、5、7、9~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山矾Symplocos caud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法分离,用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山矾根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5个木脂素苷:(7R,8S)-二氢脱氢二松柏醇4-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7R,8S)-二氢脱氢二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橙皮素B(Ⅳ)、(+)-落叶松脂素-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还有1个三萜,2个甾醇和1个芳香苷:白桦脂酸(Ⅵ)、Δ7-豆甾烯醇(Ⅶ)、菠甾醇(Ⅷ)和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结论 化合物Ⅰ和Ⅸ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山矾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酸枣仁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化学及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酸枣仁中分离并鉴定了1个新的酮基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H(jujuboside H,Ⅰ)及3个已知化合物原酸枣仁皂苷A(protojujuboside A,Ⅱ)、酸枣素(斯皮诺素,Ⅲ)、白桦脂酸(Ⅳ)。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枣仁皂苷H。  相似文献   

19.
独一味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 (Benth.)Kudo.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黄酮类和3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 (Ⅱ)、木犀草素-7-O-[β-D-呋喃芹菜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Ⅲ)、forsythoside B(Ⅳ)、verbascoside(Ⅴ)、betonyosides A(Ⅵ).结论:化合物Ⅲ~Ⅵ均为首次从独一味中获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印度红树植物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种子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ODS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目的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电喷雾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波谱(NMR)分离鉴定得到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印度木果楝种子中共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包括6个柠檬苦素、1个二氢黄酮、1个木脂素、1个脱落酸衍生物、1个生物碱和3个苯甲酸衍生物。其中新柠檬苦素1个,命名为印度木果楝素A(indiangranatumin A,1),其他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wietemahonolide(2)、febrifugin(3)、khayasin T(4)、febrifugin A(5)、gedunin(6)、isolariciresinol(7)、phaseic acid(8)、aromadendrin(9)、对羟基肉桂酸(4-hydroxy cinnamic acid, 10)、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11)、对羟基苯乙酸(4-hydroxyphenylacetic acid,12)和xylogranatinin(13)。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