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穴位敷贴治疗,研究组49例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与穴位敷贴联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0d。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气峰流速百分比(PEFR%)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VC、FEV1%、PEFR%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与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6,(1):46-47
目的:研究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哮喘64例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法随机将64例哮喘患者划分成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抗感染和扩张支气管,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小青龙汤加减以及穴位敷贴疗法,治疗14d后对比两组经药物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以及经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6.88%,较对照组的7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的FEV1、FEV1%以及PEFR等指标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青龙汤加减以及穴位敷贴的疗效对哮喘患者进行治疗,获得的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杨玲 《光明中医》2023,(2):286-288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加减联合俞募配穴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抓阄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西药联用,研究组用小青龙汤加减联合俞募配穴敷贴治疗。治疗2周后,分析2组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哮喘控制量表评分(ACT)及肺功能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周后2组喘息、咳嗽、咳痰及胸闷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ACT分值和肺功能水平指标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较西药治疗小青龙汤加减联合俞募配穴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CVA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小青龙汤加减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73.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FEV1、PEF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减对治疗小儿CV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小青龙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小青龙汤加味,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记录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R)、用力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V1/FVC)、周围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实验组FEV1、FEV1/FVC、PEFR[(2.67±0.16)L/s,(80.55±1.20)L/%,(6.40±0.25)L/s]均优于对照组[(2.87±0.24)L/s,(81.25±1.21)L/%,(6.04±0.26)L/s],且周围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0.24±0.14)×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0.32±0.18)×109/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味结合甲强龙静脉用药加万托林对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青龙汤加减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喘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加减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小青龙汤加减和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4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占86.8%,对照组总有效率占80.0%,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FEVl、PEFR)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小青龙汤加减结合穴位敷贴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味联合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青龙汤加味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肺功能指标中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第1秒最大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味联合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加减联合有氧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青龙汤加减联合有氧运动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及Borg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FEV1、FEV1%、FEV1/FVC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后p(O2)、血氧饱和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p(CO2)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p(O2)、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p(CO2)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均较本组治疗前延长(P 0. 05),Borg量表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 0. 05),Borg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小青龙汤加减联合有氧运动治疗AECOPD,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自拟补肺益肾汤联合督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沙丁胺醇气雾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补肺益肾汤联合督灸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FEV1%预计值]。结果治疗后2组喘息、咳嗽证候积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4. 29%高于对照组71. 43%(P 0. 05);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观察组ACT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FEV1、FEV1/FVC、FEV1%预计值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自拟补肺益肾汤联合督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型患者,疗效显著,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有效控制哮喘,增强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加减小青龙汤对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并予以氨茶碱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的积分变化及哮喘控制问卷6(ACQ)评分、哮喘生活治疗问卷(AQLQMAEKS)评分、肺功能等方面指标变化。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 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5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各单项症状积分(咳嗽、咯痰、喘息、哮鸣、气短)的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各单项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显著下降。观察组经治疗后AQCQ6及AQLQMARK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MMEF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加减小青龙汤治疗老年外寒内饮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