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病兔主要病变组织混悬液,分别接种家兔、金仓鼠、小鼠、大鼠、豚鼠、鸡等6种动物。结果家兔均急性发病死亡,且有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另5种动物在接种后10天内均不发病,剖检后亦无巨观病变,但在显微镜下除豚鼠及鸡外,其余几种动物组织脏器均有一定的病理变化,以仓鼠、小鼠更为明显。兹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病毒株:SIBP—1株,病兔的肝、脾、肺、胃等混合组织的10倍稀释上清液。一部份作三抗处理,一部份用EK滤板过滤。经培养证明无菌后,按不同途径(口服、皮下、腹腔、鼻腔、同室饲养观察空气感染),分别接种家兔(10只)、豚鼠(8只)、鸡(8只)、金黄仓鼠(8只)、大鼠(8只),小鼠(8只),并各用2只空白对照饲养于另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来源于川金丝猴的柯萨奇B3病毒株CVB/SGM-05对BALB/c小鼠的致病变特点。方法:4~6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30只,通过腹腔注射途径将滴度为105个TCID50/0.1 mL的CVB/SGM-05接种小鼠(0.2 mL/只),观察感染小鼠的临床症状及大体病变特点;分别摘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胰腺、胃、肠、脑和脂肪组织,经10%的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后制作常规的病理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特点。结果:小鼠于接毒后60 h开始死亡,死亡率达80%;发病小鼠均出现典型的结膜炎。对死亡小鼠剖检可见,肝脏明显肿大,呈淡黄色样改变,表面可见针尖大灰白小点;部分小鼠的脾脏肿大、边缘与坏死的脂肪发生粘连;最明显的病变为腹腔内脂肪的大量坏死。病理切片观察可见心、肝、肾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心肌纤维间有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严重;胃、肠黏膜上皮坏死、脱落;脑组织可见轻度淤血;脂肪坏死尤其明显。结论:与人源的标准毒株Nancy比较,猴源的CVB/SGM-05感染BALB/c小鼠可引起多脏器损伤,提示不同来源的CVB3毒株可能对感染动物的致病性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KM小鼠一起鼠痘的发病及其流行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10~12月,湖北某实验动物中心因外购KM小鼠而造成鼠群爆发鼠痘,幼龄鼠和成年鼠易感,老龄鼠发病率较低。大部分病鼠在5~7d死亡,病死率高达62.5%,其临床表现虽未见典型的四肢、尾和头部溃烂等症状,但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肝、脾、十二指肠和小肠严重出血性坏死。经电镜观察、病毒分离和动物感染试验,确诊为鼠痘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乙酰基亚硝基脲(ENU)对C57BL/6J雄鼠的毒性作用及对睾丸等组织器官的影响,分析引起小鼠死亡的原因,探索ENU处理雄鼠的最佳处理浓度.方法 将8~10周龄的C57BL/6J 雄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又分为A、B、C、D 4组,分别腹腔注射ENU 150、100、75、50 mg/kg,每周1次,共3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首次注射ENU后的第1周至12周,每周分别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2 只进行剖检并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取其睾丸、附睾称重,记录死亡小鼠数量.结果 实验组小鼠剖检发现胸腔纵隔内有巨大肿块,明显压迫心脏;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睾丸和肝、肾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 ENU为小鼠的一种强诱变剂,纵隔肿瘤是导致雄鼠死亡的主要原因,ENU对睾丸的毒性作用最强,主要表现为曲精小管组织结构破坏,生精细胞减少.ENU处理雄鼠的最佳浓度为150 mg/kg.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76年5月~10月在玉林、北流两个县的五个公社对鼠类带钩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检材、方法及结果①所检鼠类均由群众捕捉(只剖检活鼠,除去死、伤鼠),处死后消毒,剖腹,以无菌操作取肝、脾、双肾各芝麻大一粒及心血小半滴,分别接种于柯氏基中,对妊娠鼠则取二只胎鼠组织块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建立大、小鼠寄生虫学监测方法为目的,对石家庄地区200只小鼠和50只大鼠寄生虫的携带情况作了调查。结果发现三个单位动物室的大、小鼠均未达到一级普通动物要求。鼠蝇疥螨、隐匿管状线虫,微小膜壳缘虫、四翼无刺线虫、鼠三毛滴虫、鼠贾第虫是石家庄地区小鼠的主要寄生虫。鼠管状线虫是大鼠的主要寄生虫。剖检对肠道蠕虫的检出率最高;对大鼠鼠管状线虫的检查,剖检与透明胶纸肛边拭合用更好。  相似文献   

7.
EB病毒BNLF—1基因原代转基因小鼠发育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基因重组,构建携带MLV启动子及EB病毒瘤基因BNLF-1的融合基因,经显微注射后共产生原代转基因小鼠12只,这些小鼠在生长发育上与同胞胎中的野生型小鼠并无显著差异,但其发育期死亡率却高得多(9/12)。对死亡小鼠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表明:肺、脾、肝、肾等器官均有程度不同的病变,有5只小鼠可确定为假结核病,存活的3只有1只眼部感染致盲。上述结果提示,这种小鼠可能因免疫系统异常而易受致病微生物感染。  相似文献   

8.
1978年8月梁俊勋从发病的野栖小家鼠中分离到30株克雷白(占39.2%),我所于1982年也发生一次克雷白菌所引起的死亡,现将分离检定情况报告如下: 1982年7月10日,在我所饲育的一箱断乳的一月左右的BABL/C雌性小鼠中有一只发病,据送检查声称有后躯麻痒的症状,经剖检除肝脏有针尖状白点和脾脏轻度肿胀外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通过基因重组,构建携带MLV启动子及EB病毒瘤基因BNLF-1的融合基因,经显微注射后共产生原代转基因小鼠12只,这些小鼠在生长发育上与同胞胎中的野生型小鼠并无显著差异,但其发育期死亡率却高得多(9/12).对死亡小鼠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表明:肺、脾、肝、肾等器官均有程度不同的病变,有5只小鼠可确定为假结核病,存活的3只中有1只眼部感来致盲。上述结果提示,这种小鼠可能因免疫系统异常而易受致病微生物感染。  相似文献   

10.
选13~15g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内含100TCID50CVB3m的MEMEagle’s液0.2ml/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感染CVB3m后的模型组小鼠,出现竖毛、蜷缩、活动减少等体征,第3天起,开始出现死亡,第5~7天死亡率达到高峰.剖检死亡小鼠,发现心肌有大面积的炎症;取存活小鼠的脾脏进行脾细胞分离,用MTT比色法测定脾脏的NK细胞活性,发现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说明此模型与人病毒性心肌炎症状相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Dicer1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 构建pcDNA3.I-Dicer1转基因构件,经酶切、纯化后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导人BDF1小鼠受精卵原核并移植到同期受孕的ICR受体母鼠输卵管内.出生后仔鼠用PCR和Southern方法检测鼠尾DNA鉴定基因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Dicer1基冈表达.结果 显微注射172枚卵,移植119枚卵于3只受体输卵管中,2只怀孕,共产仔15只,经PCR检测获得6只阳性鼠,Southern榆测6只均为阳性.对Southern检测阳性转基因小鼠子代进行RT-PCR检测和免疫组化分析证明Dicer1基因在肝脏、肾脏、肺内均有表达.对腹腔肿胀的转基因阳性1号鼠解剖发现肝脏、脾脏明显增大,胚胎发育异常.结论 成功建立Dicer1基因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为进一步研究DICER1基因功能及miRNA的表达及功能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东省鼠疫静息期小肠结肠炎、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致病和交叉免疫性。方法致病性试验:菌株分皮下注射、饮水感染昆明小鼠,观察其发病和死亡情况,然后剖检。交叉免疫性试验:提取假结核鼠株冻溶抗原加佐剂研磨免疫家兔,然后分别用小肠结肠炎0∶3猪株和鼠疫菌EV76株攻毒。试验均设对照组。结果0∶3猪株皮下注射小鼠5只全部死亡,饮水感染死亡3只,2只发病;0∶9鼠株皮下注射死亡2只,饮水感染仅发病;假结核鼠株两种途径感染仅发病。假结核鼠株免疫的家兔能抵抗0∶3猪株攻毒,用EV76株攻毒未能产生鼠疫F1抗体。结论0∶3猪株毒力强,0∶9鼠株弱,耶尔森氏菌对动物有交叉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剖检普通小鼠,BALB/c,615,C_(57)BL/6和ICR五个品系小鼠的检查,除BALB/c和615两个品系小鼠因检查数少未查见外,其余均不同程度地有Tyzzer氏病的自然感染,肉眼所见肝病变阳性率为4.76~12.5%。经病灶涂片染色和组织切片标本镜检,均查见病原体,病菌属Bacillus piliformis。肝炎疫苗经腹腔接种给ICR小鼠后,再行剖检小鼠,肉眼所见肝病变率高达93.3%。提示肝炎疫苗可能诱发隐性感染的病例显性化。  相似文献   

14.
1976年6月份,吉林省白城地区某单位,因研究工作需要,又从外地零星购入约500只豚鼠。长速运回途中已有少数豚鼠死亡,回来后违反检疫条例,立即与自繁豚鼠混群饲养,这时发病鼠越来越多,除了购入鼠外,自繁鼠也逐渐发病,出现死亡。经过月余,500多只豚鼠,所剩无几。病理解剖学检查共剖验四只病鼠,其中三只处于濒死期,一只症状较轻,均予以牺牲剖验,其主要脏器的目观病理学变化是: 1.肺脏:体积增大膨隆,表面呈浮紫红色,切面外翻,多汁湿润,见紫红色小病灶,某些病灶融合成一片,质地较坚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处理的三种饲料饲喂BALB/c小鼠的饲养效果。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小鼠饲喂未灭菌小鼠颗粒饲料、B组饲喂经121℃ 7min抽真空高压消毒颗粒饲料、C组饲喂市售经^60Co辐照灭菌小鼠颗粒饲料。第一、二代繁殖鼠观察记录繁殖情况,计算出胎间隔、产仔数、产活仔数、离乳率、生殖指数,同时统计种鼠的耗料情况,计算各组平均耗料量及各组单只离乳鼠的耗料成本。结果饲喂经121℃7min抽真空高压消毒颗粒饲料的小鼠虽然饲料单价比饲喂经^60Co辐照灭菌饲料的低,但单只离乳鼠的耗料成本及母鼠的生殖指数均差于后者。结论^60Co辐照灭菌小鼠颗粒饲料用于BALB/c小鼠生产繁殖较为经济合算。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普通级KM、NIH、BABL/c小鼠群的健康状况,对2288只淘汰的繁殖群小鼠进行剖检。结果发现KM繁殖群1(KM-1)、KM繁殖群2(KM-2)、NIH、BALB/c小鼠的肺部病变分别为:19.20%(192/1000)、11.85%(34/287)、7.80%(39/500)、11.98%(60/501);其中肺炎分别占:13.3%()133/1000)、5.57%(16/287)、4.60%(23/500)、9.38%(47/501);肺肿瘤分别占:5.90%(59/1000)、6.27(18/287)、3.20%(16/500)、2.59%(13/501)。肝脏病变分别为:20.7%(207/1000)、5.57%(16/287)、4.60%(23/500)、1.80%(9/501)。脾脏病变分别为:18.0%(18/1000)、4.88%(14/287)、2.20%(11/500)、1.20%(6/501)。其它器官系统也出现程度不同的病变。剖检结果提示:普通级小鼠群必须提高级别,从实验动物设施、饲养环境条件、饲养方法等诸多方面达到清洁极标准,否则普通级小鼠将影响科研、生产、鉴定等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及重复性。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同一来源的约氏疟原虫经血传和蚊传两种方式在小鼠及斯氏按蚊体内传代,观察了其毒力的变化,并对毒力变化的机制进行了探讨。蚊传保种的疟原虫感染小鼠死亡率为13.89%~22.73%,而血传保种疟原虫感染的小鼠10天内全部死亡。长期血传的原虫经一代蚊传感染鼠死亡率降为0%~15%。长期蚊传的原虫连续3代血传感染鼠死亡率达100%。长期血传的疟原虫改嗜成熟红细胞,引起脑部病变。切除脾脏、破坏胸腺不能阻止脑病变的发生。脾脏对鼠疟原虫毒力株无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上海 A、B、C三家专业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单位的 KM小鼠进行景洪哥纳香甲素 (GC-5 1 )对 KM小鼠肝癌实体瘤抗癌作用的重复实验并测定了其胸腺、脾脏重量。结果表明该药物对不同单位 KM小鼠的抑瘤率有明显差异 (P<0 .0 1 )。三家单位 KM小鼠的胸腺、脾脏重量也有明显差异 (P<0 .0 1 ) ,剖检发现 ,其中两家单位小鼠的胸腺分叶较多。实验过程中 ,小鼠均无死亡现象 ,体重增长基本一致。结果提示 ,国家有关部门应尽早采取措施促使 KM小鼠的标准化 ,使 KM小鼠能早日成为国际上认可的标准化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SPF级SCID-BG小鼠、BALB/c裸小鼠和SCID小鼠的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脏器重量,分析SCID-BG小鼠相较于其他两种小鼠在免疫方面的优缺点。方法(1)随机抽取28、56、112日龄的SCID.BG小鼠、BALB/c裸小鼠和SCID小鼠各30只(雌雄各半),活体称体质量,依次剖取脾脏、胸腺等脏器进行称重比较;(2)将小鼠摘除一侧眼球采血,测定部分血常规和血液生理生化值进行比较。结果(1)脏器:SCID-BG小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明显低于BALB/c裸小鼠和SCID小鼠,112日龄雄性SCID-BG小鼠脾脏与SCID小鼠差异有显著性(P〈0.05);(2)血常规:SCID-BG小鼠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BALB/c裸小鼠和SCID小鼠;(3)血液生化:SCID-BG小鼠免疫球蛋白水平远远低于BALB/c裸小鼠,和SCID小鼠接近。结论从脏器、血常规和血液生化角度发现,SCID-BG小鼠各项免疫指标均低于BALB/c裸小鼠和SCID小鼠,且品系内不同性别闻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实验动物为雌性小鼠。甲组16鼠灌服150mg/kg沙蚕毒素系新农药杀虫单,其中中毒死亡的占93.8%(15只)。乙组16鼠在灌服同剂量前24小时予先给50%四氯化碳0.1ml,其死亡率为56.3%(9只),两组差异显著(P<0.05)。丙组16鼠在灌服同剂量杀虫单后二分钟给50%四氯化碳0.1ml,13只死亡 (占81.3%),和甲组比较,其差异不显著 (P>0.05)。剖鼠三组鼠的肝脏,观察和比较肝外形和色泽,并镜检肝组织切片:予先给四氯化碳存活小鼠的肝损害程度较同组的死亡小鼠为重,甲组和丙组小鼠的肝组织病变并不明显。实验结果提示:四氯化碳可保护杀虫单急性中毒小鼠而减少死亡,它和肝组织的损害程度相关。本文还联系同系杀虫剂巴丹的构效关系,探讨杀虫单在体内生物转化的可能途径和四氯化碳抑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