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改良式热压膜透明联冠保持器和Hawley保持器的差异,从而为正畸医生寻找合适的矫治器提供指导。方法:检索ISI Web of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万方等多个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于2019年5月,检索时没有任何语言限制,所有正畸杂志和相关参考文献都被检索,两位作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软件Stata/MP 14.0进行数据处理;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结果:最终1008个对象12篇研究被纳入,对比两种保持器在上、下颌Little指数变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尖牙间宽度、磨牙间宽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热压膜透明联冠保持器比Hawley保持器对前牙位置固位效果好,而在尖牙宽度和磨牙宽度方面,效果几乎无差别。  相似文献   
2.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TNNT3(R69H)突变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 构建pEGFP-TNNT3(R69H)转基因构件,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方法将线性化、纯化后的外源质粒pEGFP-TNNT3(R69H)注射入BDF1小鼠受精卵中,胚胎移植至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母鼠输卵管内,获得子代小鼠.用PCR和Southern blot方法检测子代鼠尾基因组DNA,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TNNT3基因表达.结果 8只假孕小鼠共移植注射后的胚胎82枚,出生40只子代鼠,经PCR和Southern方法检测得到5只转基因阳性小鼠.对其子代小鼠进行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NNT3在转基因小鼠心脏和骨骼肌中表达量明显增多.结论 通过显微注射法使外源基因pEGFP-TNNT3(R69H)在小鼠基因组中整合,成功建立了TNNT3(R69H)突变转基因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笔者总结跟师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应用查体、CT和HLA-B27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进行初步探析,并期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
6.
激肽释放酶转基因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KLK1转基因大鼠模型。方法腹腔注射PMSG-HCG(150-150IU/kg)超排不同周龄(4-8周)SD大鼠比较超排效果的差异,以可用于注射胚胎数作为评判标准确定最佳超排周龄。构建pBC-klk1转基因构件,经酶切、纯化后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导入SD大鼠受精卵原核并移植到同期受孕的SD受体母鼠输卵管内。出生后仔鼠用PCR和Southern方法检测鼠尾DNA鉴定基因型,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lk1基因表达。结果4-8周SD大鼠超排后分别获得受精卵14±14.8、30±15.2、13.3±13.7、13±14.7、8±5.7,5周龄大鼠超排效果最好,与其他周龄大鼠相比有显差异,P〈0.05;显微注射1538枚卵,移植685(44.53%)枚卵于31只受体输卵管中,12(12/31,38.7%)只怀孕,共产仔62只,经PCR检测获得6只阳性鼠,Southern检测3只阳性。对Southern检测阳性转基因大鼠子代进行RT-PCR检测和免疫组化分析证明klk1基因在肾脏、胰腺和乳腺内表达。结论成功建立klk1基因表达的转基因大鼠模型,该模型是高血压病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能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Res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于造模成功后第8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尿液中24 h尿蛋白(24hTUP)水平以及肾组织中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TUNEL染色观察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PI3K、Akt及p-Akt的表达.结果 给予白藜芦醇治疗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中Scr、BUN及24 h TUP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肾脏细胞凋亡数量减少(P<0.05);肾组织中PI3K与p-Akt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Akt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够减轻糖尿病大鼠肾功能损伤,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icroRNA194过表达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细胞转染法构建过表达microRNA194的肝癌细胞Hep3B,并将其接种于Balb/c裸鼠建立荷瘤小鼠。30只Balb/c裸鼠被随机分配为microRNA194过表达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ep3B细胞和荷瘤小鼠肝癌组织microRNA194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水平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ep3B细胞和荷瘤小鼠肝癌组织microRNA194 mRNA水平分别为(2.68±0.33)和(2.33±0.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0.12)和(1.00±0.16),P<0.01】;在肝癌细胞接种第11 d、16 d和21 d时,microRNA194过表达组小鼠肝肿瘤体积分别为(0.25±0.08)、(0.31±0.11)和(0.46±0.10)mm3,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0.56±0.13)、(0.73±0.20)和(0.95±0.22)mm3,P<0.01】;在肝癌细胞接种第21 d时,microRNA194过表达组小鼠肝肿瘤质量为(0.85±0.19)g,显著轻于对照组【(1.43±0.27)g,P<0.01】;microRNA194过表达组小鼠肝肿瘤IGF1R mRNA水平和其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78±0.12)和(0.81±0.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0.16)和(1.0±0.11),P<0.01】。结论 microRNA194过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有可能是通过抑制了下游靶基因IGF1R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icro RNA194过表达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细胞转染法构建过表达micro RNA194的肝癌细胞Hep3B,并将其接种于Balb/c裸鼠建立荷瘤小鼠。30只Balb/c裸鼠被随机分配为micro RNA194过表达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ep3B细胞和荷瘤小鼠肝癌组织micro RNA194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水平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ep3B细胞和荷瘤小鼠肝癌组织micro RNA194 m RNA水平分别为(2.68±0.33)和(2.33±0.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0.12)和(1.00±0.16),P0.01】;在肝癌细胞接种第11 d、16 d和21 d时,micro RNA194过表达组小鼠肝肿瘤体积分别为(0.25±0.08)、(0.31±0.11)和(0.46±0.10)mm3,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0.56±0.13)、(0.73±0.20)和(0.95±0.22)mm3,P0.01】;在肝癌细胞接种第21 d时,micro RNA194过表达组小鼠肝肿瘤质量为(0.85±0.19)g,显著轻于对照组【(1.43±0.27)g,P0.01】;micro RNA194过表达组小鼠肝肿瘤IGF1R m RNA水平和其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78±0.12)和(0.81±0.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0.16)和(1.0±0.11),P0.01】。结论 micro RNA194过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有可能是通过抑制了下游靶基因IGF1R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安氏Ⅱ~1女性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形态的变化进行比较,讨论颏部软组织本身的厚度对颏部软组织形态治疗前后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出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医的100例女性患者,年龄18~35岁。每位患者拍摄头颅侧位片,对颏部软组织厚度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分组建立颏厚度分类标准。选择50例乌鲁木齐地区安氏Ⅱ~1女性患者,均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测量治疗前的颏部软组织厚度,根据第一部分测量结果进行分组:薄颏型组、均颏型组和厚颏型组,观察并研究不同厚度颏部形态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三组颏部软组织测量项目的比较中,薄颏型组的颏唇沟深度明显小于均衡型组和厚颏型组;薄颏型组的颏唇角则大于厚颏型组与均衡型组;薄颏型组的颏沟倾角小于厚颏型组,与均衡型组无明显差别;②三组治疗结束后自身对比结果显示:颏部软组织厚度均减小,颏唇沟深度减小,颏唇角、颏沟倾角在薄颏型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是减小,而在其他两组中的变化是变大;③治疗结束后薄颏型组的颏厚度与其他两组相比是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颏型组的唇沟深度小于厚颏型组,三组中其他测量指标之间也有区别,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厚度的颏部软组织的形态之间存在差异,治疗前后薄颏型的变化较理想;均衡型、厚颏型颏部应更加注意前牙内收量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