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科在电视胸腔镜下行胸腔疾病手术5例,效果良好。1 病史资料*本组5例,均属男性。年龄19~56岁。左侧病变3例,右侧2例;自发性气胸4例,2例反复发作。CT检查:肺大泡存在,其中2例首次发作气胸,闭式引流1周肺膨胀不全,有活动漏气;1例结核球合并胸水,内科穿刺保守3个月治疗无效。2 手术方法日本Olympus电视胸腔镜。该镜能准确观查胸腔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确定治疗方法。3例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2例局部麻醉。患侧腋中线第7肋间切开12mm左右切口,刺入Trocar针,内置0度…  相似文献   

2.
自1995年7月到1996年6月,我们施行电视胸腔镜手术24例,其中8例肺大疱破裂行肺大疱切除和胸膜固定术,9例血胸行胸内血块和积血清除并止血,1例肺孤立性包块行楔形切除,2例胸腔感染和1例胸腔感染伴胸内出血行扩清术。胸膜、肺活检3例。1例病人因肺被纤维板包裹及另1例大血管出血而改行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3.
经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180 例。经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无效而行手术治疗126 例。首次发病直接手术治疗38 例。双侧性病变8 例,其中3 例同时行双侧手术。肺大泡缝扎或结扎术132 例,胃肠吻合器缝合6 例,剖胸止血30 例。术中平均输血300ml。手术时间平均56min,术后胸腔引流液平均105ml。术后置管1~11d,平均2.1d 拔管,住院日8 .6d。术后出血1 例,复发1 例均经再次手术治疗。术后15~30d 恢复上学或工作,认为腋下小切口手术适用于所有自发性气胸患者。  相似文献   

4.
1996年,我们采用腋下小直切口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15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1~62岁。其中下段食管癌3例,1例病变为胸7平面3cm,2例为胸8平面6cm长病变,贲门癌12例。1-2 手术方法:取右侧卧位,单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从腋中线5~8肋间作12~16cm由上向下直线切口。若为食管癌则从第6,7肋之间进胸;贲门癌则从第7,8肋之间进胸。肋间肌切开范围前抵锁骨中线,后达骶棘肌上缘。手术野从胸腔内放入单手加器械操作为度。术…  相似文献   

5.
1996年3月至1997年11月,我科采用腋下小切口进行肺叶切除术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23~73岁,平均53.2岁。肺癌11例,瘤体直径1.8~7.5cm;支气管扩张症6例,结核球2例,...  相似文献   

6.
我院胸外科自1996年10月至1998年8月,利用腹腔镜配合部分胸腔镜器械,完成电视胸腔镜手术(Vido-assisedthoracospicsurgery,VATS)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20~78岁,平均43.5岁。青年人自发性气胸10例,自发性血气胸1例;中老年人巨大肺大疱4例;癌性胸水12例,纵隔恶性淋巴瘤1例,右下肺小细胞癌1例,左上肺结核球1例。1.2 手术方法1.2.1 设备与器械:①电视腹腔镜系统(瑞士MDE…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S)在诊治外伤性血气胸中的作用。方法:对16例因外伤所致肋间血管出血,肺裂伤,膈肌损伤引起的血气胸进行探查,止血,修补;施行VATS7例,VAMTS9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56min,24h肺复张,平均胸腔引流32h,平均住院8天。结论:VATS和VAMTS能早期直接,迅速地对外伤性血气胸进行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8.
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与血气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胡默昂 《西部医学》2010,22(8):1432-1433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血气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血气胸的临床效果,其中自发性气胸16例(57.1%),血气胸12例(42.9%)。结果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68min;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胸,术后2-3d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住院时间5-11d,平均7d。术后肺全部复张,随访3-18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血气胸具有临床效果好,创伤小、手术视野好、术中探查准确、手术时间短、安全、可靠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自发性气胸、血气胸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乳糜胸是食管癌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大量漏液者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可威胁生命。1980年~1998年,我科共遇10例,占同期食管癌手术538例的1.86%。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在36~62岁。均行左侧开胸食管癌切除术,其中上段癌1例,中段癌9例。颈部吻合2例,弓上吻合8例。瘤体长度约4~9cm,平均6.5cm。7例侵犯支气管,对侧纵隔胸膜、主动脉。本组术中全部预防性结扎胸导管。术后出现乳糜胸后,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7例。1.2 临床表现 本组左侧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胸部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以腹腔镜代替胸腔镜对11例胸部疾病患者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10例肺大泡破裂病人术中行肺大泡钛夹间断夹闭。其中2例血气胸由于胸内有大量凝血块,胸腔镜下难以清除而附加一个6cm小切口。1例多汗症患者行两侧胸内交感神经切除。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并安全地进行了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平均住院8.3天(3~16天),平均手术时间105分钟(46~182分钟)。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电视胸腔镜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和对心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诊治胸内疾病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微创切口在胸部外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  陈冠中  梁大昌  邹卫 《广西医学》2000,22(3):462-464
妥善地选择剖胸切口,是减少胸部手术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充分良好的术野暴露则是胸科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在1997年8月至1998年12月采用了腋下微他切口成功地施行了胸腔手术18例。其中先天性动脉导管结扎8例;纵隔肿瘤切除2例;肺叶切除6例,贲门痉挛2例。全部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康复快,无并发症,痊愈出院。我们认为,这种不损伤胸壁大处肌肉的腋下小切口,术野暴露良好,便于操作,适用于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低体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自1990年6月~1997年6月,进行低体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Ⅰ期根治手术103例,体重8-15kg,年龄1.4-8岁,其中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54倒,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5例。经右腋下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9例,经胸部正中切口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91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手术3例。体外循环时间(56.4±20.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7.5±11.7)min。结果:住院死亡6例,存活97例,随访2月~3年,无并发症和死亡,心功能Ⅰ级。结论:低体重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行Ⅰ期根治手术是可行的,效果良好;经右腋下小切口进行选择性心内直视手术简便安全、美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本科手术治疗纵隔软组织肿瘤23例,占同期手术治疗纵隔肿瘤390例的5.9%,年龄35岁以下者17例,占73.9%。男女之比为4.8:1(19/4),本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学检查。本组中良性肿瘤15例(65.2%),恶性肿瘤8例(34.8%),手术治疗24例次,肿瘤切除率为91.7%(22/24),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6年来我院共收治胸部锐器伤及枪伤70例,其中单纯气胸15例,血气胸42例、心脏损伤5例,胸腹伤8例,死亡4例,死亡率5.7%。临床体会:(1)及时有效的急救是成功的第一步。(2)怀疑血气胸应做胸穿检查,及时放置胸腔引流。(3)心脏损伤应及早发现,立即手术。(4)怀疑胸腹联合伤者应行腹穿检查,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自发性气胸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胸腔闭式引流或胸腔穿刺抽气仍然是首选治疗方法 ,只有当胸腔引流无效出现持续漏气或气胸复发时才需要外科介入。标准后外侧或前外侧胸腔切口现已少用 ,目前主要采用微创胸腔小切口或电视胸腔镜 (VATS)行气胸修补术。尽管胸腔镜应用越来越普遍 ,但小切口手术亦有其独到之处。本文总结我院胸外科自1996年8月至1999年9月使用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28例的经验 ,对其优越性作一探讨。1.一般资料 :28例中男18例 ,女10例 ;年龄14~53岁 ,平均23.8岁。右侧12例 ,左侧16例。气…  相似文献   

16.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将带摄像机的胸腔镜插入胸腔,外与监视器相连,手术在监视器显示下进行,胸腔镜手术具有病人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术中出血少,病人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我院于1997年1月至1998年3月共施行肺肿物切除1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我院共施行胸腔镜肺肿物切除术10例,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7岁,右肺上叶肿物5例,肺中叶肿物2例,肺下叶肿物3例,除1例因肿物与大血管粘连严重改为开胸手术外,其余9例术中顺利。2 术前准备器械…  相似文献   

17.
胸骨后甲状腺病变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烽  宋福军 《北京医学》1998,20(6):329-331
1980-1997年我院手术治疗25例胸骨后甲状胸病患者,男8例,女17例,占我院同期甲状腺手术例数的1%。平均年龄57岁,男女比率为1:2.1。病变位于右侧14例,左侧7例,双侧4例。其大小平均为7.3cm*4.9cm(4cm*3cm-16.5cm*9cm)。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岁,胸痛咳嗽咯血4个月,于1995年10月2日入院。X线胸片示左全肺不张。胸腔B超见左胸8.3cm×4.7cm大小实质性回声团块。肺及纵隔平扫及增强CT见左肺门区一6.5cm×5.7cm大小肿块;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左主...  相似文献   

19.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纵隔巨大囊性畸胎瘤二例报告我院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代胸腔镜对2例有大量胸水的巨大肿块的疑难病人检查并确诊。现报告如下。1.张某,男,24岁,因心慌气促伴左胸痛6个月余,在当地医院抽出黄色混浊胸水350Oml,无缓解,逐于1990年9...  相似文献   

20.
腋下小切口及常规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腋下小切口(TAMT)和前/后外侧切口(APLT)治疗自发性气胸(SP)的临床效果。共72例SP病人接受了治疗,对其中40例采用APLT手术途径,而对另外32例则采用TAMT方法。对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杜冷丁用量、胸引管安放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TAMT组与APLT组比较,在切口长度(7.6±1.1cmVS18.6±2.1.cm,P<0.01)、术后杜冷丁用量(102.8±58.gmg VS243.9±99.1mg,P<0.01)和术盾住院时间(6.4±1.3天VS8.9±1.5天,P<0.01)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两组病人术后随访均无复发。TANT法治疗SP疗效确切,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术后疼痛和不适,具有,明显的美容效果,符合“微创”外科的新观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