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钉治疗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6例骶髂关节脱位,2例骶骨骨折患者采用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钉治疗.结果 术后X片示8例均复位满意,无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随访6-18个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骶髂关节无再脱位.结论 腰5 骶1椎弓根螺钉或骶1 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闻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骶骨骨折可获得即刻稳定性并良好维持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2.
韦建勋  梁斌  丘德赞  韦敏克 《广西医学》2012,34(8):1034-1035
目的 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螺钉治疗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例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及髂骨螺钉内固定术、前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11例病人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固定牢固,骨盆形态基本恢复,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髂骨螺钉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C型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坚强的复位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钉治疗骨盆环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对5例骶髂关节脱位采用后路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钉固定及前路钢板固定治疗。结果:X片示5例均复位满意,无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随访5.18个月,固定无松动断裂,髂关节无再脱位,且无明显松动。结论:腰4、5椎弓根螺钉及骶髂螺钉系统结合前路钢板骨折不稳定骨盆骨折及骶髂关节脱位可获得即刻稳定性并良好维持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4.
骶骨空心螺钉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骶骨空心螺钉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 2005~2008年收治骶髂关节骨折-脱位27例,其中18例在C-臂监视下行1~2枚6.5mm骶骨空心螺钉固定(2例为双侧);8例行2块标准AO 3.5mm前路重建钢板(4~5孔)固定;1例因复合伤及骶后方软组织大面积严重挫伤坏死行骨盆外支架稳定.结果 18例后路骶骨螺钉固定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但骨折不易复位,需术中C-臂监护,其中骶前血管损伤1例;8例前路钢板固定手术时间较长,创伤大,出血较多,但直视下容易复位.采用Pohlemann骨盆骨折评分:优13例,良9例,可4例.结论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骶骨空心螺钉固定具有较大优势,两种内固定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经皮骨盆后方张力带钢板和经皮骶髂螺钉固定Denis 3类骶骨纵行骨折的术后稳定性和力学相容性,为不同类型骨折的内固定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第2代中国数字化人体“男性第23号”CT和MRI,构建完整骨盆有限元模型,骶骨Ⅰ、Ⅱ、Ⅲ区纵形骨折伴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的经皮后方张力带钢板内固定有限元模型,以及这3类骨折的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有限元模型.根据腰骶脊柱三柱加载模式和骶髂关节生理运动模式采用多方案有限元分析及实验验证.结果 骶骨Ⅰ区骨折时,张力带钢板组(P组)的后环与前环器械应力均比骶髂螺钉组(S组)明显增加,骶骨位移也增加.骶骨Ⅱ区骨折时,P组后环与前环器械应力均比S组减小,骶骨位移明显减小.骶骨Ⅲ区骨折时,P组后环与前环器械应力以及骶骨位移均比S组明显减小.结论 从内固定术后稳定性、骨折愈合的力学相容性及手术操作的安全性等方面考虑,经皮骶髂螺钉比较适合治疗骶骨Ⅰ区纵形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而经皮后方张力带钢板比较适合治疗骶骨Ⅱ区和Ⅲ区纵形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疗效。方法分析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8例,骶髂螺钉均为7.0mm直径的半螺纹中空螺钉,其中2例行2枚螺钉固定,6例行1枚螺钉固定。术中采用仰卧位,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时间20~65min,平均30min,术中平均累积X线透视时间为4.5min。术后8~12周在下地活动前取出固定螺钉。术后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患者均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复查骶髂螺钉位置良好,无螺钉移位现象。术后2例患者下地活动后出现骶髂部疼痛,无需再次手术治疗,给予药物治疗疼痛症状缓解,6例已参加工作。结论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是一种治疗骨盆后环损伤,骶髂关节骨折脱位较为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严重骶骨骨折脱位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重点在于寻求重建腰骶段稳定性的有效方法.方法 分析严重骶骨骨折脱位并伴随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骶骨骨折均为Denis 3型,矢状面RoyCamille分型为3型,骶神经损伤分别为Gibbons 3型和4型.均实施后路手术.先行椎管减压,并探查松解神经,再植入Isola内固定系统,包括髂骨螺钉,最后行后外侧植骨.结果 短期随访观察6-12月,患者神经功能明显好转,其中患者的小便功能完全恢复.复查影像学见椎管内减压充分,骨折稳定无移位.治疗期间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重建腰骶段稳定性困难.改良Galveston技术联合Isola系统是治疗严重骶骨骨折脱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数字技术与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14例,包括骶骨骨折8例,其中DenisⅠ型骶骨骨折5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3例;骶髂关节脱位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术前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中模拟手术,确定个性化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在CT引导下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时间为20~43min,平均28min。1例于术中钻入导针时出现一过性腹部疼痛,扫描发现导针钻入过长,退出后疼痛消失,术后复查大小便常规正常。未发生伤口和深部感染。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双下肢不等长和骨盆畸形等。术后均获随访。14例均恢复工作。术后X线及/或CT扫描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术后3~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3例。Majeed功能评分,优12例,良2例。结论数字技术和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骶髂复合体损伤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严谦  胡旺阳  万泉 《现代医学》2011,39(2):156-159
目的:评价C型臂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治疗累及骨盆环骨折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经皮空心螺钉治疗骨盆环骨折21例,空心螺钉直径均为6.5 mm。单纯前环单侧骨折4例、双侧骨折5例;前后环均破坏中,一侧骶骨骨折脱位合并同侧或对侧耻骨上下支骨折7例,合并耻骨联合分离2例,合并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3例。骶骨骨折脱位除1例用2枚螺钉外,其余均用1枚螺钉固定,耻骨上支用1枚螺钉,耻骨联合分离用1枚螺钉。结果:手术时间20~50 min,平均30 min,术后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14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医源性神经损伤,除1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螺钉欠佳外,其余螺钉位置良好,未见螺钉移位现象。该例患者出现生理负荷下骶髂部疼痛,行走有跛行。结论: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治疗累及骨盆环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坐耻骨骨折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达仁 《四川医学》2000,21(5):441-442
自1995年以来,我院为20例骨盆环前环坐耻骨骨折或合并后环骶髂关节脱位或关节附近骶骨、髂骨骨折,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坐耻骨骨折移位,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17~55岁。按牟德昌分型法型:无损于骨盆环完整的骨折。型:骨盆环一处骨折;型:骨盆环二处以上断裂骨折;型:髋臼骨折。本组20例均为型,骨盆前后环联合损伤,且前环骨折均在二处以上。为压缩型,近骶髂关节处髂骨纵形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1cm,耻骨上下支、坐骨下支骨折并明显移位。骨折侧闭孔处呈“G”形。受伤后至手术时间6~8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1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5例患者全部获得了随访,时间12~36月,平均25月,按照M a-jeed功能评分进行评分,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3.33%。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的相应治疗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齿状突骨折患者根据Anderson-D'Alonzo分型进行不同方法 治疗:Ⅰ型骨折3例枕颌带牵引+6周后头颈胸石膏固定;Ⅱ型骨折13例行颅骨牵引复位后齿状突中孔螺钉固定;Ⅲ型骨折5例,颅骨牵引复位后1例行齿状突中空螺钉固定,4例行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 随访6~48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 齿状突骨折应按类型区别处理,Ⅰ型骨折、深Ⅲ型骨折应当采用保守疗法,Ⅱ型及浅Ⅲ型骨折使用齿状突中空螺钉固定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对于不适合齿状突中空螺钉治疗的浅Ⅲ型骨折,可选用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相似文献   

13.
微创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微创治疗骨盆不稳定骨折的方法。方法: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后环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结果:治疗15例,随访优良率86.7%,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众所周知,下颌生理运动极为复杂,但仍可归纳为三种基本形式:即开闭运动、前后运动及侧方运动。在这三种基本生理运动形式中,以开口运动中的最大开口时,下颌骨髁状突的向前生理运动范围最广。传统的观点认为:在最大开口时,髁状突皆同关节盘运动至关节结节的下方或稍前下方而不超过。但当翼外肌功能紊乱或关节结构病变时,在开口末,翼外肌再继续收缩以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应用骶髂关节前入路双钢板与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Tile C1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盆Tile C1型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组,B组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组,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总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恶心、呕吐、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等)、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骨折复位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MAJEED功能评分和SF36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一致。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生存率均为100%。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总长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患者( P<0.01)。B组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于A组患者( P<0.01)。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骨折复位MATTA分类、术后1年MAJEED功能评分和SF36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与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微创经皮骶髂螺钉均是治疗Tile C1型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两者远期疗效相似,但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Tile C1型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及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侃  齐新文  周伟民  陈军平 《西部医学》2009,21(8):1279-1281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住合并股骨头骨折及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例髋关节后脱住合并股骨头骨折及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按照Pipkin分型:I型4例,Ⅱ型1例,Ⅳ型1例;髋关节脱住全部急诊6小时内闭合复位,股骨头骨折后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对于损伤的坐骨神经行神经探查修复术,l例Ⅳ型髋臼后壁骨折的应用重建钢板固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32个月(平均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2~21周,平均16周;随访期内未见股骨头坏死出现,髋关节评分按照Epstein标准:优5例,良1例。神经恢复按照MCRR标准:优4例,良1例,一般1例。结论髋关节后脱住并股骨头骨折及坐骨神经损伤应急诊超早期行髋关节复位,早期明确诊断及选择合适入路内固定,早期探查松解坐骨神经对其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清  张湘生  万军 《海南医学》2011,22(23):105-107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结合影像学表现确定损伤类型,依据不同的分型、损伤机制及椎间盘损伤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Ⅰ型1例(保守治疗3个月后出现C。椎间盘退变,椎间失稳)、Ⅱ型5例、Ⅱa型4例、Ⅲ型2例共12例行颈椎椎弓根侧块螺钉联合内固定融合术;Ⅱ型3例、Ⅱa型2例共5例行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Ⅲ型l例后路手术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C2-3不稳,予前路酝修手术。结果元相关术中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8~30个月,平均22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颈椎不稳和螺钉松动。结论Ⅱ型、Ⅱa型、Ⅲ型应及早手术,Ⅰ型非手术治疗后因椎间盘退变造成椎间不稳者亦应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的骨折分型、损伤机制及椎间盘损伤程度来选择手术术式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前路跨骶髂钢板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ao QY  Wang MY  Wu XB  Zhu SW  Wu HH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3):898-900
目的 评价前入路跨骶髂钢板固定方法在骨盆后环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9例(30侧)采用前入路跨骶髂钢板固定方法治疗的骨盆后环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分型:Tile B型16例,C型13例,后环损伤平均移位18 mm(5~35 mm);手术跨骶髂双钢板固定20侧,单钢板固定10侧;前环损伤钢板固定22例.结果 手术平均耗时3 h,平均输血1200 ml;手术损伤腰骶干神经3侧(10%),股外侧皮神经7侧(23%),术中大出血2侧(7%);骨折复位优23侧(77%),好6侧(20%),可1侧(3%);术后后环平均移位3 mm(0~18 mm);21例获得平均35个月(9~65个月)随访,Majeed评分平均93分(75~100分),功能恢复情况均满意.结论 前路跨骶髂钢板固定,对于骶髂关节脱位或经髂骨的骨折脱位,能获得满意复位及稳定固定,感染率低,但手术出血多,有较高神经损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1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Pipkin骨折)治疗方法及并发症。方法:治疗随访1997~2008年收治11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Pipkin骨折)病人。据Pipkin分型,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1例。据分型、年龄、术前影像及术中探查综合考虑治疗方法。闭合复位2例,取出游离小骨块3例,普通拉力螺钉固定1例,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5例。结果:随访11个月~9年,疗效优4例,良4例,可2例,1例失访,优良率72.7%。结论:治疗效果的关键是早期诊断,适当扩大手术指征,据个体化原则选用手术切口及固定。可吸收螺钉固定是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