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知母、黄芪对小鼠实验性心肌肥厚及应激反应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知母、黄芪对心率加快和心肌肥厚的作用 ,观察知母减慢心率、提高运动耐量和对应激反应的能力 ,以探讨清热滋阴药知母是否能用于心衰的治疗。方法 :①小鼠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ISO)注射液 ,测定心率加快作用和给予知母、黄芪后对心率加快的拮抗作用。②小鼠每天 2次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注射液造心肌肥厚模型 ,给药 14d后测定各组小鼠的心重指数。③小鼠行腹主动脉结扎术 ,造模 3个星期 ,观察给药 2周后各组小鼠的心重指数和跑步能力 ,测定清醒态心率和腹腔注射异丙肾 5min后小鼠心率。④小鼠每天 2次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注射液连续 1 4d(给药 1 2d)造心肌肥厚模型 ,观察各组小鼠在冷 (- 2 0℃ )和热 (45℃ )刺激下的死亡率和死亡时间。结果 :知母能拮抗异丙肾上腺素致小鼠心率加快的作用 ,降低心肌肥厚小鼠心重指数 ,表明有一定的拮抗儿茶酚胺的作用 ;并能降低腹主动脉结扎小鼠清醒态心率并增强跑步能力。知母合用黄芪还能显著提高腹主动脉结扎小鼠对异丙肾的反应能力 ,降低异丙肾造模小鼠冷热刺激条件下的死亡率并延长死亡时间。结论 :知母、黄芪合用能减慢心率 ,提高心肌储备 ,改善实验性心肌肥厚小鼠对应激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绞股蓝总黄酮对麻醉开胸犬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黄酮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3 %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十二指肠给药,颈总动脉插管及左心室插管,测量血压、心率、心输出量、左室内压、左室舒张末压、±dp/ dtmax 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绞股蓝总黄酮可明显降低血压、心率、心输出量、左室内压、±dp/ dtmax.结论绞股蓝总黄酮具有负性频率、负性肌力及降低血压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芪苷Ⅳ对正常和心功能受抑制大鼠左心室心肌力学的效应,方法:采用左心室导管法,测定左心室压力(LVP)及其微分(dp/dt),对iv黄芪苷IV(1mg/kg)对左心室心肌力学的效应,iv普萘洛尔(0.75mg/kg),抑制大鼠心功能,观察黄芪苷IV的对抗作用,结果:黄芪苷IV使心率(HR)略有减慢,使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度(dp/dtmax)明显提高,具有性肌力作用。使左室压力下降的时间常数(T)显著缩短,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左心室射血的张力-时间指数(TTI_无明显改变。表明该药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同时并未增加心肌耗氧量,对普萘洛尔抑制心功能的大鼠,用黄芪苷IV后dp/dtmax无显著降低,即该药可对普萘洛尔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T值显著缩短,表明心脏舒张功能也有改善,心肌耗氧量不增加,结论:黄芪苷IV可改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可望成为一种强心和改善心功能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黄芪总提物及其有效成分改善阿霉素致心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黄芪总提物及其有效成分(黄芪甲苷、黄芪多糖、黄芪总皂苷)对阿霉素致心衰(HF)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HF组、地高辛(DG)组、黄芪甲苷(ASIV)组、黄芪多糖( APS)组、黄芪总皂苷(AST)组和黄芪混合提取物(AEM)组,除HF组18只,其余各组均12只.采用阿霉素隔日腹腔注射致慢性HF模型,治疗药物DG,ASIV,APS,AST剂量分别为0.05,50,1 000,1 00 mg? kg-1,AEM相当于生药8 g?kg-1,每天灌胃给药.实验采用Langendorff联合多道生理记录仪进行心功能指标观察,记录分析比较各组的动物存活率(SR),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率(HR)及左心室收缩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开始收缩至射血的间隔时间(T-dp/dtmax)的变化.结果:阿霉素所致HF模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各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与HF组比较,AEM及其有效成分各组阿霉素致HF大鼠的SR,LVSP和+dp/dtmax均见明显提高,其中以AEM组在心脏收缩力学指标上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APS组亦能显著提高LVSP及+dp/dtmax,能够增加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左心室收缩最大上升速率,对HF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论:AEM及其有效成分均可以提高阿霉素致HF大鼠的存活率,明显增加实验性HF大鼠的心肌收缩力,APS也显示了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皂苷注射液对实验性心衰犬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中枢抑制药-戊巴比妥钠诱发麻醉犬在体急性心衰模型,iv黄芪皂苷注射液,同时测定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收缩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舒张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及心率(HR)等心功能指标。结果:黄芪皂苷注射液能明显增加心衰犬LVSP、+dp/dtmax、-dp/dtmax,对LVEDP和HR无明显影响。结论:黄芪皂苷注射液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对急性心衰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红花总黄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观察红花总黄素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与氧自由基和cAMP的关系 ,探讨其对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室前降支 30min ,再灌注 90min ,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红花总黄素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结果 :红花总黄素能有效对抗心肌缺血引起的左心室内压 (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与下降速率 (±dp/dtmax)及动脉血压的变化 ,并能够使心肌组织Na+ K+-ATP酶活性及丙二醛 (MDA)含量降低和cAMP的含量增高。结论 :红花总黄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减弱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能量代谢障碍和抑制自由基生成或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参附复方对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大鼠脑尿钠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参附复方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脑尿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力衰竭模型,在术后1周给予参附复方,连续给药4周,并检测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测其血浆BNP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参附组左室收缩末压(LVSP)、±dp/dtmax均显著降低(P<0.01),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附组能改善LVSP(P<0.05)、±dp/dtmax(P<0.01),降低血浆BNP水平(P<0.01)。结论:参附复方能通过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而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益肾强心方对慢性心衰大鼠神经内分泌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皮下大量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的方法制备慢性心衰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4周,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测定左室内压峰值(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心率(HR)和心脏重量指数.结果 益肾强心方能显著降低慢性心衰大鼠AngⅡ和NE水平,可明显改善慢性心衰大鼠的LVSP、LVEDP、+dp/dtmax、-dp/dtmax、HR和心脏重量指数的异常变化.结论益肾强心方是防治慢性心衰(CHF)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黄芪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评价黄芪的降压效应及其在降压过程中对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的影响。方法: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9只,采用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共8周。并连续定时观察血压变化,8周后测定BRS,并比较用药各组与不用药组血压、BRS的差异。结果:未用药组SHR血压自第3周开始升高(P<0.01),而给药的各组SHR血压无变化;经黄芪处理后的各组SHR的BRS明显比自然饲养的SHR高(P<0.01或P<0.05)。结论:黄芪可以改善SHR的BRS。  相似文献   

10.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肥厚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洪缨  许少珍  曾德源  侯家玉 《中成药》2002,24(7):525-529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实验性慢性心衰大鼠心肌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结扎大鼠腹主动脉造成心肌肥厚模型,手术4周后开始给药,连续8周。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4周,以及给药后的2周和8周测量动物血压,并在给药8周后采用心内插管观察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测定心脏重量,左心室肌细胞横切面积以及总蛋白含量。结果:1.结扎腹主动脉后动脉血压持续升高,黄芪注射液无显著降低动物血压的作用。2,黄芪注射液可增强心衰动物的心脏收缩功能,使收缩速度加快,收缩时间缩短,但对心脏舒张功能无明显改善。3,黄芪注射液可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体重)。4,黄芪注射液有减小左心室心肌细胞横切面积和降低左心室肌总蛋白含量的作用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心衰动物的心脏收缩功能,并对左心室肥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