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中药汤剂。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及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抗心衰西药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黄芪、党参、丹参、川芎等),疗程为4周.对比心衰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NT-proBNP浓度以及超声心动图左室舒末内径(LVEDD)、左室收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76.31%,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浓度、LVEDD、LVESD、LVEF%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对高脂血症,中医分型为气虚血瘀、痰瘀阻络患者的调脂作用。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痰瘀阻络证的高脂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可显著改善中医证候,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血脂指标变化程度,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高脂血症(益气活血、化痰通络型)的中药。其疗效水平与脂必妥相当,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对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多时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医证候、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影响,及HSP-70的动态变化与疾病发展和中医证候演变的相关性。方法:脑分水岭梗死发病72 h以内的13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益气活血汤。发病3 d内、第7,14天记录NIHSS评分,进行中医证候评价。采集HSP-70,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气虚和血瘀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发病3~7 d,治疗组HSP-70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病7~14 d,治疗组HSP-70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3个时点HSP-70与NIHSS,气虚,血瘀均成负相关(P0.05)。发病3 d内、第7天NIHSS与气虚、血瘀均成显著正相关(P0.01)。发病第14天NIHSS与气虚成正相关(P0.05),与血瘀成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益气活血汤有助于改善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气虚血瘀的中医证候有显著改善作用。益气活血汤可能有利于HSP-70发挥细胞保护功能。因其高度相关性,发病后HSP-70的表达水平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与关联能够从微观角度反映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规律及中医证候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124例冠心病心肌缺血中医证属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西药治疗。疗程6周。观察2组患者心电图、左心室功能和临床症状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电图∑ST、NST和左心室功能改善、心绞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改善作用显著(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通脉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6例,中医诊断符合气虚血瘀证型,随机平分为两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应用西药甲钴胺、依帕司他、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益气活血通脉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症状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1%,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口渴喜饮、多食易饥、肢体麻木、肢体疼痛、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在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应用中药方剂益气活血通脉方联合西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曲  张英来 《河北中医》2016,(4):502-50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2组治疗1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PG、2 h PG、Hb A1c均下降(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UAE、CCr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C、TG、HDL-C及LDL-C均改善(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且能改善血糖、血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夏橘化瘀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规范化药物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夏橘化瘀胶囊。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89.1%,对照组总有效率7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7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84.8%,对照组总有效率6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TC、TG、LDL-C及HDL-C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夏橘化瘀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心绞痛、中医证候、心电图及血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泄浊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的中医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和血清瘦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护肾排毒等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益气活血泄浊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疗效及肾功能和血清瘦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瘦素、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泄浊法可以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2型糖尿病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性冠心病(气虚血瘀热毒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养心氏片,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一号方。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综合疗效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心电图疗效、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82.5%,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心电图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PG、PBG、Hb Alc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比较FPG、PBG、Hb Alc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6、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IL-6、hs-CRP水平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指标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法能改善2型糖尿病性冠心病临床综合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抑制高血糖状态,降低炎症反应,在2型糖尿病冠性心脏病中具有临床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1.
曾洁  浦莉俊  郑敏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12-24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本证(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湿证、瘀证、痰瘀互结证)辨证分型,同时检测血糖、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9例,以阴虚燥热证(62.7%)及气阴两虚证(30.5%)为主,多兼有湿证(78.0%),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以脾肾气虚证(72.0%)为主,多兼有瘀证(62.0%),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例,以阴阳两虚证(81.8%)为主,多为痰瘀互结证(72.7%)。本证中脾肾气虚证及阴阳两虚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其他证型,而C肽水平低于其他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瘀血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湿证组,C肽水平低于湿证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本证的演变规律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为湿证-瘀证-痰瘀证。C肽、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可反映中医证型的动态变化,与中医主证标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临床2型糖尿病中医药序贯疗法,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中西医结合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选用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西药控制不良,且中医辨证属阴虚热盛、气阴两虚者为研究对象,加服石斛合剂序贯1、2、3方,每次循环后复查临床中医证候、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h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压(BP),2次循环后加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石斛合剂序贯疗法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气阴两虚证者燥热、烦渴、盗汗等临床症状,且所有患者治疗后HbAlc和FBG或2hBG较治疗前至少下降10%以上,HOMA-IR、TC、TG、Bp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均〈0.01。结论:2型糖尿病属本虚(阴虚气虚)标实(热瘀浊)疾病。石斛合剂序贯疗法(滋阴清热、益气活血,清肝泄浊)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而且具有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改善血压、调整血脂作用,方法简单易行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中药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妇科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缓解疼痛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妇科慢性盆腔痛(气滞血瘀型)患者52例,予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治疗两个疗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数字疼痛评分(NRS)的变化,评价中药灌肠、外敷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改善情况;通过观察中医证候评分以及汉密尔顿抑郁评分(24项)的变化,评价中药灌肠、外敷对慢性盆腔痛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和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盆腔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8.46%,数字疼痛评分(NRS)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慢性盆腔痛患者的抑郁情绪随着疼痛的缓解也得到明显改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灌肠、外敷具有疏肝行气,温经活血,祛瘀止痛之功,能显著缓解慢性盆腔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且中药外治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危人群对冠心病(CHD)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前后中医证型演变规律的影响。方法:对两家三甲医院131例术前诊断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且符合其它各项标准的病例,根据性别按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完成中医病史的采集及证型的辨别,最后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气滞证在术前至术后1月的分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血瘀证在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1周、术后3月的分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寒凝证、气虚证在各阶段的分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阴虚证在术后24小时、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6月的分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阳虚证的分布在术后1月至术后6月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高危人群主要影响CHD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的本虚证,对其气滞、血瘀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廖佳丹  张艳  宫丽鸿  王晨 《中医药学刊》2012,(10):2270-2273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l)及心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2)信号通路在慢性心衰中的作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中药对慢性心衰心室重构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以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减食等方法造成大鼠慢性心衰动物模型,对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益气中药组、活血中药组、益气活血中药组和益气活血利水中药组,没有进行左冠脉结扎手术的假手术大鼠为正常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心衰大鼠ATl、ERK2的变化情况。结果:慢性心衰动物模型组大鼠心肌ATl、ERK2表达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各用药组大鼠心肌组织ATl、ERK2表达明显降低,其中益气活血组、益气活血利水组中药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益气活血利水组疗效明显优于益气活血组(P〈0.01)。结论:证明益气、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可通过抑制心肌组织中ATl、ERK2的表达,抑制或逆转心室重构的过程,从而达到治疗慢性心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气虚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及左室肥厚指标的变化。方法入选的65例老年高血压LVH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虚血瘀组(29例)与非气虚血瘀组(36例),观察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及左室肥厚相关指标。结果气虚血瘀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低切变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显著高于非气虚血瘀组(P〈0.05或P〈0.01);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室内径(LVDd)、左室心肌质量(LVM)显著高于非气虚血瘀组(P〈0.05或P〈0.01)。结论气虚血瘀型是老年高血压LVH常见证型之一,血液流变学及左室肥厚指标的变化为其提供实验室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丹参等活血药对心功能不全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的干预作用。方法腹主动脉结扎造模术后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服。中药组给予活血药浸膏,西药组给予卡托普利,中西医结合组给予中药联合卡托普利片灌胃,治疗4周和8周后检测血流动力学。包括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心率(HR)、外周平均动脉压(MBP)等。结果中药和卡托普利干预治疗4周后,中西医结合组LVSP、LVEDP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而舒张末期最大下降速率(-dp/dt)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治疗8周后LVEDP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dp/dtmax、-dp/dtmax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丹参等活血药方与西药卡托普利的联合使用能显著改善心功能不全大鼠的血流动力学,从而对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IV/AIDS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入组276例HIV/AIDS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11个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入选患者参考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六种常见证型,检测两组外周血细胞中CD+4、CD+8、CD4/CD95、CD8/CD95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证型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较,CD+4、CD4/CD95均低于健康人,而CD8/CD95均高于健康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均高于健康人,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证型比较,痰湿内蕴组CD+4低于气血两虚兼血瘀和气血两虚组,痰湿内蕴组CD8/CD95高于气血两虚兼血瘀和阴虚火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V/AIDS患者不同证型间T淋巴细胞凋亡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证型发生转化时,其T淋巴细胞凋亡水平发生变化。个别指标在辨证两种证型时具有辅助辨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照组100例用消心痛、倍他乐克、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102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化痰行气、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较对照组好(P〈0.01)。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益气化瘀法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50 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甲钴胺.治疗2 月后予以临床主症积分比较以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0.00%,对照组有效率65.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 组肢体疼痛、肢体麻木、肢端冰凉、肢端发热、其他异常感觉等主症积分具有下调,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以治疗组下调最为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