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控制肝癌切除术后腹腔积液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该院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的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42例,其中,经特利加压素治疗的观察组22例,传统利尿剂治疗的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腔积液引流量、术后尿量、肾功能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经特利加压素治疗后,第1、2、3天的腹腔积液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59、6.398、8.658,P <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3天的尿量均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8、6.850,P <0.05)。观察组有9.1%(2/22)的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对照组为20%(4/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2,P >0.05)。观察组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109±25)h 和住院时间(25±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3±26)h 和(27±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1、2.674,P <0.05)。结论特利加压素较传统利尿剂能更有效控制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腹腔积液的形成,并且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应用ELISA法检调1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sP-selectin的水平。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sP-selectin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临床Ⅱ期患者高于临床I期患者,而临床Ⅲ期患者又高于临床Ⅱ期患者。术后第15d,患者血浆sP-selectin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第30d,患者血浆sP-selectin含量较术后第15d进一步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sP-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其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手术切除肝癌可降低患者血浆sP-selectin水平。血浆sP-selectin的检测及动态观察可能对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病情发展的判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估计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和β-连环素(β-catenin)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在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34.43%和67.21%,而在癌旁肝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14.75%和26.23%,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cadherin表达与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肿瘤大小、肿瘤分化、肿瘤个数有关。β-catenin异常表达在不同肿瘤个数及不同肿瘤分化状况下差异有显著性。[结论]E-cadherin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及术后的复发及转移有关,可能作为监测HCC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载人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来源的CD133+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CD133+HCC RNA-DC)疫苗的免疫活性。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人HCC组织中分离出肝癌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CD133+肝癌细胞,制备负载CD133+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疫苗,最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表型,ELISA法测定DC分泌IL-12水平,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检测DC在体外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CD133+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的HLA-ABC、HLA-DR、CD86、CD80、CD83表达水平分别是(96.52±2.02)%、(92.17±3.04)%、(94.25±3.28)%、(55.14±1.67)%、(40.53±2.31)%,与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和成熟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33+肝癌细胞RNA-DC、肝癌细胞RNA-DC、成熟DC和未成熟DC分泌IL-12的量分别为(421.50±3.12)、(418.20±1.10)、(324.20±2.19)和(102.47±4.60)pg/ml,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前两者均高于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肝癌细胞RNA-DC与肝癌细胞RNA-D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分别均强于成熟DC和无DC刺激的自体T淋巴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33+肝癌细胞RNA树突状细胞疫苗具有成熟表型,能够在体外有效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TGF-β_1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当归补血汤组;模型组及当归补血汤组均给予STZ单次腹腔注射,并以隔日高脂饲料喂饲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当归补血汤组给予当归补血汤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6周后处死大鼠取肾脏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肾组织TGF-β_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TGF-β_1表达明显增强(P0.01);当归补血汤组大鼠肾组织TGF-β_1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归补血汤可以通过抑制肾组织TGF-β_1的表达,发挥对糖尿病肾病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索拉非尼治疗的45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接受过1次以上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者中,服药后6周RECIST评价时27例肿瘤稳定,5例肿瘤进展,1例肿瘤出现病灶缩小,10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改善;不良反应一般在服药后1~2周左右出现,在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共14例发生较严重(3~4级)的不良反应,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减少药物剂量者11例,3例停药。药物不良反应在减少剂量并予一定对症支持治疗后大多可以缓解。结论:索拉非尼可延长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且耐受性良好,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肝癌手术中的规则性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国  刘剑勇 《广西医学》2010,32(6):659-662
目的对比肝细胞肝癌手术中的规则性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的手术效果。方法术后经病理证实肝细胞肝癌患者56例,其中规则性肝切除22例,非规则性肝切除34例,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情况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则性肝切除组的小肝癌5年生存率为80.0%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的14.3%(P〈0.05),非规则性肝切除组的大肝癌5年总生存率为45.0%高于规则性肝切除组的5.9%(P〈0.05)。结论两种方法近期生存率相当,远期生存率小肝癌规则性肝切除好于非规则性肝切除,而大肝癌则是非规则性肝切除好于规则性肝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前应用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VIP、万方数据库,截止日期到2013年3月12日。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HCC切除术前TACE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ACE组与单用手术切除治疗HCC组相比,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的相对危险度(RR)[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7(0.92~1.25)(P=0.38)、1.05(0.79~1.41)(P=0.72)、0.95(0.64~1.42)(P=0.81);1、3、5年总生存率的RR(95%CI)分别为1.01(0.92~1.10)(P=0.85)、1.14(0.97~1.34)(P=0.11)、0.95(0.75~1.21)(P=0.6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合并分析其相对危险度的RR(95%CI)分别为0.89(0.45~1.75)(P=0.73)、0.77(0.25~2.37)(P=0.65)。2组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C术前应用TACE不能提高术后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但是本研究中纳入的文献数及病例数均较少,尚需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thrombus,PVTT)外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肝叶切除联合经门静脉癌栓切除或经门静脉残端取栓术治疗PLC合并PVTT13例。其中肉眼癌栓10例,镜下癌栓3例。术后3例仅行门静脉化疗(PVC),3例同时行PVC+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1例术后单纯行TACE治疗,6例术后未做化疗。结果无手术死亡,肉眼癌栓全部取出。术后10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其中1例于术后28 d死于肝功能衰竭,余经护肝治疗恢复;5例术后出现右侧胸腔积液,予胸腔穿刺抽液后治愈。1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60个月。镜下癌栓的3例未复发,非镜下癌栓的9例术后1年内复发6例,行化疗者7例,1年内死亡4例(3例仅行PVC,1例仅行TACE);术后1~2年内复发3例,均为行PVC+TACE者,1~2年内死亡1例。在7例行辅助化疗的患者中,1、2年生存率分别为42.9%(3/7)和28.6%(2/7)。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PLC合并PVTT的有效方法,术后辅以门静脉化疗及TACE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