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创无痕缝合技术联合围瘢痕期干预治疗对预防瘢痕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创伤手术患者690例,随机分为常规缝合组、微创无痕组(微创无痕缝合术)和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缝合术+围瘢痕期干预),每组230例,术后6、12个月,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法(VSS)结合应用超高频超声瘢痕厚度检测,定量评估皮肤愈合后瘢痕形成情况,观察3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后3组温哥华瘢痕评分比较,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组<常规缝合组(P<0.05,P<0.01);超高频超声检测瘢痕厚度结果显示,6个月、12个月后3组比较,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组<常规缝合组(P<0.05,P<0.01);12个月后皮肤愈合瘢痕明显减轻的顺序为: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组>常规缝合组(P<0.01)。结论微创无痕缝合术结合围瘢痕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地预防瘢痕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深度烧伤后瘢痕畸形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以40例深度烧伤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7例为不接受早期手术,出院后未能进行规范的瘢痕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的患儿;治疗组23例进行早期切削痂植皮手术,出院后临床医生跟踪指导患儿家属进行持续规范的瘢痕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以温哥华瘢痕量表为标准分别在出院当日和出院后1、3、6、12个月对患儿进行瘢痕测评。结果:治疗组患儿在出院当日及出院后不同时间瘢痕的色泽、血管分布、厚度和柔软度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手术及持续规范的瘢痕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和减轻小儿深度烧伤后的瘢痕畸形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支架植入术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术修复儿童四肢烧伤后瘢痕挛缩的疗效.方法:选择烧伤后瘢痕挛缩影响功能患儿28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瘢痕切除后行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术;对照组行瘢痕松解后中厚皮移植术.比较2组患儿术后供皮区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术后1周创面感染率及术后随访6个月取皮区、植皮区瘢痕增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供皮区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1周2组植皮区创面均无感染,所植皮片基本存活.术后随访6个月,2组供皮区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植皮区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人工真皮支架联合自体刃厚皮修复儿童四肢烧伤后瘢痕挛缩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疤痕平对增生性瘢痕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抗瘢痕的机制。方法:选择14例双下肢深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病人,以左下肢为治疗组,外用疤痕平,每日2次,以右下肢为空白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对双侧瘢痕进行电镜观察。结果:治疗组成纤维细胞较少、胞浆内细胞器减少,糖原颗粒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排列规则,血管数量减少。结论:疤痕平可有效地防治增生性瘢痕。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探讨硅凝胶膜加弹力绷带联合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②方法 随机选择43例烧伤后双 侧肢体有增生性瘢痕的患者,A组应用硅凝胶膜加弹力绷带联合治疗,B组单纯应用弹力绷带治疗,C组单纯应用硅凝胶膜治疗。③结 果 治疗3~6个月后,A组效果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1);治疗12个月后,A、B及C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④结 论 硅凝胶膜加弹力绷带联合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以6个月时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寻求一种更好的防治增生性瘢痕的方法,我科在2000年5月~2001年5月利用疤痕贴治疗了38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并对治疗后疤痕的瘙痒、色泽、厚度、硬度进行了跟踪观察,结果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8例烧伤病人中男265例,女123例,年龄为3~52岁,平均年龄22±3.05岁,其中预防组88例,治疗组300例,治疗组中病程6个月56例,6~12个月230例,12个月以上14例。  相似文献   

7.
王金  柴磊  吴艳萍  黄铜  徐瑞  黄立军  梁莉  陈俊峰  郭涛△ 《广东医学》2020,41(21):2201-2204
目的探讨改良式减张美容缝合术联合595 nm染料激光预防术后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激光科门诊浅表肿物切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减张美容缝合术联合595 nm染料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式减张美容缝合术治疗,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随访,通过温哥华评分量表(VSS)总评分值评价疗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患者对术后瘢痕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VSS总评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术后瘢痕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减张美容缝合术联合595 nm染料激光预防术后瘢痕增生,疗效确切,患者满意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梅花针针刺治疗对烧伤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 选择烧伤外科双侧肢体有对称性瘢痕增生的大面积深度烧伤康复期患者20例,进行同体对照研究,一侧肢体行梅花针针刺治疗(观察组),对侧肢体常规抗瘢痕治疗(对照组).初步评价梅花针针刺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各取瘢痕组织标本,检测各组瘢痕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同时检测cD34的表达来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 观察组瘢痕增生表现均较对照组轻,尤以瘙瘁、疼痛症状改善最为明显,量化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尸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软膏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病理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外用白藜芦醇软膏,对照组外用美宝疤痕软膏,分别于皮肤瘢痕部位外涂,每日早晚各涂一次,使用周期为90d。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SS评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7.75%,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6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软膏有较好的祛除瘢痕作用,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祛瘢产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常严重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本研究旨在探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儿童深度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5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深度烧伤患儿68例,其中男44例,女2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5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压力治疗和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和患儿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患儿进行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儿满意度。  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VSS[(5.54±1.41)分]、OSAS[(3.42±0.79)分]、PSAS[(4.00±0.79)分]总体评分较治疗前VSS[(8.24±1.73)分]、OSAS[(5.00±0.82)分]、PSAS[(5.48±0.97)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对照组患儿VSS[(6.94±1.64)分]、OSAS[(4.28±0.75)分]、PSAS[(4.91±0.70)分]总体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VSS、OSAS、PSAS总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瘢痕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 < 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出现红斑2例,色素沉着1例,糜烂1例,对照组患儿出现水疱3例,糜烂2例。  结论  对于增生性瘢痕,在常规抗瘢痕的基础上加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瘢痕的厚度、血管分布等,减少瘢痕导致的瘙痒、疼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Ki-67在病理性瘢痕以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增生性瘢痕,22例瘢痕疙瘩,16例正常皮肤组织Ki-67的表达。结果病理性瘢痕中Ki-67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瘢痕疙瘩组织中Ki-67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结论瘢痕增生与细胞增殖增高呈正相关;Ki-67的表达可以作为鉴别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R啨sum啨   Objectif Commel effetb啨n啨ficiairesurlacicatricecutan啨esousbandagecompressif ,stenttubulaireendocholedoquepourraitavoirlem毢meeffetsurlacicatricesplanchnique .L experienceest劋chercherletempsoptimum pouravoirlaformationcicatricielleauminimum . M啨tho…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复合皮移植术联合磺胺嘧啶银对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相关血清指标及功能区瘢痕情况的影响分析。选取80例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患者,根据皮肤移植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Ang)Ⅱ 及CD46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研究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植皮一月后研究组功能部位皮肤色泽、厚度、血管分布及柔软度各项V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皮移植术联合磺胺嘧啶银可显著加快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的愈合速度,同时减轻其炎性反应及改善功能部位瘢痕状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硅酮凝胶喷雾剂对兔耳瘢痕动物模型瘢痕纤维组织的影响,探讨硅酮凝胶喷雾剂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8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与硅酮凝胶喷雾剂组,并在每只兔耳腹侧面制作创面建立病理性瘢痕模型。于创口制备术后第28天始在瘢痕部位喷抹硅酮凝胶药物,于术后第56天处死动物,切除耳部瘢痕,HE染色检测瘢痕组织的增生指数(HI)及成纤维细胞数密度(NA),VG染色检测瘢痕组织胶原纤维面积密度(AA),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inad3表达水平。结果硅酮凝胶喷雾剂组(硅酮凝胶组)的成纤维细胞胞体变小,胶原纤维较稀疏,排列有序;HI、NA和AA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发现硅酮凝胶组瘢痕组织中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硅酮制剂可抑制Smad3的表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形成,避免过量纤维组织形成,进而抑制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使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预防术后瘢痕的疗效。方法:以100例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 验组(伤口拆线后第2天予以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和对照组(伤口拆线后第2天予以尿素乳膏外涂),每组50人。以 温哥华瘢痕量表(VSS)为依据,分别在伤口拆线当日及治疗开始后的第4,8,12,16,20,24,28,32周对患者进行 瘢痕评估。结果:治疗开始后,实验组每次随访的VSS总评分均较低(P<0.05);实验组的色泽评分与对照组各个随访 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管分布评分于第20周开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厚 度和柔软度评分在治疗开始后的各个随访时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伤口在头面颈部位的实验组无论是 VSS总评分还是VSS各项指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口在胸肩背、腰腹臀或四肢部 位的实验组VSS总评分均较相应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伤口在胸肩背部位的实验组血管分布、厚度评分较相应 的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术后及早局部外用多磺酸黏多糖可有效预防瘢痕增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压力疗法对烧伤增生性疤痕的防治作用。方法60例烧伤病人创面愈合后用弹力绷带和弹力套加压,观察疤痕增生情况,同时选择60例烧伤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压力治疗组在疤痕硬度、颜色、厚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压力治疗是目前防治烧伤疤痕增生的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促愈瘢痕消"对兔耳增生性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愈瘢痕消”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用新西兰白兔12只,均在右侧兔耳腹侧面制作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待瘢痕形成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试验组(A组)外用“促愈瘢痕消”,对照组(B组)外用生理盐水,均1次/d,连用1月。分别在瘢痕形成时、治疗后4周测量瘢痕厚度,治疗后1、4周切取瘢痕组织做组织病理学及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测定。结果:A组在4周时较B组瘢痕厚度明显变薄,颜色变浅,质地变软,胶原色淡而排列稀疏,随用药时间延长差异明显;两组间瘢痕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PCNA阳性表达率在1、4周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1、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1、4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愈瘢痕消”能够明显抑制兔耳瘢痕的增生,且机理可能是减少p53及PCNA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瘢痕下直接扩张美容术在体表中小面积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至今采用瘢痕下直接扩张美容术治疗的12例的患者临床资料。计算瘢痕面积及所需扩张的容量,选择合适大小及形状的扩张器,一期手术将扩张器直接置入瘢痕区域下面,扩张满意后24周取出扩张器、切除瘢痕、处理周围纤维囊、延长周围扩张软组织并充分止血后直接缝合。结果12例患者共治疗15处瘢痕,置入扩张器15个。修复面积最大8 cm×6 cm,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瘢痕下直接扩张美容术对体表中小面积增生性瘢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