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达克罗宁胶浆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苏醒期的躁动, 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达克罗宁组(Ⅱ组)、右美托咪定组(Ⅲ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达克罗宁组(Ⅳ组), 各20例, 患者均不用术前药。Ⅲ、Ⅳ组在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6μg·kg-1·h-1负荷剂量静脉泵注, 15min后以 0.2~0.3 μg ·kg-1·h-1的剂量持续泵入,Ⅱ、Ⅳ组达克罗宁胶浆于插管前均匀涂抹气管导管头端至15 cm处, Ⅰ、Ⅱ组泵入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 分别于术毕时(T1)、气管导管拔管时(T2)、气管导管拔除后5 min(T3)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 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前Riker镇静躁动评分、拔管后5min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Ⅰ组和Ⅱ组患者T2、T3时MAP均明显高于T1, HR均明显快于T1(P<0.01);Ⅲ组和Ⅳ组患者T1~T3时MAP均低于Ⅰ组(P<0.05~P<0.01), HR均明显慢于Ⅰ组(P<0.01)。4组苏醒期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无明显不同(P>0.05)。Ⅳ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Ⅰ、Ⅱ、Ⅲ组(P<0.01);Ⅱ、Ⅲ和Ⅳ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 Ⅲ组和Ⅳ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插管前输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6μg·kg-1·h-1, 15min后以 0.2~0.3μg ·kg-1·h-1的剂量持续泵入, 联合达克罗宁胶浆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苏醒期躁动, 并能降低患者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且不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对扁桃体切除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25例:地佐辛1组(D1组)、地佐辛2组(D2组)、地佐辛3组(D3组)和对照组(NS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05mg/kg、0.1mg/kg、0.2mg/kg和生理盐水10mL。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记录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的躁动(R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D1、D2、NS组比较,D3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延长(P<0.01),D1、D2、N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1、NS组比较,D2组和D3组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的RS及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D1组和NS组、D2组和D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1、D2、NS组比较,D3组呼吸抑制、嗜睡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而D1、D2和N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可有效地预防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0.1mg/kg对呼吸抑制作用小,可提高全身麻醉术后的苏醒质量,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的双相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全麻老年患者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C组),每组25例。D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 μg/kg稀释至20 mL泵注,10 min输注完毕,再以0.3 μg·kg-1·h-1泵注至插管后5 min;C组静脉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记录入室后(T0),右美托咪定负荷量结束后(T1),气管插管前(T2)及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2组患者MAP在T2~T5时点均较T0下降(P < 0.05~P < 0.01);D组MAP在T1、T2、T4、T5时点与T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和T2时点MAP与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T2时点MAP高于C组(P<0.05)。D组患者HR在T1、T2、T4和T5时点明显低于T0(P<0.01);T2、T4和T5的HR均显著低于T3(P<0.01);C组患者T4和T5时点HR均低于T0(P<0.05);D组T1、T2和T5的HR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全麻诱导过程中给予右美托咪定可以升高动脉血压,一定程度地抑制了全麻药物引起的血压下降,同时降低HR,减弱气管插管反应,稳定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预防椎管内麻醉后寒战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骨科患者90例,随机分为D组(右美托咪定0.5 μg/kg)、Z组(地佐辛0.1 mg/kg)及C组(0.9%氯化钠注射液),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2~3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平面固定后,微量注射泵输注相应药物。观察麻醉后寒战反应及分级、氧饱和度情况,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麻醉平面固定后(T0)、药物泵注结束时(T1)、手术开始30 min(T2)和60 min(T3)及手术结束(T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D、Z、C组的寒战分级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Z组在T3和T4时间点的HR均较C组降低(P<0.01);3组间T0~T4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镇静效果在T1~T4时间点均优于Z组和C组(P<0.01),且无过度镇静现象。结论:右美托咪定既能有效降低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又具备良好的镇静作用,且不增加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羟考酮对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患者麻醉苏醒期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年龄18~60岁,体重55~85 kg FESS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A组(羟考酮0.1 mg/kg),B组(羟考酮0.15 mg/kg),C组(羟考酮0.2 mg/kg)。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羟考酮。记录手术结束时(T1)、气管导管拔除时(T2)、气管导管拔除后10 min (T3)、出麻醉恢复室时(T4)时HR、SBP、DBP、SPO2。同时记录患者自主呼吸出现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拔管时SAS评分、导管拔除后20min时Ramsay评分和VAS评分、拔管期间满意度评分和恶心、呕吐例数。 结果 C组患者恶心(12例)及呕吐(12例)例数比其他2组多(P<0.05);T2时3组间HR、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A组HR、SBP和DBP及T4时A组HR、SBP和DBP均高于其他2组(P<0.05);而T3时C组SPO2低于其他2组(P<0.05);3组间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拔管满意度评分及VAS评分高于其他2组(P<0.05),而Ramsay评分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羟考酮0.15 mg/kg可以使FESS患者麻醉苏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全麻患者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R组手术结束后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 ng/ml)直至气管拔管时停药;C组手术结束时即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1 min(T3)、拔管后3 min(T4)及拔管后5 min(T5)的血压、心率,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呛咳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拔管后不良记忆的患者例数。结果:与R组比较,C组T2、T3、T4、T5时间点血压均明显升高,心率均显著增快(P<0.01);2组患者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躁动呛咳等心血管不良事件中C组明显增加(P<0.01),拔管后有不良记忆例数C组明显多于R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4 ng/ml靶控输注能安全有效地减轻全麻患者苏醒期心血管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对颅脑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术毕给予喷他佐辛,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氧饱和度(SpO2),分析两组苏醒期Ramsay评分、躁动评分、CRB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T1、T2、T3、T4时的MAP、SBP、DBP、HR和SpO2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MAP、SBP、DBP、HR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地佐辛对于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于术毕前30min静脉注射芬太尼,观察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地佐辛,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镇静效果、镇痛效果、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躁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t1、t2、t3、t4时间点的Riker 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t0、t1、t2、t3、t4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拔管后1、5、10 min与拔管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躁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术毕前30 min应用在老年全麻患者中,可以降低苏醒...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预注帕瑞昔布钠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择期腭裂修补术患儿,七氟烷维持麻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4组,各30例,分别为:低剂量帕瑞昔布钠组(L组)、中剂量帕瑞昔布钠组(M组)、高剂量帕瑞昔布钠组(H组)和对照组(C组)。L、M、H和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0.5mg/kg、帕瑞昔布钠0.75mg/kg、帕瑞昔布钠1 mg/kg(剂量≤40mg)及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面罩吸氧(6L/min)+8%七氟烷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3μg/kg行气管插管;2%~3%七氟烷维持麻醉直至手术结束,术毕立即停止吸入。记录术中情况、苏醒期躁动情况以及疼痛和镇静程度,并记录术后24h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儿麻醉、手术、拔管和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比较,M组和H组患儿躁动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而L、M、H组小儿麻醉后躁动量表(PAED)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1);M组和H组PAED评分均低于L组(P<0.05);与M组比较,H组躁动发生率及PAE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疼痛评分(FLACC)及Ramsay评分比较,与C组比较,L、M和H组患儿术后各时点FLACC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而3组患儿术后Ramsay评分均升高(P<0.05~P<0.01);与L组比较,M组和H组T0和T1时点FLACC评分均降低(P<0.05~P<0.01),M组和H组T1和H组T2时点Ramsay评分升高(P<0.05~P<0.01);与M组比较,H组各时点FLACC评分及T0与T1时点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组T2时点Ramsay评分明显高于M组(P<0.01);4组患儿头疼、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帕瑞昔布钠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患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而预注帕瑞昔布钠0.75 mg/kg是临床预防小儿苏醒期躁动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在经口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下喉癌手术且预期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口咽部表面麻醉加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B组采用口咽部表面麻醉加环甲膜穿刺气道内表面麻醉,然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口清醒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局麻时患者呛咳评分、插管时恶心评分、气管导管置入时患者呛咳评分、插管过程中的舒适度评分以及插管成功后患者对气管导管耐受评分;记录入室后(T0)、局麻完成后(T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T2)、气管插管完成后注射全麻药物前(T3)的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ygen,Sp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结果 两组插管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局麻呛咳评分、插管时恶心评分、气管导管置入到位时呛咳评分、患者舒适度评分、导管耐受评分均较B组低(P<0.05)。在T0及T1时,两组患者HR及MAP均无明显差异。在T2及T3时,A组患者HR及MAP较B组患者低(P<0.05)。所有时间点两组SpO2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环甲膜穿刺气道内表面麻醉,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的表面麻醉能为喉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清醒气管插管条件,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赵其宏  张颖  梅枚  刘刚  朱琳琳  周菊 《安徽医学》2012,33(3):285-287
目的探讨地佐辛防治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躁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和地佐辛组(D组)。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并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2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 h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和地佐辛5 mg。观察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记录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拔管即刻(T1)、拔管后30 min(T2)和60 min(T3)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VAS、Ramsay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和眩晕的发生率。结果 D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以及MAP、HR(T1、T2)、VAS评分(T1~T3)和Ramsay评分(T1、T2)显著低于N组(P0.01);2组自主呼吸恢复和拔管时间、SpO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能安全有效地预防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仅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在全麻拔管期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激反应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年龄60~76岁,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右美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手术结束前30min,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泵注时间为15rain。C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用药前(TO)、拔管前即刻(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3min(T3)、拔管后5min(T4)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变化;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结果C组T1~T4时间点的HR、MAP较11D时HR和MAP升高(P〈0.05或〈0.01);D组T2和乃时HR,MAP较T0时HR和MAP升高(均P〈0.05),但升高的幅度明显小于C组(均P〈0.01);D组T1~T4时间点的血浆E浓度,NE浓度均较rm时E和NE升高(P〈0.05或P〈0.01),但升高的幅度明显小于C组(均P〈0.01);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毕前0.5ug/kg右美托咪定可抑制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拔管期的应激反应,促进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不延长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和清醒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3.
杨清存  冯艳平 《中原医刊》2013,(23):101-103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对提高开胸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质量的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n=20):P组:麻醉前1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5m1);D组:术毕前2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2mg/kg;PD组:麻醉前1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5ml)+术毕前2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于麻醉前(T1)、拔管前即刻(T2)、拔管后1min(T3)、拔管后5rain(T4)时记录呼吸(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苏醒、拔管时间。评估拔管后5min时的躁动(RS)评分、镇静(RSS)评分,和舒适(BCS)评分。结果与PD组相比,P组他、T3时刻HR增快,MAP增高;RS评分增高,与D组、P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苏醒、拔管时间延长,RSS评分增高,与P组、P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BCS评分增高,与P组、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10min帕瑞昔布钠40mg复合术毕前20min0.1mg/kg地佐辛静注用于开胸手术后,患者有满意的麻醉恢复期循环变化,且不影响患者的苏醒、拔管时间,苏醒质量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地佐辛和舒芬太尼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1组、D2组、S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0.15mg/kg和舒苏太尼0.1μg/kg。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苏醒时间(T2)、拔除气管导管时间(T3);记录缝合皮肤前、拔除气管导管即时、拔除后1、5、10min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K)和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结果:D1、D2组T1、B值低于S组(P〈0.05),D1组1、2短于D2组(P〈0.05);D1、D2组SBP、DBP、HR在拔除气管导管即时,拔除后1、5min比S组低(P〈0.05)。结论:与舒芬太尼相比,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用于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麻醉苏醒快,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间及拔管期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D组在诱导前5min静脉滴注地佐辛0.2mg/kg,诱导用咪唑安定0.1mg/kg,依托米酯(乳剂)0.2 m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2 mg/kg;F组顺序给予相同剂量的咪唑安定,依托米酯(乳剂)及苯磺顺阿曲库铵和芬太尼4μg/kg。记录患者各时点收缩压(SPB)、舒张压(DS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拔管时Ramsay评分。结果两组插管前即刻(T1)、SBP、DSP、HR均显著低于其基础值(T0)(P〈0.01),尤以F组下降幅度更大,与D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3时刻两组SBP、DBP较T0时低,拔管时(T5)D组SBP、DSP、HR均显著低于F组(P〈0.01),拔管后5 min(T6)、拔管后10min(T7)D组SBP、DSP、HR均低于F组(P〈0.05);D组Ramsay评分低于F组。结论地佐辛用于老年患者的全麻诱导,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全麻苏醒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地佐辛组(D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手术结束前约20min给予D组肌注地佐辛0.1mg/kg,A组不给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前、拔管时、拔管后10minMAP、HR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疼痛、寒战及躁动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前MAP、HR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10minMAP、HR的变化和术后发生寒战、躁动的例数及镇痛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手术结束前20min肌注地佐辛能有效抑制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寒战、躁动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停用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择淋巴外科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D1、D2、D3组及C组,D1、D2、D3组于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后,以0.5μg/(kg·h)速率持续输注,分别于术毕前lh、术毕前30 min、术毕停药,对照组持续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患者拔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所有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期意识状态评分(OAA/S)、躁动评分、术后2h内VAS评分最大值及镇痛药使用情况和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总用量等.结果 拔管期间各时点,D2、D3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同时点C组比较,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1组拔管时、拔管后5 min MAP、HR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D3组与C组比较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D2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3组拔管时OAA/S评分低于C组(P<0.05).躁动发生率、术后2h内VAS评分最大值和镇痛药使用例数,D2、D3组均明显低于C组和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D2、D3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术毕前30 min停药,既不延长苏醒时间,又可改善患者苏醒质量,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闫诺  杨程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12):1011-10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合并Ⅰ级高血压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1μg·kg-1和等量生理盐水。术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0.2Ⅱ级高血压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1μg·kg-1和等量生理盐水。术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0.20.7μg·kg-1·h-1持续泵注,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泵注。术中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肌肉松弛药选用罗库溴铵,采用乌拉地尔辅助控制血压。分别记录输注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前(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手术切皮时(T4)、拔出气管导管前(T5)及拔出气管导管后1 min(T6)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乌拉地尔、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总用量,观察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T3时的HR、MAP与T2比较明显升高(P<0.05),T6时的MAP、HR与T5时比较明显升高(P<0.05),T1与T0、T2与T1、T4与T3、T5与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时的MAP、HR与T0比较明显降低(P<0.05),T10.7μg·kg-1·h-1持续泵注,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泵注。术中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肌肉松弛药选用罗库溴铵,采用乌拉地尔辅助控制血压。分别记录输注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前(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手术切皮时(T4)、拔出气管导管前(T5)及拔出气管导管后1 min(T6)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乌拉地尔、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总用量,观察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T3时的HR、MAP与T2比较明显升高(P<0.05),T6时的MAP、HR与T5时比较明显升高(P<0.05),T1与T0、T2与T1、T4与T3、T5与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时的MAP、HR与T0比较明显降低(P<0.05),T1T6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T4、T5、T6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MAP、HR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及乌拉地尔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停止给药后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出气管导管时呛咳、拔管后躁动及术后寒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时,围麻醉期可维持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能明显减少麻醉用药量,改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乳剂联合地佐辛在心脏病病人的无痛人流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心脏病病人60例,随机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依托咪酯乳剂+地佐辛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地佐辛麻醉;C组采用依托咪酯乳剂+芬太尼麻醉,记录麻醉前(T1)、注射依托咪酯乳剂和丙泊酚后1 min(T2)、手术开始后1 min(T3)和3 min(T4)、手术结束(T5)时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观察麻醉效果和麻醉恢复情况,记录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T2时A、B两组患者比较,A组SBp、DBp、MAp、HR、Sp O2下降幅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时A、C两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SBp、DBp、MAp、HR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Sp O2下降幅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别,不良反应统计中A组出现麻醉药物注射痛较B组少及A组出现肌震颤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托咪酯乳剂联合地佐辛麻醉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起效快,代谢迅速、苏醒质量好和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心脏病病人的无痛人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地佐辛用于人工流产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拟行无痛人流术的成年女性120例.分别测定地佐辛注药前(T0),注药后5 min(T1)、注射丙泊酚后5 min(T2)、手术结束时(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率变异性功率谱(HRV).结果 静脉注射地佐辛5 min(T1)MAP、HR较T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丙泊酚5 min(T2)后MAP、HR、HRV低频带、高频带/低频带较T1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3有所回升,但较T1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较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地佐辛可安全用于人工流产术,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联合地佐辛0.1 mg/kg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抑制或兴奋,且镇静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