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CU胸部肿瘤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04/2007—12我院胸部肿瘤术后入住ICU进行连续心电监护的979例患者,其中发生心律失常293例,现就其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作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单肺机械通气时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双肺通气组(T组)、单肺通气组(O组)和七氟醚预处理+单肺通气组(SO组).T组气管插管后行双肺通气1h,潮气量10ml/kg,通气频率60次/min,吸呼比1∶2,维持PETCO2 35~50 mmHg;O组和SO组气管插管后行右侧单肺通气1h,潮气量5ml/kg,通气频率80次/min,吸呼比1∶2,维持PETCO2 35~50 mm Hg.SO组单肺通气前吸入2.4%七氟醚30 min,纯氧洗脱15 min.C组和T组取左侧肺组织,O组和SO组取双侧肺组织,观察病理学结果,测定湿/干重比(W/D比)和HO-1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T组左肺组织、O组和SO组双肺组织W/D比升高,HO-1表达上调(P<0.05);与T组比较,O组双肺组织和SO组右肺组织W/D比升高,O组右肺组织和SO组双肺组织HO-1表达上调(P<0.05);与O组比较,SO组双肺组织W/D比降低,HO-1表达上调(P<0.05),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减轻大鼠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的机制与其上调肺组织HO-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C组(芬太尼组,20例)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20μg/kg+托烷司琼5mg;F组(氟比洛芬组,20例)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100mg+托烷司琼5mg。泵内药物均用0.9%NaCl溶液稀释为100ml,两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的设置,背景剂量2ml/h,自控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两组分别在术后12、24、48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术前30min(Tn)、术后24h(T。)、术后72h(T2)抽取外周静脉血2ml,检测CD3+、CD4+、CD8+和CD4+/CD8+。结果两组术后12、24、48h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CD3+、CD4+均低于T0时(P〈0.05);F组B时CD3+、CD4+高于C组(P〈0.05)。C组T2时CD3+、CD4+仍低于T0时(P〈0.05)。两组组内、组间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减少了术后阿片类药物应用剂量,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胺碘酮用于危重症患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78例危重症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记录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心率减慢、期前收缩减少,或心律失常未改变的百分率,密切监测用药前后血压、心率、药物不良反应及心力衰竭情况。结果7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0.76%。无明显的心力衰竭加重,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危重症患者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肿瘤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肿瘤手术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后静脉靶控输注2~4μg/ml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给予吸入1.0%~3.0%七氟烷维持麻醉。麻醉深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5~55;血压、心率控制在基础值的±20%以内。观察患者麻醉恢复过程,于麻醉前、应答后1 h、3 h、6 h、24 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应答后1 h、3 h时MMSE评分较麻醉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应答后6h时MMSE评分与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应答后6h时MMSE评分明显低于麻醉前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应答后24 h时MMSE评分与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照组患者认知功能术后6 h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观察组术后24 h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吸入麻醉均可引起老年肿瘤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下降,并具有可逆性。七氟烷吸入麻醉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时间较丙泊酚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异丙酚对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镇静水平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全麻下择期行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15例。D组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和异丙酚,P组单纯靶控输注异丙酚。手术结束后,分别记录麻醉苏醒期患者意识清醒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躁动例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苏醒期T1、T2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D组低于P组(P0.05);D组术后躁动例数低于P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减轻乳腺癌乳房再造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并提供满意的镇静水平和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身麻醉对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血清白介素(IL)-6、8、10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40例,分成2组施术,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后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照组患者在穿刺部位利多卡因局部阻滞麻醉。术中检测麻醉前、首次穿刺成功时,热封闭针道时,术后1h、24h和48h时的平均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体温;采集患者术前,术后1、24和48h静脉血5mL,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0、IL-8及HSP70。结果: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体温、血压均升高,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体温:F组间=14.568,F时间=291.525,F交互=13.655,P均<0.001;血压:F组间=23.372,F时间=14.007,F交互=25.795,P均<0.001)。2组术后血清IL-6、8、10及HSP70水平亦较术前升高(F时间分别为48.793、53.721、25.970和24.779,P均<0.001),而观察组L-6、8和HSP70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F组间=31.953、59.836和20.479,P均<0.001)。结论:丙泊酚麻醉可减轻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伤害性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DM)术后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72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POCD组)和36例术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调查对象,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每例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障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在胆固醇(CHO)、合并冠心病、并发DM视网膜病变、是否用胰岛素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冠心病、并发DM视网膜病变、糖化血红蛋白与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POCD有关.结论 合并冠心病、并发视网膜病变、血糖控制不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1985年11月至1986年10月在郑州市铁路中心医院对门诊腹泻病人进行了一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95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病原检出率为31.08%。其中志贺氏菌检出率最高,占总检出数的43.98%;其次为 ETEC—1T 和弯曲菌,分别为18.06%和11.57%。0—岁组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32%),30岁组以 ETEC 感染为主(42.3%);其它年龄组均以志贺氏茵感染为主(47~90%)。轮状病毒主要发生在11、12月,占全年轮状病毒感染的50%;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主要在夏秋季6~10月占全年的63%和85%;三种致泻性大肠菌检出率均以夏秋季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