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胰肾联合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方法。方法 经猪腹主动脉原位灌注 ,大块联合切取供体胰、节段十二指肠、双肾、脾脏。以供肾动、静脉分别与受体左髂总动、静脉吻合 ;供肾输尿管内置“J”形管后与膀胱左顶侧壁吻合。供胰门静脉与受体右髂总静脉吻合 ,包含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袖片与右髂总动脉吻合 ;十二指肠节段与膀胱吻合。结果 手术成功 ,术后移植肾、胰均迅速恢复功能 ,术后 3d因排斥反应及体内代谢紊乱受体死亡。结论 良好的外科技术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基础 ,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移植肾输尿管狭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是肾移植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诊治不及时,可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共施行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58例,其中发生输尿管狭窄4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例患者均接受尸体肾移植,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8~63,平均39.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移植手术方法 均为供肾动静脉与受者髂外动静脉行连续端侧吻合,供肾输尿管与受者膀胱行膀胱外抗返流吻合,术后均以环孢素A 骁悉 强的松三联抗排斥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亲属活体肾脏移植供受者外科手术的经验。 方法 近2年施行的30例亲属活体移植,术前均行供体16层螺旋CT供肾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第1例采用手助腹腔镜切取供肾,29例采取开放手术切取供肾。右肾供肾手术20例,左肾供肾10例,包括腹腔镜1例。经腹腔20例,经腰12肋切口腹膜后10例。28例右侧髂窝肾移植,2例左侧髂窝肾移植,移植肾动脉-受者髂内动脉间断端端缝合吻合28例,其中3例供肾双支动脉分别与髂内动脉2分支吻合,受者髂内静脉、髂外静脉盆腔分支完全结扎松解髂外静脉后行移植肾静脉-髂外静脉端侧连续缝合吻合。26例输尿管-膀胱粘膜下隧道式吻合,2例输尿管端侧吻合,2例输尿管端端吻合,内置支架管2周或以上,无输尿管并发症。结果 30例供者手术顺利,仅1例供者发生术侧气胸,闭式引流2天恢复,术后1周痊愈出院。受者移植肾功能良好,2到3周痊愈出院,无移植肾外科手术并发症。结论 术前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是准确了解供者供肾血管情况的有效方法,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取肾都是安全的取肾方式,腹腔镜手术费用过高开展受限,肾移植手术动脉吻合以受者髂内动脉-移植肾动脉吻合为首选,有利于弥补供肾动脉过短过细带来的吻合困难及多支动脉处理,结扎髂内静脉及髂外静脉盆腔分支有利于增加髂外静脉活动度,利于移植肾平顺安放在髂窝。各术式输尿管吻合在保留内支架管2周以上时是安全可靠的。 关键词 肾移植 活体供者 手术  相似文献   

4.
自体肾移植治疗小儿肾血管性高血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自体肾移植治疗小儿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方法及远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1例肾血管性高血压患儿行23侧自体肾移植,单侧19例,双侧2例,分两次施术。采用12肋缘下腰腹部斜切口,腹膜外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肾静脉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输尿管保留不动。结果:1例患儿术后死亡,余20例经过长期随访,血压正常者18例,治愈率为85.7%。2例改善,用小剂量降压药物可维持在正常范围,改善率9.5%。结论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中移植肾缺血样改变的鉴别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94年 1月至 2 0 0 0年 8月 ,我们在同种尸体肾移植术中 ,移植肾再通血流后 ,移植肾出现缺血样改变 3 8例 ,现就其鉴别和处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慢性肾功能衰竭受者 3 8例 ,男 2 9例 ,女 9例 ,年龄 2 3~ 5 8岁。供肾热缺血时间 5~ 8min ,用 2℃~ 4℃HC A保存液灌注干净 ,同温保存 ,冷缺血时间 3~ 10h。淋巴细胞毒性试验 <10 % ,从 1998年始术前常规行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检测均阴性。供肾静脉与受者髂外静脉端侧吻合 ,供肾动脉与受者髂内动脉端端吻合。2 临床表现与处理2 .1 肾血管成角扭曲与肾外动脉外膜缩窄…  相似文献   

6.
总结1例供肾静脉与髂内静脉吻合肾移植患者的术后管理。患者术前髂血管彩超显示血管通畅,术中发现髂外静脉闭塞,行供肾静脉与髂内静脉吻合。针对手术方式的特殊性给予针对性的术后管理,包括个性化心理指导;特殊体位、用药指导;出血及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预防。患者病情好转,未发生并发症,顺利出院,门诊随访肾功能各项指标恢复良好,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符合正常生理特点的胰岛素门静脉回流胰液内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SPK)动物模型。方法选用20头近交系甘南小型猪作为SPK的供受体。供胰肾原位灌注后整块切取。修整时行供体左肾静脉与脾静脉端端吻合。受体血管吻合采用供体门静脉与受体脾静脉端侧吻合,供体腹主动脉的远端与受体的腹主动脉斜侧吻合;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空肠侧侧吻合,使胰液经节段十二指肠从肠道引流;供肾输尿管皮肤造瘘并置管体外引流用于监测尿量。全组均未作抗排斥处理。结果10头受体猪中除1头因严重的腹胀于术后1 d死亡外,其余9头平均存活(4.5±1.5)d,术后移植胰、肾均即可发挥功能。结论在小型猪建立门静脉回流胰液内引流式SPK模型是可行的,且该术式更符合生理特点,可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猪胰肾联合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胰肾联合移植(SPKT)大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杂种猪作SPKT的供受体,经猪腹主动脉原位灌注,多器官联合整块切取,胰、节段十二指肠、双肾、脾脏.切除受体胰腺,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 切除受体双肾,供体门静脉远端与左肾静脉吻合, 门静脉近端及带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左肾动脉的腹主动脉段分别与受体下腔静脉及肾以下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十二指肠侧壁与受体上段空肠行侧侧吻合, 输尿管置管外引流,未作预防及抗排斥处理.结果:10头动物移植后,2头受体因术后内环境紊乱死亡,8头受体顺利完成胰肾联合移植术,术后移植肾、胰均迅速恢复功能, 存活期胰肾功能基本正常.术后3~5 d因排斥反应及体内代谢紊乱8头受体死亡.结论:建立猪SPKT模型是可行的,良好的外科技术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猪活体供肾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猪模型上探讨腹腔镜活体供肾切除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0只雌性家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腹腔镜活体供肾切除术,对照组行开放式活体供肾切除术,取出左肾;然后两组均行自体异位肾移植,将左肾移植于左髂窝,同时切除右肾.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供肾热缺血和冷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移植肾恢复排尿时间,切口长度,供肾动静脉和输尿管长度,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肌苷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明显减少(P<0.01);供肾动静脉较短,手术时间和热缺血时间明显延长(P<0.01).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活体供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供者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简便可靠、成功率高的大鼠静脉吻合术建立肾移植慢性排斥模型。 方法 以近交系F344大鼠为供体、近交系Lewis大鼠为受体,从腹主动脉原位灌注,移植时供体肾静脉与受体肾静脉采用内撑法行端端间断吻合,供、受体肾动脉端端吻合,供、受体输尿管端端吻合。 结果 共施行大鼠肾脏移植100例,存活率为95%,24周存活率为92.6%。 结论 用肾动、静脉及输尿管端端吻合能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其中采用内撑法行端端间断吻合原路取回内撑管是肾静脉重建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22例,其中输尿和完全重复12例,不完全重复10例,1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行重复肾切除3例,上位肾切除5例,下位肾切除1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5例,上,下肾输尿管Y型扩大吻合3例,上位肾盂与下拉肾盂端侧吻合2例。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66岁,因宫颈癌行宫颈癌根治术.剖腹探查见左肾正常大小,右肾未探及.打开后腹膜探查,左输尿管正常,右中下段输尿管行经区见一条索样囊性肿物,直径约2 cm,穿刺可抽出脓性液体,其内可触及2枚豆粒大硬物,活动,向上游离至髂外动脉处变细,向下游离至膀胱.结合术前B超诊断右肾缺如,考虑为右侧盲端输尿管.行上起髂血管下至膀胱壁段的输尿管切除,宫颈癌根治术顺利完成.术后病理诊断:盲端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炎,子宫颈鳞状上皮癌.……  相似文献   

13.
输尿管畸形、肾血管变异和肾蒂结构排列错乱是临床泌尿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现报告2例如下。例一:左肾双输尿管、双肾盂,右侧双肾静脉。无名男尸,身长132cm。左肾形态、位置正常,比右大,长9.41cm,宽4.04cm,厚3.10cm。左肾具有上、下两个肾盂,上下位肾盂分别向下延续肾略为左内侧和外侧输尿管,全长21.00及20.50cm,两输尿管沿腰大肌表面垂直下行,跨越髂外动脉浅面到达盆腔。入盆后内、外侧输尿管沿着盆壁向后下,再转向前内侧至膀胱底。两侧输尿管汇合处距膀胱入口处1.75cm 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符合生理的猪胰肾联合移植的动物模型,研究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方法。方法:16只猪随机配对行胰肾联合移植8次,供胰、肾原位灌注后大块联合切取,将供肾动、静脉分别与受体左髂总动、静脉吻合,供胰门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吻合,含有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袖片与右髂总动脉吻合,所带小段十二指肠与空肠吻合。结果:8例受体猪中除1例因术后内环境紊乱于术后当天死亡外,其余7例移植效果满意,术后移植胰、肾均即可发挥功能,受体存活超过7 d后予以处死。结论:建立门静脉回流胰液内引流式猪胰肾联合移植模型是可行的,且该术式符合生理特点,可用于临床。良好的外科技术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移植肾输尿管坏死是肾移植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们采用膀胱瓣与移植肾盂吻合修复 1例移植肾输尿管坏死。现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36岁。因尿毒症于 1999年 4月行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手术。术前配型良好 ,但供肾的肾—输尿管三角区组织轻度挫裂伤 ,给予相应处理后进行手术。手术进行顺利 ,开放血流后 ,移植肾色泽迅速红润 ,肾实质饱满、动脉搏动有力、静脉饱满有弹性。 2min左右移植输尿管即有尿液流出。手术中输尿管—膀胱吻合满意 ,未内置双“J”管支撑引流。术后患者肾功能恢复良好 ,手术局部负压引流 3d后无引流液排出…  相似文献   

16.
改良式大鼠肾移植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是将供肾移植于受体髂腹股沟部,供肾动、静脉分别在受体腹腔外与其股动、静脉端-端吻合,移植肾输尿管(带膀胱瓣片)与受体膀胱吻合。选择适当的股动、静脉断端与供肾动、静脉吻合,受肾侧后肢不会出现坏死现象。本模型的建立可为肾移植的研究提供更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家兔同种肾移植于1961年首先被Nathan P制备成功。他将供肾的动、静脉与受体的颈动脉、颈外静脉行端端吻合,输尿管引至皮肤外面,通过皮肤瘘口排尿。其缺点是术后短期内即发生逆行感染,不能行长期观察。1967年Julian N将供肾移植于受体腹腔,肾动、静脉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输尿管  相似文献   

18.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绞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急诊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21例肾绞痛患者行急诊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结果 21例结石患者行碎石及取石治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急诊输尿管镜治疗肾绞痛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大鼠肾移植模型中供体肾脏的利用率,对供肾切取、大鼠输尿管吻合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从同一供体切取双侧肾脏分别进行原位肾脏移植的方法。方法:分别切取供体的左、右侧肾脏,经肾脏动脉进行灌注;供肾的肾动脉、静脉分别与受体左侧的肾脏动、静脉血管端端吻合,并应用暂时性内支架辅助的方法进行供肾输尿管与受体输尿管上段直接吻合,同时切除受体右侧肾脏。比较左、右侧供肾受体成活率及术后并发症,并通过病理切片评价移植物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从30个供体大鼠切取52只肾脏,分别施行左、右侧供肾肾脏移植28、24例。与常规单侧供肾相比节约大鼠42%。左侧供肾组5d动物存活率89.3%(25/28),右侧供肾组5d动物存活率91.6%(22/24),采用左右侧供肾对受体存活率、移植物的组织学改变无明显影响。结论:这种方法能节省实验时间,减少供体的数量,符合动物实验的经济和伦理学要求。  相似文献   

20.
左肾静脉下移术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改进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方法:2例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患者采用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结果: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4 min和13 min.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1 d、第4 d,镜下血尿消失时间分别在术后第5 d、第7 d.随访3个月,症状无复发.结论: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方法较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