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 失能不仅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老年空巢化趋势的加深,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的健康引起广泛关注。 目的 调查河南省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的综合失能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差异,为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失能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9年1—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5 570名≥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制定的《老年人能力评估表》对老年人综合能力进行评定。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究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综合失能状况的影响因素。 结果 5 570名老年人中,空巢老人3 731名,非空巢老人1 839名。3 731名空巢老人中,1 939名(51.97%)综合能力完好,1 792名(48.03%)综合能力失能(其中轻度失能者1 471名,中度失能者217名,重度失能者104名);1 839名非空巢老人中,821人(44.64%)综合能力完好,1 018人(55.36%)综合能力失能(其中轻度失能者820名,中度失能者123名,重度失能者75名);空巢老人综合失能发生率低于非空巢老人(χ2=26.448,P<0.001)。空巢与非空巢老人性别、年龄、婚姻情况、文化程度、月经济收入、子女补贴、残疾、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空巢老人:70~79岁,OR=1.590,95%CI(1.373,1.842);≥80岁,OR=2.429,95%CI(1.934,3.050)。非空巢老人:70~79岁,OR=1.357,95%CI(1.084,1.699);≥80岁,OR=3.784,95%CI(2.820,5.076)〕、残疾〔空巢老人:有,OR=3.803,95%CI(2.924,4.947);非空巢老人:有,OR=3.523,95%CI(2.413,5.145)〕、意外事件〔空巢老人:有,OR=2.747,95%CI(2.101,3.591);非空巢老人:有,OR=2.789,95%CI(1.962,3.965)〕、慢性病种数〔空巢老人:4~7种,OR=6.549,95%CI(3.736,11.482);非空巢老人:4~7种,OR=2.997,95%CI(1.460,6.151)〕是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发生综合失能的共同的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小学:OR=0.748,95%CI(0.629,0.890);初中:OR=0.776,95%CI(0.634,0.949)〕、子女补贴〔有:OR=1.318,95%CI(1.146,1.516)〕是空巢老人发生综合失能特有的影响因素(P<0.05);婚姻情况〔未婚/离婚/丧偶:OR=1.291,95%CI(1.047,1.592)〕、月经济收入〔1 001~2 000元:OR=0.574,95%CI(0.443,0.743)〕是非空巢老人发生综合失能特有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河南省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综合失能状况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其中年龄、残疾、意外事件、慢性病种数是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发生综合失能共同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子女补贴是空巢老人发生综合失能特有的影响因素;婚姻情况、月经济收入是非空巢老人发生综合失能特有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对老年人失能状况干预时,应针对其是否"空巢"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2.
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河南省是老年人口大省,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目的 调查河南省老年人综合能力失能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民政行业标准制定的《老年人能力评估(MZ/T039-2013)》进行调查,其包含老年人基本信息表和老年人能力评估表。问卷要求现场填写,对于不能书写的老年人由调查员详细访谈后代为填写。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6 014份,回收有效问卷 5570份。5 570例老年人中2 760例(49.55%)老年人综合能力完好,2 810例(50.45%)老年人综合能力不同程度丧失,其中轻度失能老年人2 291例(41.14%),中度失能老年人340例(6.10%),重度失能老年人179例(3.21%)。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受损率为20.45%(1 139/5 570),精神状态受损率为35.89%(1 999/5 570),感知觉与沟通受损率为23.34%(1 300/5 570),社会参与受损率为19.48%(1 085/5 570)。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经济收入、残疾情况、痴呆情况、精神疾病情况、近30 d内发生意外事件情况老年人失能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0.115,95%CI(0.075,0.177);70~岁:OR=0.154,95%CI(0.101,0.236);80~岁:OR=0.323,95%CI(0.209,0.498)〕、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OR=2.911,95%CI(2.337,3.626);小学:OR=1.873,95%CI(1.519,2.310);初中:OR=1.545,95%CI(1.244,1.918)〕、居住情况〔独居:OR=0.521,95%CI(0.373,0.727);与配偶居住:OR=0.452,95%CI(0.338,0.604);与子女居住:OR=0.534,95%CI(0.396,0.719)〕、经济收入〔0~元/月:OR=2.306,95%CI(1.172,4.539);4 001~元/月:OR=2.939,95%CI(1.340,6.444)〕、残疾〔OR=0.257,95%CI(0.214,0.310)〕、痴呆〔OR=0.030,95%CI(0.022,0.041)〕、精神疾病〔OR=0.190,95%CI(0.126,0.286)〕、近30 d内发生意外事件〔OR=0.163,95%CI(0.134,0.198)〕是老年人失能等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河南省老年人失能率超过一半,其中轻度失能老年人比例最大,且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经济收入、残疾、痴呆、精神疾病、近30 d内发生意外事件是老年人失能等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健康老龄化理念的不断深化,农村老年人这一庞大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全社会关注。目的 探讨我国农村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为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健康老龄化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从北京大学组织的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ARLS)项目中选取60岁及以上的农村户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n=3 068)。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简化版得分判定研究对象抑郁症状情况。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影响抑郁症状的项目并进行排序,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因素。结果 随机森林算法结果显示:15个指标中重要性排序前6位的变量分别是自评总体健康、午休时长、生活满意度、夜间睡眠时长、受教育程度、婚姻满意度。3 068例农村地区老年人CES-D简化版得分为(9.9±6.9)分;无抑郁症状1 679例(54.7%),有抑郁症状1 389例(4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OR=1.710,95%CI(1.422,2.057)〕、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OR=0.663,95%CI(0.507,0.866)〕、夜间睡眠时长〔6~8 h:OR=0.506,95%CI(0.425,0.601);>8 h:OR=0.435,95%CI(0.324,0.580)〕、代际情感支持〔较多:OR=1.297,95%CI(1.077,1.562)〕、生活满意度〔不满意:OR=5.179,95%CI(3.814,7.133)〕、婚姻满意度〔不满意:OR=3.181,95%CI(2.264,4.526);无配偶:OR=1.243,95%CI(1.004,1.538)〕、自评总体健康〔一般:OR=1.512,95%CI(1.199,1.915);不好:OR=3.918,95%CI(3.056,5.043)〕、慢性病〔有:OR=1.232,95%CI(1.041,1.457)〕、童年健康状况〔一般:OR=1.349,95%CI(1.107,1.644)〕是农村地区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依据本研究数据,有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情况不容乐观,且性别、受教育程度、夜间睡眠时长、代际情感支持、生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自评总体健康、慢性病、童年健康状况是农村地区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针对高危人群从不同维度、有重点地进行防控,以推动我国健康老龄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第8轮的全国数据,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5210名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CES-D-10量表识别老年人抑郁状况。采用多重插补法填补缺失数据,利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12.84%(669/5210)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抑郁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355),低经济收入(OR=3.132)、ADL障碍(轻度:OR=1.894;重度:OR=2.951)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年龄≥90岁(90-99岁:OR=0.527;≥100岁:OR=0.517),高经济收入(OR=0.701),体育锻炼(OR=0.551),睡眠时长≥6h(6.0-7.9h:OR=0.286;8.0-9.9h:OR=0.203;≥10.0h:OR=0.205)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发生率高于一般老年人水平。  相似文献   

5.
周微  张莹  高俊岭  陈进 《浙江医学》2023,45(16):1709-1712,1717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对老年人代谢性心血管疾病(CMD)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3至9月在杭州市西湖区三 墩镇参加社区体检且年龄≥65 岁的 329 名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BMI、血清尿酸水平、匹兹堡睡 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等资料。采用多因素有序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老年人 CMD 程度的 影响因素。 结果 老年人 CMD 轻度 117 例,中度 94 例,重度 105 例。睡眠质量下降发生率为 13.07%。CMD 轻、中、重度组在 BMI、丧偶/离异、独居、尿酸水平、PSQI 总分、PHQ-9 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 PSQI 总分(OR= 1.14,95%CI:1.04~1.25,P<0.05)是老年人 CMD 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CMD 轻、中、重度组 PSQI 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 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等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睡眠效率评分(OR=1.39,95%CI:1.02~ 1.88,P<0.05)、睡眠障碍评分(OR=1.87,95%CI:1.20~2.91,P<0.05)、日间功能障碍评分(OR=1.45,95%CI:1.06~2.00,P< 0.05)是老年人CMD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对老年人CMD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背景 2015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口达4 000多万,失能老年人的规模之大,给医疗保健和长期照护带来了巨大挑战,但目前我国关于失能老年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 调查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6月选取南京市3家示范性养老机构的547例老年人(≥60岁)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生活习惯和疾病相关问题、能力等级、睡眠状况、营养状况、抑郁状况,其中能力等级采用老年人能力评估问卷评估。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能力等级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16份,有效回收率为94.3%。432例(83.7%)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能,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者分别为214例(41.5%)、77例(14.9%)、141例(27.3%)。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运动情况、慢性疼痛情况、患痴呆情况、患慢性病病种数、自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抑郁状况是养老机构老年人能力等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失能发生率较高,高龄、文化程度低、不运动、伴有慢性疼痛、患痴呆、患4种及以上慢性病、自评健康状况差、营养不良及抑郁是老年人失能的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并加强针对性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抑郁症状老年人与非抑郁症状老年人的失能现状及其差异的影响因素,以期能为我国老年人失能防控提供建议和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第8轮的CLHLS调查,纳入11382名老年人数据,采用χ2检验分析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分布特征,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老年人失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1341名(11.78%)参与者出现抑郁症状,抑郁症状老年人的失能现象(401/1341,29.90%)明显高于非抑郁症状老年人(2017/10041,20.09%)(, P<0.001);性别、年收入、饮酒情况和慢性病数量的分布差异在非抑郁症状组的失能状况中并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非抑郁症状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非抑郁症状老年人,城市、年龄≥80、BMI<18.5或BMI≥28.0、丧偶、居住于养老院、患多种慢性病是其失能的危险因素(P<0.05,OR>1),独居、有锻炼和社交活动是其保护因素(P<0.05,OR<1);对于抑郁症状老年人,城市、年龄≥80、BMI<18.5或BMI≥28.0、丧偶、患多种慢性病是其失能的危险因素(P<0.05,OR>1),独居和社交活动是其保护因素(P<0.05,OR<1)。 结论 首先,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有抑郁症状的群体,尤其是居住在城市、患多种疾病的高龄抑郁症状老年人;其次,社会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适宜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或其他社交活动。此外,子女应经常探望并给予老年人精神关怀,维持老年人家庭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8.
冯青青  边萌  杜毓锋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4):3032-3038
背景 衰弱是健康与失能之间一种动态可逆的状态,与老年人不良结局密切相关,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老龄化,早期识别衰弱并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显得尤其重要。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社区老年人衰弱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太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协助下从太原市经济水平居中的社区中抽取6个社区并随机选取60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由培训合格的专业医师在各居委会协助下直接入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资料、老年综合征相关评估量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SF)、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阿森斯失眠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老年人衰弱情况调查表(FRAIL)。采用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3份,有效回收率为85.5%。513例社区老年人中无衰弱431例(84.0%)、衰弱前期63例(12.3%)、衰弱19例(3.7%)。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环境、吞咽功能、合并慢性病数目、营养状态、认知功能、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睡眠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老年人衰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病数目〔OR=1.455,95%CI(1.071,1.974)〕、认知功能〔OR=0.915,95%CI(0.855,0.979)〕、抑郁状态〔OR=2.563,95%CI(1.185,5.540)〕、日常生活能力〔功能下降:OR=2.487,95%CI(1.310,4.721);功能明显障碍:OR=11.485,95%CI(4.424,29.815)〕是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合并慢性病数目、认知功能、抑郁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是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的影响因素,可在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减少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衡阳市城区老年人能力受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老年人健康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542例老年人,应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试行)》对老年人进行能力评估,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衡阳市城区老年人标准化能力受损率为41.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460,95%CI 1.764~3.431)、朋友聚会(OR=3.348,95%CI 2.082~5.384)、健康自评状况(OR=3.091,95%CI 2.196~4.350)、患慢性病种数(OR=1.795,95%CI 1.426~2.261)、睡眠状况(OR=2.204,95%CI 1.323~3.673)与老年人能力受损呈正相关(P<0.05)。结论衡阳市老年人能力受损率较高,应重点关注老年人群健康状况,防止过早能力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江汉油田失能老人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使用自设问卷、健康状况自评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江汉油田5个社区60岁及以上的3343名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1)老年人失能率13.88%,失能老人健康自我评价为较差和很差占82.3%、慢性病患病率92.95%、调查前2周患病率30.4%、1年住院率38.2%。(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失能老人2周就诊的促进因素的OR值及95%CI分别是:年龄2.090(1.076~4.059)、体重指数1.677(1.114~2.524)、患慢病数1.457(1.087~1.953);限制因素是两周是否患病0.109(0.063~0.189)、去医院时间0.167(0.098~0.287)。(3)影响失能老人1年住院的促进因素的OR值及95%CI分别是:患慢病数1.429(1.120~1.824)、是否参加医保1.500(1.154~1.951)、收入状况1.596(1.003~2.541);抑制因素有失能程度0.641(0.474~0.867)、婚姻状况0.702(0.507~0.972)。结论失能老人健康状况比较差,慢性病患病率高,对失能老人应开展针对性的社区卫生服务、康复护理、健康促进,满足失能老人的卫生服务需求,有利于改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3.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赞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头孢他啶(泰得欣)应用于普通胸外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观察2005年8-10月96例普胸手术预防和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泰得欣在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中总有效率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结论 泰得欣临床效果满意,使用安全,值得在普胸手术中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