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椎管内肿瘤1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减少椎管内肿瘤的漏/误诊率。方法 对13例X线CT检查漏/误诊的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切除肿瘤,1例行保守治疗。随访12例,时间3个月-6年5个月,优11例,良1例。结论 对怀疑椎管内肿瘤的患者须尽早做MRI及增强MRI检查,避免椎管内肿瘤的漏/误诊。  相似文献   

2.
11例低位脊髓肿瘤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肿瘤(spinal tumor)是指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邻近的组织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低位脊髓肿瘤是指腰段以下的圆椎部、马尾部的肿瘤。椎管内肿瘤发病率是0.9~2.5/10万,它是脑肿瘤发病率的1/10。可发生于自颈髓至马尾的任何节段,多发于胸段,占1/2。腰骶段及马尾占1/4。回顾我院1998~2002年收治的脊髓肿瘤被误诊为腰椎间盘脱出及其他疾病的11例患者的过程,对误诊原因作一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例中男6例,女5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8.7岁,大于50岁者2例。发病至确诊时间1~24个月,其中3例为1个月内确诊者,…  相似文献   

3.
李文律  马红炜 《中国骨伤》2000,13(8):504-505
笔者在骨伤推拿工作中 ,收治过 5例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5例中男性 2例 ,女性 3例 ;年龄最大者 71岁 ,最小 45岁 ;病史最长 8个月 ,最短 5天 ;胃癌 1例 ,胰腺癌 1例 ,椎管内神经鞘瘤 2例 ,马尾肿瘤 1例 ;有 2例是在门诊以腰腿痛活动受限为主症 ,经手法治疗无效 ,3例均以腰腿痛为主症入院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治无效而行X线摄片 ,B超、CT、MRI等确诊。2讨论 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引起腰腿痛临床上容易误诊 ,特别是椎管内肿瘤 ,其发生率较高 ,早期特点为神经根性疼痛 ,…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肿瘤的特有症状为疼痛、感觉、运动和括约肌障碍 ,最后出现截瘫 ,发生在胸腰段平面以下的椎管内肿瘤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痛 ,有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有很大困难 ,极易误诊误治[1、3 ] 。现将我院于 1 991年 6月至 1 997年 1 0月收治的 7例诊治经验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5例 ,女性 2例 ,年龄32~ 63岁平均 41岁 ,病程 3个月至 3年。临床表现 :腰痛伴单侧肢体根性疼痛与麻木 4例 ,单侧或双侧肢体根性疼痛与麻木 3例。肿瘤部位 :胸腰段 5例 ,腰骶部 2例。 7例均为髓外硬膜内型。 7例在初诊时均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误诊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结合我院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确切的 16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16例 ,男 7例 ,女 9例。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6 3岁 ,平均 4 3岁。误诊病程最短 4个月 ,最长 10年 ,平均 2 7个月。其中 4例恶性肿瘤均为女性 ,18~30岁 ,平均 2 4岁 ,病程最短 5个月 ,最长 14个月 ,平均9 5个月。误诊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8例 ,其中 1例进行了手术 ,1例当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时发现肿瘤 ;帕金森氏病、前列腺肥大 2例 ;妇产科疾病 2例 ;颈椎病 1例 ;肩周炎 1例 ;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椎管内肿瘤常见的误诊原因及特点,探讨降低误诊率的方法与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手术后证实术前误诊的椎管内肿瘤102例次。分析被误诊的疾病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和时间、误诊诊断以及治疗转归。结果:误诊椎管内肿瘤在颈椎占16.6%,在胸椎占49.4%,在腰骶椎管占34%;误诊为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按摩、牵引者41例(40.1%),诊断为肌肉劳损者予以按摩、针灸、口服止疼药者37例(35.9%),诊断为颈椎病予以牵引或者颈围固定者6例(5.8%),诊断为软组织损伤予以止痛治疗者5例(4.8%),诊断为宫外孕胃炎泌尿系结石胰腺炎等外科急腹症予以相应治疗者4例(3.8%),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营养不良给予相应内科治疗者9例(8.8%)。最长误诊时间达10年,经过MRI检查后,所有的患者均证实椎管内占位,并予以手术治疗。术后症状完全恢复者占60%,术前出现大小便障碍,有下肢病理征者肌力以及感觉未能完全恢复。结论:椎管内肿瘤具有较高的误诊误治率,对于颈腰背部疼痛酸困、或者具有神经压迫症状患者应该仔细询问病史、严格查体、对于可疑的患者直接进行MRI检查,以做到椎管内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分析了采用半椎板切除微创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3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30例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其中1例髓内肿瘤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左侧垂足现象,经治疗1个月,排尿恢复正常,足背伸动作逐步改善.术后神经根性疼痛在1~3 d消失,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在术后1~2个月内逐渐改善,全部病例均能恢复正常工作.术后随访3~ 18个月,30例全切除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出血少,且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8.
颈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脊髓型颈椎病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76年8月~1986年8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1605例中11例(0.68%)实为颈椎管内肿瘤。本文重点对椎管内肿瘤与脊髓型颈椎病的鉴别等进行了探讨,供同道参考。1临床资料 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35~62岁,平均50岁;病程6~41个月,平均11个月。在门诊均误诊为脊髓型颈椎病(包括在外院误诊的病例)。1例在第3次手术时才明确诊断;5例在第2次手术时明确诊断;另5例入院进一步检查后纠正了入院时的诊断。 11例病史中均无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所致典型的进行性加重和按一定部位顺序发展的规律,但均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束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躯干束…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提高对椎管内肿瘤的认识 ,降低椎管内肿瘤的误诊率。方法 :通过对临床工作中 6例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资料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6例 ,术前诊断 3例为腰椎间盘膨出 ,3例为腰椎间盘突出 ,全部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椎管内肿瘤。结论 :椎管内肿瘤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全面了解病史 ,系统的体格检查 ,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椎管内病变的关键。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注意与椎管内肿瘤鉴别 ,对疑似病例要进行椎管内造影及MRI检查。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1999—2005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4—64岁,平均38.8岁。采取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20例,腰椎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5例,腰椎全椎板截骨肿瘤摘除椎板再植术2例,椎板扩大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5例,颈椎椎板扩大切除肿瘤摘除侧块钢板内固定术7例,后路环脊髓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1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14个月。术后随访期间死亡1例,复发2例,其余患者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较术前下降,无改变13例,好转27例。结论对于椎管内肿瘤,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前脊髓损伤重(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C以下)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差,脊髓损伤轻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对于肿瘤较大或者肿瘤偏于脊髓一侧者。需两侧或者单侧关节突切除者应给予钉棒系统或侧块钢板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椎管内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T10椎体节段以下的低位椎管内肿瘤32例患者均予手术切除,全部切除27例,部分切除5例。结果 32例中早期误诊15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29例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3例下肢肌力及感觉减弱,无一例复发。结论 以临床特征为基础,配合X线片、腰穿脑脊液检查、MRI检查可降低低位椎管内肿瘤的误诊率,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手术切除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胸腰椎间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7例下胸腰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18例曾分别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炎等疾病,最多者达6次,最少者1次,结论:下胸腰椎管内肿瘤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MRI定位定量准确,对病变检出率高,较X线、CT更早发现椎管内病变,是诊断椎管内肿瘤最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哑铃形肿瘤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骑跨于硬脊膜内外或椎管内外的肿瘤统称为椎管内哑铃形肿瘤’“。此类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以良性居多,手术效果满意。国外文献报道约占椎管内肿瘤的5.7%~14.2%,国内邓传宗、刘道坤报道为8.9%‘’‘。我院自1980年至1995年6月共收治13例,占所有椎管内肿瘤的5.4%,略低于文献报道。由于此类肿瘤在临床处理上较其它肿瘤有一定的特殊性,故总结如下。l!院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6例。年龄17~50岁,平均32.5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9个月。1.2部位及分型颈段6例(46.1%),胸段4例(30.7%),腰段3例(23.2%…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肿瘤的漏诊与误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椎管内肿瘤早期常无典型的临床表现 ,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椎滑脱症、棘间韧带劳损及腰肌劳损等相混淆。本院自 1994年 7月至 2 0 0 0年 4月共收治椎管内肿瘤 47例 ,经手术证实的 40例 ,其中曾发生过漏诊与误治的有11例 ,部分为外院漏诊与误治。本文对其详细的诊治经过作一回顾分析总结。临床资料 本组 11例 ,男 3例 ,女 8例。年龄 30~ 77岁 ,平均 5 2岁。 9例伴发其他疾患而致漏诊 ,2例误诊 (表 1)。表 1  11例椎管内肿瘤漏诊与误治的情况序号性别 年龄(岁 ) 病程(月 ) 首诊误治确诊及术后病理检查1女 5 72 0CT扫描椎间盘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颈椎椎管内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及稳定性重建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9例枕骨大孔区至C_2水平哑铃形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善颈椎正侧位X线、MRI、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以明确肿瘤部位和范围,其中病变位于枕骨大孔至C_1水平5例,C_(1,2)水平14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手术治疗。肿瘤位于枕骨大孔至C_1水平者,先部分切除枕骨大孔后缘,依据情况切除寰椎后弓;肿瘤位于C_(1,2)水平者切除C2肿瘤侧椎板。肿瘤切除先切除椎管内部分,再切除椎管外部分。根据情况对脊柱稳定性进行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9例肿瘤均完全切除,其中恢复良好13例,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1例,恶化1例。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12~72个月,MRI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上颈椎哑铃形椎管内神经鞘瘤发生率低,手术风险大。手术显露及脊柱稳定性重建范围应根据肿瘤分布、脊柱结构缺如、功能需要等因素综合决定。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例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诊断,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本组8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1~65岁,平均47.7岁.首诊时根据患者症状或X线、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实际上应诊断为椎管内肿瘤.肿瘤发生部位:胸段3例,腰段2例,骶段3例.8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术后病理:副神经节瘤1例,沙粒体型脑膜瘤1例,脊膜瘤1例,神经鞘瘤2例,囊肿3例.结论 临床上若发现有腰腿痛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需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查体及辅助检查,特别是肿瘤标记物及MRI检查,排除椎管内肿瘤可能,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管重建对椎管内肿瘤患者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3—2018-03间民权县中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重建方案分为椎管重建组(33例)和非椎管重建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临床指标。术后3个月、9个月及15个月评价脊柱的稳定性(Cobb角和White、Panjiabi量表)。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重建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非椎管重建组,并发症和脊柱不稳发生率均低于非椎管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重建治疗椎管内肿瘤,疗效良好,有利于维持患者长期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1例报告)胡晓亮,贾连顺老年人椎管内肿瘤因其临床无特征性表现,早期诊断较为不易,且常因误诊而延误治疗。报告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并就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例中男17例,女1...  相似文献   

19.
椎管内肿瘤150例分析陈家禄,吴秀枝,黎辉,邵桂珍椎管内肿瘤并非少见[1,2]。为了提高椎管内肿瘤诊治水平,现根据我院17年(1977年1月~1993年12月)来收治150例椎管内肿瘤病人的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分析及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  相似文献   

20.
合并腰椎间盘脱出的椎管内肿瘤临床上并非罕见,但文献报道不多,极易漏误诊。自1988年2月~1996年8月,我们共收治6例,其中有外院转来者2例,发生漏误诊4例,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对漏误诊原因及诊断问题作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