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7例经手术病理检查和(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资料证实的胆道梗阻病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37例胆道梗阻患者中胆管癌6例,胰头癌6例,壶腹癌3例,扩张的胆道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为软藤状,梗阻端呈截断或鼠尾状狭窄;胆道结石16例,梗阻端呈圆形或杯口状缺失;胆道炎症2例,术后狭窄4例,扩张的胆道MRCP表现为枯枝状。结论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为胆道梗阻的诊治及术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胆管梗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胆管梗阻患者84例,对其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4例梗阻部位定位准确,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MRI诊断胆管梗阻明显优于CT检查.MRI系统显示胆道满意,有55例恶性胆管梗阻,图像可见卫星结节、中心瘢痕、增强后呈中度环形强化.表现为肝内块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其中3例呈梗阻端杯口状、5例呈萝卜根样、22例呈鸟嘴样、25例呈截断状.84例中胆管图像呈枯枝状,胆管直径:6~10mm,为中度扩张,共有34例;有50例胆管直径>10mm,胆管图像呈腊肠状,为重度扩张.扩张的肝内胆道均呈为"软藤"状.下段胆管癌的胰管扩张,呈现为"双腔"征.结论: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准确,特异性高,是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疾病的CT和MRI表现。方法收集30例经手术病理或(和)其他影像学和临床资料证实的胆总管下段梗阻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结果胆道结石14例,胆管癌8例,胰头癌6例,壶腹癌2例,所有患者均有梗阻以上胆道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扩张最宽处达20mm,6例合并有胰管扩张。结论CT及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均能做出准确定位,定性诊断也具有较高特异性;尤其是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的开展,因具有无创伤辐射性、安全简便、不需造影剂、成功率高等诸多突出优点,能进一步为胆道梗阻的诊治及术后评估提供更安全快捷可靠的依据,对于胆管梗阻的患者,MRCP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经B超或CT检查怀疑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行MRI平扫及MRCP检查。结果48例中36例得到手术病理证实,其余12例与临床综合诊断相吻合。良性梗阻21例,其中胆总管结石18例,MRCP表现为梗阻端以上胆总管均匀扩张,肝内胆管均呈枯树枝状扩张。恶性梗阻27例,肝门部胆管癌6例,胆总管癌7例,MRCP表现为梗阻端呈截断征,肝内胆管软藤样扩张;胰头癌8例,壶腹部癌6例,MRCP可见双管征。结论MRCP安全、简便、无创,结合MRI平扫对胆道梗阻}生疾病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价值及良、恶性梗阻性疾病的影像表现。方法:对45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和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RCP定位诊断准确率100.0%,定性准确率88.9%;胆道结石表现为胆管内充盈缺损、周围有胆汁包绕或为"杯口状"阻塞,胆管炎表现为胆管节段性扩张和狭窄,恶性病变表现为胆管突然截断或偏心性狭窄。结论: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吸虫感染所致胆道梗阻的CT影像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收集5例CT误诊的肝吸虫团块所致胆道梗阻病例,2例经胆总管探查术证实,3例经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Oddis括约肌切开术证实。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和误诊原因。结果 5例肝吸虫团块所致胆道梗阻术前CT全部误诊。分别误诊为胆总管结石1例,胆总管癌2例,壶腹癌1例,胰头癌1例。4例CT表现胆总管梗阻扩张伴有肝内胆管扩张迂曲,肝包膜下小胆管呈囊状或杵状扩张,胆囊扩大。1例CT表现仅有胆总管梗阻扩张,肝内胆管扩张不明显。结论 在肝吸虫疫区,当CT影像表现为胆总管梗阻伴有肝包膜下小胆管呈囊状或杵状扩张时,需要考虑肝吸虫固块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门部不同病变致胆管梗阻的MRI、MRC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的临床、MRI和MRCP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了MRCP检查,15例同时行MRI检查,其中1例还作了3D动态MRI增强检查.25例中10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其余15例均经临床影像学资料全面综合分析而确诊.结果:25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中,8例肝门部胆管癌,3例肝门部原发性肝癌,5例肝门部转移癌,3例胆管结石,2例先天性胆管囊肿术后吻合口狭窄,4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16例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者MRI均表现为肝门区软组织块影,MRCP胆管梗阻端多为鼠尾状、突然中断或腔内充盈缺损,扩张的肝内胆管多为中重度(软藤状);9例胆管良性梗阻者MRCP胆管梗阻端多为杯口状、细线状,扩张的肝内肝管多为轻度(枯枝状).结论:MRCP结合MRI对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大多能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全世杰  王华  张莹  刘永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01-2403
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1)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2)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3)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肝外胆道梗阻的MRCP、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总结与回顾216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及MRI表现,并与C11、超声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CP对胆道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8.6%;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5.4%。结论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及定性诊断优于CT、超声,是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经临床、B超、CT诊断为胆道梗阻患者进行MRCP及MRI检查,结合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和MRCP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准确率为95%。MRCP主要在整体上显示胆道,高位胆道梗阻的肝内胆管呈树枝样和腊肠样扩张,低位胆道梗阻的胆总管末端大多呈截断状、杯口状或锥状。结论 MRI及MRCP诊断恶性胆道梗阻准确率高,可以作为不能进行ERCP时的替代检查方法或筛选用。  相似文献   

11.
彭如臣  刘玥  王浩 《北京医学》2002,24(2):102-104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7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采用岛津公司0.5 T SMT-50X型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扫描,采用自旋回波(SE)重T2加权、三维(3D)数据采集成像技术.结果 MRCP显示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肝内外胆管是否一致性扩张及阻塞段是否突然中断与梗阻性质有一定关系.结合MRCP原始图像及MR常规扫描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特别是对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MRCP检查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及MRI表现。结果MRCP对胆管梗阻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符合率89%。结论MRCP结合MRI是诊断胰胆管疾病非常有效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CT对梗阻性黄疸的定性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CT上仅仅表现为胆道扩张的良、恶性梗阻性黄痘对照分析,发现恶性病变肝内胆管为中、重度扩张(73.1%)呈藤状(57.7%),肝外胆管绝大多数在近段区域突然中断(95.7%),良性病变的肝内胆管轻度扩张(63.6%),多表现为竹节状(68.2%),而肝外胆在远段逐渐变细(84.2%),认为根据肝内胆管扩张程度与形态,以及肝外胆管扩张形态及梗阻部位改变,能够对梗阻的良、恶性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4.
采用磁共振胆道成像(MRC)显示胆道狭窄部位和程度及扩张胆管,检查病人45例(梗阻性黄疸15例,其他病人30例)。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SE)、重T_2加权成像技术及三维图像处理。结果显示梗阻性黄疸病人均能显示阻塞部位及扩张胆管,非梗阻性黄疸病人可显示胆总管及左、右肝管起始段,胆道术后病人见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说明MRC能显示胆道狭窄部位、程度及扩张的胆管,与磁共振(MRI)结合能更准确地诊断胆道阻塞部位及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进一步完善超声胆管造影(B-CEUS)的操作步骤,探讨胆管灌洗在超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超声医学科接受IB-CEUS的21例肝门部梗阻患者,先不经胆道灌洗步骤注入超声造影剂(UCA)进行胆管造影,待UCA效果消退后经引流导管灌洗肝内胆管系统,再行胆管造影.比较患者灌洗前和灌洗后肝内1级和3级胆管(肝段胆管)的即刻显影率.结果 胆管灌洗前,患者1级胆管1例显示不满意,20例显示满意,胆管灌洗后,21例患者1级胆管均显示满意,灌洗前后1级胆管即刻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灌洗前,患者3级胆管6例显示不满意,15例显示满意,灌洗后,1例显示不满意,20例显示满意,灌洗前后3级胆管即刻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IB-CEUS前加入胆管灌洗这个步骤可以提高IB-CEUS中3级胆管的显示率,从而有望更精确的诊断胆管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探查左右肝管、肝外胆管及胆囊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和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高频超声对58例持续性阻塞性黄疸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前瞻性地观察左右肝管、肝外胆管上段情况,胆囊大小形态、哺乳后变化(观察至哺乳后2.5 h或至收缩率>50%)及肝门部有无三角形纤维斑块和囊性回声,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BA 28例:26例左、右肝管及肝外胆管未探及,胆囊表现为4种情况;2例左、右肝管及肝外胆管呈缝隙状,壁毛糙,内透声差;肝门部纤维斑块22例,4例肝门部无纤维斑块的患儿年龄均<3个月;肝门部囊性回声7例。IHS 30例,左、右肝管及肝外胆管均可探及。误诊为胆道闭锁3例,左、右肝管及肝外胆管均呈缝隙状,壁毛糙,内透声差;27例胆囊表现为3种情况;肝门部囊性回声3例。BA与IHS在左、右肝管和肝外胆管是否可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左、右肝管和肝外胆管未探及与肝门部纤维斑块在BA的诊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年龄<3个月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3个月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高频探头能够清晰显示婴儿左、右肝管及肝外胆管情况,对早期BA与IHS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患儿胆囊收缩率检查建议观察至哺乳后2.5 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MR 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诊断肝内外恶性胆管阻塞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5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治疗证实的胆管恶性肿瘤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MR I检查采用T1W I和T2W I常规序列,所有病例均做MRCP扫描。结果:15例患者MR I均表现为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阻塞性扩张。阻塞性病变中,胆管腺癌9例,肝细胞癌4例,转移瘤2例。阻塞部位在肝门部7例,胰腺部2例,壶腹部及十二指肠乳头部6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病理证实。结论:MR I与MRCP结合能显示胆管阻塞性扩张及阻塞部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壶腹部胆管癌的直接肿块征像较少,以间接阻塞征像为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SSFSE-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目的 评价单次激发厚层投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SSFSE-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有64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接受SSFSE-MRCP检查,其中肝外胆管结石34例,恶性胆管梗阻30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全部64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胆胰管显示满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结合常规MRI图像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9.1%。结论 SSFSE-MRCP检查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快速,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 常规MRI扫描,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未发现结石阻塞性黄疸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二维超声检查或CT/MR检查未发现结石24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三维超声检查,三维超声重建图像与二维超声图像对比,确定是否可以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结果所有患者可以准确地显示梗阻水平,三维超声可清晰地显示扩张的胆管树结构,包括肝内胆管、肝总管、胆囊以及胆总管。结论三维超声重建可以更客观地显示胆管解剖,对阻塞性黄疸患者能提供较二维超声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姜洪  蔡崧  赵国华  崔兴宇 《黑龙江医学》2004,28(12):906-908
目的 评价低场磁共振胆管成像 (MRCP)对恶性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7例临床疑诊恶性胆管梗阻的患者进行了MRCP检查 ,并与ERCP/PTC和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对恶性胆管梗阻MRCP总的诊断价值为敏感度 86 5 7% ,特异度 10 0 % ;ERCP/PTC总的诊断价值为敏感度 91 0 4 % ,特异度 10 0 %。两者相比 ,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 (χ2 =0 4 7,P >0 0 5 )。MRCP对恶性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 10 0 % ,定性诊断准确率为 91 2 8%。结论 低场磁共振MRCP检查成功率高 ,对恶性胆管梗阻的定位、定性准确 ,可为外科手术或临床保守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