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素内不均一运动(IVIM)是指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上体素内信号衰减同时包括真性水分子扩散和毛细血管网中随机血流微循环灌注,导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反映的信息有限。采用多b值可获取系列DWI影像,根据双指数模型拟合,可同时获得组织的扩散和灌注信息,更全面地分析组织扩散成像数据。IVIM-DWI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肝脏、胰腺、肾脏、前列腺等脏器,就该技术在腹部MR成像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外胆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b值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外胆管癌的显示能力,确定肝外胆管癌DWI的较佳b值;并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肝外胆管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5例肝外胆管癌患者术前行DWI (b=100、300、500、800、1000 s/mm2) 和常规MRI.测量肿瘤的ADC值,计算多b值扩散成像和T2WI图像中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号强度比(SIR)等数据;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进行病理分级,比较不同b值时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例肝外胆管癌由DWI检出,DWI诊断肝外胆管癌的敏感度为92.00%.随着b值的升高,肿瘤的SNR和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逐渐下降,而肿瘤的SIR逐渐升高.b值为800 s/mm2时DWI图像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肿瘤的SIR和SNR均高于T2WI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增高,肿瘤ADC值逐渐变小.结论 b=800 s/mm2是肝外胆管癌扩散加权成像的较佳b值,可以得到良好显示的肝外胆管癌DWI图像;病灶ADC值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方法对2 356例成人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 356例冠状动脉CTA中,检查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1例,检出率为1.31%,其中冠状动脉开口水平变异9例,两支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窦5例,两支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状窦8例,前降支起源于右窦1例,左回旋支起源于右窦2例,前降支及回旋支独立开口于左冠状窦2例,单一冠脉2例(均为单一右冠),左回旋支闭锁2例。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及走行,是一种良好的无创性的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对肝外胆管癌(EHCC)病理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EHCC,并于术前行3.0 T MRI常规序列及IVIM-DWI序列扫描的患者33例.测量计算以下参数:肿瘤DWI单指数成像ADC值;IVIM-DWI成像参数,包括真性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和假性扩散系数(D*)值.不同病理级别EHCC组间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正态分布)或Kruskal-Wallis日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各参数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来比较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33例EHCC患者按照病理分级分为高分化(Ⅰ级)9例、中分化(Ⅱ级)13例和低分化(Ⅲ级)11例,ADC值分别为(1.34±0.23)×10-3 mm2/s、(1.22±0.19)×10-3 mm2/s、(0.97±0.13)×10-3mm2/s,D值分别为(1.31±0.15)×10-3mm2/s、(1.17±0.14)×10-3mm2/s、(0.86±0.12)×10-3mm2/s,D*值分别为(5.84 ±0.73)×10-3mm2/s、(6.39±1.67)×10-3mm2/s、(5.56±2.01)×10-3mm2/s,f值分别为37.35±9.01、30.91±8.55、22.78±7.47.不同病理分级组间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D值和f值均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7、-0.821、-0.582,P均<0.05),ROC AUC分别为0.743、0.876、0.691,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IVIM-DWI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EHCC的组织分化程度和血供,对术前预测肿瘤病理分级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胆囊癌的显示能力和最佳b值的选择;并探讨表观扩散系数值与胆囊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33例胆囊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和DWI检查.测量肿瘤的ADC值,计算多b值扩散成像和T2 WI图像中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信号强度比等数据;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胆囊癌患者进行病理分级,比较不同b值时不同分化程度胆囊腺癌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例胆囊癌病灶均被DWI检出,肿瘤的SNR和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随b值的增加逐渐下降,而肿瘤的SIR随b值增加逐渐升高.b值800s/mm2时DWI图像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肿瘤的SIR和SNR均高于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腺癌的ADC值随着b值增高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癌扩散加权成像的最佳b值为800s/mm2,可以得到胆囊癌的良好显示;胆囊腺癌ADC值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钼靶乳腺摄影与数字化乳腺摄影诊断乳腺微小钙化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钼靶乳腺摄影与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微小钙化的诊断价值 ,并探讨恶性钙化的诊断标准。方法 :对87例微小钙化钼靶乳腺摄影及数字化乳腺摄影资料采用双盲法进行前瞻性研究 ,做出定性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钼靶乳腺摄影与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微小钙化良、恶性的判断 ,敏感性分别为81 25 % ,96 88 % ,特异性分别为92 73% ,96 36 % ,二者灵敏性有显著差异(u=2 00,P<0 05) ,数字化乳腺摄影优于钼靶乳腺摄影 ;特异性二者无显著差异(u=0 84 ,P>0 05)。病理证实为恶性钙化32例 ,X线片显示钙化颗粒大小一般在0 01~0 5mm直径范围内 ,密度深浅不一 ,形态呈点状、小分枝状或两者兼有泥沙样钙化 ,多形性是恶性钙化的特征。1cm2 范围内微小钙化数目≥5粒时 ,尤其是肿块中心或周围伴有微小钙化 ,多为恶性。结论 :钼靶乳腺摄影与数字化乳腺摄影均为诊断乳腺微小钙化的最基本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微小钙化的检出及定性上 ,数字化乳腺摄影优于钼靶乳腺摄影。当1cm2 范围内微小钙化数目≥5粒时 ,可做为诊断恶性钙化的参考指标 ,加之形态、密度、大小及周围改变是诊断良、恶性钙化的较为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7.
肝外胆管癌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随着MRI新成像序列的发展,MRI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中显露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着重就肝外胆管癌的MRI表现、磁共振扫描技术、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和动态增强MRI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相关参数D、K值与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HCC)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并比较参数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搜集临床疑诊EHCC患者,行MRI检查(包括常规平扫和DKI序列)及手术治疗,选择满足条件患者35例,经软件处理获得DKI参数D、K值,对照病理结果,评价上述参数值与高、中、低分化肝外胆管腺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来比较参数诊断效能。结果 35例EHCC病理结果包括:Ⅰ级11例,Ⅱ级11例,Ⅲ级13例。Ⅰ级即高分化组病灶相关参数D、K值分别为(1.56±0.08)×10~(–3) mm~2/s、0.38±0.07;Ⅱ级中分化组相关参数值分别为(1.47±0.09)×10~(–3) mm~2/s、0.51±0.08,Ⅲ级低分化组参数值分别为(1.39±0.07)×10~(–3) mm~2/s、0.66±0.08。D、K值在不同分化程度EHCC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0.001),随着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D值逐渐降低,K值则逐渐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672、0.848。ROC曲线方法得到D、K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和0.951,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K值与病理分化程度相关性好,有助于病理分化程度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技术对双源CT(DSCT)双能肺灌注成像的影响,优化扫描和重组参数。资料与方法在相同对比剂浓度、负荷和注射流率前提下,60例患者随机分为5组,组1~3:利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trigger技术,将感兴趣区设在肺动脉主干,当CT值达到100 HU时,再分别延迟3 s、6 s、9 s后扫描自动开始,其余扫描参数均为探测器准直14 mm×1.2 mm,球管旋转时间为0.5 s,螺距为0.5,重组层厚1.5 mm,间隔1.0 mm,足头方向。组4:头足方向,其他扫描参数同组2;组5:重组层厚1.5 mm,间隔1.5 mm,其他扫描参数同组2。测量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以及上腔静脉的CT值,并观察肺动脉分支显示级别和上腔静脉线束硬化伪影出现情况,评价DSCT双能肺灌注及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图像质量。结果与其他组相比,组2肺动脉强化值较高,上腔静脉强化值较低且线束硬化伪影较少,肺动脉5级分支显示清晰,同时具备优良的双能肺灌注和肺动脉图像质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对比剂浓度、负荷和注射流率前提下,组2的扫描方案可获得满意的肺双能灌注成像及肺动脉CTA的图像质量,结合临床实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