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支架在治疗恶性肿瘤致气道狭窄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对16例气管恶性肿瘤致气管狭窄置入气管支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经介入手术置入气管支架,解除了气道狭窄引起的呼吸困难,术后患者气促症状改变明显.结论气管支架留置术操作简单、安全,对解除气管恶性狭窄造成的通气障碍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冷冻取异物及治疗异物相关性气道狭窄的疗效。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支气管异物患者32例,所有患者在冷冻取异物前曾使用活检钳等常规方法钳取失败,分析冷冻取异物的效果,对合并气道狭窄的患者,使用冷冻的方法冻融肉芽组织,评估其疗效。结果:30例支气管异物使用冷冻方法顺利取出,成功率94%。16例患者出现气道狭窄,出现气道狭窄患者病程较未出现明显狭窄者要长[(116±12)d vs.(24±5)d,(P<0.05)],冷冻治疗气道狭窄过程中,人均冷冻治疗(2.3±1.3)次,其中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结论:经可弯曲支气管镜冷冻取异物成功率高,冷冻治疗异物导致的气道狭窄疗效好,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弯曲支气管镜(简称支气管镜)腔内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均予以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并经纤维支气管镜行病变部位灌注异烟肼及球囊扩张、高频电和冷冻等腔内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测定40例支气管狭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气道直径、气促指数及FEV1。结果68例患者中行支气管镜下气道病变部住灌注异烟肼治疗54例,高频电刀治疗10例,冷冻治疗6例,40例支气管狭窄的患者接受了126次的球囊扩张治疗。显效58例,有效10例。40例支气管狭窄患者治疗后狭窄段气道直径、气促评分、FEV1明显改善。全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弯曲支气管镜下抗结核药灌注联合球囊扩张、高频电刀和冷冻等腔内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微创、安全、有效,应作为支气管结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入支架治疗气管恶性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气道支架对气道恶性肿瘤引起呼吸困难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例恶性肿瘤引起气道狭窄的患者,一例气道恶性肿瘤,一例食道恶性肿瘤转移到气道,均用介入治疗方法植入国产金属气道支架2枚,术中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结果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呼吸改善良好。结论气道支架治疗气道恶性狭窄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致气道狭窄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累及气道的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临床表现均有咳嗽、呼吸困难、耳廓萎缩和鼻梁塌陷,在基层医院均被误诊;肺功能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CT示气管主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示气管支气管软骨消失、管腔狭窄、呼气相部分气道陷闭,病理检查为慢性炎症;2例患者均予以糖皮质激素和气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后病情改善。结论复发性多软骨炎致气道狭窄患者容易误诊,胸部CT和可弯曲支气管镜能明确诊断,糖皮质激素联合气道内支架置入等治疗能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6.
李清云 《四川医学》2013,(3):340-341
目的进一步探讨经支气管镜冷冻及高频电灼在中央型肺癌致气道狭窄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入院治疗的40例中央型肺癌致气道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实施经支气管镜冷冻及高频电灼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在气促评分方面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在肺功能FEV1方面,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冷冻及高频电灼治疗中央型肺癌致气道狭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放射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5年6月安徽省胸科医院行支气管镜下介入诊疗的32例放射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气促指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气道狭窄再通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后,32例患者气促指数、FEV1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治疗后,气道狭窄再通的评定完全有效6例,部分有效15例,轻度有效11例,无效0例.结论 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放射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8.
: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刀烧灼并置入金属支架治疗气道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3例患者因肿瘤增生致气管狭窄,或结核肉芽、瘢痕组织致气管、主支气管狭窄,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刀烧灼肿瘤或增生组织,扩大管腔后置入金属支架。结果 全部患者气道通畅,气促缓解,气道管径扩大,随后管腔再次狭窄,甚至阻塞。反复电刀烧灼后恢复畅通,短期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刀烧灼并置入金属支架治疗气道狭窄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治疗后短期疗效确切,对恶性肿瘤所致气道狭窄可优先选择;但对良性增生所致气道狭窄的治疗,由于患者寿命相对较长,支架置入后远期可能产生肉芽增生及支架断裂等并发症,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9.
386例良性中央气道狭窄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良性中央气道狭窄患者的病因构成。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至2006年长海医院386例良性中央气道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及支气管镜下腔内表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良性中央气道狭窄的病因构成主要为气管支气管结核248例(64.25%);长期气管插管及气管造口术后58例(15.03%);气管支气管创伤14例(3.63%);吸入性烧伤12例(3.11%);气管支气管吻合术后狭窄4例(1.04%)。结论:在我国气管支气管结核性狭窄居各种良性中央气道狭窄病因的首位,长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亦是常见原因,气管支气管吻合术后为较少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华  吕莉萍  叶红  潘楠  查显奎 《安徽医学》2009,30(12):1427-1429
目的探讨氩等离子体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确诊支气管结核的患者实施经可弯曲电子支气管镜氩气刀介入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40例治疗1~4次,平均1.9次,经支气管镜复查,显效30例,占75%;有效10例,占25%;总有效率100%。不良反应:治疗中22例有轻微刺激性呛咳,4例感觉局部烧灼痛,未发生支气管壁坏死、穿孔、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结论APC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在解除支气管阻塞、加速病灶的吸收及组织再生和修复方面疗效确切,痰菌阴转率及肺不张治愈率均较高,能缓解支气管狭窄后遗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何玉花  赵月  万杰 《吉林医学》2010,31(23):3917-3918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盥洗治疗,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68例患者均症状明显好转。结论: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盥洗治疗操作时,掌握其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子支气管镜介导下高频电刀治疗良性气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可靠的理论证据.方法 对42例支气管恶性肿瘤所致的气道阻塞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刀烧灼切割术,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观察气道打通程度、肺通气功能、气促指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42例恶性肿瘤,其中24例鳞状细胞癌,8例小细胞癌,6例腺细胞癌,4例大细胞癌.电灼后完全打通气道,彻底治愈.电灼过程中均未出现大出血、呼吸道穿孔、纵隔气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刀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气道阻塞疗效显著,避免了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于大气道梗阻或狭窄患者在常规通气无效情况下,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实施气道重建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气道肿瘤患者2例和气管狭窄伴气管瘘患者1例,在ECMO辅助下分别行支气管镜下肿瘤介入治疗、气管成型及气管半造瘘术等气道重建手术。结果术中氧合满意,对于气道梗阻或狭窄的病例在ECMO辅助下可为机体提供充足的氧合,为手术争取足够时间,结合气管重建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食道癌气管转移病例术后3个月随访因食道癌全身转移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2例随访均存活,气促分级为2~3级。结论对于无法建立常规通气的患者,ECMO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需掌握适应证,加强管理,为进一步诊治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联合气道介入治疗在晚期中央型肺癌中心气道重度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2例晚期中央型肺癌中心气道重度狭窄患者于局麻下接受血管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C)和支气管动脉栓塞(BAE)肺癌供血血管介入治疗,然后在全麻下经电子支气管镜行冷冻切除、高频电、氩气刀(APC)、支架置入等气道介入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气促指数、气道管径、FEV_1 %pred、Karnofsky评分(KPS)、6分钟步行距离(6MWD),以及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及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BAC+BAE血管介入治疗联合气道介入治疗,临床有效率为96.9%。气道介入麻醉方式:喉罩全麻3例,气管插管全麻29例。气道介入治疗方法:高频电烧灼治疗28例,电圈套8例,APC治疗16例,冷冻切除治疗26例,气道支架置入5例。所有患者治疗后气促指数、气道管径、FEV_1%pred、KPS及6MWD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血清SCCA、CYFRA21-1、NSE、CE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2例,无气道大出血病例,无严重及致死性并发症。结论血管介入联合气道介入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中心气道重度狭窄具有微创、气道出血少、近期疗效确切的优势,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喉罩通气下经支气管镜钬激光治疗复杂性气道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和氯化琥珀胆碱行静脉全身麻醉下喉罩通气经支气管镜钬激光治疗2例复杂性气道肿瘤患者。分别观察2例患者在钬激光治疗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结果及治疗期间对心肺功能影响来探讨气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例患者经支气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后,气道阻塞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喉罩通气下经支气管镜钬激光治疗复杂性气道肿瘤安全、可行,扩大了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为临床治疗气道梗阻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腔内介入治疗气道狭窄是近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的开展,使得许多以往需要手术治疗或者无法治疗的一些气道腔内病变,可以借助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而获得满意疗效。气道狭窄可引起患者通气功能障碍,临床上可出现活动受限、气促、呼吸困难,导致劳动力的丧失,亦可引起狭窄远端反复肺部感染,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导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气道腔内疾病引起  相似文献   

17.
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 (呼衰 )是临床急症 ,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救。抢救的关键就是建立人工气道 ,改善通气。建立人工气道的方式不同对患者的影响亦不同。我们通过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经鼻盲插、喉镜直视下经口插管及气管切开置管抢救呼衰患者 6 7例 ,现就其各自特点做一对照分析。1 临床资料6 7例呼衰患者年龄 2 3~ 78岁 ,平均 6 2岁。致病原因 :肺心病 48例 ,脑外伤并感染 5例 ,各种原因致ARDS 4例 ,危重哮喘 3例 ,腹部手术感染 3例 ,胸部手术并感染 1例 ,急性左心衰1例 ,脑出血 1例 ,气管切开拔管后气管狭窄 …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89-93+封三
目的 分析光动力治疗(PDT)在中央气道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中央气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PDT 治疗前后气道狭窄、气促等的差异,并观察并发症。结果 共收集中央气道恶性肿瘤患者12 例,其中2 例患者接受2 次PDT,其余患者均接受1 次PDT。PDT 治疗1 个月后,气道狭窄由25%(25%,75%)下降至0(0,40%),P=0.001,气促评分由1(0,4)分下降至0(0,2)分,P=0.011,完全缓解2 例(16.7%)、部分缓解8 例(66.7%)、疾病稳定1 例(8.3%)、疾病进展1 例(8.3%)。所有病例随访至2021 年2 月28 日,中位随访时间为9.85 个月(4.6~18.5 个月),3 例(25%)发生并发症,1 例气道肿瘤坏死物质多致气促明显加重,多次支气管镜清除后缓解,2 例发生气道狭窄,经多次球囊扩张治疗,尚不影响日常生活。结论 PDT 治疗中央气道恶性肿瘤疗效和安全性好,暂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下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气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喉罩通气下全身麻醉,行纤维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气道直径、气促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8例患者治疗后完全有效 6例,部分有效 2例.气促指数明显下降,气道直径均不同程度扩大.结论 喉罩通气下气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治疗气道狭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在中央气道阻塞性病变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3年就诊于我院呼吸科的中央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208例,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208例中央气道阻塞性疾病的患者中,肺癌143例,其中鳞癌87例,腺癌42例,小细胞癌14例;支气管内膜结核20例;支气管异物17例;血块阻塞12例;曲菌感染致痰栓阻塞13例;支气管淀粉样变性1例;气管纤维样上皮息肉1例;食管癌气管侵犯1例。所有患者中咳嗽208例,咯血105例,胸闷气短97例,声音嘶哑55例。经过支气管镜检查,本组患者初次病理阳性率98%,二次病理检查阳性率达100%。有25例行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圈套、电凝治疗及气管支架植入术,良性气道病变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恶性气道病变的患者临床症状能迅速缓解。结论:支气管镜检查为诊断中央气道阻塞性病变提供准确信息,根据不同病因及病变部位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尤其是支气管镜下的介入治疗对良性气道病变能达到临床治愈;对恶性病变短期疗效极好,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