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中医"湿毒疫"范畴,根据目前该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瘟疫相关理论,总结其病因为湿毒之邪,病位在肺,累及脾胃;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西医以抗病毒、调节免疫、对症支持等治疗为主,中医以分期分型辨证论治为主,临床采取中西协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吕文亮 《世界中医药》2020,15(2):125-128
基于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进行解读。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NCP)是急性传染病,大部分患者初期以身热不扬、咳嗽、乏力、纳差、舌苔厚腻为主要症状,该病属于疫病范畴,主要病性为湿毒,属于中医的疫毒,可称之为湿热疫毒。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本病是时疫流行的疾病,需要与当令的"四时温病"病证相鉴别。立足点要针对"湿热疫毒"的病理表现及特点,离开了"湿热疫毒"就离开了主要病因。因此,早期虽然有寒湿阻滞,但寒湿化热是常态,发病过程中由湿热疫毒而热、喘、瘀、脱、虚,从病机而论有湿毒、热毒、瘀毒等不同的病性,故治之当不离湿热疫毒,"逐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疫毒、宣畅气机为主,把住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该指南从广泛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规范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利用中医药促进患者康复几个方面在第一版基础上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广大中医学者提出了诸多的观点。新冠肺炎依据其病性的寒热和兼杂之邪,分属于寒湿疫、湿温疫、湿毒疫、湿毒夹燥疫等,其病因以“湿邪”为主,常兼夹寒、热、燥之邪,分别有温湿疫邪、寒湿疫邪、疫邪夹燥等,其辨证多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膜原理论辨证,并结合三因制宜等。新冠肺炎证候多变,但其病因病机符合中医“疫病”的规律,其病位主在肺,多累及脾胃,以湿邪为主的病理特点贯穿疾病的始终,以“湿、毒、寒、热、燥、瘀、虚”为证素要点,可按照预防、治疗、恢复3个阶段采取辨证论治。该文从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完善新冠肺炎的中医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医经典文献及临床实践思考,立足于"湿疫"理论阐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及治疗方药。认为新冠肺炎乃湿毒疫邪所致,其病机特点为内外病邪相引,合而致病;本病除遵循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外,同时也表现出三焦传变的过程。同时,通过归纳梳理相关中医经典著作中关于湿疫的证治方药,为新冠肺炎的中医诊治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近百例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经验,探析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治法方药。根据此次疾病特点,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居民体质的特点,认为新冠肺炎当属中医"湿瘟"范畴;病因乃湿毒疫邪侵袭,病位主要在肺,弥漫膜原、三焦;病机关键在于湿毒疫邪侵袭犯肺、郁而化热,湿毒、郁热搏结,弥漫膜原、三焦,化燥伤津、耗气伤阴,部分重症患者可深入营血分、热陷心包。本病治疗当以"祛邪"为第一要义、疏利透达为关键治法,以尽早使湿毒之邪有出路。早期当化湿解秽、宣透疏利,若湿毒郁而化热当兼清郁热,若化燥伤津当顾护津液;中期当清肺泻热、宣肺通腑、透达膜原、疏通三焦,着眼于祛湿毒、清热毒、化瘀毒,及时截断病势、顾护阴津;危重期当及时提供重症支持治疗,以及开闭固脱之方药;恢复期当注意清彻余邪、益气养阴、瘥后防护。中医药干预本病重在尽早(初、中期)祛除毒邪,截断病势,改善患者症状,帮助恢复期调护。  相似文献   

6.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尚无特效药物。本文基于温病学说,结合四川省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临床实践,系统论述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传变特点和证治思路。认为新冠肺炎的病因是湿浊疫毒,基本病机为湿浊化疫、蕴毒传变、气机痹阻,临床可分为湿浊郁表、肺失清肃,湿浊中阻、痰热内蕴,疫毒闭肺、毒损肺络,湿毒蒙心、伤阴耗血,余邪滞留、气阴两伤五个阶段,并论述了相关治疗策略,这将有助于COVID-19的中医药防治。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省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坚持中西医结合原则,陆续制定了各省市的中医药防治方案,三因制宜,分期分型辨证并不断完善。笔者全面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基于病因病机分析了各省市中医药防治方案,认为此次疫病是外感疫气,病位主要在肺卫,病邪主要表现为“毒、湿、热、虚、寒”。此“毒”即为疫气,武汉遇暖冬,非其时而有其气而发疫,一气一病,播散流行,治疫必先治毒;“湿”邪之地在南北方各占一半,东西部均有,在南方源于季节和地域,在北方可由寒挟杂,治疗均应祛湿;“热”主要见于南方,为南方常见的病邪,亦可因湿毒入里,湿郁化热,而在北方热与湿同现,主要是因湿毒入里,湿郁化热,治热均以清为主;“虚”则主要在北方,北方冬季多寒,易伤正致虚,或邪正交争激烈,伤阳伤阴致虚,宜祛邪为标,扶正为本;“寒”见于北方和南方山区,寒气过甚,易伤阳伤正,故尤其要注重预防,且以补正气为主。中医防疫治疫应三因制宜,重视预防,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三因制宜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法则。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南北地域不同、气候差别、人体体质各异,北方地区感受疫毒之邪病因病机与湖北武汉有所区别。北方地域气候、生活习性、饮食习惯易致体内郁热,病邪具有"郁、湿、热、毒"特点,易伤阴从热化。临床防治应扶正祛邪、三因制宜,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的临床表现,结合对时间、空间、人间"三间"以及大生态、小生态、微生态"三态"的分析,认为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病性为风寒湿,可称之为风寒湿疫。根据白长川名中医外感热病三二四理论,即"三纲脏腑定位,二化气血定性,四期虚实定势"的指导,认为本病可分为前驱期、进展期、危重期和恢复期四期进行辨治,治则是以祛邪为先。风寒湿疫毒由口鼻侵袭机体后直入脾肺,脾肺受损,表里俱病而偏于里,内有湿而外有寒是前驱期的基本病机,治宜健脾宣肺透邪为主,推荐《阴证略例》和《温病条辨》寒湿篇所载方药,如四、五加减正气散;进展期疫毒化热,湿阻气机,治宜表里双解,宣肺通腑,清泻湿热,推荐方药为宣白承气汤、升降散;危重期内闭外脱,根据寒闭、热闭的不同分别治以回阳复脉和开窍醒神,寒闭推荐四逆加人参汤,热闭推荐《温病条辨》凉开三宝,根据运气学说、伏气学说推断接下来更易于出现肺的热化之证,应注意固护阴液;恢复期邪去正虚,以健脾益肺为主,兼有阴虚者,兼以养阴生津,推荐六君子汤、生脉散、五味子汤。  相似文献   

10.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的中医病因特征、病邪属性、病机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检索中国知网(CNKI)与万方数据库中与COVID-19中医药相关的临床研究,理论探讨,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的中医诊疗方案等相关文献,对其中的病因病机、理论认识、临床症状体征、辨证分型、用药规律等,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目前中医界对COVID-19的病因共识是感受"疫气",但在病邪属性方面则有寒、热之争或寒热混杂的认识,病邪有湿、毒、燥、火(热)、风、秽浊、郁等不同,对病机认识有湿、寒、热、毒、瘀、痰、滞、结、燥、秽浊、虚、闭、脱、喘等多样。将病因病机混论,寒热、燥湿等矛盾病邪或病机共融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理论体系的逻辑性,也不符合中医对外感病的病因、病机、病证分层认识与辨证的思维特点。治疗用药的主线是宣肺、清热、化湿、化痰、芳香辟秽,麻杏石甘汤为核心处方,辛温药主要是芳香、化湿、化痰、健脾之品,并不是温阳散寒之品,而且均为寒热并用,提示病因病机的复杂性。COVID-19属中医疫病(瘟疫)范畴,病因为"疫气",该疫气除具有"毒、秽浊"的基本属性之外,同时具有"湿、热、风"邪的特征;疾病过程中还产生了"痰、瘀、积滞"等次生病邪;病机演变过程以"郁、闭、虚"为特点。COVID-19所感疫气,不论从临床表现、传变规律(各阶段的辨证分型)、用药配伍等方面来看,病性属热的证据更多。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文献报道,结合相关中医古籍,从中医学的立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特征。发现此次疫邪致病变化多端,伤人部位不定,且表现出类湿、类寒、类燥之性;可从口鼻、腠理而入,"卫分"与"太阳"多同时受邪,卫气损伤,防御失守,使得疫邪直入脏腑,引发血水同病;进而探讨疫邪与兼夹之邪致病的区别以及疫邪引动宿病的机制。中医认识及治疗疾病依据自身特有的理论体系,治疗此病需把握以下原则:衷中参西,病证结合;铭记中医治疗疾病的总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谨防传变,先安未受邪之地;疫病所现病性或寒或热,治疗用药勿拘寒凉。推荐治疫专药参考《神农本草经》、现代药理研究及疫邪致病特征,选木香、徐长卿、升麻等三味中药。  相似文献   

12.
仕丽  刘继民  王檀 《吉林中医药》2020,40(8):981-985
2020年1月22日-2月17日,王檀团队制定了共4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方案》,该方案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中医"疫毒"范畴,病机特点为寒、湿、虚、瘀、痹。第一版将本病分为外感早期,外感迁延期,寒湿痹肺期,肺肾虚冷、肺络痹阻期;经二版、三版修订,第四版方案将本病分为卫表期、伤肺期、恢复期,并将各期进一步分层。第一版将本病分为风寒外束、寒湿内盛,邪郁肌腠、痰热郁肺,寒湿痹肺,肺肾虚冷、肺络痹阻4个证型,至三版、四版,则修订为疫毒外袭、寒湿内盛,邪郁肌腠、痰热郁肺,疫毒寒湿痹肺,气阴两伤、热毒聚肺,脾肾虚冷、疫毒化火,伤阴耗液、心阳浮动,肺肾虚冷、肺络痹阻,气阴两伤,心神不宁等8个证型,并增加了指导用药等内容。该方案还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瘟疫范畴,病邪为时行疠气作祟。疫寒初犯者,治宜辛温疏散;疫热初犯者,治宜辛凉疏散;疫湿初犯者,治宜疏解化湿;疫湿入侵中焦,治宜开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疫毒郁肺者,治宜宣泄肺热,解毒祛湿。做好初期阶段的诊治,防止病情恶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从温病学理论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伏气温病,其致病邪气因地域虽有寒热之分,但均以湿毒为主,因此宜命名为湿毒疫。《温热论》作为温病学家叶天士对于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在论述温病的诊疗时有三方面特色:①卫气营血辨证的形成;②以透邪为要的治疗思路;③辨别体质灵活施治。叶氏在温病学理论中的发挥,也启迪着中医对此次新冠肺炎的诊治。  相似文献   

15.
郑彩霞  聂伟  汪严  刘洋  于盼  张念志 《新中医》2021,53(10):187-191
"非其时而有其气"是《温疫论》一书提出的当时传染病(疫病)病因,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从湿毒致病的特点探讨COVID-19的致病机理及防治。湿毒有重浊黏滞缠绵的特点,表现在临床症候群和病程较长等方面;肥人多有阳虚湿盛的体质,感病后易导致疫毒内陷变生诸证而发为重症;防治原则提出应以化湿排毒为主,同时当顾脾胃、护津液;预防上重视防重于治,未病先防,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方法,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邪毒侵袭,且要因地、因人、因时、因证制宜,把握好扶正与祛邪的关系,更要注重"正气存内,避其毒气"。并指出认识及解决湿毒邪气的问题是COVID-19防治的关键;使中医药在本次防疫治疫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发挥中医药防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院内制剂"宣清和化方"配伍特点及应用范围等进行初步探究。新冠肺炎属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脾,特点为"湿毒"。疫病初期为湿毒困表,肺卫不固,营卫不和,正邪交争,虚实夹杂;中期乃邪毒壅肺,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若素有肺脏伏热,则邪毒易内陷,变生厥脱,系正邪相争鼎盛,疫戾邪气亢盛,为本虚标实。治应分时而论,预防之时,扶正立法,益肺健脾,调和营卫;发病之时或发病中期,"和法"始终贯穿。从肺论治,宜宣肺,非单纯补肺、温肺;从脾论治,宜和中化湿,非单纯补脾、健脾。以"和"立法,宣、清、和、化四法联用,宣肺解毒,和中化湿。契合武汉气候特点,辨证施治,创立"宣清和化方",系小柴胡汤和银翘散化裁,取小柴胡汤和荣卫、和肝脾、透达膜原、分消上下之意,又取银翘散轻宣透邪之功,始终使邪有出路。据疾病不同阶段,加减化裁,或"和荣卫",或"和表里",或"和津液",辅以宣肺、泄肺、健脾、和中、化湿、化瘀、清热、泄热、通腑、解毒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全面系统研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防治,对新冠肺炎预防及诊疗方案和知名中医专家观点进行归纳分析。方法通过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查阅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的诊疗方案,知名中医院士及专家临床等公开发表的观点,整合归纳总结,进行述评。结果该病属于中医"温疫""瘟病""疫疠"的范畴,疾病早期的患者多为轻型,多为素体脾虚患者,以感受湿邪疫毒之气为主,常多见湿重,对于寒湿还是湿热为患,有一定的分歧。治疗上以调理肺脾,健脾祛湿为主。疾病中期的患者,多考虑为素体内热或者湿郁化热,湿毒热充斥肺脏,损伤肺络,治疗以清化湿热为主。如果病情进展,内陷心包,出现坏病,内闭外脱。需要中医"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急救。治疗后的恢复期患者常表现为脾虚湿盛,气阴两伤,需要益气养阴,健脾利湿。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以"湿"邪为主,感受疫戾之气为其病机,而脾肺是主要病位。治疗上,化湿是贯穿治疗始终,全程都要固护脾胃阳气,勿伤中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病因病位病机、治法方药。方法:采用中医的传统思路,进行审证候求病因,审证候求病位,审证候求病机,按证候病机推演治法治则和忌法忌则,然后根据治法治则初步遣药组方,按忌法忌则回避某些药物。结果: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病因为疫戾,该疫戾一体兼三性。病位为上焦肺系,中焦脾胃,后危及上焦心包下焦肾元。病机,疫戾先分二路客于肺系和脾胃;由表入里,逐渐化火,生痰;在正不敌邪后,上凝心宫,下熄元阳;最后邪退正虚。证型分类治则方药提出了"上燥中湿夹凉初成型""上燥中湿夹凉化火型""阳气衰竭阴邪凝闭型"和"邪退而肺脾肾虚兼痰湿型"四个类型应对方案。结论:上述结果是理论推演的出来,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上述结论仍需要临床实践的进一步验证修正。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中医"寒疫"或"寒湿疫",寒湿闭肺是发病初期之关键病机;寒湿之邪化热入里,病情进一步发展,气机升降失调、正气损耗,气阴两伤,甚者出现内闭阳脱。薛伯寿教授认为,临床辨证论治时当以六经辨证为主,参考历代瘟疫之名方综合组方可提高疗效。强调治该病初起以宣肺开闭、透邪外出为第一要务。提倡要善用麻黄。麻黄能开肺闭,宣肺透邪,消散肺间质郁饮邪毒。故认为麻黄为宣散肺邪之圣药,又是利小便祛湿圣药,宣通寒闭寒凝血脉瘀滞之圣药。同时,疾病之所以发生,正气衰弱是根本原因,正气的盛衰存亡对疾病的发展转归与疗效起决定性作用,薛老特别重视整体调治,强调"病因为本""正气为本""胃气为本",在去除病因同时,顾护正气、胃气。该文总结了薛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思路,列举并分析了薛老对临沂、新疆及北京等定点医院新冠肺炎的会诊病例,以期为中药抗疫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寒湿疫"范畴,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确切。笔者根据自己及弟子在一线诊治新冠肺炎的体会,结合"三分五体论"学术观点,认为疫毒袭表,直中肺脏,伏于肺内为病之成因,寒饮湿-津亏燥-毒内陷为病机动态演变过程。根据此动态病机进行辨治,且在康复期注重扶助正气,痊愈后根据疫毒之伏邪性质防复,取得满意疗效,特与同道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