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医理论谈对爱滋病的认识:附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薛伯寿 《中医杂志》1991,32(1):20-22
1987年9月至1988年10月,我们在非洲某国首批进行中药试治艾滋病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我从中医理论角度谈谈对艾滋病的认识。一、既似虚劳,又为瘟疫艾滋病表现出的极度乏力、异常消瘦,较肿瘤、肺痨更为严重,据此与中医的“虚劳”相似。然而发现此病方十余年即迅速蔓延五大洲,  相似文献   
2.
和合思想在中国哲学及文化中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的重要体现。“和”有和谐、包容、合而为一之意,“合”为统一,把握大道之意。著名中医学家薛伯寿教授认为中医学大道至简,因此执简驭繁是临证关键。薛老在临床过程中,处处体现谨守和合思想。在遣方用药中,善于针对不同疾病多运用调和阴阳、表里分消、补泻同用、寒热并用、调畅气血、升降互用等治则综合运用。在方剂配伍以及用药剂量方面,认为中药配伍本身就是和合增效减毒思想的具体反映。药物配伍是通过有效整合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临床用药或从七情配伍,或遵脏腑配伍,或依性味配伍,随证而变,灵活组方施治。其他如待人谦和、与人为善,药物治疗与心理调节相辅相成等亦体现和合思想。  相似文献   
3.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in treating30 patients with AIDS,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did bring symptomatic relief:how-ever,further trials are needed to find out ifherbal drugs may control HIV or improvethe immunofunction of infect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4.
<正> 余用《医林改错》黄芪赤风汤加活血解毒利湿之品,治疗3例结节性红斑,取得较好疗效。王清任云:“如治诸疮诸病,或因病虚弱,服之皆效。”又云:“此方治诸病皆效者,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结节性红斑与湿毒血瘀有关,故加活血解毒利湿之品。案一:李×,女,67岁。80年10月3日就诊。去年11月中旬恶寒发烧,两天后发现两小腿多处起结节红斑,渐成大片,踝关节肿大,活动受限,就诊于×医院。先用青霉素治疗半月余,发烧渐退,而小腿红斑此起彼伏。抗链  相似文献   
5.
一、肾病综合征屈××,男,9岁。初诊日期:1984年7月25日。1980年12月曾患全身水肿、尿少,发病一周于北京××医院住院治疗,诊为“肾病综合征”,用激素等药物,迁延两年始获愈。  相似文献   
6.
薛伯寿  薛燕星 《中医杂志》2004,45(11):862-864
中医认为,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又曰:"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在生理状况下,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升清降浊,营卫通行,气煦血濡,经脉和畅,以保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一旦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造成气机失常,壅滞不通,郁结不舒而导致诸郁证.正如戴思恭所说:"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者而不得变化也.""火郁"一证,最早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此后,<丹溪心法>所论"六郁"中又有"热郁"之说.  相似文献   
7.
陈××,女,63岁。1981年5月22日初诊(病历号:100304): 17天来,眩晕,耳鸣,呕吐,进食及服药皆吐,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耳性眩晕症”。给予健脑Ⅱ号、安定等,仍呕吐频繁,甚至吐出苦水,小便短少,大便干燥。曾三次在某院急诊观察室输液等,病情未能控制。近4天病情加重,卧床不起,头眩不能转侧,亦不能起坐,饮水亦吐,语言低微,目不欲睁,皮肤干燥,心音低弱,血压110/84毫米汞柱,舌红无苔,光如镜面,脉细关弦。证属肝火犯胃,胃气上逆,呕吐日久,胃阴大阴,治宜平肝降逆,益胃生津。处方: (1)黄连3克,白芍5克,苏叶3克,吴茱萸5粒,每剂煎50毫升。 (2)玉竹12克,北沙参12克,麦冬9克,法半夏4克,生甘草6克,粳米12克,白芍9克,代赭  相似文献   
8.
9.
赵玲  李达  薛燕星  薛伯寿 《新中医》2007,39(3):74-75
薛伯寿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笔者有幸随薛教授学习,常有感于其辨证精当、用药灵活,现将薛教授应用四逆散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随蒲辅周老师临证多年,深感先师重医理,更重临床实践。他常说:“明理、凭脉、辨证、立方、遗药为辨证论治的逻辑提纲,如理不明,脉证就无从辨识;善于运用医理,解除病人疾苦,挽救危重病证,学术才有高低水准。”我运用老师经验指导临床获效颇多,兹选择四例治验如下,以反映继承一得。一、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侯××,男,43岁,病历号100644 1981年5月29日初诊:患者有消化性溃疡病史4年,于1980年9月因急性穿孔住某医院行十二指肠修补术,术中胃迷走神经被切断,术后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证候群。经常胃脘不适,胀痛,纳呆,便溏,每日1—3次,形体日见消瘦,经钡餐透视,胃呈弛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