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为偏瘫患者翻身时对护理人力成本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偏瘫BrunnstromⅠ-Ⅱ期的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应用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一人翻身法。结果患者恢复独立自主翻身率、翻身时间、需要另一护士协助翻身人次、护理人力成本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可促进脑梗死BrunnstromⅠ-Ⅱ期偏瘫患者主动参与,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节省护理人力成本,方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为偏瘫患者翻身时对护士的节力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BrunnstromⅠ~Ⅱ期偏瘫住院患者100例,护士采用不同方法为患者翻身,护士单日采用常规方法帮助患者翻身作为对照组,护士双日应用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为患者翻身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方法的节力情况。结果应用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为偏瘫患者翻身时护士的疲劳度和腰背痛的发生率较应用常规方法帮助患者翻身明显减少,且节力(P0.001)。结论应用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为脑梗死BrunnstromⅠ~Ⅱ期偏瘫患者翻身,能使临床护士节力,操作简单易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Bobath球训练偏瘫患者躯干、骨盆及下肢,对其改善运动功能、平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8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Bobath球训练患者的躯干、骨盆及下肢。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e mayer评定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时间(10MWT)、6min内步行距离测定(6MWT)、Holden步行功能评定(FAC),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BBS、MBI、FAC与6MW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10MWT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Bobath球训练偏瘫患者,可以改善其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脑血流的影响,评价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及指标.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87例,按人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8例和常规组39例,并选择46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健康组)作为健康对照,观察组和常规组均在神经内科按脑梗死常规处理,以药物治疗为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Bobath疗法.治疗前后和健康组均应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同时应用Fugl-Meyer法(FMA)评价瘫痪肢体的功能.结果:治疗30 d后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常规组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前观察组和常规组MCA健患侧Vm均低于健康组(P<0.01或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明显提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常规组患侧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仍低于观察组和健康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增加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脑血流量,促进功能恢复,TCD可以作为评价其早期疗效的指标,优于FMA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obath翻身训练在老年脑梗死致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56例老年脑梗死致偏瘫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协助翻身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Bobath翻身训练。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压疮发生情况。结果:经6个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在2 min内完成主动翻身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压疮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Bobath翻身训练可有效预防老年脑梗死致偏瘫患者压疮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帅记焱  刘雅丽 《中国康复》2013,28(6):437-438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给予运动再学习疗法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S)、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价法、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分别评定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2组CN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运动再学习疗法较传统康复治疗方法更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重复性下肢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改善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复性训练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肌痉挛的作用。方法:51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及对照组26例,均采用平衡协调训练,体位转移及步行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MOTOmed(类似踏车)智能训练系统进行重复性训练。2组治疗前后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及Ashworth痉挛分级法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FAC及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shworth评分明显下降(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重复性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的改善和整体功能的恢复有更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Bobath技术介入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用新Bobath技术介入,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2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运动治疗基础上,新Bobath技术介入治疗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借鉴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早期应用Bobath技术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Bobath技术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利用Bobath康复技术治疗脑梗死患者174例,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不同治疗时期(病后1个月内应用组和1个月以上应用组)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病后1个月内应用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1个月以上应用组(均P<0.01)。结论Bobath技术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明显,应用时机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髋外展肌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以Bobath为主的现代康复技术进行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入强化髋外展肌群的训练方法,在治疗前和6周治疗结束后,分别用Berg平衡评分量表和Holden功能步行分类对两组患者进行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评定,随访并统计治疗结束后半年期间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结果:6周治疗后,两组的BBS和Holden功能步行分类的级别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的BBS和Holden功能步行分类的级别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通过随访,治疗结束半年内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平衡训练的基础上,强化患侧髋外展肌群的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增加步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63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为治疗组(32例),常规康复治疗组为对照组(31例).经过6周训练,每周训练5次,训练前后进行如下评定:(1)功能性步行量表(FAC);(2)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 Meyer量表);(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4)Berg平衡量表.结果:治疗后步行能力FAC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肢运动能力及平衡能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减重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比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有更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的疗效及躯干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方法:将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NF躯干模式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以及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TCT、BBS及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患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组内比较均小于健侧(均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健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健患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PNF躯干训练技术可以明显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肌群力量,提高躯干控制能力,改善平衡功能,从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精细化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各24例,2组均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采取随意安排床位及常规的病床管理,观察组根据患者偏瘫个体化特点安排病房病床、病床配套设备、相应精细化处置方法等,并安排康复护士进行24h康复护理巡回。结果:干预1个月后,2组FMA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3及6个月后,2组FMA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观察组的屈肌协同能力评分在干预1、3及6个月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的伴协同运动和脱离协同运动评分在干预后6个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6个月后,2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ADL及部分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远程家庭康复指导对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出院后脑梗死偏瘫恢复期的患者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康复组45例,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康复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给予远程家庭康复指导,包括患者的用药,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等;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口头告之康复锻炼的方法等。结果:出院前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3个月后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远程家庭康复指导对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四肢联动对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脑出血、脑梗死、颅脑损伤所致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四肢联动康复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常规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FMA)积分法、Barthel指数(MBI)评分法、国际通用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S)评定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CNS评分较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MA及MBI评分较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起了重要作用,联合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器训练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现代康复综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6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86例)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48小时后康复治疗。1月后评价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均忧于对照组(74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现代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的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加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加运动想象疗法加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上肢肘屈伸、腕关节屈伸、手指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能较好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李芳  才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6984-6985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Bobath疗法加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三周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在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对治疗组同时加以Bobath疗法加电刺激治疗的康复治疗方法。对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1 d进行2次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对发病在1~3 d的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运动功能,减轻瘫痪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将8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偏瘫、语言障碍、损伤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提高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运动再学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技术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运动再学习组45例,行运动再学习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2例,仅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周、2周、4周时采用Fugl-Meyer法、Barthel指数量表、躯干sheikh、平衡Berg量表进行评定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4周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能力、Barthel指数、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均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运动再学习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技术有利于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