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羟尼酮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6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羟尼酮(100 mg/kg)组12只、羟尼酮(250 mg/kg)组12只、吡非尼酮(250 mg/kg)组12只,采用CCl4皮下注射进行肝纤维化造模,羟尼酮、吡非尼酮予以灌胃给药,处死大鼠后,留取血清检测肝功能,利用肝脏组织检测羟脯氨酸的含量,肝组织进行HE染色和Sirius Red染色,对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将人肝星状细胞系LX-2分组:对照组、TGF-β1组、羟尼酮组、吡非尼酮组,经过TGF-β1刺激和羟尼酮、吡非尼酮处理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α-SMA、I型胶原蛋白和磷酸化Smad3、磷酸化p38、磷酸化Erk1/2、磷酸化Akt等磷酸化蛋白。 结果 动物实验显示羟尼酮组大鼠肝功能值有改善,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减少,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实验发现随羟尼酮浓度的增高,ɑ-SMA和I型collage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GF-β1刺激细胞后,TGF-β信号转导通路中Smad3、P38、ERK、Akt等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在相同作用时间下,羟尼酮组细胞TGF-β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水平低于TGF-β1组细胞(P<0.05)。结论 羟尼酮可抑制TGF-β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的磷酸化,从而阻止TGF-β1介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可能是其缓解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吡非尼酮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抑制瘢痕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兔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RYTF);设计6组不同浓度的吡非尼酮作为实验组、1组未加入吡非尼酮的作为对照组及1组调零组,采用CCK-8检测法初步确定吡非尼酮的起始作用浓度及最适作用浓度;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后RYTF中TGF-β3,Ⅰ、Ⅲ型胶原蛋白与对照组相比的荧光染色表达情况;通过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后 TGF-β3,CollagenⅠ、CollagenⅢ 因子与对照组相比的蛋白表达情况;通过 RT-PCR 法检测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后TGF-β3、CollagenⅠ、CollagenⅢ与对照组相比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吡非尼酮抑制RYTF增殖的起始作用浓度和最适作用浓度分别为 0.1 mg 和 0.27 mg;与对照组相比,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 24 h 后,实验组 RYTF 中 TGF-β3、CollagenⅠ、Collagen Ⅲ 的荧光表达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24 h后,实验组RYTF中TGF-β3、CollagenⅠ、CollagenⅢ 的蛋白表达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24h后,实验组RYTF中TGF-β3、CollagenⅠ、Collagen Ⅲ 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非尼酮对体外培养RYTF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关系;吡非尼酮抑制RYTF增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RYTF中TGF-β/Smad途径上TGF-β3效应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博来霉素诱导的中晚期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4只SD雄性大鼠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4只,模型复制成功的24只又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泼尼松组及吡非尼酮组,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予以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1?ml/kg),其余各组予以气管内单次注入博来霉素5?mg/kg以复制肺纤维化模型,模型复制14?d后再予以相应药物干预,用药14?d后处死大鼠取材。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通过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液、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 通过气管内单次注射博来霉素能够诱导大鼠肺纤维化。二甲双胍、吡非尼酮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由博来霉素所诱导的肺部炎症及肺纤维化。二甲双胍、吡非尼酮可抑制TGF-β、Hyp的产生,且二甲双胍与吡非尼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泼尼松对中晚期肺纤维化无治疗作用。结论 二甲双胍、吡非尼酮可缓解由博来霉素所诱导的中晚期大鼠肺纤维化。泼尼松对博来霉素所诱导的中晚期大鼠肺纤维化无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尿道狭窄形成和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尿道狭窄模型(SD雄性大鼠,体质量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Rapa组,每组10只。术后14 d取大鼠尿道组织,行HE染色观察尿道组织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检测胶原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将HLF-1细胞分为对照组,Rapa组和3-甲基腺嘌呤(3-MA)+Rapa组。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周期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LC3的表达。结果 HE染色发现Rapa组大鼠尿道组织狭窄程度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减轻,Masson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和Rapa组大鼠损伤尿道组织中胶原和α-SMA表达均较阴性对照组大鼠增加,但Rapa组胶原和α-SMA表达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Rapa组HLF-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逐渐减弱,呈剂量依赖关系(均P<0.05),而加入3-MA干预后,Rapa对HLF-1迁移、侵袭和能力的抑制作用减弱(均P...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PFD)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吡非尼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4 只标准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3 组:正常组(NC 组)、模型组(M 组)及吡非尼酮治疗组(S组)。M组及S 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复制肾间质纤维化模型。S 组予吡非尼酮250 mg/(kg·d)灌胃,NC 组及M 组大鼠予等量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分别于手术后第1、3、5、7 天处死各组大鼠各2 只,取梗阻侧肾脏。HE 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α- 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NC 组未显示肾纤维化,M 组显示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炎症细胞浸润。NC 组TGF-β、α-SMA 蛋白表达均较低,M 组TGF-β、α-SMA 蛋白及CTGF mRNA 表达较NC 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梗阻时间延长,各物质表达量增高,但第7 天M 组及S 组上述物质表达量较第5 天减少,且M 组与S 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 组上述物质各时间点表达则较M 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非尼酮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肾组织TGF-β和CTGF 的表达进而减少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药物吡格列酮对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肾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组(DM,链脲佐菌素单次腹腔注射)、吡格列酮治疗组(DP)、给药对照组(NP).干预后10周末,检测各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肾脏肥大指数;RT-PCR法观察肾组织TSP1和TGF-β1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内TSP1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P组与DM组比较,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4 h尿蛋白和肾脏肥大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Nc和NP组相比,DM及DP组TSPl和TGF-β1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DM组相比,DP组TSP1和TGF-β1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DM大鼠具有直接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不依赖于胰岛增敏(降糖),可能与降低肾组织TSP1和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应用Masson染色对肝组织作病理检查,Western印迹检测肝组织TGF-β1表达。结果灯盏花素给药组大鼠肝组织甘油三脂、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灯盏花素给药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Western印迹显示模型组肝组织TGF-β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2·9倍,灯盏花素给药8周可使肝组织TGF-β1蛋白表达下降46%。结论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肝组织纤维化抑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与下调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张艳  马文  杨卉  万方 《河北医学》2024,(3):359-366
目的:通过观察橙皮苷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从依托泊诱导蛋白2.4(EI24)基因和Th1/Th1平衡方面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吡非尼酮组(阳性对照,0.12g/kg吡非尼酮)、低剂量橙皮苷组(12mg/kg)、中剂量橙皮苷组(24mg/kg)和高剂量橙皮苷组(36mg/kg),每组10只。采用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建立肺纤维化大鼠模型。采用小动物呼吸机检测大鼠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评估。2023年2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鼠肺组织细胞因子水平。2023年2月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大鼠肺组织中辅助T细胞(Th)亚群的占比情况。2023年2月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肺组织中EI2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橙皮苷处理组大鼠的FVC、FEV1、PEF均明显升高,且肺指数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模型组,橙皮苷处理组大鼠肺组织损伤、炎症浸润、肺纤维化和胶原沉积明显减少,且肺组织中TGF-β1、Col I、...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2):110-112
目的研究肾康注射液(SKI)对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探讨其对腹膜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健康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SKI治疗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透析液建模,SKI治疗组大鼠在与模型组同样方法建模后腹腔注射肾康注射液治疗。3组大鼠均在腹腔注射后第8周进行超滤量测定,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3组大鼠壁层腹膜形态学变化,采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3组大鼠腹膜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纤维连接蛋白(FN)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腹膜较对照组显著增厚,SKI治疗组大鼠壁层腹膜较模型组损伤较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膜超滤量显著下降(P<0.05),腹膜TGF-β_1mRNA和FN 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SKI治疗组大鼠腹膜超滤量升高(P<0.05),腹膜TGF-β_1mRNA和FN mRNA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腹膜纤维化大鼠的腹膜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腹膜组织中TGF-β_1表达,减少FN积聚,从而减轻腹膜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的干预对慢性癫痫大鼠脑组织中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戊四氮(PTZ)模型组24只、PDTC干预组24只,PTZ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PTZ 35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PDTC干预组腹腔注射PTZ(35mg/kg)和PDTC(100mg/kg)。分别于14d、21d、28d、35d采血,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6、TGF-β1水平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Z模型组IL-6含量14d、21d、28d、35d明显升高,TGF-β1含量相应时段均明显升高(P<0.01);与PTZ模型组相比,在各个时间段,PDTC干预组IL-6显著降低,而TGF-β1显著升高(P<0.01)。结论 NF-κB活化及细胞因子IL-6、TGF-β1的过度表达是参与慢性癫痫发病的重要机制;PDTC通过抑制NF-κB活化过程进而影响IL-6、TGF-β1的表达,以达到减轻慢性癫痫大鼠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对小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12只小鼠分为3组:治疗组、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4只/组,重复实验2次。治疗组通过对脊髓损伤半切模型小鼠进行腹腔注射TGF-β中和抗体(1D11)来抑制TGF-β的表达量;对照组小鼠注射载体抗体(13C4)作为对照,损伤后3次/周,每次25 μL/只;阴性对照组未做半切损伤,4周后心脏灌注取材,选取损伤部位上下1~2 cm脊髓进行包埋,损伤区域的免疫荧光染色通过FSP1观察成纤维细胞募集,通过Fibronectin来观察纤连蛋白沉积以及通过PGP9.5来观察神经学恢复情况。最后选择脊髓损伤钳夹模型来进一步验证,使用免疫荧光染色通过5-HT来观察轴突存活情况以及通过GFAP来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分布情况。结果 在脊髓损伤半切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损伤区域中成纤维细胞募集减少(P<0.05),纤连蛋白沉积减少(P<0.05),神经学功能PGP9.5染色有所恢复(P<0.05)。在脊髓损伤钳夹模型中,1D11组与13C4组相比,5-HT阳性的轴突存活增加且下行距离延伸,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区域内分布数量增加(P<0.05)。结论 抑制脊髓损伤后TGF-β的表达量可以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募集和纤连蛋白的沉淀,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学功能恢复来修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清肺口服液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吡非尼酮组(给予吡非尼酮 50?mg·kg–1·次–1,每天2次)、清肺口服液组(给予清肺口服液3.6?mL/kg,每天1次)处理21?d,获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马森染色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余组织进行匀浆后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苷肽(GSH)。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利用BATMAN-TCM数据库检索清肺口服液组成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应靶点,随后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清肺口服液给药后可改善肺纤维化状态,且效果与吡非尼酮类似;清肺口服液可减少肺组织TGF-β表达,对SOD、MDA和GSH也有调控作用。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构建及基因功能注释结果显示,清肺口服液与调控炎症、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等通路相关。结论:清肺口服液可能通过调控炎症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特发性肺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尿液刺激对尿道术后瘢痕形成的影响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犬的尿道狭窄模型,分为对照组;无尿液刺激组;尿液刺激组.采集标本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1的表达情况,VanGieson染色检测瘢痕中胶原纤维变化情况.结果所有尿道损伤组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损伤组中尿液刺激组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无尿液刺激组升高(P〈0.05);尿道损伤组胶原纤维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尿液刺激组胶原纤维含量较无尿液刺激组升高(P〈0.05).结论尿液刺激是尿道狭窄瘢痕形成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它通过上调瘢痕组织TGF-β1水平得以促使狭窄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对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表达的影响,探讨EGFR在肺纤维化上皮间质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分为三组:对照组(气管滴人生理盐水)、纤维化组(气管滴人博莱霉素3 mg/kg )、纤维化吉非替尼干预组(气管滴人博莱霉素+吉非替尼灌胃20 mg/Kg ).实验第14天杀鼠取肺,肺组织石蜡切片行HE染色与Masson染色;RT-PCR法检测a-SMA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总EGFR,磷酸化EGFR及a-SMA表达.结果 纤维化吉非替尼干预组肺病理损伤较纤维化组减轻,气道上皮下胶原沉积减少,气道上皮及肺间质细胞磷酸化EGFR表达评分下降(P<0.05);同时,肺a-SMA的mRNA表达减少,免疫组化评分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吉非替尼抑制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可能与其抑制EGFR活性,下调a-SM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其配体在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参与机制。 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罗格列酮对照组、博莱霉素组、罗格列酮干预组。经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乳酸脱氢酶(LDH)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应用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TGF-β1和PPARγ表达。 结果 博莱霉素气管内注入后肺Ashcroft评分,胶原沉积、TGF-β1表达、PPARγ表达及BALF中LDH、TGF-β1水平增加;给予罗格列酮干预后,除PPARγ表达进一步增加外,上述指标均下降。博莱霉素组PPARγ蛋白水平与TGF-β1mRNA表达、BALF中LDH含量呈负相关。 结论 PPARγ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发生;PPARγ及其配体罗格列酮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抑制TGFβ1转录,从而减少胶原沉积,对肺纤维化进行负性调控。  相似文献   

16.
王立娜  曹静  刘海英 《当代医学》2021,27(26):30-32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吡非尼酮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TNF-α、TGF-β1、IGF-Ⅰ水平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吡非尼酮治疗,研究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吡非尼酮治疗.比较两组细胞因子指标(血清TNF-α水平、血清TGF-β1水平、血清IGF-Ⅰ水平)、治疗效果以及肺功能指标(FVC、FEV1、DLCO).结果 研究组细胞因子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沙利度胺联合吡非尼酮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大鼠腹膜透析模型腹膜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胶原(COL-Ⅰ)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腹膜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腹膜透析模型,ATRA2mg/kg(小剂量组)、5mg/kg(大剂量组)每日腹腔内注射进行干预,在实验第28d取腹膜组织进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GF-β1、COL-Ⅰ在脏层腹膜的表达;RT-PCR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腹膜较对照组明显增厚,胶原大量沉积;ATRA治疗组腹膜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表明,模型组腹膜组织中TGF-β1和COL-Ⅰ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小、大剂量ATRA组表达均显著降低,且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表达低。结论ATRA可以下调TGF-β1的表达和抑制COL-Ⅰ的合成,延缓腹膜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过氧化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活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模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制作TBI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吡格列酮,并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7 d后收集脑组织,采用RT-PCR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PAR-γ mRNA、TNF-α及IL-1β的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PPAR-γ 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5),同时TNF-α、IL-1β蛋白及mRNA表达也显著上调(P<0.05),而应用吡格列酮治疗进一步增加了大鼠脑组织PPAR-γ的表达,并有效抑制TNF-α及IL-1β的上调表达(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中TNF-α及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甘草酸二铵对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甘草酸二铵治疗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清洁级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组(模型组)、甘草酸二铵组和地塞米松(DXM)组.DXM组和甘草酸二铵组滴注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第28天开始,连续14 d腹腔内分别注射DXM注射液3 mg·kg-1·d-1和甘草酸二铵150 mg·kg-1·d-1;第15天取左肺下叶用于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γ干扰素(IFN-γ)表达,右肺下叶经HE染色病理观察.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GF-β1、白细胞介素4(IL-4)、IFN-γ含量.结果 (1)甘草酸二铵组与DXM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均较轻微;(2)模型组大鼠肺组织TGF-β1染色呈强阳性反应,IFN-γ染色较淡,而甘草酸二铵组与DXM组TGF-β1、IFN-γ染色及定量表达则相反(P<0.01);且甘草酸二铵组与DXM组相比,TGF-β1定量表达有差异(P<0.05).(3)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IL-4含量较高,IFN-γ含量较低;而甘草酸二铵组和DXM组则相反(P<0.01).结论 甘草酸二铵可以下调大鼠肺组织TGF-β1、IL-4的表达,降低其血清含量;上调肺组织IFN-γ的表达,增加其血清含量,从而减轻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尾加压素Ⅱ(U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球的动态表达规律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糖尿病2、4、8和12周组。糖尿病大鼠模型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55 mg•kg-1)诱发。生化法测定血糖、血和尿肌酐、尿白蛋白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UⅡ、TGF-β1、纤连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 Ⅳ)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各组大鼠的生化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球可见UⅡ和TGF-β1阳性染色颗粒,对照组未见该阳性染色颗粒。与糖尿病2周时比较,糖尿病4、8和12周组UⅡ和TGF-β1表达(阳性染色肾小管数和细胞数)随着病程进展进行性增加(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UⅡ的表达水平与尿NAG含量呈正相关(r=0.895,P<0.01)。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UⅡ与TGF-β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69,P<0.01)。糖尿病8和12周组大鼠肾脏FN和ColⅣ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球UⅡ及TGF-β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提示其在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管损害及细胞外基质积聚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