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建立青幼期大鼠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并探讨不同类型抗抑郁药物对其抑郁和焦虑样行为表现的影响。方法青幼期大鼠(日龄30~50d)接受3周慢性温和应激,同时随机分别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和三环类抗抑郁剂丙米嗪(10mg/kgi.p.)。采用蔗糖水偏好、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评估大鼠的抑郁和焦虑样行为。结果与对照组(n=10)相比,慢性应激模型组(n=11)大鼠体质量增长减慢,糖水偏好指数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米嗪干预组(n=10)的糖水偏好明显低于丙米嗪对照组(n=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氟西汀干预组(n=11)与氟西汀对照组(n=11)相比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旷场测试中,青幼期后期(PND52)正常对照组大鼠与其早期(PND29)相比旷场直立行为次数降低(P0.05),但自发活动量(水平运动距离)没有明显差异(P0.05),氟西汀干预明显增加大鼠直立行为次数(P0.05)。此外,PND52正常对照组大鼠与PND29相比在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的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减少,而在闭合臂停留时间增加;应激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开放臂进入次数增加,闭合臂停留时间减少,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诱导了青幼期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氟西汀而非丙米嗪可逆转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应激降低了青幼期大鼠的焦虑水平,而两种药物对焦虑行为均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能否预防或减弱慢性应激的不良反应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束缚应激(RS)组和西酞普兰预处理(CP)组。RS组大鼠每日束缚6h,连续21d。利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磷酸化(p-ERK1/2)水平的改变。结果:RS组大鼠的Morris水迷宫试验目标象限活动时间和穿越站台次数比NC组大鼠显著减少(P〈0.05);CP组大鼠的上述指标较RS组大鼠明显改善(P〈0.05)。RS组大鼠的前额皮质、杏仁内侧核以及杏仁皮质后内侧核中p-ERK1/2阳性细胞数均较NC组显著减少(P〈0.05);而CP组大鼠以上各脑区中p-ERK1/2阳性细胞数均较RS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慢性束缚应激后大鼠的空间记忆明显受损;应激前和应激期间给予西酞普兰处理,能明显缓解应激对大鼠造成的记忆损伤,增加脑内ERK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TMS)对睡眠剥夺诱导的大鼠焦虑情绪和学习记忆损伤的 干预效果。方法 SD 大鼠18 只随机分为对照(con)组,睡眠剥夺假刺激(sham)组和睡眠剥夺经颅磁刺 激(TMS)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建模成功后,利用自制便携式TMS 仪 对大鼠头部施加TMS 刺激(连续15 个单刺激,刺激间隔30 s),每天刺激一次,连续刺激6 d。实验过程中 监测体重,采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和Morris水迷宫等行为学方法评价大鼠焦虑情绪和学习记忆能 力。结果 与con 组相比,sham组在睡眠剥夺5 d 后体重明显下降。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显示,与 con 组相比,睡眠剥夺6 d 后sham组在中央区停留时间、开臂停留时间和进入次数百分比均明显降低。 Morris水迷宫显示,睡眠剥夺5 d 后,sham组到达平台潜伏期较con 组明显延长,且睡眠剥夺6 d 后的空 间探索实验中,sham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较con 组明显缩短。TMS 组与sham组各项指标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低频TMS 处理对睡眠剥夺诱导的动物焦虑情绪和学习记忆损伤未产生明显 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束缚应激对大鼠额叶皮质的影响,探讨帕罗西汀在防治束缚应激引起焦虑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大鼠束缚应激模型,分为束缚应激组、治疗组和保护组,另设对照组(不束缚应激),每组均n=10。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额叶皮质c-fos基因表达、5-羟色胺(5-HT)和血浆皮质酮含量的变化,观察帕罗西汀干预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束缚应激组大鼠额叶皮质的c-fos表达显著增加,5-HT表达明显减少,血浆皮质酮含量明显升高;与束缚应激组比较,治疗组和保护组血浆皮质酮含量和额叶皮质c-fos表达明显减少,5-HT表达明显增加。结论:额叶皮质参与了束缚应激反应;帕罗西汀抑制额叶皮质的c-fos基因表达、减少血浆皮质酮含量和增加额叶皮质5-HT含量可能是其抗焦虑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辅助疗效.方法 将6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联合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配合右侧前额叶背外侧部、10Hz高频rTMS.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及假性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并进行基线、治疗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及汉密尔顿抑郁测评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测评量表(HAMA)评定.结果 57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PCL总分及重现、回避、警觉性增高因子分、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4周末PCL测评总分、重现、警觉性增高因子、HAMA治疗前后评分差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能够改善PTSD的核心症状及抑郁、焦虑症状;在帕罗西汀治疗基础上,1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增加对PTSD的重现、警觉性增高等核心症状及焦虑症状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喹硫平单药和帕罗西汀单药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200mg/d治疗或帕罗西汀20mg/d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严重度(CGI-SI)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重评定安全性。结果喹硫平组55例患者中有51例完成研究,帕罗西汀组55例中53例完成研究。喹硫平组有效率为74.5%,痊愈率为27.3%;帕罗西汀组分别为81.8%、50.9%。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喹硫平组痊愈率高(χ^2=6.45,P=0.01)。两组HAMA、CGI-SI评分在治疗后均下降;喹硫平组第1周末HAMA总分低于帕罗西汀组;除第1周外,帕罗西汀组量表评分均优于喹硫平组。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喹硫平组嗜睡多见,帕罗西汀组出汗及激越多见;研究结束时,喹硫平组体重增加值高于帕罗西汀组[喹硫平组(M,QR)为1kg(0kg,1kg),帕罗西汀组为0kg(0kg,1kg);Z=4.0,P=0.01]。结论喹硫平短期控制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症状比帕罗西汀快,但是帕罗西汀6周总体的疗效优于喹硫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电针经络氧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68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帕罗西汀联合电针经络氧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SCL-90躯体化因子分、HAMD总分较治疗前明显较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4周后,研究组有效率82.4%,对照组52.9%,差异有显著性(P〈0.01),从第一周末开始,研究组SCL-90中躯体化因子分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2周末开始研究组HAMD总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电针经络氧比单用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起效更快、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5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05例(帕罗西汀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对照组100例(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8%和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4、6周时的HAMA减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头痛、心动过速、震颤等不良反应均较对照组少而轻。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优于单用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9.
捕食应激对大鼠行为及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建立较理想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动物实验模型.方法将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捕食应激组(单纯组,n=15)、加强捕食应激组(加强组,n=15)和对照组(n=12).单纯组鼠仅与猫无生理伤害性接触10min(即单纯捕食应激);加强组鼠则在与猫接触后1周被再次被置于实验环境中5min(即加强捕食应激).结果在1个月的观察时间内,加强捕食应激可致实验动物旷场活动性明显减少[(10.2±2.4)分,P<0.05],拒俘反应性明显增强[(2.67±0.51)分,P<0.01].实验后第3天,加强组鼠Morris水迷宫训练潜伏期明显延长[(58.6±11.7)s,P<0.01];空间觅向能力测试时在水迷宫的四个象限中无目的漫游.结论加强捕食应激成功诱发了实验动物较长时间的活动习性改变、警觉水平过高、惊恐行为、环境适应能力下降、躲藏逃避反应等多种行为异常,以及短暂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障碍,可基本满足PTSD的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慢性癫痫发作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戊四氮(PTZ)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和慢性癫痫(CEP),用交替电刺激Y迷宫试验、Morris水迷宫试验、抬高迷宫试验和旷场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和情感行为变化。结果SE大鼠致痫后近期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平台象限搜寻时间百分比降低(P<0.01),穿越平台区域次数减少(P<0.05)Y迷宫选择错误总数增多(P<0.05);抬高迷宫开放臂中逃避时间延长(P<0.05),进入次数增多(P<0.05);旷场活动的格子数、站立次数及粪便颗粒数均减少(P<0.05)。远期均恢复正常。CEP大鼠致痫后近期水迷宫部分时段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远期恢复正常,Y迷宫选择错误总数近期和远期均增多(P<0.05)抬高迷宫开放臂中逃避时间和进入次数及旷场活动格子数、站立次数和粪便颗粒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癫痫持续状态可导致大鼠短期学习记忆功能受损和情感行为异常慢性癫痫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持续时间较长,对情感行为无明显影响。交替电刺激Y迷宫在检测癫痫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方面可能较Morris水迷宫更灵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甲腔刺激对药物难治性癫痫大鼠痫性发作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明确特定频率电刺激癫痫大鼠耳甲腔引起的行为学改变。方法 120只Wistar雄性大鼠氯化锂-匹鲁卡品制备惯常发作的颞叶癫痫大鼠,苯巴比妥诱导建立并筛选药物难治性癫痫大鼠50只,随机分为刺激组(20只)、假刺激组(20只)、非刺激组(10只)。按特定参数进行刺激,刺激参数设定为:电流强度1mA,波宽500μs,频率20Hz,刺激时间30s,间歇5分钟,10h/d(08:00~18:00),连续刺激4周。24小时视频脑电监测大鼠发作情况,刺激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三组大鼠断头取脑后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成功建立并筛选药物难治性癫痫大鼠,耳甲腔刺激组大鼠癫痫发作次数明显下降,非刺激组和假刺激组大鼠癫痫情况无明显改变。三组间癫痫发作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刺激组和假刺激组刺激前后癫痫发作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刺激和非刺激组相比,刺激组大鼠定向航行试验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定向航行试验中刺激组大鼠穿越目标象限频次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显著长于其他两组(P0.01)。HE染色发现假刺激组和非刺激组海马神经元明显变性、减少,刺激组则较轻。结论电刺激耳甲腔不仅能够显著抑制大鼠痫性发作,同时能改善因反复痫性发作而受损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及乙酰胆碱酯酶病理(AchE)活性的变化特征.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VD模型,术后第29天和第30天测试学习记忆成绩,术后第30天检测海马CA1区组织学变化及AchE含量。结果:VD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且模型组小鼠海马AchE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小鼠海马组织内的AchE活性下降参与了VD的形成,进一步导致VD小鼠的学习和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剂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M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7例MD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缓释剂组(28例)和帕罗西汀组(29例),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10、14 d及6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RSD)进行评定;治疗3、7、10及14 d应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分组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6.608,P=0.001)。文拉法辛缓释剂组治疗第7 d起、帕罗西汀组治疗第10 d起HRS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7及14 d文拉法辛缓释剂组HRSD评分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P均0.01);6周后两组间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帕罗西汀相比,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MD起效快,但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安脑丸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红蛋白(NGB)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安脑丸组,每组各10只大鼠,模型组及安脑丸组采用Rosenberg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安脑丸组于制模后2 h开始给予安脑丸灌胃,连续治疗7 d后采用RT-PCR法检测血肿周围BDNF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周围NGB阳性细胞的表达水平,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安脑丸组大鼠血肿周围BDNF mRNA表达明显增强,NGB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而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均明显(P均<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硫丙咪胺(Thi)对戊四氮(PTZ)致痫幼大鼠海马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c-fos表达及学习认知的影响。方法:发育期SD幼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TZ致瘸组、TM 30mg·kg^-1干预组和Thi15mg·kg^-1干预组(均n=10)。观察各组大鼠瘸样行为,水迷宫实验观察学习认知能力、免疫组化检测海马GFAP和c-fos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无痫样发作,阿z致痫组有重度发作,Thi30mg·kg^-1干预组有轻度发作(P〈0.05);水迷宫实验中,PTZ致痫组寻找平台潜伏时间延长和通过平台次数减少,Thi30和15mg·kg^-1干预组寻找平台潜伏时间明显缩短,通过平台次数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Z致痫组GFAP和c-fos表达明显强于Thi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iff30与15mg·kg^-1干预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o.05);GFAP和c—fos免疫组化表达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呈正相关。结论:Thi可能通过抑制PTZ致瘸幼大鼠海马GFAP、c—fos表达,减轻癫痫发作程度,提高其学习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
奥氮平对老年抑郁症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对照组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12周。两组分别在治疗2、4、8、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HAMD评分降分率显著较大,CGI评分显著较低,两组TESS评分相仿。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咖啡因对慢性低O2高CO2处理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皮质和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基1mRNA(NR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低O2高CO24周(HH)组,处理组:低O2高CO2+咖啡因0.1mg·mL^-14周(HCl组),低O2高CO2+咖啡因0.3mg·mL^-14周(HC2组)。处理组以咖啡因水溶液干预4周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寻找站台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游泳总距离;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大鼠海马及皮质区NRImRNA的表达与分布情况。结果:①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HH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寻找站台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游泳总距离增加(P〈0.05),HC2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②原位杂交显示NR1 mRNA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海马和皮质区;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层NR1 mRNA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降低(P〈0.05),而咖啡因处理组平均吸光度值升高。结论:咖啡因可改善慢性低O2高CO2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增加海马和皮质区NR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母爱剥夺和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对大鼠行为的影响及海马microRNA let-7a在应激所致的抑郁样行为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新生雄性SD大鼠按窝别随机分入母爱剥夺组(MD,n=17)、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组(CUPS,n=17)、双重应激组(DS,即母爱剥夺+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组,n=17)和对照组(C,n=17)。MD组大鼠出生后接受母爱剥夺应激,CUPS组大鼠10周龄时接受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DS组大鼠出生后接受母爱剥夺应激,后于10周龄时接受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组大鼠不接受任何实验性处理;13周龄时所有实验大鼠均接受包括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爱实验的行为学评估;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取海马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海马microRNA let-7a的表达水平。结果1行为学实验结果:MD与CUPS对大鼠旷场实验的爬行总路程、直立次数强迫游泳的静止漂浮时间及糖水偏爱实验的糖水偏爱率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P〈0.05),与对照组相比,MD、CUPS及DS组大鼠在行为学指标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2海马microRNA let-7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1)MD、CUPS对大鼠海马let-7a表达水平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P〈0.05),MD组、CUPS组和DS组大鼠海马let-7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C组的26.21、1.12和44.62倍。结论1早期不良经历更能影响个体在成年期的快感体验能力;2早期不良经历可能是大鼠成年期应激致抑郁的易感因素之一,且海马内microRNA let-7a表达增加可能是抑郁易感的分子基础;3海马内let-7a分子在母爱剥夺应激诱发大鼠抑郁样行为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不参与成年期慢性应激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诱发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慢性强迫游泳应激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再生和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强迫游泳7 d组(S1组)、强迫游泳14 d组(S2组)和对照组.S1组和S2组分别连续强迫游泳7 d和14 d,每天5 min,水温(10±0.5)℃.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测定大鼠海马5-溴脱氧尿苷(BrdU)和p-CREB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在整个海马结构中BrdU及p-CREB的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齿状回的颗粒细胞下层.与对照组比较,S1组、S2组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和p-CREB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而与S1组比较,BrdU阳性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S2组p-CREB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减少(P<0.01).结论 慢性强迫游泳应激可导致海马神经元再生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p-CREB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