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4v6在5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肺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肺癌分期、类型、淋巴结转移及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与临床病理分期(PTNM分期)成显著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术后5年生存率成负相关.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CD44v6高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检测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细胞粘附分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79例非小肺癌组织中 CD44 v6和 Paxillin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中 CD44 v6和 Paxillin的阳性率分别为 60 .8%和 3 4.1%。CD44 v6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与 2年生存率呈负相关 ( P均 <0 .0 5 )。 Paxillin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 P均 <0 .0 5 )。结论  CD44 v6和 Paxillin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黏附分子CD44v3、CD44v6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CD44v3、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以及对生存率预测价值.方法本实验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等技术,对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标本进行CD44v3、CD44v6检测,并随访.结果低分化CD44v3、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CD44v3、CD44v6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TMN分期中Ⅲ期显著高于1期和Ⅱ期(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4v3、CD44v6阳性表达率和p-TNM分期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检测CD44v3、CD44v6有助于预测肺癌患者术后生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黏附分子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42例肺癌组织中CD44v6和CEA表达的情况 ,并分析这些因子的表达与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中CD44v6和CE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9%和 5 2 %。CD44v6的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P <0 .0 5 )。CEA的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期无关 (P >0 .0 5 )。结论 CD44v6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它可作为肺癌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肺癌组织标本进行CD44v6检测.结果 5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70.00%,且鳞癌高于腺癌(χ2=5.82,P<0.05);10例小细胞肺癌的CD44v6 表达均为阴性;有淋巴结转移者的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率(86.96% vs 55.56%,P<0.05),CD44v6的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的递增依次增加,呈正相关(r=0.529,P<0.01).结论 CD44v6的表达同肺癌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CD44v6在肺癌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79例肺癌组织CD44v6免疫组化标记显示,支气管粘膜上皮基底细胞、鳞状化生细胞和Ⅱ型肺泡上皮呈阳性表达,原发灶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表达率分别为67.6%(48/71)和0%(0/8);淋巴结转移灶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表达率分别为57.6%(19/33)和0%(0/5)。提示CD44v6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7.
孙焰  陈幸华  罗平 《重庆医学》2001,30(6):520-522
目的:探讨CD44V4、V5、V6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D44V4、V5、V6在76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在肺癌中CD44V4、V5、V6表达鳞癌多于腺癌(P<0.01);在正常肺组织中无表达。淋巴结转移病例中CDV633/36(91%)表达阳性,在25例转移淋巴结中24例表达阳性(96%)。CD44V6在Ⅲ-Ⅳ期患者表达高于I-Ⅱ期患者(P<0.01)。结论:肺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对肿瘤的组织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董绍安  赵景岚 《齐鲁医学杂志》2009,24(6):484-485,488
目的 探讨Ezrin和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上皮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64例正常上皮组织中,Ezrin表达阳性28例,CD44v6表达阳性18例;6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zrin表达阳性48例,CD44v6表达阳性4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96、19.57,P<0.005).Ezrin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uc=2.92~21.48,P<0.05).Ezrin与CD44v6同时表达的38例病人中,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0.0%.结论 联合检测Ezrin和CD44v6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Ezrin有望成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P21 ras、CD44v6、骨桥蛋白(OPN)在肺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鳞癌和腺癌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9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检测P21ras蛋白、CD44v6、OPN的表达,分析P21ras蛋白、CIM4v6、OPN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等的关系,并通过34例随访病例了解以上指标与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1)中OPN及CD44v6在鳞癌中表达率高于腺癌,而P21ras蛋白则在鳞癌及腺癌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21ras蛋白、CD44v6、OPN三者共同表达在鳞癌则高于腺癌;(2)晚期肺癌P21ras蛋白、CD44v6、OPN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早期患者,而CD44v6及OPN则在淋巴结已有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P21ras蛋白、CD44v6、OPN阳性组累积生存率低于阴性组.结论 P21ras蛋白、CD44v6、OPN在鳞癌三者共同高表达,三者共同作用可能与肺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21ras蛋白、CD44v6、OPN的阳性表达预示着非小细胞肺癌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0.
CD44v6、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CD44v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以及对生存率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对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标本CD44v6和PCNA进行检测,并于术后随访3a。结果肺癌组织CD44v6水平(22.72±15.16)%明显高于非癌肺组织(5.56±2.71)%(P<0.05)。CD44v6、PCNA的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从高到低逐渐增高(46.7%、60.0%和94.1%),(40.0%、60.0%和82.4%)。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31.30±14.74)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1.99±6.58)(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44v6、PCNA阳性表达率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的一个辅助指标。CD44v6、PCNA在预测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方面是一个有意义的因子。  相似文献   

11.
周骁  辅桓钦  钟春苗 《浙江医学》2011,33(12):1743-1745,1752,I0017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ivin、CD44v6、E-钙黏蛋白(E-cad)的表达,探讨NSCLC组织Livin、CD44v6、E-cad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71例NSCLC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良性肺组织标本中Livin、CD44v6、E-ca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肺癌分期、分化、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1)肺癌组织中L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与癌旁组织及良性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旁组织中Livin阳性表达率较良性肺组织中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Livin在Ⅲ期肺癌中表达较Ⅰ、Ⅱ期明显增高,其表达与肺癌TNM分期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组Livin阳性率86.2%(25/2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3.8%(1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D44v6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与癌旁组织及良性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CD44v6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TNM)呈正相关(P<0.01).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率96.6%(28/29),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3.3%(14/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v6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3)E-cad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与癌旁组织及良性肺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无关(均P >0.05).(4)Livin与CD44v6在肺癌组织均有较高表达,Livin阳性表达组中CD44v6的表达强度较阴性组明显增高,Livin与CD44v6表达呈正相关(P<0.01).Livin与E-cad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Livin、CD44v6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E-cad在NSCLC组织中表达降低,Livin、CD44v6与NSCLC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提示三者在NSCLC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CD44v6 与Livin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推测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NSCLC的疾病过程,其确切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CD44v6检测.结果 CD44v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质,阳性表达率为68%,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显著相关(P均<0.01),鳞癌CD44v6的表达率与腺癌有差异性(P<0.05), CD44v6的表达强度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均无关(P均>0.05).结论 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检测CD44v6可能成为判定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评估其侵袭性及转移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粘附分子CD44变异型-6(CD44v6)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9例NSCLC中COX-2、CD44v6的表达。结果:(1) NSCLC中COX-2、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7%、72.46%,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2)69例 NSCLC 中淋巴结转移33例,33例淋巴结转移组中 COX-2、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2%和84.85%,显著高于36例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3)NSCLC 淋巴结转移组中 COX-2表达和CD44v6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COX-2和 CD44v6在 NSCLC 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OX-2和CD44v6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淋巴结转移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中CD44v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中CD44v3的表达.结果 CD44v3在正常胃组织、癌周组织及远癌组织中无表达,癌组织中CD44v3阳性表达率为41.27%;其表达与胃癌的病理类型、远处转移、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Lauren分型、Borrmann分型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组中CD44v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3表达强度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s=0.4253).结论 CD44v3在胃癌组织中有中等程度的表达,且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CD44v3对提示胃癌病程进展和预测胃癌转移潜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D44v6、E-cadherin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方法(S-P)分析66例NSCLC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CD44v6及E-cadherin表达。结果:CD44v6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分化差的癌组织中表达高于分化较好的(P<0.05);有淋巴转移高于无转移者(P<0.05);预后差的高于预后好的(P<0.05);E-cadherin在NSCLC中表达率低于正常肺组织(P<0.05);分化差的癌组织中表达低于分化较好的(P<0.05);有淋巴转移低于无转移者(P<0.05);预后差的低于预后好的(P<0.05)。结论: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可作为NSCLC重要生物学指标,有助于对NSCLC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陈艳  张小伟  孙鑫鑫 《浙江医学》2009,31(2):164-165,175
目的探讨标准型CD44(CD44s)和变异型CD44(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组织CD44s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s和CD44v6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不表达,而表达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且CD44s和CD44v6在鳞癌中的表达强度高于腺癌;在NSCLC患者中CD44s强表达于高分化肺癌组织中,而CD44v6高表达于低分化肺癌组织中;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CD44v6强表达,而CD44s表达水平则较低或不表达;早期肺癌患者多强表达CD44s,而进展期肺癌多强表达CD44v6。结论CD44s和CD44v6可作为一项评价肺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淋巴结是否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CD44变异体V6、V7/8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D44V6、V7/8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观察CD44V6、V7/8在76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转移吉中的表达。结果 在肺癌中CD44V6、V7=8表达鳞癌欧于腺癌;在正常肺组织中无表达。淋巴结转移病便中CD44V633/36(91%)表达阳性,在25例转移淋巴结中24例表达阳性(96%)。CD44V6在Ⅲ ̄Ⅳ期患者表达高于Ⅰ ̄Ⅱ期患者。结论  相似文献   

18.
CD44wasoriginallyimplicatedasa“hom-ing”receptordirectingthemigrationofrecir-culatinglymphocytes[1].CD44expressionhadbeenconfirmednotonlyinlymphocytesbutal-soinawidevarietyofepithelialtissues.Itisconsideredasanimportantcelladhesionmoleculeforcelltocel…  相似文献   

19.
CD44v6、C-erbB-2在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CD44v6、C-erbB-2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6、C-erbB-2基因蛋白在116例肺癌中的表达.结果在SCLC中,CD44v6、C-erbB-2均不表达.在NSCLC中,CD44v6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腺癌为36.1%(P<0.01).C-erbB-2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8%,腺癌为66.7%(P>0.05).癌旁正常肺组织均未见CD44v6、C-erbB-2的表达.CD44v6表达与NSCLC的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生存率有关(P<0.05),而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C-erbB-2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生存率有关(P<0.05),而与肿瘤病理分级及肿瘤T分期无关(P>0.05).NSCLC中CD44v6与C-erbB-2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CD44v6、C-erbB-2不仅可作为鉴别SCLC与NSCLC的参考指标,而且CD44v6、C-erbB-2阳性表达的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病期较晚、预后差,故二者还可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